元素週期律評課

2022-12-23 22:51:05 字數 988 閱讀 9035

【這是對周老師的《元素週期律》研討課的評課記錄】

元素週期律是中學化學教材中重要的基礎理論。

通過學習,可以使學生對知識進行概括、綜合,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性認識;同時也能使學生以原子結構、元素週期律為理論指導,來探索研究以後將要學習的化學知識。

本節課內容較抽象,理論性強,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希望通過課堂討論的形式,啟發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主動積極地進行學習,以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突出的優點】

本節課是使學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的週期性變化。認識元素性質的週期性變化是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週期性變化的結果,從而理解元素週期律的實質。而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原子的半徑隨原子結構的變化而呈週期性變化。

為達到這個教學目的,教師在教材的基礎上補充了原子半徑的資料圖和模型圖,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原子半徑的變化規律。為了使學生更容易找到影響原子半徑的結構因素。在曲線圖的基礎上,新增了兩條不同顏色的變化曲線,通過對不同顏色間和同種顏色內的原子結構異同的分析,使學生更加容易掌握變化規律,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同時,學生通過對圖表資料的分析,培養其歸納資料和邏輯推理能力,最終明確結構決定性質的一般規律。

本節內容的第一課時採用了邊講邊實驗的教學設計,把教材中的演示實驗讓學生動手,增強實驗的效果。特別是電子白板的應用,使教學真正無塵化,課容量大。

【本節課的問題】

1.由於缺少提前預習和充分的思考,一些學生對實驗目的不明確,實驗過程不熟悉,面對實驗用品只能照方抓藥,速度慢,效果差。

啟示:要想讓學生充分活動,就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進行準備和思考。只用半個課時來完成na、mg、al的活動性比較實驗,時間過短,如果延長至1課時,效果就會大有改觀。

2.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操作不熟練,觀察不全面。例如對mg、al與鹽酸的反應,僅用快慢來概括實驗現象,而對於反應過程中的速率變化情況、反應的放熱現象沒有做更加細緻的觀察、記錄。

甚至對於mgcl2、alcl3溶液與naoh溶液反應,比較不出現象上的差別。

元素週期律小結

週期表中元素性質的變化規律 知識點 一 元素金屬性 原子失電子能力 強弱判斷依據 1 單質與水或酸反應置換出氫的難易 劇烈程度 反應越容易 越劇烈 元素金屬性越強。2 最 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鹼性的強弱 鹼性越強,元素金屬性越強。3 對應陽離子的氧化性的強弱 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強,其元素原子的失電子能力...

元素週期律和元素週期表

一 教材分析 一 知識脈絡 本節教材採用歸納總結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索元素的性質 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 原子半徑以及主要化合價 原子得失電子能力 和原子結構的關係從而歸納出元素週期律,揭示元素週期律的實質 再在元素週期律的基礎上引導他們發現週期表中元素排布的規律,認識元素週期表的結構,了解同週期 同主...

元素週期律教學反思

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分析核電荷數為1 18的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找出各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而元素原子半徑的週期性變化和元素的主要化合價主要採取列舉資料和圖表的方法得出結論。這部分內容理論性強,學生容易產生枯燥感。為此,採用了舊中引新 設問激疑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