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組成教案上交

2022-12-23 04:06:04 字數 3829 閱讀 9558

藍鍾鎮中心學校教案

課題課型

實驗課知識與技能

《水的組成》課時

一課時授課人時間

李秀梅1、了解水的物理性質。2、掌握水的元素組成。

3、鞏固「在化學反應裡,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的認識。1、通過電解水的實驗推斷水的元素組成。

2、通過觀察實驗,結合分子、原子的知識從微觀的角度分析水分子的微觀構成,得出水的化學式,培養學生巨集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能力。

1、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電解水的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

1、電解水的實驗即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確定水分子的構成。2、水的微觀構成。

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電解水的過程,得出水的化學式,即從巨集觀理解轉向微觀分析的推理過程。實驗**法、觀察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作業練習

(一)新課匯入:

在第二章我們學習了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空氣,自然界還有什麼物質與我們密切相關的呢?俗話說「不吃一月,無水一周」,這樣足以說明水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水的組成」的知識。(二)新課講解:

(1)、水的物理性質

師:水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它有哪些物理性質呢?冰為什麼能浮在水面上?

玻璃瓶中的水結冰後為什麼會出現體積膨脹的現象呢?帶著些問題同學們閱讀書本p108,概括總結出來。生:

閱讀書本p108,並概括出水的物理性質

水的物理性質:純淨的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在101.3kpa下,凝固點為0℃,沸點為100℃。4℃時,水的密度最大,為1g/cm3。

師:4℃時,水的密度最大,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要大,所以冰比水輕,能浮在水面上,水下的生物才得以生存。水結成冰後會出現體積膨脹現象。

(2)、實驗**水的構成

師: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水曾被看做只有一種元素組成,直到18世紀,拉瓦錫才確認水不是由一種元素組成。而我們也學習了化學式,知道水的化學式為h2o,由水的化學式我們可以知道水的組成和構成。

1生: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也是由水分子構成的,1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乙個氧原子構成。師:那上述的結論是怎樣得出來的呢?我們今天就通過實驗----水的電解來推斷。

實驗**:水的電解

【展示】介紹水電解器

(玻璃管:有刻度;長頸漏斗;正負電極;電源)【實驗過程】往水電解器裡注滿水,其中加入少量燒鹼或硫酸以增加導電性,將電極與直流電源相連線,引導學生觀察電極和刻度管內有什麼現象發生。經過一段時間,停止電解。

分別用帶火星的木條和點燃的木條檢驗正極和負極的氣體。【實驗現象記錄】

電極現象體積比檢驗氣體性質實驗結論

水負極有氣泡產生

2用燃著的木條檢驗,氣體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

氫氣(h2具有可燃性

通電正極有氣泡產生

1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木條復

燃氧氣(o2))具有助燃性

氫氣+氧氣(通電分解-即電解,是分解反應)

(h2o)(h2)(o2)

(1)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2)每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乙個氧原子構成(3)在化學反應裡,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結論解釋:

(1)水電解產生了氫氣和氧氣,有什麼才能生什麼,由此可說明水中有氧元素和氫元素。

(2)我們知道氧分子和氫分子是雙原子分子,那兩個氧原子必然來自水分子,也就是說反應物中需要兩個水分子才能生出乙個氧分子,那同時這裡有四個氫原子最終結合形成兩個氫分子,因此氫分子和氧分子的個數比為2:1。同理驗證了科學家的理論:

同溫同壓條件下,氣體的體積比=分子個數比。所以vh:vo=2 :

1,即氫分子和氧分子的個數比為2:1。

(3)在反應中原子都沒有發生變化,所以在化學反應裡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這也是化學反應的實質。

八字概括:負氫(父親),正氧,氫二,氧一

(負極產生氫氣,正極產生氧氣,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

師:工業上利用水的電解產生氫氣和氧氣。氫氣可作發射航天火箭的高能燃料,它的燃燒產物是水,是清潔的能源,被稱為「未來的石油」。

同時也可利用水電解的原理,在太空的空間站製取氧氣,供給航天員的呼吸。(三)練習

1.下列水的性質中,屬於化學性質的是(d)

a.在4℃時水的密度最大b.水被加熱到100℃時能變成水蒸氣

c.水在常溫下是無色、無味的液體d.水在直流電作用下能分解成氫氣和氧氣

22 .關於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c)

a.電解水是分解反應b.電解水時水分子被破壞

c.水中含有氫氣和氧氣,所以才能被電解d.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3.在化學變化中說法錯誤的是(d)

a.分子會破裂b.原子不會破裂c.元素種類不變d.分子不變

4.給水通電一段時間後,正負極產生氣體體積大約為1:2。正極氣體具有助燃性,是氧氣(o2),負極氣體能燃燒,是氫氣(h2)。(四)小結並板書

一、水的物理性質

純淨的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在101.3kpa下,凝固點為0℃,沸點為100℃。4℃時,水的密度最大,為1g/cm3。二、實驗**水的構成

電極現象體積比檢驗氣體性質實驗結論

負極有氣泡產生

2用燃著的木條檢驗,氣體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

氫氣(h2具有可燃性水通電

正極有氣泡產生

1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木條復

燃氧氣(o2))具有助燃性

氫氣+氧氣

(h2o)(h2)(o2)(4)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5)每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乙個氧原子構成(6)在化學反應裡,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八字概括:負氫(父親),正氧,氫二,氧一(五)布置作業課後練習題以及練習冊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化學課的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在本節課開始時認識物質首先從其物理性質出發,然後通過實驗去**水的組成,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從實驗現象歸納總結得出結論,整堂課重點突出,時間把握確當,但實驗教學中忽略了做對比試驗,且實驗資料不多,不夠說服力,同時知識細節不夠完善,以後要多加注意。

3教研專題時間

2014.10.18

實驗激發學習興趣

參加人員全體理化組教師

1、教研組成員各自查詢資料,研究課堂教學法的種類及具體做法。

2、匯報研討

(一)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

講授法——以教師的講解作為傳遞知識的**,和學生意向輸入資訊,學生經過思維把知識儲存在自己的頭腦中。

演示法---教師通過展示各種實物、教具,進行示範性實驗,或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常常配合講授法、問答法進行。

實驗法----以教學實驗作為基礎講解課本知識;

談話法——又稱問答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要求,把教材內容概括成一系列問題,向學生一一提出,引導他們根據已有知識經驗,通過問答、質疑、反問、補充和討論,使學生從所得結論中來獲得知識的教學方法。

練習法----通過課堂練習,習題冊等,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

教研記錄

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特點在於應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達到學了會用的目的。

討論法——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獨立的閱讀教材、收集資料,並進行群體性的討論,藉以交流資訊,深化認識,發展智慧型。

(二)我科組的教學方法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以實驗教學是我們的重點,在課堂上多做實驗,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學生學習知識,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但同時要配合講授法、練習法,以鞏固學生的知識。

(三)教學方法選擇的主要依據

1,教學目的和任務;2,教學內容的性質和特點;3,每節課的重點、難點;4,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5,教師自身的素養;6,教學時間和效率的要求。4

水的組成教案及教學反思

第三單元 自然界的水 課題1 水的組成 教學目標 1 認識水的組成,培養學生觀察歸納的能力。2 理解單質 化合物的概念。教學重點 1 認識水的組成。2 電解水所得出的結論。3 了解化合物,單質的區別。4 初步學會從微觀角度去分析問題。難點 化合物,單質概念的理解.對實驗現象的解釋。教學過程 教學反思...

水的組成教學反思

雙龍初中趙亮 本節課總體看,基本上達到了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預期三維目標,完成了本課的重點內容的教學任務,充分的利用了資源,發掘了教材,更好的使用了教材,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促進了學生的發展,活躍了課堂,教師真正做到組織者 引導者 合作者等作用。注意採用體驗性學習與 學習的方式 教材內容在呈現方式上注意...

化學 3 1《水的組成》教案 人教版九年級上

課題1 水的組成教案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認識水的組成。了解單質 化合物的區別 2 過程與方法 學習對實驗現象的觀察 分析 歸納 總結,體會科學研究和思維方法,認識實驗研究和創新思維的重要性。3 情感與價值觀 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無限可分性教育,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教學重點 1 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