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華夏之音民歌篇

2022-12-22 20:48:02 字數 1798 閱讀 6008

課題**與民族——多彩的華夏之

音課型鑑賞

教育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1.喜歡聆聽,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族風格的通俗歌曲。了

解民歌的基本知識,感受分辨民歌鮮明的民族特點

和地區風格。

2.熟悉幾首著名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民族器樂曲,及樂器名稱、銀色特點、表現手法,哼唱其中**主

題。教學重

點難點重點:培養引導學生探索有關民歌**的文化知識。

喜歡聆聽、演唱、了解、感受民歌和樂器等。

難點:能分辨出各地區,各民族民歌,說出有代表性

的樂器,了解其音色特點和表現手法。

教學策略及創造性教學設計(含擬使用多**計畫)作業布

置課後反

採用聆聽、感受、分辨及實踐等手段。引導啟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體驗不同地區,民族的民歌特

點,樂器名稱等。

學生對中國民歌、民族樂器、樂曲充滿興趣和熱情。能初步分辨出不同體裁、民族的民歌特點和風格。

思、體會

教學內容、過程安排(包括德育滲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學法指導等)

一、簡介民歌三種體裁

1.勞動號子2.山歌3.小調

二、聆聽與鑑賞

1.課前準備:收集有關民歌的相關資訊。如各民

族有關「花」的民歌。

分析、評價

內容:《槐花幾時開》等五首民歌

背景搜尋:在中國民歌中,「花」是乙個最

普遍的主題。有三種用法。

(1)以花喻人,借花表達情愛。如《茉莉

花》(2)歌頌大自然,傳授自然知識。如《對

花》(3)借花起興,以花為歌唱媒介,而花本身卻無特

定的含義。如《拔根蘆柴花》2.鑑賞:

(1)《槐花幾時開》四川宜賓山歌(2)《拔根蘆柴花》江蘇北部「秧田歌」(3)《上去高山望平川》流傳於甘肅、青海

等地(4)《猜花》遼寧長海民間小調(5)《對花》廣東中山「鹹水歌」

以上五首民歌,通過聆聽感受、分辨、對比、**等方式。引導啟發學生理解民歌地理風貌和語言關

係以不同的**特色和用法。

(6)《嘎吉喲》侗族大歌,是侗族主要各種。

侗歌即為結構龐大的侗族民間合唱歌曲,以二聲部形式為主,區域性為三個省不,有領唱、合唱。

引導學生關注侗歌獨特的演唱形式和多聲部的

運用。三、介紹吹、彈、打、拉四種民族樂器及演奏形式

吹:笛、簫、嗩吶、管

彈:琵琶、古箏、三弦、大中阮打:揚琴、小鼓、木魚、手板、鑼、鈸

拉:二胡、板胡、高胡、京胡

本課教學著重引領學生關注民族**的「根」。了解民樂的風格、特點。學會分辨、對比不同民族地區的**特色。體會民族**強大的生命力。從而使學生認識民族**真正的價值。

聆聽與欣賞

1.《原始狩獵圖》聽賞後,試為樂曲設計合適的標題。2.《梅花三弄》一首借物詠懷的古曲。結構簡明、曲調

樸實。分為:引子——暗香浮動——笑傲霜雪——淩寒盛開

——尾聲。

編鐘清越的金石之聲,表現出梅花「花中最傲者」的

高潔形象。

三弄——高音弄、低音弄、遊弄。表示主題在不同的

段落重複。再現三次。

3.《江河水》引導學生從樂器的音色、**的節奏、速

度、力度等要素的變化去感受樂曲的情緒變化。4.《火把節之夜》引導學生哼唱,辨認阮的音色及主題,

感受各段速度的對比。

以上兩曲,著重引導學生分段聽,熟悉**主題,出現幾次,音色變化,與**表現間的關係。培養把握**情緒,**記憶力與分辨能力。增強學生**感知

能力,從而熱愛中國民族**。

讓學生聆聽感受骨笛銀色,並能用語言表述出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分辨力。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年級 高一年級 課時 1課時 教學理念 民族因素與流行因素相結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學內容 欣賞 上去高山望平川 刨洋芋 腳伕調 知識 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徵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感受 體驗西北民歌的地方風格,認識 花兒 信天遊 等民歌體裁。2 引導學生 有關民歌的基本知識,初步認識西北民歌...

多彩的民歌 第四節 醇厚的中原韻

第二單元腔調情韻 多彩的民歌 第四節 醇厚的中原韻 一 學習目標 一 聆聽 沂蒙山小調 王大娘釘缸 孟姜女哭長城 感受 體驗歌曲的 情緒與地方風格。二 幾首民歌的創作方法 魚咬尾及起承轉合四句式的結構方法,對比鑑賞 孟姜女哭長城 與 孟姜女 認識民歌的變異性特徵。三 認識民歌與創作歌曲之間的區別,認...

多彩的葉子

小學三年級綜合實踐課教案 多姿多彩的葉子 教案 一 教學分析 一 教材分析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有的綠葉變黃。將葉子的形態和作用作為植物 的主要內容,其中乙個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對學生進行 人文教育 透過 奇形怪狀 的外在美去挖掘 默默奉獻 的精神美,採用寫作 美術等藝術手段去嘗試再現自然美,這都是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