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詞《聲聲慢》藝術賞析

2022-12-18 05:06:04 字數 5138 閱讀 4587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對「詞」的創作,不但有豐富的藝術實踐,而且作出了自己的理論總結,撰寫《論詞》,提出了詞「別是一家」的著名觀點。她自己的詞作,是實踐她所提出理論的好例證。下面我嘗試主要從藝術方面來賞析她後期代表作之一的《聲聲慢》。

詞是「倚聲填詞」,跟**關係極其密切,因而不但要求語言精美典雅、輕靈細巧,而且在遣詞用字方面對音律的要求特別講究。李清照《論詞》就首重音律。《聲聲慢》開頭三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連用七組疊字,一下子就顯示出與「詩」截然不同的語言特點。

加上後面梧桐細雨「點點滴滴」,一共九組疊字。選用的這些字詞不但在意義上緊扣內容、表現渲染,就是在聲韻上也極富特色。從聲母方面看,「清、悽、慘、戚」四個塞擦音;從韻母方面看,全詞押齊齒呼韻,除開「覓、清、悽、戚、點、滴」六個齊齒呼疊字外,還有「息、急、識、積、」等韻腳字。

這些聲韻本身帶給人的感受就不是開朗熱烈而是壓抑沉鬱,所謂音韻淒清,使人油然地有一種「如訴如泣」的感覺。用它們來表現作者孤苦伶仃、寂寞感傷的處境、心境,恰切形象。中國古詩的主流傳統是「詩言志」;雖然陸機《文賦》早就提出「詩緣情而綺靡」,但是真正實現「緣情綺靡」即抒發感情細膩而精緻的,直到宋代,主要還只有「詞」!

這也就是李清照特別要標舉詞「別是一家」的重要原因吧。

李清照《論詞》反對「破碎」,要求詞作有完整、渾然的意象結構。《聲聲慢》由一位抒情女主人公(作者自己)統領全篇,描述她在深秋時候日常的見聞感受,層層深入,節節鋪開,以她的深深感嘆結尾收束;塑造出一位孤苦婦女感傷孤寂的形象。

李清照《論詞》要求詞作要有「鋪敘」,主張詞要盡可能曲折展開,層次起伏,前後呼應。《聲聲慢》劈頭一句「尋尋覓覓」,尋覓什麼呢?過去的家國安寧、家庭幸福、美好愛情、心愛的圖書文物,全都如煙如夢。

如今,「乍暖還寒」,概括直敘,點出時節背景;「最難將息」,可以比較她青年時作「思婦」所寫《醉花陰》的「半夜涼初透」。消寒解悶須憑酒,有的卻是「淡酒」,敵不過吹得人寒冷徹骨的「晚來風急」;實際上很可能酒並不淡,僅只是孤苦的人兒心情寡淡,沒有飲酒的意趣呢。長空過來南飛雁,令人更傷心;為什麼呢?

早年丈夫趙明誠宦遊,自己在家中作思婦,作詞《一剪梅》,有句「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如今「舊時相識」雁兒過,卻還能和誰通訊!雖然有「滿地黃花堆積」,可是,「憔悴損」,誰堪摘?對比年輕時,即使「人比黃花瘦」,卻還能

學陶淵明,採菊東籬,把酒吟詩,「有暗香盈袖」;唉!守窗獨望時難過,尤其還有「梧桐更兼細雨」,漫天滿耳耳連心,愁絕!

李清照認為詞作要講究「故實」,也就是要求詞人要有文化修養,能夠運用好前人的文化掌故。看《聲聲慢》吧。「怎敵他晚來風急」,化用了李後主「常恨朝來寒重晚來風」;雖說乙個是亡國之君,乙個是喪夫老婦,然而孤苦心情,卻也相通。

「雁過」句,可以說是反用古來鴻雁傳書寄託相思的傳說;連相思也不可寄,這傷心怎麼了得。「黃花憔悴誰堪摘」,既可對照陶淵明「採菊東籬下」的悠然自得,更可比較唐代杜秋娘《金縷曲》的「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青春已逝,佳侶雲亡;現在是花憔悴不堪摘,是人憔悴不堪摘,還是已無人欣賞而不能摘、不願摘呢?

這其中有幾重轉折、多少層次啊。「梧桐細雨」,是白居易寫唐明皇思念楊貴妃的「秋雨梧桐葉落時」(《長恨歌》),還是溫庭筠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李清照故鄉在山東濟南,已被金國侵占,她流亡寄住江南;深秋梧桐葉落,落葉片片歸根,人今老去,卻往何處歸根?

所以她的「梧桐更兼細雨」是「愁更愁」呀。《聲聲慢》中運用這些「故實」,不作典故看,它們是現實的鋪敘描寫;把抽象的感情轉化成了具體可感的形象。而一旦聯絡上前人「故實」,它們又或烘托、或反襯了作者那孤苦伶仃、感傷寂寞的處境、心境。

再加上遣詞用字的準確凝練生動,使得全詞雖然從內容上說悲苦特甚,不同於她前期詞作含蓄委婉風格,而是感情直率奔迸,但是在藝術上卻仍然顯示出格調高雅典重。

在我國兩千多年的文學史上,女性卓有文才的寥寥可數,但李清照卻是其中光輝的一位。她是一位有思想、有藝術成就的傑出作家,她的詞開闢了一條新的蹊徑,在詞壇上獨樹一幟。《聲聲慢》是她晚期的名作,歷來為人們稱道,當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的危難關頭,作者也經歷了顛沛流離、丈夫去世的痛苦。

在這種背景下寫出了《聲聲慢》這首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乙個愁字了得!

」這是一首撫今追昔、傷時感世之作。大有杜甫筆下「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之勢。就表現形式而言,全詞一顯著特色即移情於物。

基調是為了突現作者在經歷國破家亡等一系列重大變故之後內心所懷的淒苦、哀愁之情。但開始處作者並未直言其愁,而是巧妙地將內在的精神外化或物化了,借景以渲染愁情。「尋尋覓覓,冷冷清清」七組十四個疊字,已經為全詞奠定了乙個悽慘愁苦的感情基調。

「乍暖還寒」二句,言天氣變幻無常,尤感難於調養,然內蘊卻遠非如此。聯絡作者生平,不難看出,作者在南渡以前一直生活在一種幽雅閒適的氛圍之中,這在其前期詞中就有充分體現。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中: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

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詞中無一處不體現歡快明朗的風格。

而作者在寫作此詞時,已是經歷了國破、家亡、夫死等一系列重大變故,生活一下由幸福的巔峰跌向痛苦的深淵。這種情形與「乍暖還寒」的天氣是多麼相近啊。「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本欲借酒澆愁,可惜舉杯消愁愁更愁。並非酒性不烈,只因心愁太重,致使酒難壓愁。在前期詞《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中,也寫過為驅寒消愁飲酒之事,然而卻是「濃睡不消殘酒」,酒勁這麼大,讓作者睡了好長時間都沒消下去,之所以酒勁大,是因為作者在那時並無什麼切膚之痛,有的只是貴族婦女一般的閒愁。

兩者對比更能襯出作者晚景之淒涼。雁字斜橫,從北飛來,使作者想起北人南徙的慘狀,又喚起她對故土的相思。

而比起「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來,「滿地黃花」三句更能體現作者愁苦幽思之情。作者本是愛花的,但因心緒不佳,縱是菊堆滿地,卻無心摘它賞它。用一反問形式,所表之情已遠出詞外。

「守著窗兒」兩句已經說明愁緒難以排遣,卻料黃昏又起細雨,雨打梧桐,點點滴滴,景象甚是淒迷,聲音淒切,使人的愁緒又添一層,終於不得已發出:這次第,怎乙個愁字了得!是啊,身世之痛,家國之痛,又怎是乙個「愁」字所包容得盡。

正如她在詞作《武陵春·風住香塵花已盡》中所寫: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全詞作者先染後點,依次寫氣候多變,酒力不勝風力,北雁南飛,菊花殘損,梧桐細雨,通過對這一系列景物的渲染鋪陳,從而點出了本詞的主調「愁」。

既直言其愁,又包容不盡,真是言有盡,愁未了,上下渾成一氣,層層深入。

李清照是最早提出和觸及詞學理論的作家,她的《詞論》中提到:「晏苦無鋪敘,賀少典重。」詞論中所提「鋪敘、典重」在《聲聲慢》中也有一定體現。

鋪敘本身就是內容的渲染,前面在分析詞的表現形式時,鋪敘手法已淋漓盡致的體現其中了。所謂典重,是指詞的風格,不纖巧,不輕佻,沉著典雅。李清照曾被推崇為「婉約之宗」。

但細品易安之詞卻絕非簡單乙個「婉約」所能涵蓋的。婉而不媚,清而不俗,透著一股高雅之氣。《聲聲慢》書寫了作者孤苦無依的生活景況和幾乎絕望的哀傷。

多用宋人日常口語「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怎乙個愁字了得」等,幾乎純屬白話,寫眼前事,身邊景,似信手拈來。詞中境界之逼真,情緒之迫切,寫盡了煢獨悽惶的天涯淪落之悲。詞作中,令讀者只見其樸素的外表,而看不見樸素下掩藏著錘煉的功夫,猶如巧匠運斤,絕無痕跡。

蘊蓄深厚,而味之無窮。

李清照特別善於點化前人詞句,在《聲聲慢》中:「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正點前期詞作《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夕日鴻雁傳情,語詞中不泛相思之情,但這種相思卻是一種心心相印的默契,作者大膽謳歌了自己的愛情,獨倚高樓,翹首期盼,雖愁,卻是像蜜一樣的清愁,透著愛情的甜蜜。但《聲聲慢》中作者遭遇國破家亡,丈夫去世,晚景

甚是淒涼的境況。相比之下,看到舊時雁,只能使作者平添更多愁,愁上加愁,更加突出作者此時心境。千古之下,讀之不禁令人潸然淚下;而「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不正點化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愁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嗎?

細雨落到梧桐上,無休無止又灑落到地面,這是梧桐在落淚,更是人的心在落淚。李清照不僅善於用典,而且往往能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即能將前人詞句不著痕跡地融於自己詞作中。這正是其藝術性所在。

古人賦詩作詞很注重音律,李清照在其《詞論》中說:「蓋詩分平仄,而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可見,李清照是非常精通音律的,她的詞聲調和諧,音韻流轉。

清人徐釹《詞苑叢談》曾說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這個比喻是很貼切的。《聲聲慢》不同尋常之處就在於它用了大量疊詞。疊詞是漢語言文字中一種特有的修辭現象,因為它充分利用漢語語音音節的特點,把字音的重疊所具有的表情達意的作用提到了十分完美的境界。

另外單音節詞語造成的節奏乾脆而易顯單薄,雙音節詞語造成的節奏較為平實而不失明快,疊詞可以增強語言的形式美、**美和感染力。「尋」、「覓」在意義上相近,這裡二者同義復用,具有錯綜之美,而尋了又尋,覓了又覓,則鮮明突出了作者在遭受一系列打擊之後恍恍惚惚,亦真亦幻的一種心態。顯得緩慢而又惆悵,到底在尋覓什麼,可能作者自身也不很清楚,只是心頭有一股難以言說的愁,欲在尋覓中得到解脫,可尋覓的結果只能使作者感到「冷冷清清」,之所以冷冷清清,並非因為蕭殺的秋季使之然,更重要的是作者當時的心境,在經歷暴風驟雨後所受的精神創傷。

也可以說「冷冷清清」先感於外,而「悽悽慘慘戚戚」後感於內。「悽」在《說文》中當「寒冷」講,而「慘」和「戚」都當「悲慘、悲傷」講。這一組疊詞生動形象地展示了作者當時那種切入肌膚的淒苦之情,並將景與情以及動作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而「點點滴滴」主要寫聲音,以聲襯情,極富「頓挫淒絕」之感。具有加強語氣的意味。以上這些疊詞的運用,除大力增強文章的感染力之外,更突出了語言的形式美、**美,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音韻流轉。

充分表現了作者運用語言的能力。

《聲聲慢》中除了創造性的運用了這麼多疊詞以外,還用了不少雙聲疊韻詞,如:將息、黃花、憔悴、更兼、黃昏、點滴等都是雙聲。冷清、暖還寒、得黑、盞淡都是疊韻。

除此在「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乙個愁字了得?」二十餘字中,舌齒兩聲交替使用,作者有意以此來抒發難以言傳的憂鬱悽恍的心情。

這也是此詞在藝術上的獨到之處。

總之,《聲聲慢》在內容與形式上達到了完美的統一。從內容而言,全詞主要表達乙個「愁」,但作者並未直接言愁,而是從天氣、淡酒、秋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等幾個方面層層鋪來,無一處不是生愁、牽愁、助愁的。結尾處雖捎出乙個「愁」字,卻顯得難以言說,包容不盡。

可謂蘊蓄深厚。從形式來看,大量

疊字以及雙聲、疊韻、舌齒音的交替使用等使全詞讀起來具有非凡的**性,有行雲流水之妙。概而言之:音韻流轉。

因此《聲聲慢》創造了聲情並茂的藝術佳境,成為我國古代詞壇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李清照聲聲慢

李清照 1084年3月13日 1155年5月12日 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 今山東章丘 人。宋代 兩宋之交 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 千古第一才女 之稱。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

《聲聲慢》鑑賞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正是化用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更漏子 溫庭筠雖為化用,但詞人卻善於融化前人的語句,自成意境,有天衣無縫之妙。梧桐這一意象不僅表現季節與時令,而且由此表現秋季的特點。這次第,怎乙個愁字了得!中化多為少,表面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將愁...

聲聲慢學案

一 教學目標 1.了解李清照的身世 著作,總結她前後期詞作的內容及其風格有何不同?2.通過學習 聲聲慢 和 一剪梅 兩首詞,思考意象在詩歌中的作用。3.古詩歌中表達情感時用的一些手法。二 預習檢測 通過下面一句話,簡敘李清照一生的成就。閨中蘇辛,別是一家,史家稱道傳孤本.詞裡三瘦,堪嘆婕妤,金石錄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