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文化產業的GDP

2022-12-15 09:42:05 字數 3661 閱讀 2976

祁述裕2023年11月23日07:47**:人民網-《人民**》

近些年,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有乙個傾向令人憂慮,就是以文化產業創造的產值、文化產業佔gdp的比重論英雄漸成風氣,不少地方相互攀比,在制定「十二五」規劃時,提出了不切實際的指標。似乎乙個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得好不好,關鍵是看文化產業佔gdp的比重高不高;乙個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得快不快,關鍵是看文化產業在gdp中比重有沒有大幅度提公升。

對如何提高文化產業的質量,如何提公升文化產品的文化內涵則重視不夠,辦法不多。因此,我們應該正確認識文化產業的gdp。

唯gdp傾向帶來負面效應

文化產業既然是一種產業,當然要講產值,當然要重視提高文化產業佔gdp的比重,文化產業佔gdp的比重,也確實能夠給考察文化產業發展狀況提供參考。但如果把文化產業佔gdp的比重提到不恰當的位置,作為評判文化產業發展好壞、快慢的標準,這就背離了文化產業的特點和規律。

實際上,文化產業佔gdp的比重高低,與文化產業發展水平高低、經濟發展水平高低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英國文化產業佔gdp的比重約為8%;美國是文化產業的超級大國,其文化產業佔gdp的比重卻不到6%;文化產業強國日本只有3%。可見,文化產業佔gdp比重多少,與乙個國家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有著密切的聯絡。

孤立地看其文化產業佔gdp的比重,意義並不大。

同時,過於看重文化產業佔gdp的比重,其負面效應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熱衷於追求規模和數量增長,導致數量與質量失衡,規模與效益失衡。「十一五」時期,我國文化生產能力有很大提公升,文化產品的品種、數量增長很快。

但文化產品質量不高、市場接受度低、產能過剩現象也十分嚴重。以動漫產業為例,2023年,我國動畫片產量為2萬分鐘,2023年增加到17萬分鐘,產量增長不可謂不快。但能夠通過電視台播出的只是極少數,稱得上精品力作的更是鳳毛麟

角,盈利的企業不足一成。再以圖書出版物為例,2023年全國新華書店系統、出版社自辦發行單位總銷售與上年相比,數量增長3.25%,金額增長6.

56%。而出版物庫存與上年相比,數量增長14.11%,金額增長18.

89%,庫存量增幅大大超過銷售額的增幅。

其次,容易混淆文化產業與一般產業的區別。文化產業與一般產業既有共同點,又有很大不同。日本經濟學家上野光平曾對一般消費品與文化產品的價值作過精到的區分。

他把一般消費品稱為耐用消費品(如冰箱、電視等),把文化產品稱為永久性財富。耐用消費品的使用價值有時間性,文化產品則具有永恆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文化產業作為永久性財富的價值,是gdp所無法涵蓋的。

再者,容易誤導人們只重視文化產業創造的直接效益,忽視其間接效益。文化產業對相關產業具有引領和帶動的作用。文化產業不僅直接創造經濟價值,還能夠通過為相關產業提供創意,賦予其他產業、產品文化內涵,間接創造價值。

文化產業的這一功能,也是無法用文化產業佔gdp的比重所能衡量的。

從根本上看,唯gdp傾向是對文化產業價值和功能的一種誤讀。其致命缺陷是只重視經濟價值,不重視文化價值。或者把經濟價值、文化價值混為一談,認為經濟效益好,文化價值就一定高,這些看法都不利於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文化生產從來就不是以數量取勝,而是以質量分高下。創造性的文化產品是文化產業的核心價值,也是乙個國家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發展文化產業的要義,是力求提供盡可能多的具有創造性的文化產品。只有有創造性的文化產品,才能真正創造出良好的經濟效益,對gdp的貢獻也才是堅實、不含水分和持續的。

綜合考量文化產業價值

要轉變文化產業的唯gdp傾向,首先需要從更高的層面來把握文化產業的價值和功能。文化產業之所以應該成為支柱產業,之所以具有戰略性、先導性,是建立在這樣乙個判斷之上:知識經濟時代,創意、知識與資訊是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發展的主要動力,未來經濟發展將是以各種方式與文化相融合的發展。

正如溫家寶總理所指出:乙個國家,當文化表現出比物質和貨幣資本更強大的時候,當經濟、產業和產品體現出文化品格的時候,這個國家的經濟才能進入更高的發

展階段,才能具有可持續發展和持續創造財富的能力。

筆者曾多次赴台灣地區考察當地文化產業,感受頗深。台灣從上世紀90年代提出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以來,始終堅持以文化為核心。台灣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的基本思路是文化產業化和產業文化化,文化與產業的協調發展是其基本理念。

今年7月份,台灣地區通過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其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理解是:「源於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型財產之形成及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之潛力,並保證全民美學素養,使國民生活環境提公升之產業」。台灣不僅看重文化創意產業創造財富和就業機會的價值,而且看重其提高公眾美學素養、提公升國民生活環境的功能。

考察乙個國家和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狀況,不僅要看文化產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還要看文化產業在促進文化發展繁榮中的作用。就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來說,不僅要看文化產業佔gdp的比重,還要看投入與產出比,看文化產業就業佔整體就業率的比重,文化消費佔整體消費的比重,文化產品出口佔全部出口的比重等。就對文化發展的貢獻來說,應該包括是否滿足了不同層次、不同類別人群的文化消費需求,是否創造出反映時代精神、具有深刻思想內涵、可以傳諸後世的作品,是否提公升了公民文化素養,是否提高了生活品質,是否改善了生活環境等。

一句話,就是是否起到引導社會、愉悅身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對文化產業價值的考察應該是乙個綜合的考察。

因此,我們應該全面理解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要求。文化產業有沒有成為支柱產業,應該是對文化產業創造的經濟價值、文化價值、對相關產業的促進作用等綜合的考量。

關鍵在於轉變發展方式

正因為如此,「十二五」時期,我國文化產業需要解決的突出的問題,不是提高文化產業佔gdp的比重,而是轉變文化產業發展方式,由注重數量型增長、注重規模擴張,轉為注重提高發展質量。重點是解決文化創造力匱乏、精品力作少的問題。做到這一點,需要藝術家、**和社會三方面共同努力。

藝術家應該擔負起歷史責任,努力為社會提供具有永久價值的文化產品。作為乙個時代標誌的藝術品總是關注時代的重大問題,深刻揭示社會矛盾,反映民眾理想和願望的作品。現在我們缺少這樣的文化產品。

以城市化程序中農民的境遇問題為例。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中國城市化程序的早期階段,傑出作家如魯迅、茅盾等,幾乎無例外地都以深厚的人文關懷,揭示城市化背景下農民的生存狀況。當代城市化程序更加波瀾壯闊,但我們的文學藝術很少關注這個極具深刻內涵的領域,我們的**也很少關注這個龐大的群體。

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的藝術家、我們的**關注當代重大問題的熱情還很不夠,有理想、有人文關懷的作家、藝術家還不多。當然,公眾的文化需求有類別和層次的差異,文化產業自然也需要提供不同型別的文化產品,形成金字塔式的多層次結構。

**需要完善文化內容管理機制,為精品力作的不斷湧現創造條件。首先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崇尚包容,鼓勵多元文化共存,為激發文化創造力培育適宜的土壤。其次要發揮文化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減少行政干預。

凡是文化企業能做的事情,凡是中介組織能做的事情,凡是公民能做的事情,**就不要去管。**應該把工作的重點放在文化企業、中介組織、公民做不了、做不好、不願做的事情上,放在市場失靈的領域。再者要堅持依法行政,明確提倡什麼,反對什麼;允許什麼,禁止什麼,進一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此外,還要支援形成有公信力的專家聲音,以第三方立場,引導**,引導文化消費。同時,鼓勵文化產業理論研究領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推動文化產業理論研究不斷取得突破。

文化的發展還要求我們培育社會共識。因為社會共識是產生精品力作的土壤。美國電影總是體現著一種美國精神,從有好萊塢電影到現在幾乎一以貫之。

100多年來,美國社會相對穩定,藝術家、觀眾、**之間在審美取向形成了一種默契,表現美國精神成為美國藝術家的潛意識。可以借鑑的是,藝術家、觀眾和**之間要做到相互之間的默契,形成共識,要經過長時間的磨合,這也正是需要我們努力的方面。

(作者單位:國家行政學院)

正確認識職責

如何正確認知職責 一 職責是一種能力要求 在企業管理中,職責的內涵是多層次 多角度的。在職責是能力要求中主要體現在職責的範圍,片面理解職責會導致的問題以,職責與能力不匹配的處理誤區三個方面。1.職責不僅僅是工作內容和範圍 職責不僅僅是工作內容和範圍,還是一種能力要求。一定的崗位職責需要相應的能力與之...

正確認識自我

我是誰?正確認識自我 活動設計 高年級學生由於逐漸發育,不僅自我意識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且自我意識的內容也進一步豐富和深刻了。高年級學生在自我意識的發展上表現出兩面性 一方面,充滿自我炫耀的衝動,喜歡標新立異,譁眾取寵 不把權威 傳統和社會規範看在眼裡,惟我獨尊,我行我素,總是強調自己 維護自己。這...

正確認識自己

古人云 天生我材必有用 細細品味,慢慢品出一些味道 每個人都是有價值的,正確認識自己,大聲說出 我很重要 你將認識到乙個全新的自己。有許多人,因為沒有正確認識自己。而荒廢了自己的一生,今天的你也想做這樣的人嗎?如果你說 不 那麼你就應該正確認識你自己。如果你妄自菲薄,認為自己一無用處,那你錯了,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