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訴環節如何進行風險評估預警

2022-12-14 15:48:04 字數 4481 閱讀 3403

吳春妹桂楊

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社會矛盾凸顯期,化解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是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新形勢下,公訴工作在依法指控犯罪、強化訴訟監督的基礎上,需要賦予更多化解社會矛盾的內涵。在公訴環節建立風險評估預警制度,是建立整個檢察機關涉檢信訪評估預警機制的關鍵,更是有效掌握並及時化解公訴案件中存在的社會矛盾的基礎。

■公訴環節風險評估預警的含義和範圍

公訴環節的風險評估預警,是指公訴部門對辦理的案件可能引發****件、個人極端行為、纏訴鬧訪等有可能危及社會穩定、公共安全和擾亂各級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等部門的正常工作秩序的涉檢信訪風險隱患進行風險**、評估,提出防範措施的預警工作制度。在公訴環節建立風險評估預警制度是公訴部門推進三項重點工作的必然要求,對於盡早發現和掌握案件的風險隱患,及時制定應對措施,從而有效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

公訴環節的風險評估預警範圍包括公訴部門辦理的所有案件,即公訴部門應當將風險評估預警工作作為案件審查的基礎內容,做到對本部門所辦理的案件在受理案件之初首先進行風險**和評估並使之貫穿於公訴工作全過程。由於個案情況不盡相同,其存在的風險隱患程度也不同,因此,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劃分,對於其中存

在重大風險隱患的案件進行重點關注,從辦案實踐的角度看,公訴環節風險隱患較為突出的案件主要包括以下幾類:一是在社會上有重大影響的案件,尤其是社會影響惡劣的**腐敗案件、群死群傷案件、重大責任事故案件、交通肇事案件等;二是涉眾型案件,最為典型的就是被害人數或涉案人數眾多的集資詐騙案、合同詐騙案、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非法經營案等;三是公訴部門作出相應決定,有可能造成涉案相關人員纏訪纏訴的案件,例如不起訴案件、建議偵查機關撤銷案件、被害人要求抗訴而公訴部門未提起抗訴的案件等;四是有可能引起****件或個人極端行為的案件,主要表現在相關**部門**瀆職,造**民群眾人身或財產損失的案件和被害人遭受人身、財產損失而被告人沒有能力賠償的案件等。五是輕刑刑事犯罪案件,該類案件雖然相對較小,因此最容易被忽視,但是該類案件量非常大,其所代表的社會矛盾也最多,處理不當同樣會引發激烈的****件或個人極端行為。

■公訴環節風險評估預警的外部途徑

1.加強公訴工作與行政執法工作的銜接。處理矛盾最佳的時機是矛盾產生的萌芽狀態,因此越早發現和掌握矛盾產生的原因及其可能導致的風險,就能越早制定應對和防範措施,在最初階段消除矛盾產生的原因,將矛盾所帶來的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

在公訴環節建立風險評估預警制度的作用也在於此。因此,可以將加強公訴工作與行政執法工作的銜接作為公訴環節風險評估預警機制的外部途徑。

目前,社會的一大突出矛盾就是許多社會危害嚴重的行為,尤其是擾亂市場經濟秩序類的違法犯罪行為,早期就已經暴露在行政機關的執法檢查和記錄當中,行政機關未能發現或者發現之後不重視而未及時向司法機關移送,以至於犯罪行為得以延續,犯罪後果進一步擴大,進而引發大規模群體訪等社會矛盾。因此,公訴部門可以將公訴工作前伸至行政執法階段,與行政機關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和資訊資源共享平台,以使公訴部門可以盡早對案件進行風險評估預警,制定應對方案,盡量將社會矛盾控制並化解於最初階段。,通過檢察建議、檢察意見等方式及時函告行政部門,由相關部門對違法行為進行查處,督促其完善自身的制度建設和管理工作,對有關失職人員進行行政處理。

另一方面,公訴部門可以建議和督促行政執法機關及時向有關司法部門移送涉嫌犯罪的線索,有效防止犯罪行為危害結果的進一步擴大。

2.加強公訴工作與民事訴訟的銜接。在公訴工作中,尤其是審理經濟型別的犯罪案件過程中,經常出現兩種結果:

一是犯罪嫌疑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但存在民事侵權行為或者屬於經濟糾紛;二是行政監管部門在監管過程中或者國有企業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怠於行使權力(權利),致使國家財產、公共財產利益受到侵犯。公訴部門對於這兩種情況如果置之不理,僅對案件作出不構成犯罪的結論,不僅不能化解矛盾,還有可能無法得到受害群體的理解,從而激化矛盾。因此,對於該類案件,公訴部門應當制定充分的風險評估預

**案,加強與民事訴訟工作的銜接。公訴部門可將工作後延,通過釋法說理,為相關當事人提供新的訴求渠道,或者督促相關部門及時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尋求民事司法救濟等,以最大限度地化解社會矛盾。必要時可以為其聯絡相應的法院,以便於相關單位或當事人及時提起民事訴訟。

■公訴環節風險評估預警的內部途徑

1.公訴工作依法介入偵查。第一,公訴工作依法介入偵查,有利於及時了解案件各方當事人的訴求,提前掌握案件中的矛盾點並有計畫地及時化解矛盾。

在此階段,公訴部門一方面可以引導偵查機關通過偵查工作及時解決案件中反映的社會矛盾點,另一方面可以及時建立公訴案件風險評估預警機制,並在案件移送審查起訴前制定化解案件風險的預案,以利於在公訴工作期間避免被動應對各種由於社會矛盾引發的突發事件,及時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第二,公訴工作依法介入偵查,有利於及時了解掌握涉案的贓款贓物的扣押、凍結和處理情況。在實踐當中,許多案件,尤其是侵財類案件、涉眾型案件,主要矛盾之一就是贓款的追繳和退賠,當事人參與訴訟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經濟損失能夠得到挽回或得到賠償,因此案件的贓款贓物的追繳情況直接關係到矛盾能否及時化解。

公訴工作提前介入偵查,有利於及時掌握涉案贓款贓物的去向,引導偵查部門加大贓款贓物的追繳力度,及時對與案件有關的贓款贓物進行扣押、凍結,有效化解矛盾。第三,公訴工作依法介入偵查,有利於對偵查工作的合法性進行監督,防止刑訊逼供或其他侵犯犯罪嫌疑人合法權益情況的發生,有利於避免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屬因

此而產生新的社會矛盾。第四,公訴工作依法介入偵查,有利於對重大敏感及社會關注度高的案件提早評估,合理引導輿情。2.

與控申部門密切配合。公訴部門與控申部門可以通過定期召開聯合會議等形式互通訊息,公訴部門將在近期案件審查過程中發現的可能存在風險的案件向控申部門進行通報。控申部門則結合近期的接待當事人訪問的情況,及時將日常信訪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通報給公訴部門。

雙方做到早發現、早預防,依據共同掌握的資訊對案件進行風險評估。針對具體的案件時,可以充分發揮兩部門的各自優勢———公訴部門對案件情況的全面掌握和控申部門應對涉檢信訪的工作經驗———共同制定防範和應對風險的預案,及時消除問題隱患,最大限度地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將可能發生的風險降到最低。

■公訴環節實現風險評估預警的具體方法

對於公訴環節而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健全風險預警評估制度:一是將風險評估預警工作納入案件審查的範圍。案件承辦人受理案件後,在審查案件事實和證據的同時,也應同時對案件的風險進行評估,提出風險等級評估意見和應對措施的建議,依照案件匯報的程式逐級匯報。

二是固定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機制。即在案件審查階段,案件承辦人員必須向偵查部門了解案件所存在的風險隱患情況,對於確實具有風險隱患的,及時與控申等部門建立聯絡。三是認真及時聽取各方意見。

如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及其委託的律師、訴訟**人的意見,深入了解刑事訴訟各方的訴求,將其作為風險

評估預警的重要依據。

當然,由於每個案件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風險隱患產生的原因不盡相同,因此,需要將案件進行分類評估、分類預警,依據案件的特點制定不同的化解矛盾和風險防範應對措施,逐步將風險評估預警和應對措施做到制度化、專業化。下面以輕刑刑事犯罪和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為例說明公訴環節實現風險評估預警機制的具體方法。

1.對輕刑刑事犯罪案件的風險評估預警的方法。首先,要充分了解案件產生的背景、原因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及其家屬的訴求。

只有充分了解刑事訴訟各方當事人的訴求,才能夠合理判斷案件存在的風險,有的放矢制定防範案件風險的方案,為合理處理案件,化解社會矛盾,做到案結事了打下基礎。第二,要充分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輕刑刑事犯罪社會危害性相對較小,可以更好地使用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對於犯罪情節輕微,真誠認罪悔罪,積極挽回或賠償犯罪行為所造成的損失,取得被害人諒解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刑事處罰,以便更好地化解社會矛盾,取得更好的社會效果。

第三,要充分運用刑事和解、檢調對接等方式化解社會矛盾。刑事和解是指由公訴部門充當中間人,在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之間進行調解,有必要的可以讓雙方直接會談,減少雙方之間的矛盾,修復受損的社會關係。同時,公訴部門還應當加強與司法局等社會矛盾調解部門的聯絡,做到檢調對接,充分發揮公訴部門和社會矛盾調節部門的優勢,互通有無,全方位化解案件產生的

社會矛盾。

2.對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的風險評估預警的方法。首先,要充分了解案件的基本情況。

一方面要重點了解財產受到損失的涉案人員的人數、組成情況、家庭成員狀況、財產狀況、財產損失數額等,另一方面要了解犯罪嫌疑人的相關情況,重點是其財產狀況,是否有財產可供處置。而這正是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矛盾的核心。這些情況決定了案件可能存在風險的大小和評估預警的等級。

其次,要積極了解涉案當事人的訴求,推行被害人代表制度。在涉眾型經濟案件當中,被害人一方的主要訴求之一是挽回所遭受的經濟損失,但是在如何處理犯罪嫌疑人等問題上有時會出現分歧,因此必須充分了解各方的訴求,對其進行區別劃分和對待,才能做出準確風險評估預警。第三,要做好充分的釋法說理工作。

在涉眾型經濟案件中,被害人往往由於遭受巨大經濟損失,只考慮自己的訴求,有時會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對公訴部門的工作、決定和措施產生誤解。這時,就需要公訴部門做好充分的釋法說理工作,向被害人解釋清楚案件處理所依據的事實和法律,爭取做到讓被害人理解,盡最大可能化解社會矛盾。第四,要對被害人採取適度安撫政策,並建立檢察官訪問被害人制度。

被害人由於財產遭受損失,有些個人和家庭甚至因為犯罪嫌疑人的行為導致生活困難。因此不能對被害人採取強硬態度,而應當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考慮它們的困難,對於生活確實困難的可以幫助其聯絡相關社會救助機構和保障機構對其生活予以救助和保障,以有效減少和避免大規模群體訪的發生。(作者單位: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

企業如何進行風險管理

每個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都有可能發生風險,但如何化解和減少風險是企業經營者必須進行研究的,企業的風險管理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危化企業屬於高危險行業之一,加強風險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加強風險意識,進行科學的管理和科學的決策,建立起相應的制度才能避免風險的發生。危險化學品企業進行風險管理大致從以下幾個 個方...

商業地產如何進行風險控制

許多發展商在看到商業地產豐厚利潤時,容易忽視其投資巨大 風險極高 專業性極強的特點,因而常常盲目投資,結果導致大量的商鋪積壓,或因資金鏈的斷裂而陷入困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如何及早進行風險控制顯得尤為重要。時下,商業地產已成為財富之源。許多發展商往往看到商業地產豐厚利潤,卻忘了其投資巨大 風...

企業管理如何進行風險控制防範

具體操作流程如下 1 解讀企業戰略與文化體系 2 制定企業戰略規劃與文化體系 3 制定企業戰略實施路徑規劃及文化推進計畫4 制定企業戰略實施措施及文化推進措施 5 制定適應企業戰略發展的組織結構 6 分解各個崗位的工作目標與流程節點 7 確定合適的管理模式 8 各個節點風險 與防範預案 9 確定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