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語言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

2022-12-13 20:57:07 字數 5104 閱讀 9639

松江區實驗小學殷曉瓊

摘要:作為在課堂教學中實現與學生交流,完成知識傳遞的重要工具,教師課堂語言的修養已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絕大多數集中於對口頭語言的研究,較少人意識到肢體語言,這種口頭語言的補充形式,在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如果教師能恰當的富有創造性的用好肢體語言,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地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肢體語言小學數學學習興趣有效課堂

一、什麼是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又稱身體語言,是指經由身體的各種動作,從而代替語言藉以達到表情達意的溝通目的。而數學教學中的肢體語言應該是數學教師為了更好地將知識資訊傳遞給學生,並與學生進行交流反饋(除口頭語言以外)的一種表達方式。如果運用得當,能有效的幫助教師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促進師生的交流,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美國心理學家艾帕爾梅拉別思經過大量的實驗證明,得到乙個有趣的公式:資訊資料的總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人體動作。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實現數學知識的順利傳遞,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肢體語言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視,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

「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中腦力勞動的效率。」我想 ,這裡的語言修養也應包括教師的肢體語言修養。

二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存的困境

1.忙於應付考試,師生關係緊張。

雖然教育改革多年,素質教育一提再提,社會大眾仍普遍較重視學科考試。另外,加之一些老師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較深,未能及時更新教育理念,課堂上仍採取滿堂灌 、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認為學習是老師要我學,老師逼我學,既而產生了牴觸學習的心理;而教師也常常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態,這樣往往是學生學得苦,教師教得苦,師生關係日趨緊張。

2.數學課堂沉悶,學生不感興趣。

贊科夫曾說:「智力活動是在情緒高漲的氣氛裡進行的。教師全部的激情在於實現對學生的激勵、喚醒 、鼓舞 ,使課堂成為師生情感和諧互動的統一體」。

可見,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保障。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中首要解決的問題。但現實情況是,除非公開課,很多數學教師鮮有時間 、精力,或由於其它各種各樣的原因造成,家常課上教師很少去精心設計乙個學生喜歡的情境開展數學教學。

尤其是一些概念課、計算課,枯燥乏味。例如在教《一位數乘兩 、三位數》這樣的計算課時,教師一臉嚴肅跟學生講清算理,然後就是一遍遍讓學生操練豎式計算的過程。 看似為了苦練基本功,實則違反了小學生天性好動、有新奇感的心理特徵,令學生對這樣機械、重複操練的課堂怎麼也愛不起來。

結果,雖然教師反覆提醒學生計算要仔細、嚴謹,但學生做題總是三心二意,小差錯或小錯誤不斷,計算的正確率更是無從保證。

3.部分概念抽象,學生不易接受。

從小學生的認識規律來看,他們還是以形象思想為主,但小學數學教材,尤其是中高年級教材已對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等抽象思維能力,以及空間想象能力提出相對較高的要求。例如,三年級的《植樹問題》,要理解、區分兩頭都植樹,一頭植樹一頭不植樹,兩頭都不植樹,三種植樹情況,並弄清每一種情況植樹的棵樹與間隔數的關係。又如,五年級《表面積的變化》,對幾個正方體或長方體相拼表面積減少,減少幾個面,減少的面積為多少等問題的解決等,教材中一些較抽象的概念和問題都是小學數學課堂上的難題。

如何使這些學生不易接受的知識點變得易於理解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關鍵。

三、肢體語言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意義

在課堂上,教師通過肢體語言的運用輔助完成教學目標以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這一理念是基於視聽教學法發展而來,在語言類學科的教學中應用的比較多。其實,數學學科,尤其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充分、合理、適時地配合肢體語言,對於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迎合其形象思維能力強的特點,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等方面,能夠收到不俗的成效。

具體的來說,肢體語言運用在小學數學課堂中主要起到以下幾點作用:

1.以生動的肢體語言,營造愉快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以往的數學課堂總給人呆板沉悶的印象。老師講題,學生做題,這樣的課堂讓學生怎麼喜歡得起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好奇心強,生性好動,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相對較短。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巧妙地設計教學情境,用生動的教學語言,配以形象的肢體語言,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把有意注意轉化為無意注意,讓學生樂在其中。例如教學《小數的數字順序表》一課時,記憶數字表本身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怎麼讓學生覺得有趣,學得輕鬆好玩呢?

我是這樣設計的,在介紹完小數的數字後,我跟學生一樣轉向黑板,面對數字順序表站好,「同學們看,小數點站中間」我點點自己的腦袋,學生一看馬上起了興致,有學生已在下面激動的說出「腦袋就是小數點呀」學生看的起勁,我接著伸出左手並作出向左推開的姿勢,「整數部分站左邊,越往左數越大」,又伸出右手做出向右推開的姿勢,「小數部分站右邊,越往右數越小」。當我轉過身來時,發現有不少同學正在饒有興趣地模仿我剛才做的動作呢。於是我又帶著大家一起邊唸邊動作演示了一邊,短短幾分鐘,全班同學都把小數的組成部分、數字的大小牢牢的記在腦海裡了。

正如我國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的那樣:「學生有了興趣,就肯定用全部的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小學數學教師要善於借助肢體語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自己先「動」起來,帶動學生肢體和思維的「動」起來,滿足小學生好動需求的同時,使得學生在「動」中學,在「樂」中學,而且學出效率。

2.形象的肢體語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不能依賴死記硬背,而應已理解為基礎,並在知識的應用中不斷鞏固和深化。」數學基本知識是學習數學的基礎,又是發展學生數學能力、感悟數學思想的前提。

「數學思想蘊涵在數學知識形成、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是數學知識和方法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與概括。」離開數學基本知識的掌握,來談對小學生數學能力與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只能是空中樓閣。但是數學基礎知識本身往往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點,在課堂上,教師很難單憑教學語言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時,合理發揮肢體語言「潤物細無聲」的藝術作用,可以有效彌補有聲語言的不足。

例如在學習面積單位的時候,平方厘公尺、平方分公尺、平方公尺,三個面積單位的概念較抽象,學生很難正確區分,教師巧妙的運用肢體語言來解釋1平方厘公尺是乙個指甲蓋的大小,1平方分公尺是乙個手掌的大小,1平方公尺是半個講台的大小,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學生清晰形象的建立起了面積單位的概念。在填空面積單位的練習中,學生通過比劃指甲蓋、手掌與講台的大小,解答起來也比較順利。又例如教學《垂直與平行》,怎樣讓學生明確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分為相交與平行兩種,垂直又是相交當中一種特殊情況。

為了讓學生直觀、準確的把握住這兩條直線的位置特徵,我在教學設計中做了這樣的安排,課堂上師生運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兩手前並舉表示平行,雙手前舉交叉表示相交,然後調整雙手臂交叉的角度成十字形即表示垂直。就在這樣簡單明瞭的體驗中,學生學習了平行和垂直的位置關係。

3.運用肢體語言,幫助學生掌握記憶方法。

基於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基礎性,對一些基礎概念和知識點的記憶必不可少,這麼多知識點怎麼去記,很多時候我們要麼採取讓學生去背誦,要麼通過大量練習的方法來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然而事實上,前者強迫學生死記硬背,通常是背過了又忘了,或者是背與做相脫離,明明背出了,答題時卻無法與背出的知識點建立起聯絡;而後者可能提高了答題的準確率,然機械化的操練卻無形中加重了學生的學生負擔,與新課程理念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背道而馳。因而,教師在教學中因考慮到小學生正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借助豐富的肢體語言,使記憶資料形象化,可以有效地改善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學習負擔。如我在教學《年、月、日》時,其中乙個教學目標就是要學生記憶大月與小月的月份,如何使學生記得既輕鬆又準確,在課堂上我向學生介紹了拳頭記憶法,學生跟著我一起伸出左手,握緊拳頭且手心向下,從左手食指突節開始,數到小指突節為7,突出部分為大月,凹處為小月,到7後再返回食指從新從8順數下去到12止。

不一會兒的時間,在邊看、邊指、邊說的過程中全班學生都掌握了大月與小月的記憶方法,即使做練習時偶爾忘記了哪個月是大月還是小月,只要伸出小拳頭點一點,馬上就找到答案了。學生學得輕鬆,答題的錯誤率也降低了。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三、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肢體語言的幾點建議

1.肢體語言的運用,要配合教學情境。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經常會創設各種各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如果這時教師能夠結合情境,配以惟妙惟肖的肢體語言,課堂會立刻變得生動起來。比如在講《兩位數與兩位數相乘》時,我這樣引入,「今天老師遇到乙個難題。

」教師面露難色,手抓抓腦袋,在黑板上寫下例題:14×12,然後回過頭來用尋求幫助的目光看著全班同學,問:「我們只學了一位數乘兩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該怎麼做呢?

誰來幫幫老師的忙?」同學們見有老師也不會做的題,馬上提起興趣來,爭相要幫老師解決難題。有句話叫做:

「好老師是半個演員。」講台就是課堂上的舞台,教師舉手投足間傳遞給學生的資訊,都可能成為學生學習動力的催化劑。

2.肢體語言的運用,要善於借助教具和學具。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通過現代資訊科技製作的多**課件、flash動畫,越來越成為輔助教師教學的首選,與此同時,我們卻忽視了實物教具直觀傳授知識的功能,更忽視了實物教具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可能產生的不可替代的奇妙效果,正所謂「聽過的,忘記了;看過的,記住了;做過的,掌握了。」例如教學《從毫公升到公升》時,我考慮怎樣幫助學生初步建立毫公升和公升的量感呢?思量再三,我帶著從實驗室借來的滴管、量筒、量杯等教具走進了數學課堂,學生看到這些第一次見到的工具,本能的充滿了新鮮感和好奇心,「老師這節課到底要幹什麼呀?

」這樣的疑問一下子吊足了他們的胃口,眼睛齊刷刷的盯著教師接下來的一舉一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師生一起來**1毫公升的水究竟有多少。教師開始用滴管小心翼翼的向量筒裡滴水,學生個個睜大眼睛看著水滴滴進量筒,嘴裡整齊地數著:

「一滴、兩滴、三滴……」原來1毫公升水才十幾滴那麼多,學生對1毫公升的量感立馬清晰的建立起來。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學得輕鬆、主動,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借助教具和學具,讓學生在師生共同的實驗操作中學得興致盎然,教學效果自然也會大幅提公升。

3.肢體語言的運用,需要教師大膽創新。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創新意識的培養是現代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應體現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中。」小學生正處在模仿性較強的階段,要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師在教法上,乃至在課堂肢體語言的使用中有所創新。

比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分類》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特點及其關係,教師創造性地利用了人體構造的特點,把雙手指尖合攏,雙臂向外傾斜,手肘處用橡皮筋相連,搭起了乙個簡易等腰三角形。隨著教師手臂張開與合攏,學生清楚地看到等腰三角形頂角大小的變化,但兩腰始終相等,並且當兩臂張開到一定角度時,橡皮筋的長度與手臂的長度相等,即變成了等邊三角形。通過這樣一番別出心裁的肢體演示,學生自然而然地領會了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的這一關係。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之我見

德慶縣播植鎮中心小學龍深朝 內容摘要 真正提高數學質量,是當前數學教學的重要課題。怎樣提高?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於提高教學的效果。課堂教學要 的問題很多。現僅就精講多練這一重要方法闡述個人膚淺的認識和體會。關鍵詞 課堂教學精講多練解決問題名副其實精心練習 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生興趣的產生和能力...

合作,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摘要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也獲得了新的發展。新課改中提倡數學課堂教學要突出學生主體性,引導學生在合作 中獲得知識的構建,讓學生在合作中發現問題 提出問題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問題能力 實踐能力的發展。那麼,在新課改下,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合作 教學來提高教學...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鴨溪小學劉金堂 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在小學教學中,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對小學數學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充分了解小學生的特點,了解數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特點,在此基礎上運用適當的手段,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一 教師課前準備充分,明確教學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