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2022-09-18 07:21:03 字數 3785 閱讀 6102

田柳鎮中心小學朱桂芹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提出「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學生的思維活躍於疑問的交叉點。為此教師應依據教材內容,抓住兒童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精心設疑,製造懸念,著意把一些數學知識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狀態,引起學生的探索慾望,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該作為乙個引導者、合作者來組織教學活動。

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的看法。

一、創設生活情景,發現數學問題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很重要的改革就是注重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的培養。小學生正處在生長與發育的初級階段,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情感,可以激發學生探索規律的興趣,調動學生主觀積極能動性,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激疑」,「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產生認知衝突,進而撥動其思維之弦。

適時激疑,可以使學生因疑生趣,由疑誘思,以疑獲知。 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們巧妙地利用車輪的形狀向學生激疑:「為什麼車輪要做成圓的,而不做成橢圓形或長方形呢?

」 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上頓時活躍起來,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有關形體圖形的知識塊被啟用。他們各抒己見,有的說因為長方形不穩,有的說因為做成圓形比較好看,還有的說因為圓的車輪走的路程最少等等。正當學生為到底跟什麼有關係而苦苦思索時,我看準火候兒,及時匯入新課,並鼓勵學生比一比,看誰學習了新課後能夠正確解釋這個現象。

這樣通過創設生活情景「激疑」,打破了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使學生產生急於解決這個問題的願望,充滿熱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位置上。

二、運用多種手段,體驗學習過程

教師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不僅可以使學生保持新鮮感,還可以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我在課堂上基本採用以下三種教學形式:

(一)自主性學習形式 :這種形式的教學主要是教學一些比較簡單的知識。

1.讓學生有充分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資訊的機會。 例如我在教《通分》時,出示幾組資訊:麵包的蛋白質含量是3/20、牛奶的蛋白質含量是4/15、雞蛋的蛋白質含量是7/30,你準備用什麼方法來比較這幾種食物的蛋白質含量?

有的學生用摺紙的方法比較、有的學生化成小數後再比較、有的學生把分子化成一樣後再比較、有的學生用了通分的辦法。因為這個比較用以前學的知識可以解決,所以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加工、去研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充分的動口、動手的機會,能有成功的體驗。

2.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縱觀現在的公開課、優質課,小組合作、自學**等等學習形式花樣百出,但我個人認為,不管什麼形式的教學都有乙個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獨立思考,因為沒有獨立思考的討論將是「個別優秀生的表演」,沒有獨立思考的體驗將是「空體驗」。因此我在平時的教學中非常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們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二)合作性學習形式 :這種形式的教學主要是為了資源的共享,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使組內每個人得到發展,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尊重別人、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等優良品質。

1.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實行分工合作,各互其責。在教學《統計的初步知識》時,當學生學會了初步的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後,我放錄影讓學生統計1分鐘內從十字路口經過的各種車輛的數量,學生紛紛動手認真地記錄著,結果學生得到的資料各不相同。於是我再放一遍錄影,學生的統計資料還是存在著很大差別。

這時我提醒學生可以想一想為什麼同學們的資料各不一樣,能不能想想辦法呢?學生在這時會很自然地想到幾個同學合作來完成任務。同學們開始自發結成小組,明確分工,有的數小汽車、有的數貨車、有的數電單車……,在合作的過程中,每一位同學都能尊重小組其他成員,虛心聽取別人意見。

當放完錄影後同學們勝利完成任務。由此可見,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徵,有意設定一定的障礙,可以激發學生合作的慾望,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提高合作的效率。

2.爭論與和諧統一,有效地進行小組內的互幫互學。

現在的學生爭強好勝,有一定的競爭慾望,渴望自己的觀點被肯定,但又不善於有理有據地闡述自己的觀點,一旦有不同意見,浮於表面的爭論較多,說服力不夠,理性分析欠缺,思維深刻性不夠。此時教師如果對有爭論價值的疑點適時下放到小組中,讓持有相同意見的學生一起合作,與對方爭辯,在辯論中明晰正誤。例如:

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平均分」,我設計了這樣乙個環節:把乙個圓分成兩份,每份一定是這個圓的二分之一。對嗎?

我讓持不同意見的雙方合作商量後再發表意見。正反兩方同學各自聚在一起,商量對策,討論過後,各隊推選出代表,小小辯論會開始了。正方代表把手中的圓平均分成兩份問道:

「我是不是把圓分成了兩份?反方代表點頭:是,是。

正方當然不讓:「既然是二分之一,為什麼不同意這種說法?只見反方同學順手從圓形紙片上撕下一片紙,指著其中的乙份問:

這是圓的二分之一嗎?正方由底氣不足到服氣地站到了反方的隊伍裡。我緊緊地握著反方同學的手說:

祝賀你們,你們精彩的發言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又深情地握了握正方同學的手說:謝謝你們,正是因為你們問題的出現,才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場有意義的爭論!

同學們開心地笑了,我也笑了。在這場別開生面的辯論會中,既有緊張激烈的辯論,又有相互間的尊重與理解,課堂氣氛緊張卻又其樂融融。可見,意見不一時,組織小組合作,即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強競爭意識,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地基礎。

通過在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處,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真正讓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創造性學習形式,創新,其實質是創造性,並不是高不可攀的,它力求從認識上打破常規,標新立異,質疑問難,大膽探索。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是現代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是當前課堂教學面臨的迫切任務,多向觀察,善於質疑,變式思維,舉一反三,靈活實踐是當代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我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時,主要從一下幾個方面進行組織教學。

1.學情分層次,給學生創新機會。陶行知先生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

人人是創造之人」。創新不只是社會精英的專利,每乙個人只要有創新意識和行為都能成功。我們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基礎知識、思維水平、個性特徵出發,進行因材施教。

按不同層次要求進行分層教學,使每個學生都有生動活潑地發展自己創新素質的機會,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2.知識結構分層次,增強創新意識。所謂小學數學知識結構就是指教師對教材知識結構進行加工創新之後,形成的認知結構。教學要求一般分為認識、理解、掌握。

應用四個層次。在具體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知識結構中知識之間內在聯絡,制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程式。

比如:認識一位小數,第一步認識零點幾的小數,第二步認識幾點幾的小數,第三步學習一位小數的讀、寫。這樣由淺入深,分層次安排,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知識依靠點、新知生長點、創新立足點,增強了學生創新意識。

3.指導評價分層次,激勵學生創新。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是現代教育的乙個重要觀點。我們應視兒童的差異為正常,在教學過程中,分層次地指導評價,使教師的教適應各個層次學生的學,促使教與學互動,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創新。

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失敗時,不責怪學生,要用信任的眼光和口氣鼓勵他們再試試,對有潛力的學生,在學生自願的情況下應給予針對性的指導。

(四)鼓勵求異,讓學生敢創新求異才能創新。創新教學離不開教學民主、師生和諧與激勵手段的有機配合。教學民主目的是發揮師生雙方創新潛能。

在教學中,凡是學生能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討論交流來解決,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和解決問題的毅力,在解決問題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三、注重體驗,讓學生獲得成功。

《課標》中描述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時用了「體驗」這一動詞,強調了體驗學習的重要性。「體驗」,就是指學生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應用,從而發現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只有用內心創造與體驗的方法來學習數學,才能牢固地掌握數學,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數學課堂中要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快樂。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鴨溪小學劉金堂 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在小學教學中,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對小學數學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充分了解小學生的特點,了解數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特點,在此基礎上運用適當的手段,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一 教師課前準備充分,明確教學目標 ...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活動展開的主要場所是課堂。不管是過去 現在,還是將來,課堂教學都是我們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效率是衡量課堂教學實效的乙個重要指標,影響著學生作為社會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數學知識的學習 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及情感 態度 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向課堂要效率是我們教師一直關注並執著追求的目...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3

作者 吳美蓮 考試週刊 2012年第95期 摘要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努力給學生營造一種能夠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的氛圍與環境,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關鍵詞 小學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