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教案

2022-12-13 18:42:06 字數 4859 閱讀 4075

(2009—2010學年的第二學期)

一、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

「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了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物質的變化」單元,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型別。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

「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資訊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希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乙個龐大的、運動變化著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布著不同的天體。人類通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秘。

「環境和我們」單元,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學生將**垃圾的**、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水汙染的成因,了解汙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通過以上不同視角對周圍世界的**,學生將會對小學階段所學的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內容有乙個概括性的認識:世界是變化著的,多樣的;世界是物質構成的,人無時不刻不在與之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我們應當保護地球環境。

在本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本冊的重點是:

1.通過系列化的**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通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資料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通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形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認識證據支援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的樂趣,保持和發展**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二、主要材料清單:

1.「微小世界」單元

觀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玻璃片,平面鏡片,顯微鏡。

觀察物件:昆蟲或昆蟲器官(昆蟲的足、翅、觸角等)標本;食鹽、味精、礦物晶體;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蟲、眼蟲等;洋蔥、動物、植物和人體的細胞裝片。

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脫脂棉或其他纖維。

觀察的**:多種生物細胞及細胞作用的課件或**。

2.「物質的變化」單元

實驗材料:火柴、生鏽的鐵釘和鐵片、蠟燭、公尺飯、澱粉、碘酒、幾種常見的食物、小蘇打、白醋、鐵鏽、硫酸銅溶液、塗有油漆的鐵製品、小自行車、白糖、檸檬酸、自製電路檢測器。

其他工具:滴管、榔頭、鑷子、玻璃杯、小飲料瓶。

3.「宇宙」單元

模擬實驗材料:圓紙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氣筒、注射器、沙盤、電筒、蠟燭、紙板、橡皮泥、棉線、鐵絲、星空圖。

相關資料:有關月球、日食、月食、太陽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太空飛行器、人類宇宙歷程的**或多**資料。

4.「環境和我們」單元

觀察實驗材料:廣口瓶、洗淨的小石子、紙巾、墨水、有**標誌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裝盒。

常用工具:彈簧秤、自製量杯、放大鏡、顯微鏡。

相關資料:有關垃圾場、垃圾汙染河道、**垃圾、水汙染等**或多**資料。

(一)「微小世界」單元:

1.單元概述:

本單元按人類觀察工具的不斷發展,視野不斷開擴的線索編寫。學生將經歷用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對昆蟲、晶體、細胞和微生物進行進一步的觀察,激發他們深人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使學生了解到,人類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斷地改進觀察工具。觀察工具的改進,使人類的視野越來越開闊,發現了原來不知道的許多秘密。

教學的重點是拓展學生觀察的範圍,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鼓勵他們**和發現大自然的奇妙,學習和領悟使用觀察工具的好處,體會科學、技術、社會的關係。

第1課:學生通過討論和體驗,對放大鏡的構造和功能有進一步的了解。

第2-3課:指導學生用放大鏡觀察昆蟲的器官和物體的微細結構,體會用放大鏡比用肉眼觀察更有利我們對身邊世界的了解。

第4課:幫助學生了解從放大鏡到顯微鏡的發明過程,認識到是顯微鏡的發明及不斷改進,使人類觀察到越來越小和越來越精細的物體及結構,發現了微生物和細胞。

第5-7課:指導學生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及細胞,了解人類用顯微鏡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時認識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徵。

第8課:對單元學習進行回顧和總結,對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以及對人類探索自然的成果進行梳理,並通過查閱資料匯報交流,了解更多的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2.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放大鏡和顯微鏡能將物體的影象放大,使我們能看到物體的更多細節。

●為了能將物體的影象放大,透鏡應是透明的、中間較厚的,放大倍數與中間的厚度直接有關。

●細胞是生物生命活動的最基本單位,生物都由細胞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廣泛存在著,它和我們的生活、生產、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

●一些微生物太小,沒有放大鏡或顯微鏡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點,也由細胞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環境下生存的結構。

●物質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種多樣的。

(2)過程與方法

●運用手執透鏡及顯微鏡觀察生物及非生物標本。

●學習使用適當的器材及技術觀察細胞和微生物。

●通過文字、繪畫、討論等形式記錄、交流觀察結果。

●通過觀察實驗及收集資料,了解人類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並以多種方式交流及匯報。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探索微小世界的興趣。

●認識到科學技術的發展會促進觀察工具的不斷進步,觀察工具的不斷進步對促進科學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認識到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是可以認識的。

●對人類的探索精神和發明成果表示敬佩。

1.放大鏡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影象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2.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

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

過程與方法

1.正確用放大鏡觀察物體。

2.比較用肉眼觀察和用放大鏡觀察的不同。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

2.增強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世界的興趣。

3.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教學重點:能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細微部分

教學難點:放大鏡是「凸」「透」鏡

教學準備: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為什麼要用放大鏡觀察

1.匯入:師出示放大鏡:

「看,這是什麼?」(生:放大鏡)放大鏡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鏡來介紹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鏡》。

可以從放大鏡的構造.作用.用途三個方面展開。

2.小組討論交流放大鏡的構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鏡的構造——鏡架.鏡片(如果學生能說出凸透鏡也可以)

放大鏡的作用——放大物體的像(可能學生會說「把物體放大」,提醒學生物體並未變大)

放大鏡的用途——我們用放大鏡觀察校園裡的生物.實驗中在老師指導下觀察花.昆蟲等。

它是視力不佳者的助視器,還適用於電子產品檢驗.線路板檢驗.集郵者欣賞鑑定郵票.

珠寶商鑑定珠寶.公安人員用它觀察指紋毛髮纖維等.農技人員用它觀察花蕊進行人工授粉等.

製作微型工藝品的工匠工作時使用……

4.讓學生盡量充分地例舉使用領域,交流後填寫第2頁的網狀圖。

二、放大鏡下的新發現

1.師:誰給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鏡的正確使用方法?

請學生演示放大鏡的使用方法。根據學生的演示師講解正確使用放大鏡的兩種方法:目.鏡.物三者,目不動,鏡動或物動。

2.師:選擇一小塊面積,運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螢幕.織物等看誰會有新的發現!將新發現用文字或**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3.交流新發現後,師歸納:放大鏡把物體的影象放大,讓我們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

三、放大鏡的特點

1.師:放大鏡顧名思義是能「放大」,那麼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呢?

(鏡片具有「凸」.「透」的特點)老師給大家準備的物品中有沒有像放大鏡那樣能放大物體呢?請同學們找一找。

2.學生嘗試利用平面鏡.玻璃.水.水槽.集氣瓶.燒瓶等物體來放大物體的像。(發現圓柱形及球形的裝滿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師:放大鏡的鏡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中間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鏡也叫「凸透」鏡。放大鏡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數也越大,由此推斷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數最大。

四、小結

1.師:對於熟悉的放大鏡,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發現或收穫嗎?(放大鏡也叫凸透鏡,凸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運用放大鏡細心地觀察物體,還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細節)

2.課外你可以嘗試著用一些簡易的材料自己製作一面放大鏡,或者用你的放大鏡去仔細觀察身邊的物品,看看還會有什麼新的發現。

板書設計:

放大鏡構造:鏡架.鏡片(凸透 ——「凸透」鏡)

作用:「放大」物體的影象.放大細節

用途:……

2.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使用工具能夠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

過程與方法:使用放大鏡觀察身體結構的細部和活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使用工具觀察擴大了人們的視野,可以觀察到更細小的物體

2.發展使用放大鏡觀察昆蟲的興趣。

六年級科學教案科學教案

放大鏡 教案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 學會做凸透鏡成像的實驗 2 嘗試製作望遠鏡。知識與技能 1 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 2 了解凸透鏡的應用 3 初步了解望遠鏡的構造。情感 態度與價值觀 1 體驗到人類對光學規律的認識與利用會為我們帶來許多方便 2 樂於用所學的知識改善生活 3 ...

六年級科學教案

鐵生鏽與水和空氣都有關嗎?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 實驗獲得證據,確定鐵鏽是一種不同於鐵的新物質。2 通過對比實驗,鐵生鏽的原因。3 懂得確定一種物質是否是新物質需要有足夠的證據,培養證據意識。教學重點 認識鐵鏽是不同於鐵的物質,了解形成原因。教學難點 能設計完整實驗論證自己的推理猜想,並能堅持觀察記...

六年級科學教案

第一單元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第一課小草和大樹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比較小草和大樹 活動目標 1 能用放大鏡等工具對植物進行細緻的觀察,並用圖和文字進行記錄。2 能正確地描述幾種常見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點。3 能夠在自己研究的基礎上,與其他同學共同概括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特徵,並能舉例加以說明。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