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教案

2022-10-11 17:30:06 字數 5103 閱讀 2865

鐵生鏽與水和空氣都有關嗎?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驗獲得證據,確定鐵鏽是一種不同於鐵的新物質。

2、通過對比實驗,**鐵生鏽的原因。

3、懂得確定一種物質是否是新物質需要有足夠的證據,培養證據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鐵鏽是不同於鐵的物質,了解形成原因。

【教學難點】能設計完整實驗論證自己的推理猜想,並能堅持觀察記錄。

【教學準備】鐵片、鏽鐵、鐵鏽、電路、磁鐵、錘子

【教學過程】

一、出示生活例項**:

很多的鐵製物品被鏽掉了,影響了我們的使用,要控制鐵鏽就要了解鐵鏽。

二、觀察鐵鏽,和鐵形成對比認識

1、提出問題,明了**任務:鐵鏽是從鐵變來的,那麼鐵鏽是鐵麼?生答。怎樣證明鐵鏽是不同於鐵的新物質呢?

2、取出鐵、鏽鐵、鐵鏽(刮下來的),仔細觀察回答,如何支援我們的看法?

3、引導思路:要看鐵鏽是否是鐵,除了觀察等外,我們還要看鐵鏽是否擁有鐵所具有的特性來驗證,尋找證據借鑑課本資料實驗**填寫35頁**。(指出:

是對比實驗,注意可變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實驗注意點)

4、反饋交流**結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發現說明你的看法的?

5、小結:我們通過觀察和敲擊、導電、磁鐵的吸引等實驗得到的結果都說明鐵鏽不是鐵,是鐵產生的一種新物質,那麼就是一種化學變化。是鐵和誰發生的化學變化呢?這是我們控制鐵鏽的關鍵。

三、探索鐵鏽形成成因

1、教師提出問題:是鐵和誰發生的化學變化呢?也就是鐵鏽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2、學生大膽討論猜測。

3、制定研究計畫。

四、總結:

相信同學們對鐵鏽形成的研究會有不小的收穫,我可以獲取避免生鏽的方法。

閱讀43頁相關資料——鐵為什麼會生鏽

觀察洋蔥表皮細胞

實驗名稱: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實驗內容: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微小世界》第5節《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觀察洋蔥表皮細胞。

實驗型別:分組實驗

實驗準備:洋蔥、小刀、清水、滴管、鑷子、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放大鏡。

實驗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師:這是乙個洋蔥,如果從它的內表皮上揭下一塊,你能看到些什麼?如果用上放大鏡又能看到些什麼?如果用上顯微鏡又能看到些什麼?

二、製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

1、師:為了能更好地觀察它,首先我們要製作乙個玻片標本。(師演示)

1) 在乙個乾淨的玻璃載片中間滴一滴清水

2) 用鑷子把取下的洋蔥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注意標本要平展開,不能摺疊。

3) 用蓋玻片(或另乙個玻璃載片)傾斜著蓋到標本上面,放蓋玻片時,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氣泡。

4) 從標本的邊緣滴一滴稀釋的碘酒,並把玻片微微傾斜,再用吸水紙吸掉多餘的水。

2、學生以組為單位製作玻片標本

二、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洋蔥表皮

1、先用肉眼觀察洋蔥表皮,將看到的畫在科學記錄本上(或書上13頁)

2、材料員發給每位同學放大鏡,大家用放大鏡觀察洋蔥表皮將看到的畫到科學記錄本或書上。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到的有何不同。

三、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

實驗過程:

1、用小刀將洋蔥表皮剝下一薄層,用顯微鏡觀察。

2、製作洋蔥切片:先取下一小片,用鑷子取下,輕放在滴了碘酒的載玻片上,用蓋玻片從右向左滑動放在切片上,再用吸水紙吸去多餘的水。

3、將製作好的切片放在顯微鏡下,調好焦距觀察

4、觀察時用左眼觀察顯微鏡,右眼看圖,右手畫出細胞形狀圖

5、填好實驗報告冊,得出結論

實驗結論:

洋蔥表皮是由無數細胞構成的。生物體是由細胞構成的,的。細胞是有生命的,它會生長、繁殖、變化、衰老和死亡。

生物體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就是在它生長、繁殖、變化的過程,生物體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細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1 師:如果我們將洋蔥表皮的玻片標本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又會有什麼新的發現呢?

2、 師出示顯微鏡,介紹各部分的名稱、功能及使用方法(如果學生五年級時已使用過,也可叫學生介紹老師指導更正,具體內容見13頁)

3、每2人乙個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不會使用的同學可根據13頁的提示進行操作。每組的材料員監督大家進行規範的操作,對不規範操作且不改正的同學取消其使用資格。同樣將顯微鏡下的發現畫到科學記錄本或書上。

4、 交流我們在顯微鏡下的發現

(洋蔥表皮由乙個個比較規則的多邊形組成。洋蔥表皮上的乙個個小房間似的結構,是洋蔥的細胞。閱讀12頁的資料,了解胡克發現細胞的故事。讓學生談談對細胞的認識。)

研究槓桿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具有研究槓桿作用與應用的科學**興趣和歸納能力。

2、在**過程中,能與人合作、並能清楚、簡潔地進行表達和交流。

3、感受槓桿的作用是有規律的。

教學重點:**槓桿的作用與用途,學會使用天平。

教學難點:通過**,歸納槓桿的作用。

教學準備

1.演示材料:棍子,動畫:天平的使用方法

2.分組實驗材料:槓桿尺、測力計、鉤碼、鐵架臺、各種剪子、布條、記錄表

記錄表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談話:(教師手拿一根棍子)提問:這根棍子都可以幹什麼?

教師邊演示邊談話:如果用這根棍子撬東西,怎樣才能把東西撬起來?此時整個裝置有什麼特點?

學生分析利用棍子的情況和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板圖)

教師講解重點、支點、力點後得出: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槓桿。(板書課題:槓桿)

談話:現在請你用鉛筆、橡皮、五本書,設計乙個槓桿,並且不斷改變支點的位置,(橡皮做支點)用小拇指向下用力,把你的體會說出來。

學生嘗試利用鉛筆作為槓桿,小拇指在槓桿的一端用力,使另一端的五本書被抬起,體會支點(橡皮)在槓桿的不同位置,感覺是不同的。

二、嘗試解決,**槓桿的作用。

談話:現在我們利用槓桿尺,繼續來研究槓桿的特點與作用,通過實驗資料歸納得出結論,以證明你的感覺對不對。

教師出示記錄表,介紹槓桿尺及實驗方法。

學生組裝槓桿尺

談話:實驗前,小組討論(設計三次實驗方案)。

學生分組討論後開始實驗。

教師到各組巡視,指導實驗、填寫記錄。

談話:哪個組匯報一下實驗資料?

學生展示記錄表進行匯報

談話:請仔細觀察各組的資料資料,有什麼發現?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槓桿有三種:支點離阻力點比支點離用力點近的槓桿是省力的槓桿;支點離用力點比支點離阻力點近的槓桿是費力的槓桿;支點離用力點和阻力點距離相等的槓桿是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槓桿。(板書:

有的省力,有的費力,有的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四、布置作業

課後觀察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工具應用了槓桿。

研究物體的結構與承受力的關係

【教學目標】

1、用三角形框架來加固框架結構。

2、 設計、製作乙個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結構。

3、 體驗動腦、動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準備為小組準備: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剪子。 教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現示各種框架結構的**(可選**材料)

二、研究簡單框架

1、實踐體會利用筷子捆一三角形框架和長方形框架。觀察經們受到力的作用時有什麼不同? 哪乙個容易變形?可以把長方形框架加固嗎?

2、根據要求分組操作,並作好各種形狀的記錄。主要思考增加斜桿起什麼作用?並說說三角形框架有什麼特點。

三、做乙個堅固的正方體框架

1、請同不思考如何製作乙個堅固的方體框架。

2、製作乙個較複雜的結構,應當先畫草圖,計算材料。

3、做乙個堅固的正方體框架要多少根橫桿?多少根豎杆?多少根斜桿?它們的長短一樣嗎?

4、每根斜桿起什麼作用?框架中有多少個三角形?

5、考驗我們的正方體的承受能力。 在我們的正方體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書,它能承載多少本?

四、小結

研究物體的形狀與承受力的關係

【教學目標】

1、 做紙的形狀與抗彎曲能力關係的實驗。

2、 觀察瓦楞紙板的結構,作出解釋和提出問題。

教學準備為小組準備:實驗用的大小相同的紙若干張、鐵墊圈、膠水、包裝箱瓦楞紙板。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匯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增加物體的厚度可以明顯地加強材料的抗彎曲能力,但這樣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同學們還能為工程師想想其它的辦法嗎? 二、瓦楞紙的研究我們平時看到的很多物品的包裝都用到一種紙,同學們知道這種紙的名字嗎?

(這種紙叫瓦楞紙)

1、感知瓦楞紙的特性同學人平時也接觸過這種紙,現在老師也為大家準備了這種紙。大家右以拿到手上感受一下並可以折一折,感覺一下它有多硬,抗彎曲能力如何?(分組感知紙的特性)

2、實驗一:我們利用解剖的方法,觀察瓦楞紙的結構是怎樣的,看看各組成部分的厚薄和軟硬。(經過研究,我們產生的什麼產生了什麼問題或想法?準備怎樣繼續研究?)

三、形狀與抗彎曲能力通過上面的實驗我們得出了乙個最關鍵的問題就是:估計一下,什麼樣的形狀有好的抗彎曲能力?

1、實驗要求:不改變紙的長度,把紙折成不同形狀,**並實際測試它們的抗彎曲能力。

2、測度記錄: 形狀**抗彎曲能力實測抗彎曲能力

3、小黑板出示問題:

(1)與沒有折的紙比較,它們的抗彎曲能力增強了嗎? (2)比較這些形狀的紙抗彎曲能力的大小,試做出自己的解釋。 (3)為什麼有的鋼材或鋁材要做成「t」、「u」、「l」、「工」字或「口」字等形狀?

四、總結通過學習我們用事實證明了,哪些結構和情況下材料的抗彎曲能力可以得到明顯的增強,指明學生加答教師補充完整。

放大鏡下的晶體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一些固體物質的內部有一定的結構,如果構成這些物質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間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規則的幾何外形,這就是晶體。

1、用放大鏡觀察常見固體物質的晶體。

2、用圖記錄觀察結果。

3、自製食鹽等晶體。

【教學重點】觀察放大鏡下的晶體。

【教學難點】製作晶體。

【教學準備】

分組觀察器材:放大鏡、食鹽、味精、燒杯、滴管、玻璃片、礦物晶體……

【教學過程】

一、觀察美麗的晶體

1 畫一畫我們記憶中的白糖、鹽、味精的小顆粒

上節課我們用放大鏡觀察了小小的昆蟲,今天我們要運用放大鏡來看一些物質。糖、鹽、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質,首先請你在科學記錄本上畫一畫這三種物質的小顆粒。

六年級科學教案科學教案

放大鏡 教案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 學會做凸透鏡成像的實驗 2 嘗試製作望遠鏡。知識與技能 1 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 2 了解凸透鏡的應用 3 初步了解望遠鏡的構造。情感 態度與價值觀 1 體驗到人類對光學規律的認識與利用會為我們帶來許多方便 2 樂於用所學的知識改善生活 3 ...

六年級科學教案

第一單元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第一課小草和大樹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比較小草和大樹 活動目標 1 能用放大鏡等工具對植物進行細緻的觀察,並用圖和文字進行記錄。2 能正確地描述幾種常見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點。3 能夠在自己研究的基礎上,與其他同學共同概括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特徵,並能舉例加以說明。4 ...

六年級科學教案

2009 2010學年的第二學期 一 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由 微小世界 物質的變化 宇宙 和 環境和我們 四個單元組成。微小世界 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 晶體 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了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