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合理應用

2022-12-13 06:42:07 字數 4912 閱讀 4952

第1講解表藥的合理應用

【合理用藥療程】解表藥系散邪之品,用藥療程以邪散病去為度,不可盲目以鞏固療效為由而用藥過劑,過則傷正。誠如《本草新編-卷之四》論述辛夷的療程謂:「辛散之物多用,則真氣有傷,亦可暫用而不可久服。

總之,去病即已,不可因其效甚而縱用之,非獨辛夷之為然也」。再如麻黃「多服令人虛」,紫蘇「久服洩人真氣」,生薑久食「積熱患目」,胡荽「多食昏目、耗氣」,薄荷「多服久服,令人虛冷」,等等,皆需注意。

【參考現代研究用藥】羌活有糾正心律失常作用,故對於素有心臟疾患而感受風寒者,可選用此藥。牛蒡子能抑制尿蛋白的排洩,故腎臟病患者尿檢有蛋白,復感風熱者,可選用此藥。蒼耳子浸膏具有肝臟毒性,故肝臟病患者即便患有鼻淵,用之宜慎。

麻黃能加快心率、公升高血壓,故高血壓患者慎服等。

【用藥禁忌病證】解表藥具有發汗解表之功,故氣虛自汗、陰虛盜汗者慎服。麻黃發越腎氣,腎虛喘咳慎服。桂枝「通子宮而破血」,蟬蛻「主生子不出」,孕婦慎服此二藥。

薄荷「動消渴」,消渴病患者慎服。柴胡昇陽「劫陰」,陰虛陽亢者慎服。葛根「易於動嘔」,嘔噁患者忌大量服用,等等。

傷風不癒久成癆。解表藥使用不當,可使病證遷延不已,或變生壞證,故研究如何合理應用解表藥,實屬必要。

第2講清熱藥的合理應用

【用藥合理護理】清熱藥服後不宜食用辛辣油膩之品,以免妨礙藥性,反助熱邪。適宜食用清淡飲食,使熱無所寓而被清除。

【合理用藥療程】服用清熱藥,中病則止,不宜久服。如《本草求真·卷六》謂:黃連「性稟純陰,在人腸胃素厚,挾有燥濕火熱,服之過多,尚有偏性為害,而致胃陽純絕,生氣澌滅。

矧有脾陽素弱,因此一言流播而可恃為常服者乎?」,是說黃連不可久服。

【參考現代研究用藥】天花粉有降血糖作用,中醫認為其善治口渴,故糖尿病伴口渴明顯者可首選天花粉。黃連對幽門螺旋桿菌有顯著抑制作用,故對於肝胃不和,噯氣泛酸,檢查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者,可重用黃連。金銀花、連翹、板藍根均有抗病毒作用,臨床對於病毒感染性疾病辨證屬於熱邪熾盛者,可考慮用此類藥治之。

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等有抗腫瘤作用,臨床對於腫瘤患者辨證屬於熱證者,可選用這類藥治之,等等。中西藥理合參,每可取得較好療效。

【把握禁忌病證用藥】清熱藥藥性寒涼,虛寒患者慎服,脾胃素弱者慎服,真寒假熱者禁服。臨床病證,概括分類,不過寒證和熱證兩大症候群,清熱藥是主治熱證的,故清熱藥的合理應用,是中醫臨床醫生所必須認真**的。

第3講瀉下藥的合理應用

【合理用藥療程】瀉下藥以便通邪除為度,不可過劑,過則傷陰。

【防止不良反應】瀉下藥用之不當,具有致死毒性。《本草求真·卷五》和《本草求真·卷六》謂:千金子「屬克伐之味,若脾胃虛寒洩瀉,服之必死」。

蕪花「雖取效甚捷,誤用多致夭折」。商陸「若脾虛水腫,因服輕劑未癒,遂用苦劣有毒純陰之藥(商陸)迅迫,效雖稍見,未幾即發,決不可救」。芒硝「若使並非實熱及或熱結不堅,妄用承氣、樸硝等以為消削,其不傷人性命幾希」。

可見,瀉下藥因其藥性猛烈,可以致死,應用不可不慎。瀉下藥應用不當,還可產生不良反應。《本草從新·卷四》:

甘遂「去水極神,損真極速」,牽牛子「驅逐致虛,先哲深戒」。大戟「陰寒善走,大損真氣」。《本草從新·卷八》:

巴豆「不可輕用。鬱滯雖開,真陰隨損。以少許著肌膚即起泡,況腸胃柔薄之質!

無論下後耗損真陰,即臟腑被其薰灼,能無潰爛之患耶!」《本草求真·卷六》:玄明粉「服之恐有傷血之虞耳!

」可見,瀉下藥的損真、致虛、傷血等不良反應亦應注意。

【參考現代研究用藥】大黃具有促進腸蠕動作用,芒硝具有提高腸道滲透壓作用,二者配伍應用,加強瀉下通便之力。大黃含有鞣質,久服則因鞣質收斂之性,反使大便秘結,中醫認為此乃「下則傷陰」而使腸道失潤所致。大黃能保肝、降低血脂,故肝臟疾患、高脂血症患者表現為實熱證者,可用大黃**。

千金子中的千金子甾醇有抗腫瘤作用,故對於癌性腹水可選用千金子逐水退腫。牽牛子、蘆薈具有腎毒性,所以腎臟病患者應慎服,等等。應用瀉下藥,要準古參今,權衡用藥,求其利而避其害。

瀉下藥合理應用,見效迅速,而不合理應用,很易導致不良反應,所以,臨床要詳細推究其合理用藥方案,保證用藥的安全和有效。

第4講祛風溼藥的合理應用

【合理配伍用藥】痺證是風寒濕三氣雜至所致,其中風氣勝者,應配伍祛風解表藥如麻黃、桂枝、細辛等。濕氣勝者,應配伍利濕、化濕、燥濕藥如滑石、通草、蒼朮、白朮等。寒氣勝者應配伍溫裡散寒藥如附子、乾薑、吳茱萸等。

至於感受風濕熱邪者,應配伍清熱藥如忍冬藤、紅藤、龍膽草等。祛風溼藥中的常用配伍藥對應當熟悉,如獨活配羌活治一身上下之痺痛兼有表邪者適宜。防己配防風治一身上下之痺痛而寒熱錯雜者允當。

威靈仙配桂枝宜於上肢痺痛偏寒者。木瓜配懷牛膝治下肢風濕痺痛偏虛者為優。防己配薏苡仁治下肢痺痛屬濕熱者為佳。

獨活配桑寄生治痺證日久兼肝腎虧虛者功良。海桐皮配薑黃,祛風治痺證之痛甚者為當等。祛風溼藥中的川烏、草烏,還需要掌握其配伍宜忌,其禁忌配伍的藥物有半夏、貝母、白蘞、白及、瓜蔞等。

其減毒配伍的藥物有生薑、乾薑、甘草、黑豆等。

【合理劑量用藥】祛風溼藥中的有毒藥物較多,用量過大可致中毒,用量過小,藥不及病,所以應把握合理劑量,求其效而避其毒。制川烏、制草烏1.5—3g,馬錢子0.3—0.6g,廣防己、防己4.5—9g,蘄蛇3—9g、研末服1—1.5g。金錢白花蛇不應按條數計量,應以重量計算,每日3—4.5g,研末服1—1.5g。

烏梢蛇9—12g、研末服2—3g,雷公藤、昆明山海棠3—6g,雪上一枝蒿研末服0.02—0.04g。至於藥性緩和的祛風溼藥,用量宜大,量小則難為功。如桑寄生、絲瓜絡、穿山龍、老鸛草等,可用10—30g或更大劑量。

另外,威靈仙用於祛風溼6—9g,用於軟化骨鯁可用至30g以上。

【合理劑型用藥】湯劑是祛風溼藥的主要劑型,但中醫認為,祛風先活血,血活風自滅,所以**風寒濕痺證,既要用祛風溼藥固有的祛風之性,同時也可製為酒劑,助其祛風療痺之功。如《本草從新·卷三》:稀薟草「酒調尤妙」。

蘄蛇在《本草綱目》中有世傳白花蛇酒、瑞竹白花蛇酒、瀕湖白花蛇酒等多種酒劑記載。松節也宜入酒劑,《本草述鉤元》:「松節酒。

用節二十,酒五斗,浸三七日,每服一合,日五六服。治轉筋攣急疼痛」。此外,馬錢子、雪上一枝蒿等藥大毒藥,中毒劑量和有效劑量接近,為把握最佳劑量,保證安全和有效,適宜入散劑、丸劑。

【合理煎服方法】解表藥作用於肌表,故宜輕煎以達皮表。祛風溼藥作用於肌肉、筋骨、關節,較之解表藥則偏入於裡,故煎煮時間宜稍長於解表藥而不宜久煎,以求「微似汗出」之效應。正如《金匱要略·痙溼喝病脈證治》所雲:

「若治風濕者,微微似欲汗出者,風濕俱去也」,「大汗出者,風氣去,濕氣在,是故不癒也」。但川烏、草烏、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等藥有大毒,需要先煎、久煎,以減其毒,是不可不知。至於蠶砂,應包煎,以免藥液混濁難服。

關於祛風溼藥的服藥方法,通常以飯後服為當,因此類藥味多辛苦,且部分藥有毒,飯後服用,免傷胃氣。但若全方藥性和緩,則可根據痺證病位,另擬服藥方法,上半身痺證宜飯後服,下半身痺證宜飯前服。

【用藥合理護理】服用祛風溼藥後,在起居護理方面,應避免感受風邪,不宜居住潮濕之地,或水中作業,以免重感濕邪。又需適度運動,流通氣血,微微似汗,以利風濕之邪外出。在飲食護理方面,應少食油膩之品,多進清淡之物,以滲利濕邪,增助藥效。

【防止不良反應】馬錢子、雷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烏頭大量服用均有致死毒性,故必須嚴格控制用量。烏頭有心臟毒性,應嚴格炮製**藥,使「毒解而力不減」。雷公藤長期服用可引致生殖毒性,致精子數目減少、月經量少乃至閉經,還可引起白細胞數目減少、免疫抑制等,故該藥不宜長期服用。

秦艽對於「下部虛寒,小便不禁,大便滑者,忌用」(本草從新·卷一)。威靈仙「大走真氣,耗人血」(本草從新·卷五),故體虛者慎服。防己大苦大寒,《本草從新·卷五》謂其「亦瞑眩之藥也」。

現代研究表明,廣防己有腎毒性,腎病患者禁用廣防己,以防加重腎臟病理。

【參考現代研究用藥】秦艽具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故**各類關節炎均有較好效果。雷公藤有免疫抑制作用,臨床不僅可以**偏熱之類風濕性關節炎,也可用治銀屑病、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腎病症候群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蘄蛇、金錢白花蛇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故臨床用於腦血栓形成之屬於經絡瘀阻者良。

臨床應用祛風溼藥,中西藥理互參,讓中醫用藥既合乎中藥藥性之理,也合乎現代藥理之理,當有益於療效的提高。風濕痺證,夾有濕邪,濕性粘滯,故病多纏綿難癒。因此,應用祛風溼藥需要全方位思考,做到合理用藥,驅邪氣,扶正氣,縮短病期。

第5講化溼藥的合理應用

【合理劑量用藥】化濕藥中的白豆蔻、砂仁貴重,用量以3—6g為宜,其餘諸藥以3~9g為當。蒼朮用於**寒濕腹脹,晝輕暮重,用量達15~30g,取效始佳。

【合理劑型用藥】現今應用化濕藥,多入湯劑。但蒼朮一藥有將其入散劑的,如《本草述鉤元·卷七》:「治蠱脹由於脾虛有濕者,真茅術末,每清晨公尺飲調三錢,服不數月,強健如故」。

也有口嚼服用的,如《醫學衷中參西錄·第四期第三卷》:「愚二十餘歲時,於仲秋之月,每至申酉時,腹中作脹,後於將作脹時,但嚼厚朴六七分,如此兩日,脹遂不作」。砂仁古代多做散劑,如《本草綱目·第十四卷》「縮砂蓉」的附方中,內服方共l3首,其中有l0首是散劑入藥的。

古人將砂仁作散劑入藥對我們不無啟發。草果「其性甚烈,其氣辛臭,正如斑蝥之氣。合諸藥同煎,氣獨薰鼻」(本草述鉤元·卷八),故草果不宜做丸散劑入藥。

【合理煎服方法】化濕藥氣味芳香,不宜久煎,以免藥性散失,故入湯劑應後下,其中尤其需強調後下的有廣藿香、佩蘭、砂仁和白豆蔻四味藥。至於服藥方法,化濕藥適宜溫服。化濕藥每次服用量不宜大,以150ml左右為宜,防止服藥量大,藥液之水濕,增助體內濕邪,這提醒我們在用藥的細微處也要合理、審慎,不可造次。

【用藥合理護理】化濕藥適宜於寒濕中阻證,故凡能夠引起寒濕內阻的飲食皆當慎食,如生冷、瓜果、油膩之品。正常飲食的食量也不宜過多,以利脾胃恢復其轉輸功能,而後濕邪可祛。起居方面,不宜居住潮濕環境或於水中作業等,避免外濕內入,影響藥物發揮療效。

【合理療程用藥】化濕藥性燥,濕除則止服,長期服用,恐燥傷陰液。

【合理禁忌用藥】《本草從新》關於化濕藥的使用禁忌有較詳細的記述:蒼朮燥烈,「燥結、多汗者忌用」。砂仁「辛竄性燥,血虛火炎者勿用。

胎婦多服耗氣,必致難產」。白豆蔻辛熱,「火公升作嘔,因熱腹痛,氣虛諸證,成宜禁之」。草豆蔻辛溫香散,「陰不足者遠之」。

草果辛熱,「氣不實,邪不盛者,並忌」。厚朴辛溫苦降,「若脾胃虛者,切勿沾唇,雖一時未見其害,而清純衝和之氣,潛傷默耗矣。孕婦服之,大損胎元」。

藿香辛甘微溫,「陰虛火旺,及胃熱胃虛作嘔者,戒用」。

抗菌類中藥的藥理藥性及合理應用

其次,對藥物的聯用給予科學把握。中藥聯用能夠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但如果聯用不當則會降低其療效。因此,醫院要根據本院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抗菌類中藥合理應用的原則以及注意事項等,並積極落實到到實際工作中 醫生在用藥的過程中要對藥物的藥理 藥性進行充分考慮,並以藥物聯用的注意事項以及原則等為依據進行藥物的使用...

抗生素的合理應用

抗菌素使用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 蚌埠醫學院一附院感染病科 趙守松抗菌素的應用挽救了無數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生命。但我們應清醒的看到抗菌素不規範的使用使新的感染 耐藥菌感染 難治 染越來越常見。合理使用抗菌素就是指抗菌藥物的成本 效益應用,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臨床 作用,並將藥物相關不良反應和耐藥性的發生降低到...

抗生素的合理應用總結

我院開展抗生素的合理應用學術講座 文 王剛 2011年5月24日下午我院於五樓大會議室舉行了 抗生素合理應用 學術講座。主講人為徐醫附院陳明教授。抗生素已成為人們 細菌感染不可缺少的藥物。隨著醫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抗生素的品種日益增多,同時抗菌譜愈來愈廣,使細菌 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