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2022-12-13 00:15:06 字數 4544 閱讀 8225

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

第一框人的認識從何而來(共計課時)

【課程標準要求】結合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一觀點的學習,引導學生理解實踐第一的觀點,充分發揮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教學重難點】實踐具有三個基本特徵。實踐是認識的**。

【教學內容分析】本節內容理論性、概括性較強,在教學中應該多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典型事例,讓學生去深刻理解、把握實踐對於認識的決定作用。

【教學方法】運用故事、漫畫等具體的事例,啟發、引導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哲理。適時運用多**技術創設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主體作用,在民主的氛圍中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

【教學過程設計】

一、實踐及其特點

1、 實踐

活動一:相傳唐朝名畫家戴嵩善於畫牛。他精心繪製的一幅《鬥牛圖》被人們視為珍品。

一次,藏畫家把這幅畫拿出來曬,恰巧被一牧童看到了,牧童不禁哈哈大笑。藏主問牧童為什麼發笑,牧童答到:牛在角鬥時,尾巴總是夾在兩腿中間,絕不會翹起來。

這畫上的牛尾巴翹得象一根豎起來的棍子,叫人不由得發笑。為什麼戴嵩的畫會招致小牧童的嘲笑?這個故事給我們什麼啟示?

(戴嵩的《鬥牛圖》出現了不符合實際的差錯。戴嵩是一位畫壇高手,但他對牛的習性的了解還不如乙個小牧童,因為他沒有深入觀察牛的習性的實踐。中國古語有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馬音。

實踐出真知,人的認識不能離開社會實踐。)

(過渡)對於實踐活動,哲學家們有著不同的認識和看法。我們看看費爾巴哈和黑格爾認為實踐活動是一種怎樣的活動?學生閱讀教材**討論分析,教師總結(費爾巴哈認為真正的實踐應該是一種理論活動。

理論活動是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的,離開了實踐,人類就沒有任何理論活動可言。費爾巴哈的觀點割裂了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關係。黑格爾所說的規定和改造只是人的精神、觀念的活動,而不是物質性活動。

黑格爾的觀點把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混為一談,抹殺了兩者的區別,否認了實踐的客觀物質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克服了以往哲學家的侷限,深刻揭示了人類實踐活動的真締——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實踐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物件的物質性活動。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它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

活動二:選擇乙個小組依次讓學生說說下列哪些活動是實踐活動呢?①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②中國為加入wto進行艱苦的**談判③學習理論、研究學問④大猩猩用樹枝鉤食白蟻⑤工人做工、戰士打仗⑥《2023年遠景規劃的發展目標》⑦小行星撞擊地球

2、實踐的基本特徵

生產實踐(種糧)—主體(農民)、物件(土地)、手段(拖拉機、鋤頭)。無產階級革命—主體(無產階級)、物件(資產階級)、手段(暴力) 。因此實踐的構成要素具有客觀性。

農業生產不違農時,不能在冬天種植棉花。建築水壩要考慮到水文和地質條件。因此實踐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也受到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的制約,也具有客觀性。

總之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板書顯示:

活動三:「狡兔三窟」、「燕子築巢」、「蜘蛛織網」、「狐狸躲避獵人獵槍趨利避害」。這些動物的活動也是能動性的實踐活動嗎?

(動物的本能活動是動物適應環境求生存的活動。實踐是在意識指導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動。在改造自然獲取物質生活資料的實踐中,人創造出自然中原來沒有的新的物質生活資料。

在改造社會的過程中,人創造出新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係。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

活動四:《魯濱遜漂流記》中水手魯濱遜在船隻蒙難後流落到孤島,經受長期離群索居的孤獨生活。魯濱遜用自己的雙手在荒野中掘山洞,打圍牆,為自己築起乙個安全堅固的「城堡」。

有了住,還得有吃。從船上運下來的食品雖然不少,但確是有限的,如果不自力更生,就會坐吃山空。於是魯濱遜又開始自己種莊稼,圈養家畜。

魯濱遜獨自一人生活在孤島是否完全脫離了社會?(沒有。因為魯濱遜用自己的雙手在荒野中掘山洞,打圍牆,圈養家畜都是在人類社會生活中學到的技巧,帶有人類社會的烙印。

實踐不是單個人的孤立的活動,而是處於一定社會關係中的人的活動。(聯絡的觀點)。實踐具有社會性。

)有人聽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深為愚公的精神所感動,但同時又認為愚公畢竟還是「愚」:為什麼一定要用鍬挖、用肩挑,一年才往返一次,而不用炸藥炸、用卡車運呢?(歷史上每一階段實踐的內容、範圍和水平都不同,都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

人的實踐活動是歷史地發展著的。(發展的觀點)實踐具有歷史性。)

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過渡)我國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原來的名字叫陶知行,後來改名為陶行知,他為什麼要改名呢?(行與知的關係就是實踐和認識的關係,行先於知,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1、實踐是認識的**

活動五:據記載,著名**家莫泊桑要在一部**中細膩地描寫乙個人被踢之後的感覺,但他本人沒有這種體驗,覺得實在難以下筆。於是他走到大街上,迎面正好遇到乙個乞丐。

莫泊桑迎上去,言辭懇切地說:「請踢我幾腳好嗎?」那乞丐莫名其妙,愣住了,以為他精神失常。

莫泊桑繼續賠笑,又從口袋裡掏出錢來說:「你踢,我給你錢。」那乞丐一把抓住錢,伸腳猛踢了莫泊桑的屁股一下。

莫泊桑忍痛揉著屁股,忙跑回屋,飛快記錄這一真實被踢的感受。為了描寫乙個人被踢之後的感覺,為什麼莫泊桑要讓乞丐踢他呢?(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這種反映只有在實踐中、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在實踐活動中,人們借助於一定的工具作為手段,同客觀物質物件發生關係,使客觀物件發生某種改變,並從中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

既然實踐是認識的**,那麼我要了解砒霜,要不要我親口嚐一嚐呢?《本草綱目》記載:「砒,大毒也。

」這說明前人已經嘗試過,有人可能因此而付出生命的代價,才獲得這樣的認識。這種認識對於第乙個嘗試的人來說是直接經驗,對於我們卻是間接經驗,但這並不否認實踐是認識的唯一**,因為這種間接經驗來自於前人在實踐基礎上獲得的直接經驗。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實踐中已經證明砒霜不可以食用,我們完全可以利用我們祖先的認識成果,不必親自實踐。

這種看法混淆了認識的**和認識的途徑之間的關係。

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恩格斯說過:「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古代的天文學、力學和數學是適應什麼樣的需要產生的?

學生閱讀教材**討論分析,教師總結(實踐的需要,尤其是生產實踐的需要推動了科學的發展。古代天文學的發展是由於農業發展需要知「農時」,力學的發展是由於製作生產工具的需要(如水車),數學的發展則是計數的需要,如丈量土地促進了幾何學的產生和發展。)

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p45**——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以上說法的理解。(莊子的話歸根到底說明了主觀認識不能檢驗主觀認識,任何人的意見都是主觀的,所以不能以人的意見檢驗是與非。由於莊子認識的侷限性,不能提出正確的檢驗標準。

)(過渡)莊子認為是非能不夠說清楚,但俗話說:「事實勝於雄辯。」

活動六: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長期以來黃鼠狼被冠以偷雞專家的惡名。黃鼠狼是不是偷雞專家呢?

出現三種認識:是、不是、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哪種觀點對呢?

如果每個人都各執一詞,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就會無法分辨是非。也就是說一種認識是否是真理,不能由這一認識本身來回答。要檢驗一種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就必須超出認識的範圍,從認識之外尋找判斷認識是否與客觀事物相符合的標準。

黃鼠狼自身不會說我是偷雞專家還是不是。也就是說客觀事物不會「自言其明」,自身也不能回答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它。那我們怎麼知道黃鼠狼是不是偷雞專家呢?

(通過實踐,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如華東師大生物系幾位教師,用了20年時間作了一番調研,先後解剖了近5千隻黃鼠狼,發現只有兩隻吃了雞。他們對黃鼠狼的進食情況也做過實驗。

第一天,在裝黃鼠狼的籠子裡放進活雞三隻,帶魚一段,黃鼠狼只吃了帶魚。第二天,放進了雞、鴿子、老鼠,黃鼠狼吃了老鼠。到了第三天,只放活雞,因為沒有其它可吃,只好吃了雞充飢。

經過反覆的調查,他們認識到黃鼠狼不是偷雞專家,而是吃鼠的能手。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p46**——這位歸國博士為什麼要來到草原?我們從中可以得到什麼啟示?(這位歸國博士來到草原,就是為了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實踐,改變草原的面貌,造福於草原人民。

這啟示我們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知識只有應用於實踐才能真正實現其價值,才能實現認識的目的。如果有了正確的認識,卻脫離實踐,不為實踐服務,那麼這種認識就失去了它的實際意義。

)【鞏固練習】

據醫學史料記載,17世紀20年代,英國有個醫生給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輸羊血,奇蹟般地挽救了該青年的生命。其他醫生紛紛仿效,結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輸血醫療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紀80年代,北美洲醫生給一位瀕臨死亡的產婦輸人血,產婦起死回生。

醫學界再次掀起輸血醫療熱,卻帶來驚人的死亡。直到2023年維也納醫生萊因茨坦發現了人的血型系統,才開啟了科學輸血的大門。上述材料是怎樣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個道理的?

(第一次輸羊血成功,從而發現輸血可以救治病人,說明實踐是認識的**。從輸羊血到輸人血直到終於解決輸血問題,表明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輸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殘廢和輸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輸血醫療熱帶來驚人的死亡,直到終因發現血型系統而使輸血問題得以成功解決,說明實踐是檢驗認識的標準。

為救人而輸血失敗的原因,直至發現人的確定血型系統,從而最終解決輸血問題,說明實踐是認識的根本目的。)

【教學反思】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認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善於引導和指導,精心設計**活動;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習。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高中思想政治人教2003課標版 評論 5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識記 實踐的含義 實踐的特點 理解 運用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實踐的相關知識,使學生初步確立科學的實踐觀,聯絡實際分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明確實踐出真知的道理,提高學生歸納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合作與 學習的能...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必修四 人教版 說課稿

6.1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說課稿 高二政治王莉芳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生活與哲學4 必修 的第二單元第六課第一框題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五個方面來說一說我對本課的認識和教學設想。一 說教材 我將從該框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三方...

寧夏「科學治水」的路徑從何而來

高新技術盤活中部乾旱帶水資源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 天上無飛鳥,地上沙石跑 這曾是對寧夏中部乾旱帶惡劣的生態環境的真實寫照。這裡土地面積超過寧夏總面積的一半,但年均降雨量不到 公釐,蒸發量卻高達 公釐,當地群眾因缺水苦不堪言。自治區主席王正偉說,總體來說寧夏是乙個嚴重缺水地區,中部乾旱帶是乙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