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學第一課

2022-12-12 14:21:05 字數 3501 閱讀 3478

開學第一課重視新生入學教育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 ,「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了一半」。的確,做任何一件事開頭是最重要的,同時又是最難的。

教育教學同樣也不例外,七年級新生由小學跨進中學大門,是學習道路中乙個重要的拐點。迎接他們的是全新的學習環境—— 新同學,新老師,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法等,他們從心理上對別人的依賴程度還非常之高,非常需要老師及時而積極的引導。同時隨著「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學生的增多,個別學生的行為習慣可能存在一些問題。

因此,做好七年級新生的入學教育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入學教育這個環節把握好了,那麼以後的工作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提如下六個方面的建議:

一、迅速掌握本班學生的基本情況

拿到本班學生名單後,我們都會注意到學生的入學成績,看各科是否平衡,學生報到那天,我們再忙也要注意與每乙個家長的第一次交流,與每乙個學生的第一次談話。通過觀察、談話等方式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德育情況、原小學班主任對學生的德育評語、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等,做到心中有數。同時也將我們熱情、平和、認真負責、愛崗敬業、開拓睿智的一面留給家長和學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節課可以讓學生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

二、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構思工作計畫,確定集體的奮鬥目標

基本掌握了學生的情況,我們要好好地利用第一節班團課,在這節課裡頭我們最好注意滲透集體主義的觀念,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我以前擔任班主任時,曾用乙個數學式子作為第一節課的開頭,式子是這樣的「57+1=1」。然後,要求學生去理解討論這句話。

當然,這個式子僅從數學的角度,顯然是錯誤的。但從實際生活的角度去精闢地闡述這句話,對學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57代表的是我們班的57名同學,1代表的是我,57名同學和老師團結起來,擰成一股繩,組建成乙個大家庭,我們都是這個大家庭的一分子,我們榮辱與共」。

這樣,班級就有了凝聚力、戰鬥力。理清思路,和學生一道制定班團計畫。首先要使集體有明確的奮鬥目標。

近期目標,如搞好衛生,搞好課堂紀律等;中期目標,如成為優秀班集體;遠期目標,如每個學生都成為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團結就是力量」,班集體不僅是教育的物件,而且是教育的巨大力量。依靠集體的力量來團結每乙個成員,來約束每乙個成員。

三、磨刀不誤砍柴功,狠抓常規教育。

七年級新生剛剛擺脫了「手把手,抱著走」的保護式的教育方式,帶著對初中生活的新鮮感、新奇感從各自不同的學校走到一起。可能行為習慣有不一致的現象,我們要通過入學教育,使他們跨入初中的第一天就感到有章可循。從穿著、髮型、佩帶飾物、言行舉止、文明禮貌、衛生習慣等等這些基本要求開始,組織新生反覆學習《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並列舉正反兩方面的事例進行教育、引導,可以要求學生背;並組織討論,撰寫學習後的感想,安排學生作典型發言,開展紀律方面的知識競賽,召開主題班會《你打算怎樣做合格的初中生》等等。

建議班主任老師著重宣講《一日常規》等規章制度的要求,盡可能地將抽象的條條框框結合學生身邊隨處可見的現象,使之能盡早地變為他們的自覺行為。開學之初,要辛苦班主任老師跟班緊一些,隨時發現問題隨時進行教育。同時,我們還可以從實際出發,制定出一套較為完整且容易操作的班規。

「無規矩不成方圓」,班級管理一定要有一套較為完整而容易操作的班規。可能老師們說:「不是已經有一套校規,還需要班規幹什麼呢?

」。其實理由很簡單:學校校規的範圍太廣,內容太多,操作起來比較困難,而班規可以針對本班的具體情況對症下藥,由班委會和全班同學共同制定出來,重點突出而且容易操作。

有了班規,就有了班集體全體同學共同的行為準則,班主任開展工作就容易多了。因為,同學們從心裡面認同了這些行為準則,如果誰違反了這些行為準則,那麼誰就應當受到紀律批評,就要接受同學們和老師的幫助教育。同時,一套嚴格的班紀班規能幫助班主任在班集體中樹立威信。

當然,在制定班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一些問題:(一)公平、公正、合理。(二)具體細緻,可操作性強。

(三)不能與學校的校規相牴觸,應以校規為準。(四)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全體學生參加班規的制訂並且做到自覺遵守班紀班規。我認為,常規教育是入學教育的乙個重點。

四、培養、選拔學生幹部。班團幹部是班級的核心與骨幹。它是班主任的「影子」,在實際工作中,要為他們提供機會和「舞台」。

例如:「班幹部輪流制」給更多的同學提供參與班級管理,鍛鍊自己的機會,避免幹部的「終身制」,增加「主人翁」意識。可以搞「值日班長制」,放心大膽地啟用幹部,使之全方位地參與班級各方面的工作與研究,並及時幫助他們總結工作,提高他們管理班級的能力,使班級形成乙個堅強、穩定的班幹部隊伍,這將對形成良好的班集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五、激發學習動力,引導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學生剛從小學公升入中學。初中的學習、生活環境、學習任務和方式與小學相比有很大的差異。每屆七年級新生在入學教育中,我都同學生一道分析中學學習生活的新變化:

從學生本身而言,小學時的「大哥哥,大姐姐」,到了中學卻變成了「小弟弟,小妹妹」。這種地位的變化,容易使學生在思想上放鬆自己,所以要樹立警醒意識,克服麻痺思想;從學習內容而言,初中階段的學習難度增加了,範圍擴充套件了,學科的門類增多了,這要求有更適合的方法與策略,更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從學習方式而言,中學新課改的「自主、合作、**」的學習方法,代替了小學的「機械重點,死記硬背」。教學重點由小學的「知識教育」轉到了中學的「能力培養上」,小學課業負擔輕,而中學則負擔重,小學教育時間鬆懈,中學的時間長而緊湊,這就要求學生作好勤動腦、勤動手和積極參與的心理準備,培養自我控制的能力,做好學習上的銜接。

比如要求學生預習——主動聽課——課後複習——練習鞏固等。與小學階段的學習有了一番充分的「比較」,學生有了心理準備,對初中的學習就會多增乙份信心。

有信心,還要有方法。我們要與各科任老師協調,請他們把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另外,還可以利用班會課邀請初二或初三的優秀學生(甚至成功畢業生)介紹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

對學習基礎困難一些的學生,更要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以真誠、平等、信任的態度對待學生,單獨加以引導(如早讀的科目時間分配,作業課的作業與訂正,課後的預習複習與休息等等,尤其要在學習方法上加強指導),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不讓學生在學習上一開始就掉隊。

六、生活上給予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愛

現在的孩子大多嬌生慣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離開父母很難適應。如果不指導好他們的生活,就不能使他們安心學習。作為班主任,要關心他們,更要耐心指導好學生一日生活流程,如怎樣打飯、打水、購物、整理內務、管理財物等日常生活。

特別是住讀班的班級,七年級新生會對新環境感到短期的孤寂、不自在,甚至有輟學的念頭。這些都是正常的、暫時的現象,否則不成其為「新」生。究其原因,大都是不適應所造成的,問題在於班主任要設法使新生盡早脫離這種「不適應」。

整理內務,乙個寢室有8位(甚至20多個)學生,物品的擺放,學校都有統一嚴格的要求,細到棉被的摺疊擺放、毛巾牙杯牙膏牙刷的擺放、鞋子的擺放及其他生活用品的擺放等等。請老師們深入學生寢室、餐廳,觀察學生言行舉止,通過耐心地指導示範,引導他們觀摩自己身邊的榜樣,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自理,自理然後才能自立。使他們從依戀父母依賴老師的狀態下逐步朝著獨立的方面發展,適應中學的生活。

老師們,七年級新生的入學教育非常繁雜,其方法也很多,讓我們一起思考如何科學、合理的開展七年級新生入學的教育工作,以愛心為基礎,細心、耐心、熱心的開展工作,讓所有學生以積極的心態以最快的速度融入新環境、把握學習新節奏,做新生活的主人。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課題。今天,我真是班門弄斧、拋磚引玉,和各位**這個問題。

為了不耽誤大家的時間,謹以書面形式和各位交流。

新生入學第一課 養成教育

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養成教育。葉聖陶老先生說 習慣在於教師的訓練和指導。確實如此,良好的習慣不可能自發而成,必須經過指導和訓練。作為教師,可以分層次 分階段 多型別地,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活動中促進他們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學校團委可有計畫地利用節假日開展教育活動。如 教師節開展尊師活動,清...

第一課皮靴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 自學並掌握好本課的重點詞語詞語,達到能靈活用詞語的程度。2 通過自讀課文,使每個學生能熟練地讀並理解課文內容。3 理解課文,進一步掌握課文敘述方式和段落大意。2.能力目標 1 學生能用重點詞造句,組成片語。2 以問題的方式理解全文,並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的基本內容。3 能用...

開學第一課

第二,做好勞動活動時的安全。學校或班級都要組織一些公益勞動和打掃衛生的勞動,這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勞動中,也極有可能出現一些危險,小朋友們要注意了解勞動場地的特點,做好安全防範 注意勞逸結合,累了就休息一會再勞動 不要在高空和有危險的地方勞動 不要在勞動時間打鬧嬉戲。第三,注意交通安全。馬路不是遊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