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導學案

2022-12-12 02:09:04 字數 4681 閱讀 4361

相關知識

1.國聯——「國際聯盟」的簡稱,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於2023年成立的國際**間組織。「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黨**多次向國聯申訴,要求制止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但國聯採取袒護日本的立場。它派出的調查團到我國東北調查後,在發表的《國聯調查團報告書》中,指出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並非「合法之自衛手段」,但居然承認日本在中國東北的特殊利益。

國聯對日本的侵略不採取任何制裁的措施。

2.《且介亭雜文》,2023年12月編訂,收入了2023年魯迅創作的雜文。在這本雜文集的命名中,魯迅用了「損形」的修辭手法,「且介」分別是租界二字的一半,即「租界」的意思。當時,魯迅生活在上海北四川路,這是帝國主義越過租界範圍以後修築馬路的區域,被稱為半租界。

魯迅以雜文集名告訴讀者,這些雜文創作於「半租界的亭子間」,表達了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的無比憤懣之情。

字詞1、給注音字: 慨()嘆省()悟誑()騙誣()蔑脂()粉脊( )梁抹()殺抹()布拐彎抹()角前僕()後繼狀元宰()相搽()

2、解釋詞語:玄虛:

渺茫: 誑騙: 誣衊: 生路: 家譜: 省悟:

自欺欺人: 懷右傷今: 為民請命: 埋頭苦幹前仆後繼: 地大物博:

理清思路

1.對方的錯誤觀點是什麼?作者為什麼認為它是錯誤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觀點是什麼?

作者提出觀點的依據是什麼? (解說:這是讓學生整體感知,迅速篩選資訊,攝取要點。

學習議**,整體把握的方法之一是初讀時迅速圈畫出觀點和論據。)

明確:對方的錯誤觀點是「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因為信「地」信「物」信「國聯」,從來就沒有相信過自己;而現在的求神拜佛,則是在自欺了。作者正面提出的觀點是「中國有並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因為有過去和現在的事實為證。

合作**:

1.誦讀第1~5段,討論**:

(1)作者既然認為對方的觀點是錯誤的,為什麼還要一再承認對方說的都是「事實」?

明確:首先承認對方說的是事實,但通過分析事實後,發現對方要說的其實不是自信力的問題,這樣,對方的觀點就不存在了。這叫歸謬法。

這是駁論的一種方式,由真實存在的依據推導出錯誤的結論,從而證明對方的觀點是錯誤的。指出對方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不成立,在論證方法上這是駁論證。它欲擒故縱,先「抬」後「貶」,好像抖包袱,吊起讀者的胃口,達到諷刺的效果。

要駁論證,關鍵要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因為對方或因為己方利益或因為認識上的侷限,往往用事實掩蓋了真相,這就需要作者能撥亂反正。因此駁論證比駁論點、駁論據更能體現智慧型和力量。

(解說:這樣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認識到事實有時並不等於雄辯。而對方羅列的事實卻在為作者服務,這是極具諷刺效果的。

通過思考,學生訓練了推理判斷能力,培養了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意識。)

(2)第4段有一段加點的文字,國民黨檢察官曾刪掉這段文字,這說明什麼?

明確:「求神拜佛」恐怕是國民黨在山窮水盡時自欺和欺人的最後一招。魯迅是個現實感很強的人,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嚴重後果,這自然觸到了國民黨的痛處,並且,讓他們陷入捉襟見肘的境地。

所以,檢察官惟恐去之而不及。

從加點文字也可以看到魯迅的境況,但魯迅卻不憚於在槍林彈雨中為民眾奔走呼號,其無私無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解說:這樣設計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欺力」的表現和實質,並孓解當時的社會現狀。)

2.品讀第6~9段,討論**:

(1)作者是如何立論的?請簡述作者的思路。

(2)「中國的脊梁」指什麼人?為什麼他們的犧牲不能為「大家」所知道?

明確:「中國的脊梁」是指腳踏實地地為民族的進步而奮鬥的人們,他們是使中國挺立起來的「脊梁」,他們往往來自下層或代表著廣大民眾的利益。但由於中國長期的**奴役統治,「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值,至多不過是奴隸」(《燈下漫筆》),許多事情自然無權知道真相。

另外,近代以來的許多社會變革多缺乏對廣大民眾的宣傳發動,這樣一來,對於為他們的自由尊嚴而犧牲的先驅者,他們多半表現出「看客」的心態,不能知道在某種程度上演化成不願知道了。對於這一點,文中雖然沒有提到,但結合當時的社會現狀,不能說沒有這個因素。

(解說:這樣可以讓學生結合背景深入揣摩語句的深層含義,並學習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揭示深刻的道理。)

(3)「狀元宰相」、「地底下」的含義分別是什麼?

明確:「狀元宰相」是指統治階級的御用文人,魯迅曾評述御用文人「他的幫法,是在血案中而沒有血跡,也沒有血腥氣」,他們的功能就是為世道搽上「自欺欺人的脂粉」。「地底下」指變革社會的積極力量,因為它來自民眾,故稱「地底下」,在當時,這股力量指中國共產黨。

他說:「那切切實實,足踏在地上,為這現在中國人的生存而流血奮鬥者,我得引以為同志,是自引以為榮的。」(《答託洛斯基派的信》)把「狀元宰相」、「地底下」相對比,可看出魯迅的「人」精神和民本思想。

(解說:這樣可以讓學生結合背景深入揣摩語句的深層含義,並學習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揭示深刻的道理。)

1.揣摩第1段話,三個副詞「總」、「只」、「一味」能否互換位置?為什麼?

明確:不能。「總」讓人看到國民黨**誇耀「地大物博」時的洋洋自得,同時「總」又寫出誇耀者的底氣不足,因為,誇來誇去只能誇這一樣,且惟恐別人不知,這也暗接「只求國聯」的必然性:

「只」是抓救命稻草時的「執著」,仰人鼻息之狀躍然紙上;「一味」則是深陷而不能自拔,沉迷於其中的滋味因而也不願自拔。這三個副詞準確地寫出了國民黨**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的「事實」,極富諷刺意味。

(解說:用替換練習體會用詞的準確,學習語言技巧,體會諷刺的意味。

2.揣摩下列加點字詞的表達效果:

……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那簡直就是誣衊。

明確:「總」寫出當時社會的黑暗程度,並間接謳歌「中國的脊梁」屢挫屢戰的精神。「簡直」表達了作者的激憤之情。

(解說:通過揣摩字詞體會文章的深意,並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導學釋疑:

1.作者用什麼方法反駁對方的錯誤論調?

明確:用了駁論證的方法,即指出對方的論據不能證明觀點,然後正面立論:「中國有並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解說:這道題是讓學生鞏固駁論的方法並梳理文章的思路。)

2.「中國的脊梁」在當時有什麼意義?

(解說:通過揣摩重點語句的含義加強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

明確:當時國民黨到外散布悲觀論調,廣大民眾也因「中國的脊梁」的總被摧殘、被抹殺而看不到光明。魯迅反覆讚揚「中國的脊梁」,可以鼓舞鬥志,增強中國人的自信力。

(解說:通過揣摩重點語句的含義加強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

成果展示:

1、下列加點的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

a、拜佛 fó 玄虛 xuán 脊梁jǐ b、誆騙 kuāng 脂粉zhī 抹殺mǒ

c、籠罩lóng 確鑿záo 省悟shěng d、倘若tǎng 瀕臨bīn 荒謬miù

2、在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前赴後繼渺茫摧殘 b、不足為據脊梁筋骨

c、為民請命誣衊家譜 d、地大物博慨嘆光耀

3、選詞填空

(1)於是有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

a、喟嘆;b、感嘆;c、慨嘆

(2)信「地」和「物」,還是切實的東西,國聯就了,不過還可以令人不會省悟到依賴它的不可靠。

a、渺茫;b、茫然;c、無聊

(3)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 ,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a、欺騙;b、誆騙;c、詐騙

4、下列語句沒有病句的一項是:( )

a、同學們對學校的教育課程改革交換了廣泛的意見。

b、經過幾個月的培訓,使我掌握了使用多**的技術。

c、我們在學習上應該樹立起不畏艱難的勇氣。

d、房內飄出了一股龍井茶的清香。

5、根據下面畫線句子的特點,再仿寫兩個句子。

課外閱讀是提高語文水平的重要途徑,可以使用我們獲得很多有益的啟示,充實我們的生活。讀《三國演義》,我們可以領略到諸葛亮舌戰群儒的風采;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們能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和生命的意義; 讀《西遊記》,我們能學到孫悟空的嫉惡如仇;讀《紅樓夢》,我們能體會到封建社會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讀《格列佛遊記》,我們了解了當時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朽與罪惡;讀《童年》,我們體會到當時俄羅斯下層人民生活的苦難;讀《水滸》,我們感受到什麼是義薄雲天。

讀下面語段或文章,回答文後問題。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節選)

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在也何嘗少呢?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後繼的戰鬥,不過一面總被摧殘,被抹殺,消來於黑暗之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於全體,那簡直是誣衊。

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以為據的,要自己看地底下。

1、本段所運用的主要論證方法是

a、舉例論證 b、正反對比論證

c、引用論證 d、比喻論證

2、文中畫線的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依次為排比 、反語和比喻請舉出歷史上的這些人物(至少兩個) 岳飛 、 屈原、陳勝、蔡倫 。

3、「這一類的人們」指的是 「這」是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等中國的脊梁。

4、「狀元宰相」指的是指當時國民黨反動派及其御用文人

5、「地底下」比喻指處於地下鬥爭的各種革命力量

6、在這段文字裡,作者確立的正面觀點是我們有並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所批駁的觀點是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指出敵論要害的一句話是以偏概全小結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教學目的 1 了解駁 的特點,學習駁 的寫法。2 理解重要語句的深層含義。3 體會魯迅先生的憂患意識和愛國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民主意識,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教學重點 1 理解本文的論證特點 2 體會魯迅的憂患意識和愛國精神。3 理解重要語句的深層含義。教學難點 本文通過駁論證的方法 ...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學案列印稿

學習目標 1 積累詞語,了解 玄虛 誆騙 懷古傷今 為民請命 的讀音 詞義,並運用。2 理解本文反駁論證的方法。3 體會文中體現出來的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通過這種感情培養自信力和愛國主義精神 學習重點 掌握文章的駁論方法,並理解其語言特色。一 背景知識 1 寫作背景 本文寫於 九一八 事變三周年之後...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學反思

教師 趙隆發 本節課計畫講授魯迅先生於1934年寫作的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一文,經過綜合考慮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 學習者等多方面的因素,確定以下三點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 研討論證方法,了解駁 的寫法。2.品讀語句,體會尖銳犀利 富於戰鬥性嘲諷意味的語言特點。3.感受文章所表現的魯迅愛憎分明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