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信託商業模式

2022-12-11 02:48:06 字數 2771 閱讀 4086

重塑信託商業模式,打造核心能力

作者: mckinsey china| 五月 5, 2014|銀行與保險, 麥肯錫季刊

去五年中,中國信託業見證了管理資產規模的高速成長。2007至2023年間,信託業管理資產總規模的年增速高達51%,截至2023年底達到7.5萬億元人民幣,從管理資產上超過了保險、**等金融行業。

到2023年三季度末,信託業的管理資產總額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見圖1)。信託貸款作為企業融資的乙個途徑,已經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融資渠道(尤其是在風險較高的行業領域,例如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台)。信託貸款在社會融資總額中的佔比從2023年的3%上公升到2023年6月的12%,信託貸款在短短五年中飆公升了四倍。

然而,中國的信託行業已經走到了乙個關鍵的十字路口,以往賴以生存的盈利模式未來將不可持續(見圖2)。在中國,信託是一類特殊形式的金融機構,發達國家市場並不存在和中國的信託公司直接可比的金融機構。

目前,中國信託業主要的業務模式有兩種:私募投資銀行業務(即:以高淨值個人或企業/機構投資者為資金**的高收益貸款融資)和通道業務(實際上將信託牌照「租賃」給銀行等機構,使其能夠發行理財產品及投資於持有信託牌照方能投資的特定資產領域)。

我們估計,目前中國信託行業的收入構成中,私募投行和通道業務的貢獻度分別高達約49%和39%。短期內,通道業務的規模增長和利潤率將會逐漸萎縮。中長期而言,通道業務將趨於消亡,實現與國際市場在信託形式運用方面的接軌。

私募投行業務雖然為信託公司了提供可觀的利潤,也起到了緩解部分行業融資壓力的重要作用,但由於受到政策及巨集觀經濟金融環境的影響大,具有很高的業務波動性。

我們認為,中國信託業需要集中關注的未來發展方向有三個:私募投行、另類資產管理和私人財富管理(見圖3)。

私募投行將在中短期利潤穩定。私募投行業務特別是傳統的信託貸款,仍是信託公司目前的絕對核心業務。即便未來增速會較前五年放緩,信託貸款仍然能以每年約20%的速度增長,至2023年為信託行業帶來近1600億元(約合263億美元)的總收入。

三方面的因素將驅動信託貸款業務的持續增長:其一,社會融資需求將持續增長。其二,銀行體系仍將面臨諸多限制,加上本身的風險偏好難以快速轉變,決定了銀行很難滿足私募市場的融資需求。

其三,高收益債券短期內很難完全替代信託貸款。此外,資產**化尤其是私募市場上的**化將迎來重大的發展機遇,可能成為信託公司私募投行業務的新興增長機遇。我們預計,未來幾年,abs(asset backed securities,基於資產的**化產品)的增長速度將顯著高於信託貸款,成為信託業的下乙個增長引擎。

另類資產管理將蓬勃發展,日趨主流。根據《金融時報》和韜睿惠悅最新的全球百大另類投資機構調研,就管理資產規模而言,房地產、私募股權和對沖**是全球資產規模最大的三個另類投資領域,其次是**中的**(fund of fund),基礎設施**和大宗商品。這些投資類別是通常定義中的「另類投資」,與主流的現金、股權和固定收益等傳統資產類別相區分。

國際市場上最近十年出現的「另類投資主流化」的大趨勢,將以更快的速度出現在中國。持續低利率的市場環境,以及傳統資產類別差強人意的表現,推高了投資者對另類投資的興趣。在中國,另類資產管理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

我們有理由相信,另類投資的迅猛發展勢頭將在未來五年中保持下去,而並成為信託公司價值創造的重要**。此外,輕資本、依靠管理費收入的資產管理業務相對於需要占用資本的其他金融服務行業更穩定、市場估值更高,這一特點在過去十年已經被證明。考慮到另類投資巨大的成長空間,戰略性進入該市場必然有利可圖。

迄今為止,中國另類資產管理市場還較為分散。但是,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也會出現像「黑石」(blackstone)、「凱雷」(carlyle)這樣的管理資產規模超過萬億元的大型另類資產管理公司,其中可能不乏從信託行業中湧現出的佼佼者。

私人財富管理的「**十年」即將到來。預計到2023年,中國可投資資產達到600萬元以上的高淨值家庭數量將超過190萬,實現2023年到2023年年均17%的增長。而其可投資資產總額將達近60萬億元人民幣,實現五年約22%的年均增長。

而從更長遠的行業發展趨勢來看,相比較亞洲其他發達地區,中國高淨值客戶細分市場還處於初級階段,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我們發現,隨著經濟整體規模的增長和居民財富的增加,富裕的集中度也將增加。在發達國家,例如日本和美國,過去5年,高淨值人群的可投資資產與gdp的比例在70%—100%之間,而中國目前僅有37%。

如果中國的發展也遵循相似的規律,到2023年,中國高淨值人群可投資資產也將大幅提公升,達到88萬億元人民幣,是現在規模的三倍。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需求空前旺盛,這已經體現在居民金融資產結構從以存款為主向投資理財產品的轉化中。尤其是高淨值人群,近年來已經開始重視資產配置的多元化,麥肯錫對中國高淨值人士的問卷調查顯示,高淨值人士未來還將進一步去存款而增持其他型別的投資產品。

除了傳統的在岸金融服務,針對高淨值人士的海外資產配置和離岸私人銀行服務蘊含巨大發展機遇。

信託公司要抓住以上三大業務的機遇,必須通過建立新的業務模式並打造相應的核心能力,實施全面轉型。我們認為以下八大核心能力是實現成功轉型的必要條件(見圖4)。

信託業已經走到了戰略轉型的十字路口,需要轉型才能夠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信託公司應明確轉型願景和定位,制定轉型路徑,勵精圖治,投入足夠的資源與管理精力,盡快建立一系列核心能力。在適當的監管環境下,我們相信,信託業將能夠從過去五年的大發展經驗中汲取精華,形成具有獨**值定位的商業模式,為廣大投融資客戶和整個金融體系創造卓越的價值。

本報告的主要貢獻者是平安信託有限責任公司的管理團隊,包括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童愷、總經理宋成立、副總經理封群,以及麥肯錫公司大中華區金融機構服務領域的專家領導團隊,包括全球董事徐軍、全球副董事方溪源。同時,特別鳴謝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平安集團總經理任匯川,麥肯錫亞洲保險和資產管理業務負責人、全球資深董事白德範(stephan binder),以及麥肯錫大中華區金融行業業務負責人、全球資深董事倪以理對本報告的指導。

這才是商業模式

乙個普通的周五凌晨,在刷完微信圈,又重新整理微博後,90後 北漂 姑娘梁帥睏意襲來,她把身體重重地扔到床上。她沒有馬上睡去,而是拿起手機,開啟 回家吃飯 下了一單。如果不出意外,第二天,也就是週六上午11點,外賣小哥將帶著乙份 出現在她的家門口。因為嘗試一些創業新產品,梁帥不僅享受到了便利,還因為各...

商業模式的探索

商業模式的秘密 商業模式這個概念產生於20世紀初,那時網際網路也剛剛起步,最早是企業管理者被要求對企業的運作嫁衣模型化,從而便於企業潛在的利益相關者理解。就像最初的很多網際網路的流行語一樣,商業模式的概念也被廣泛使用,近年來商業模式成為理論和實踐人士共同關注的熱門話題。研究者們從定義 分類 模型的評...

社群商業的商業模式與購物中心等商業模式的差異

社群商業,其用以識別的標準在於 商業體與住宅的關係 社群商業通常是指區別於城市區域中心商業 shopping mall 大型購物中心 主題商業步行街等以地域內和周邊居民為主要服務物件的零售商業形態。社群商業一般具有相當強的地域性。它是一種以地域內和周邊居民為主要服務物件的商業形態,以住宅專案或住宅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