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

2022-12-09 23:36:03 字數 3121 閱讀 4835

高山小學曹利紅

教學目標: 1、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教學重難點: 課文最後一部分有些句子的含義深刻,學生受年齡、經歷的侷限,領會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

教學過程:

一、 直接匯入、釋題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3課《釣魚的啟示》,請看老師寫課題

1、 板書:釣魚的啟示你們覺得課題中哪個詞最關鍵?

2、 那「啟示」是什麼意思呢?(啟發指示,使有所領悟)

(通過此環節的學習,讓學生對「啟示」有乙個初步的理解。)

二、抓「啟示」的句子

1、通過釣魚這件事,作者又從中獲得什麼啟示呢?答案就在文中,用你善於發現的眼睛找一找吧!

2、誰願意把找到的句子與大家交流呢?

(1) 師導語: 當我一次次地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曾告誡我的話:(ppt出示:

)道德問題雖然只是乙個簡單的正確或錯誤的問題,但是實施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當你面對著很大的**的時候。

(2) 你們都覺得這句話是釣魚給作者帶來的啟示嗎?那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齊讀)(3)發現了嗎?這句話中有一對反義詞? 板書:正確錯誤

師:那麼在釣魚這件事上,怎樣做就是對的,怎樣做就是錯?

生回答後,師板書:放不放

(4)面對這樣一條大鱸魚,作者與父親的意見一致嗎?他們的意見是什麼?

板書:父親 、「我」

( 找啟示的句子,目的是解決兩點,一是通過找反義詞讓學生是與非的意思;二是在學生對文章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明白我和父親的具體做法是怎樣的。)

三、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感受「我」心情變化的過程

1、為什麼作者不願意把這條鱸魚放回湖裡呢?能找見文中的句子來告訴大家嗎?

課件出示a:詹姆斯的眼珠都瞪圓了: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

這是他見到過最大的魚。詹姆斯盡力壓抑住緊張和激動的心情,仔細地**自己的戰利品,他發現,這不是翻車魚,而是一條大鱸魚!

課件出示b:父子倆對視了一下,又低頭看著這條大魚。在暗綠色的草地上,大魚用力地翻動著閃閃發亮的身體,魚鰓不停地上下扇動。

師:能談談自己的理解嗎?能把作者這種得意的神情讀出來嗎?

2、 我們看到作者對這條大鱸魚實在是太喜愛了,但因為喜愛就能占為己有嗎?為什麼?

生: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來兩個小時。

3、師:這就是道德的抉擇,面對這樣一條誘人的大鱸魚,只是放與不放的問題,可作者做起來卻很難,作者不想放,不願意放,而父親卻——(堅持要「我」放),老師相信你們對這句話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4、再次出示(ppt出示):齊讀啟示的句子。

5、從哪兒看出父親堅持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裡呢?(指名學生回答)

(1)、父親看了看大魚,又看了看兒子,說:「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裡去。」

a、師:哪個字型會到父親的堅決。

生:「得」?(一定、必須、不容爭辯、沒有商量的餘地)

b、指導讀好父親的話,全班齊讀。

c、那麼,你們從「父親看了看大魚」又能體會到什麼呢?(父親也很喜愛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父親也捨不得放,父親也在經歷道德的抉擇),但父親最終選擇的還是「放」。

(2)、師: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麼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餘地的。

引導理解:不容爭辯看插圖想象:父親會「不容爭辯」地會對作者說些什麼?

6、師:一起看看父子倆的對話吧。ppt出示父子倆的對話。

(1)全班齊讀

(2)分角色讀,師讀旁白。

師:這段話是對人物語言的描寫。

7、師:詹姆斯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沒有乙個垂釣者,也沒有一條船,當然也沒有乙個人會知道這件事。他又一次回頭看著父親。(學生接著讀11自然段)

師:詹姆斯知道再沒有一點商量的餘地了,他怎麼做的呢?心情怎樣?(指名學生讀文中句子)

8、ppt師:發現了嗎?這段話又是對人物哪些方面的描寫呢?

(生補充:語言、神態、動作)師:透過這些描寫,我們就可以體會到作者心情的變化,快速從這些句子中找一找,體現作者心情的詞語。

板書:(得意)——(急切)——(傷心)——(乞求)——(依依不捨)

9、師:(指板書)作者的心情由捕到鱸魚時的「得意」,到父親要求放掉鱸魚時的急切、傷心,以至到捨不得放掉鱸魚時的乞求,依依不捨,心情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讓我們有感情地讀這些句子,感受作者心情的變化。

10、師:孩子們,此時老師心中有乙個疑問,在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到處都靜悄悄的,除了天知、地知、父親知,「我」知外,根本再也沒有人知道「我」沒把這條鱸魚放回湖裡,可父親卻堅決讓「我」放掉鱸魚,這是不是不愛我呢?(生談)

11、師:這就是愛,他不是溺愛,而是一種嚴厲的愛,父親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道德實踐是沒法妥協的,必須從小嚴格要求,這是作為一位真正愛孩子的父親必須做的,並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在作者11歲的人生旅途中,父親給他上了一堂道德課,三十四年過去後,作者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在他的工作中肯定也遇到了像大鱸魚那樣的**,面臨道德問題的抉擇,大家猜猜作者會怎樣做呢?

師:作者之所以在面臨道德抉擇時是非分明,一切都因為父親給他的教育。看課文第15自然段(齊讀)

師:作者也深深明白:是父親讓作者在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有足夠的力量戰勝自我——這是作者後來成為著名建築設計師的重要原因。

四、德育滲透

1、師:與那條鱸魚相似的**人的「魚」,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經常碰到—— ﹡、學校裡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沒人知道,你會怎樣做? ﹡、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你會怎樣做?

﹡、過馬路時,紅燈亮了,但周圍沒有民警叔叔,你或怎樣做?

2、師:聽著你們的回答,老師看到了你們在道德面前,是非分明的表現,這就是《釣魚的啟示》一文給我們帶來的啟示,相信此時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澎湃著千言萬語,那你就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吧!

3、交流師:同學們,讓我們記住法國著名數思想家孟德斯鳩的這句話吧!

出示 :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得時候做些什麼。 ——孟德斯鳩

也讓我們記住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這句話吧!

出示: 無論是別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單獨的時候,都不要做一點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 ——畢達哥拉斯

師:讓我們和詹姆斯一起說說「感謝父親」

讓我們和自己說一說「感謝生活中教會我們懂規則的人」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理解 我 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明白父親讓 我 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聯絡實際,受到 要遵守規章制度 誠實守信 的道德教育。2 通過對 我 和 父親 言行的朗讀感悟,體會 我 和 父親 的心理活動,尤其要體會 我 的心理變化的過程。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4 培養學生朗讀感悟能...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並能夠正確,工整的書寫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 能夠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抓住關鍵的詞句,體會作者的心理變化 4 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通過對本文的學習培養學生遵守社會公德的美好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抓住關鍵詞語體會作者的心理變化...

13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

執教 蓮湖區八一街小學張濤 一 教材分析 釣魚的啟示 是五年級上冊第四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學習本組課文,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啟示 抓住關鍵語句,體會這些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這篇精讀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乙個傍晚,我 和 父親 去釣魚,我 好不容易釣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