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2022-12-09 21:39:05 字數 4792 閱讀 9049

本章概述

1.前續課程

緒論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與革命性)

第一章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唯物論、唯物辯證法)

第二章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認識與實踐、真理與價值)

2.邏輯思路

本章著重講述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內容,闡明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馬克思恩格斯從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出發,深刻揭示了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運動等一系列規律,為人們正確認識人類社會歷史及其發展趨勢,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規律,提供了科學的指導原則。本章由三節組成:

第一節「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著重闡明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的。從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出發,揭示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等一系列規律,闡明社會形態更替的一般規律及特殊形式。

第二節 「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著重闡明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以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的原理為基礎,揭示階級鬥爭、革命、改革和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第三節「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著重闡明馬克思主義的群眾史觀。闡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原理,並以之為基礎闡明個人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

3.本章學習重點與難點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運動的規律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運動的規律

·社會形態發展的一般規律

·社會基本矛盾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階級鬥爭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革命和改革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第一節教學提要

一、邏輯概述

1. 學習目的

本節由四目構成:

第一目「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第二目「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運動的規律」。第三目「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運動的規律」。第四目「社會形態更替的一般規律及特殊形式」。

本節從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入手,在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唯心主義的比較中,講授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使學生切實把握這一原理的基本內容、觀念、方法和原則,由此加深學生對唯物史觀理論基礎的理解。

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出發,從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中引出社會基本矛盾: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從社會基本矛盾的規律中引出社會生產方式和社會形態發展的基本規律,並著重**社會形態更替的一般規律及其特殊形式。從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高度,強化學生的社會歷史信念。

2. 學習重點、難點和熱點

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

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

唯心史觀的主要缺陷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係原理

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對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重要作用

生產方式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辯證關係的原理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規律的原理

觀念上層建築與政治上層建築的辯證關係的原理

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國體和政體的辯證關係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辯證關係的原理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規律的原理

社會形態更替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的辯證關係

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與人們的歷史選擇性的辯證關係

社會形態更替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的辯證關係

3.本節邏輯概述

本節闡述了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和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是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運動的規律,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運動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兩個基本規律。

這些規律決定了社會形態的更替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但是,由於社會發展的複雜性和曲折性,人類社會發展在遵循一般規律的同時,也會表現出一些特殊的形式。

第一目「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是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正確認識這一問題是解決其他社會歷史觀問題的基礎和前提。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是辯證統一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並反作用於社會存在。

第二目「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運動的規律」。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是社會生產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在社會生產中,生產力是生產的物質內容,生產關係是生產的社會形式,二者的有機結合和統一,構成社會的生產方式。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相互關係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而生產關係又反作用於生產力。

第三目「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運動的規律」。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是辯證統一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經濟基礎是上層建築賴以產生、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上層建築是經濟基礎得以確立統治地位並鞏固和發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條件。任何上層建築的產生、存在和發展,都能直接或間接地從社會的經濟結構中得到說明。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有什麼樣的經濟基礎就有什麼樣的上層建築。

經濟基礎的變更必然引起上層建築的變革,並決定著其變革的方向。

第四目「社會形態更替的一般規律及特殊形式」。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決定了社會形態的更替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但是,由於社會發展的複雜性和曲折性,人類社會發展在遵循一般規律的同時,也會表現出一些特殊的形式。

社會形態的更替是統一性與多樣性、必然性與選擇性、前進性與曲折性、漸進性與跨越性的統一。

二、課程匯入

1.學理匯入

從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的提出及其解答入手,引出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對立,然後進入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概念闡釋和關係講解。可以將教材中的如下內容作為本節內容的開場白,如:「在對待社會歷史問題上,存在著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

一種是唯物史觀,另一種是唯心史觀。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之前的歷史中,唯心史觀一直佔據統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

至多考察了人們活動的思想動機,而沒有進一步考究思想動機背後的物質動因和經濟根源,因而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出發,把社會歷史看成是精神發展史,否認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決定作用。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兩大科學發現之一。猶如達爾文發現了有機界的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創立了唯物史觀,在人類思想史上引起了革命性變革。

唯物史觀的創立,同剩餘價值學說一起,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使馬克思主義成為完整的科學體系。……」

2.問題匯入

選擇與本節內容相關的幾段名言,通過對名言的分析提出問題,進入教學內容。如:「『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這一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最具特色的哲學理論。

在講授這一理論之前,我們先來看幾段名人名言:法國的啟蒙思想家愛爾維修提出『人是環境的產物』;梁啟超『大人物心理之動進稍易其軌而全部歷史可以改觀」;「歷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幾無歷史。』馬克思『人們的意識決定於人們的存在而不是相反,這個原理看來很簡單,但是仔細考察一下也會立即發現,這個原理的最初結論就給一切唯心主義,甚至給最隱蔽的唯心主義當頭一棒。

關於一切歷史性的東西的全部傳統的和習慣的觀點都被這個原理否定了。政治論證的全部傳統方式崩潰了』。對於社會歷史有無規律,以及從何處找尋這個規律,是乙個眾所紛紜的問題,是乙個謎;這個謎只有在馬克思建立唯物史觀,提出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範疇之後,才有了全面而徹底的解答。

……」設計若干與本節內容密切相關的問題,這些問題應能照顧到本節的主要知識點。如:

「『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這一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最基本的哲學理論。哲學是對整個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的總體性思考。事實上,自古以來,人們就在生活中反覆追問社會,試圖理解社會的本質,解釋社會(歷史)上發生的種種現象。

社會現象紛繁複雜,社會歷史綿延不絕,對社會及其歷史發展的思考伴隨著人類社會的始終,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也都自覺或不自覺地總會對包括人的行為在內的各種社會現象進行總體思考。如世事變幻,其間有無規律?人生如夢,當中有無命運?

各種社會現象的出現根源何在?歷史的演變有無規律?人生,是命運的安排,抑或上帝的指令?

人是自由的嗎?等等。馬克思主義的唯物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對這些問題做出了自己的解答,這些解答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基本矛盾理論和社會運動規律理論。

下面,我們就從社會現象的二元劃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講起,看看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如何回答這些問題的。」

第二節教學提要

一、邏輯概述

1. 學習目的

本節共分五目。

從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規律入手,講授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機制,釐清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與直接動力的關係,在此基礎上,講授革命與改革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最後以科學技術的社會歷史作用作結尾,使學生切實把握社會歷史發展的諸動力機制,加深對唯物史觀理論內容的理解。

從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規律原理出發,從理論上講清階級的內涵和階級鬥爭的作用,使學生掌握階級分析的方法,增強對於唯物史觀基本立場和方法的認同。

2. 學習重點、難點和熱點

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動力

階級鬥爭是階級對立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革命、改革和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3.本節邏輯概述

本節闡述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是多方面的。唯物史觀超越了唯心史觀,它沒有停留在「精神動力」的層面上認識社會歷史,而是透過歷史的表象,進一步探尋並發現了社會歷史深處的「動力的動力」:

物質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是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動力;根源於社會基本矛盾的階級鬥爭、社會革命、社會改革等,在社會發展中各具不同的重要作用。

1. 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是社會基本矛盾。

這兩對矛盾貫穿於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的始終,並規定了社會發展過程中各種社會形態、社會制度的基本性質;制約著社會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決定社會歷史的一般程序,推動社會向前發展。

2. 階級鬥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階級鬥爭是社會基本矛盾在階級社會中的表現,是階級對立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階級鬥爭的歷史。離開了階級鬥爭,就無法理解階級社會的發展。

3. 革命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革命是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動社會發展特別是社會形態更替的重要動力。

第三章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內容要點 1.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 一種是唯物史觀,另一種是唯心史觀。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之前唯心史觀一直佔據統治地位。2.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社會存在是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主要指物質資料的生產及生產方式,也包括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社會意識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

第三章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第三章的知識點 共30個 答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是人類社會所包含的兩個基本矛盾。這兩個基本矛盾,決定了社會形態的演變和更替,決定了紛繁蕪雜的社會現象的產生 發展和演變,衍生出其他所有矛盾,所以,他們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 單選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有兩對,一對是生產力和生產...

第三章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第1節人類行為 1 人類需要的層次和型別 1 人類需要的含義p47 2 人類需要的層次 1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p48 1 生理需要 2 安全需要 3 歸屬於愛的需要 4 尊重的需要 5 自我實現的需要 2 阿爾德弗爾德erg理論p49 1 生存需要e 2 關係需要r 3 成長需要g erg理論的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