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類傳播的過程與系統結構

2021-03-10 00:02:25 字數 3235 閱讀 2845

人類傳播的基本過程:可從歷時性和共時性兩個角度考查

? 歷時性指的是傳播活動按照時間順序的歷史演化——縱向研究

? 共時性即對傳播活動的結構、環節和要素進行解剖和分析——橫向研究

本章主要內容是介紹共時性研究:人類傳播的基本過程和構成要素,傳播過程的基本模式。

二、 傳播過程的構成要素

1. 明顯的三要素:傳播者、訊息、受傳者。但僅有上述三者不能構成乙個現實傳播過程,必須還有乙個將三者聯絡起來的渠道或紐帶——媒介。完整的傳播過程還包括了反饋。

2. 乙個傳播過程的構成要素

? 傳播者(信源)。傳播行為的引發者。在社會傳播中,傳播者既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群體或組織。

? 受傳者(信宿)。訊息的接收者和反應者,傳播者的作用物件,但富有主動性。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群體或組織。

? 訊息(資訊)message。是傳播者和受傳者之間社會互動的介質,通過訊息,傳播者和受傳者之間發生意義交換,達到互動目的。

訊息和資訊區別(郭慶光):訊息:一組相互關聯的有意義的符號組成,能夠表達完整意義的資訊。可見,訊息也是資訊,是能夠表達完整意義的資訊。

? 媒介(傳播渠道、通道、手段、工具)。是訊息搬運者,也是傳播過程的中樞環節。媒介多種多樣,不同傳播系統和傳播過程中媒介不同。

? 反饋。受傳者對接收到的訊息的反應或回應,受傳者給予傳播者的反作用。

獲得反饋成為傳播者的意圖和目的,發出反饋資訊是受傳者能動性表現。借助於反饋,傳者和受傳者在傳播過程中實現「地位平等」,甚至角色可以互換。

二、幾種基本傳播模式

? 模式:是科學研究中以圖形或者程式的方式闡釋物件事物的一種方法。

? 這種方法的雙重性:

1)模式與現實事物具有對應關係,但不是對現實事物的單純描述,而具有抽象化或者定理化性質。

2)模式與一定的理論相對應,但不等於理論本身,而是對理論的解釋或者素描。

? 總結:模式不是理論,只是簡易化的理論影象或者圖形,但有利於理論的形成。模式具有不完全性,一種理論可以對應多種模式。模式不是萬能的,不可能建立乙個包羅永珍的永恆模式。

(一)傳播過程的直線模式

1. 拉斯韋爾「五w」公式

? 拉斯韋爾:傳播學史上第乙個提出傳播過程模式的人。2023年在文章《傳播在社會中的結構和功能》提出傳播過程五要素並按一定次序排列——「五w」模式。

who(誰控制研究

says what(說了什麼內容分析

? 五w in which channel(通

過什麼渠道) 五個研究領域媒介分析

to whom(向誰說受眾分析

with what effect(有什麼效果傳播效果研究

? 後來,麥奎爾將其轉化為**模式。p60

? 拉斯韋爾傳播模式意義和侷限意義:第一次將人們每天從事卻闡述不清的傳播活動明確表述為五個環節和要素,為理解傳播過程和特性提供具體出發點;劃定了傳播學研究的主要範疇。

侷限:早期模式,不完全的,儘管考慮到受傳者反應(效果),卻沒有提供一條反饋渠道。拉氏的傳播模式隱含著這樣的認識:

傳播是傳播者單向影響受傳者的過程;傳播過程主要是一種勸服性過程;這個模式假定任何資訊在沒有反饋的作用下都有效果。拉氏的傳播模式助長了早期傳播學研究中過高估計傳播效果的傾向,它更代表了拉氏所關心的政治傳播或宣傳,沒能體現傳播的雙向和互動性質。

2. 夏農——韋弗的數學模式

? 提出時間:2023年。發表在《傳播的數學理論》一文中。見《教程》p60

? 模式的特點:傳播中的噪源(噪音)因素被關注。

? 噪音:不是信源有意傳送而附著在訊號上的資訊。

噪音形式多樣,有系統內的由於技術原因產生的,比如收音機靜電干擾、電視電影的影像和聲音系統失真等;還有來自傳播系統之外的,像小孩哭聲、狗吠聲,電影院裡竊竊私語、教室外的雜音等。

? 冗餘資訊:克服噪音的辦法,對於傳播者而言,就是增加冗餘資訊,抵消噪音。

? 夏農——韋弗模式的意義和侷限意義:早期用於描述電子通訊過程,為傳播過程研究提供重要啟發。

尤其是噪音概念的提出和引入,對於傳播過程的技術研究和裝置環節研究有很大啟發;也預示了社會傳播不是在「真空」中進行。

侷限:將電子通訊模式完全「轉殖」進人類社會傳播是不科學的,因為互動是社會傳播的本質。這個模式依然顯示了缺乏反饋的缺陷。

(二)傳播過程的迴圈互動模式

? 直線模式的缺陷:傳播者和受傳者角色固定化;缺乏反饋,不體現傳播的互動性質。直線模式不能科學的反映傳播過程,迴圈互動模式是傳播研究深入的結果。

1. 奧斯古德和施拉姆的迴圈模式:《教程》p62

? 模式特點: (1)傳播行為的各方被描述成對等的,行使著相同的功能,編碼、釋碼和解碼。

(2)強調了社會傳播的互動性,與直線性和單向性模式決裂。

? 模式缺陷: (1)忽視了差異性。完全對等傳播在現實中不存在。

(2)適合人際傳播,無法適用於大眾傳播。

2. 施拉姆的大眾傳播模式:《教程》p63

? 模式特點分析

? 傳統**與新**傳播模式比較

3. 德弗勒的互動模式:

:見《教程》p63

? 模式特點:在夏農——韋弗的模式基礎上發展而來,增加了一組重要要素,以揭示信源是如何獲得反饋的。噪音的環節被全方位注意。體現了傳播過程的相互連線性和交織性。

? 總結:迴圈模式關注了傳播過程的三大特點:動態性、序列性、結構性

(三)傳播結構的系統模式

1. 賴利夫婦的傳播系統模式:見《教程》p66

? 賴利夫婦2023年繪製,發表在《大眾傳播與社會系統》一文中。從系統的角度考查了人內、人際、群體傳播在傳播過程中的存在層次。

? 賴利夫婦的傳播模式這個模式建立在對傳統觀點批判基礎上。傳統觀點認為,傳播者總是試圖通過發布特別資訊去影響接收者,接收者在大眾之中是孤立的,他常常理智地決定如何對收到的資訊做出反應。

傳統觀點忽視了心理過程在傳播行為中的重要性。

賴利夫婦的模式揭示了傳播的系統性和普遍聯絡性。以新的方法看待傳播效果,被孟德爾遜稱讚為「大眾傳播新面貌」的兩位創始人。

2. 馬來茲克大眾傳播的系統模式

? 模式特點:大眾傳播=場

(1)注意到媒介和接受者之間的兩個要素成分:

其一是來自媒介的「壓力」和「約束」。媒介的特性影響著接受者的選擇和適應。媒介即訊息。

其二是接收者心目中的媒介形象。媒介形象導致對媒介內容的期望,媒介的知名度和可信度問題。

(2)充分考慮了傳播者和接受者的影響因素和變數。比如傳播者和受傳者的自我印象、人格結構、群體因素、社會環境、媒介約束力等。

? 該模式是數十年來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研究大眾傳播的總結。

3. 田中義久的大眾傳播過程圖式:見《教程》p69。

? 第乙個唯物史觀的系統模式。

第二章人類傳播的過程與系統結構

1 傳播過程的構成要素 傳播者 受傳者 訊息 媒介 反饋 2 傳播模式過程的直線模式,迴圈互動模式,系統模式三大型別 分別包括哪些具體的傳播模式?這三個模式的區別是什麼?直線模式 拉斯維爾模式,夏農 韋弗模式 迴圈互動模式 奧斯古德與施拉姆的迴圈模式,施拉姆的大眾傳播過程模式系統模式 賴利夫婦的系統...

隨機過程第三章

1.計數過程 稱隨機過程為計數過程,若表示到時刻t為止已發生的 事件a 的總數,且滿足下列條件 2.獨立增量計數過程 3.平穩增量計數過程 4.泊松過程 稱計數過程為具有引數的泊松過程,若他滿足下列條件 注 泊松分布為平穩增量過程 5.泊松過程定義二 稱計數過程為具有引數的泊松過程若他滿足下列條件 ...

第三章系統與設計

蘇教版 檢測練習 1 一片森林是乙個系統,它屬於 a 抽象系統 b 開放系統 c 靜態系統 d 人造系統 2 系統的基本特性包括 a 整體性 先進性 相關性 目的性 動態性 b 整體性 可靠性 目的性 動態性 環境適應性 c 整體性 相關性 目的性 動態性 環境適應性 d 整體性 開放性 實用性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