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複習

2022-12-09 21:18:03 字數 4509 閱讀 4695

名詞解釋

1. 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是研究社會心理現象的科學,是從社會與個體相互作用的觀點出發,研究特定社會生活下,個體與群體心理活動發生發展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

2. 參照群體:個體從心理上把自己列入與之對照,並在評價,態度,行為及價值觀形成之上接受其影響的群體。

3. 社會化:是個體在社會的影響下,通過社會知識的學習和社會經驗的獲得,形成一定社會所認可的心理——行為模式,成為合格社會成員的過程。

4. 自我意識:是對自己存在的覺察,是對所有屬於自己身心狀況的認識,體驗和控制。包括認識自己的生理狀況,心理特徵及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等。

5. 社會角色:是處於一定社會地位的個體,依據社會客觀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觀能力適應社會環境所表現出的行為模式。

6. 映象自我:依據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形成自我概念。

7. 角色採擇:依據映象自我,按照別人的期望不斷調節自己的行為並塑造自己。

8. 社會認知:是個體對人們(包括自己個他人)的社會資訊作出感知,推斷的過程。包括對他人的認知,對自己的認知,對人和人關係的認知。

9. 圖式:過去經驗中形成的關於個人群體角色或事件,一套有組織的認知系統或結構。可以是語言材料的,也可以是視覺材料的或其他具體材料的。

10. 社會印象:通過人們對認知物件的接觸和知覺在頭腦中形成並留在記憶裡的認知物件的形象。包括對認知物件外表的記憶和人的行為,人格,情緒特徵的記憶,具有綜合性和完整性。

11. 印象管理:指乙個人通過一定的方式影響或控制別人形成對自己印象的過程。即有意識地留給別人一定的印象。

12. 社會態度:是個人對特定物件以一定方式做出反應時所持有的評價性的較穩定的內部心理傾向。

13. 侵犯:即侵犯行為,也稱攻擊或攻擊行為。指有意傷害別人,不為社會規範所許可的行為。

14. 利他行為:一種自發形成的,把幫助別人當做唯一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賞的社會行為。

15. 人際交往: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運用語言符號系統或非語言符號系統相互交流資訊,溝通情感的過程。

16. 群體:當個人按某個特徵結合在一起,並進行共同活動相互交往時,才形成了群體。

簡答論述

1.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物件

答:1)個體社會心理和行為,主要研究特定生活條件下的個體,考察影響個體心理和行為特徵形成的社會因素有哪些,它們是通過什麼途徑發生作用的,發生了怎麼的作用,怎麼發生作用。①人的社會化和自我意識

②人的社會動機

③社會認識

④社會態度和社會改變

2)社會交往心理和行為,研究的是社會情境中乙個個體與另乙個個體或者多個個體的關係,討論人與人之間如何產生吸引,有什麼樣的影響因素,人際關係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①人際關係→認知,功能,改善

②人際溝通→型別,功能,程式,效果

③人與人之間社會行為是如何發生的

3)群體心理,研究群體成員,群體與個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①群體對群體成員行為的影響

②群體領導人的地位和作用

③群體領導人的領導行為

④大眾群體心理,民族心理

4)應用社會心理學,應用心理學史社會心理學的分支,是把社會心理學的方法,理論與原則運用於對社會問題的理解與解答的應用科學。

①環境社會心理學

②人與生活環境的相互作用

③自然災害對人的社會心理的影響

2. 社會交換論

答:根據經濟學規律提出的,這一理論認為,社會行為是相互強化的結果,人的特定行為受到的強化越多,這一行為就會越多的被表現出來。交換中,人得到的越多,就會更多的重複這樣的交換。

後果=報償-代價。

3. 認知理論

答:1)場論與群體動力學

▲心理動力場:認為部門與整體之間存在心理關係,人們可以對部門進行整合,即可以通過心理場來進行,心理場包括環境與個體兩個方面。人的各種行為都是通過心理動力場來發揮作用的。

2)認知相符理論

①認知相符(平衡)論:以認知趨向一致的狀態來解釋心理活動及行為變化

②認知失調說:人的行為總是一定認知和資訊,當人腦**現兩種相反認知或資訊時則會不愉快,而激發人去解決這種不協調。

③認知一致性理論:**與**人接受資訊後,為保持內部一致性而調整原有態度的理論

④認知——情感理論:強調認知與情感相符合,它們是相互影響的。

4. 人際行為的三維理論

答:1)美國心理學家倫茨認為,每個個體都有人際交往的建立一定人際關係的需要。

2)三維理論:a.人與人之間「包容」的需要,即希望從交往中與他人建立和諧關係

b.人與人之間「控制」的需要,即在「權利」的基礎上希望對他人作出某種良好的調節作用

c.人與人之間「感情」的需要,即在「友愛」的基礎上與他人建立並維繫某種良好關係。

5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原則

答:1)客觀性原則:實事求是

2)巨集觀與微觀相統一原則

3)交往原則

4)人道原則:①被試者必須是自願參加的②不能讓被試者去做風險大的事③研究者要進行「風險——獲益分析」即在研究中讓被試承擔的風險與通過研究獲得的利益平衡。

6社會心理學形成時期的三大直接**

答:1)德國的民族心理學:有一種「超個體的靈魂」的實體存在,它從屬於叫做民族的「超個體的整體」。

2)法國的群眾心理學:以群眾的心理作為研究物件,對群眾和公眾時尚,風俗,**,傳說等社會現象所表現出來的共同行為進行研究。

3)英國的本能心理學:從達爾文的演化論觀點出發,**了個體行為的動力問題,並將這種動力歸結為本能

7.社會化的特徵

答:1)以遺傳素質為基礎

2)具有獨特的個性

3)具有普遍的共性

4)具有能動性

5)貫穿人生全程

8.社會化的內容與型別

答:內容:▲政治社會化 ▲民族社會化 ▲法律社會化 ▲道德社會化 ▲性別角色社會化

型別:★早期社會化 ★預期社會化 ★發展社會化 ★再社會化 ★反向社會化

8.社會化的途徑

答:1)社會教化:是指社會通過社會化的機構及其執行者實施社會化的過程

①社會教化的共同內容:a.教授基本生活技能

b.教導行為規範

c.培養社會角色

d.樹立面向未來的社會目標

②社會教化的類別:a系統的正規教育(學校,**所)

b非系統非正規的教育(家庭,習俗)

2)個體內化:個體必須接受社會影響,並把外部現實或客觀現實轉化為內部現實或主觀現實,這個過程稱為個體內化

①替代性強化(模仿學習)

②認知加工:個體通過感知,記憶,思維等認知加工,把現實世界內化的過程,並從中建立聯絡

③角色扮演:扮演真實角色;扮演假象角色;暫時充當某一角色

④主觀認同:個體主觀上把自己屬於某乙個體或群體,並在行為模式上向其看齊的過程。

⑤自我強化:指個體在某項活動中達到自定的標準而獲得精神滿足

9.影響社會化的因素

答:1)社會文化,文化是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不同時期,不同階級,不同民族和不同地點,都會使文化帶上時代特點,民族特點,階級特點和地區特點。

因此,不同的文化因素對個體的社會化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2)家庭,①家庭的社會教化功能,家庭是由婚姻,血緣或收養關係而建立起來的群體,家庭是社會的細胞

家庭影響的研究:a.父母態度,父母與孩子之間有兩個基本要素:

一是接受——拒絕,二是支配——服從,兩種基本要素都程度不同地存在於父母與孩子的相互作用中,可以組成二維座標系統。鮑姆林德將父母態度分為三種:專斷型,隨意型,權威型。

控制點:人們認為自己對周圍環境和個人行為結果的控制程度。

戈登認為,父母態度與兒童控制點密切相關,嬌寵兒童常具有外控特徵;內控傾向的兒童其父母更為和藹有教養,更為民主和講道理。

b.家庭氛圍,▲**家庭和民主家庭,**家庭中的孩子愛吵架,人緣不好,對獎勵和懲罰漠不關心。民主家庭中的孩子天真活潑,有上進心,有人緣不愛吵架▲自由度小的家庭的孩子缺乏上進心,畏縮,人緣不好▲懲罰和嚴厲程度高的家庭中的孩子不體諒別人,麻木不仁,優柔寡斷▲父母與孩子的親密程度,沒有顯著差異▲父母對孩子教育各自承擔的責任,沒有顯著差異▲兄弟姐妹間的親密程度高的家庭孩子很少有嫉妒心,不愛吵架,行為不放縱,合作性強,誠實,情緒穩定,講道理。

父母的文化素養,相關

父母的教養方式,顯著相關

父母的衝突,顯著相關

3)學校的社會教化功能:▲教師 ▲同學 ▲校規校紀 ▲責任義務

4)大眾傳播媒介:▲網路 ▲廣播 ▲圖書,雜誌,報紙等

10.自我意識的成分

答:1)自我認知:是自我意識的認知成分,是自我意識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調節控制的心理基礎。包括自我感覺,自我觀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

2)自我體驗:是自我意識在情感方面的表現。自尊心和自信心是自我體驗的具體內容。

3)自我控制:對行為,思想的控制。是自我意識的意志成分。

11.自我意志的發生與發展

答:1)人——我知覺分化:①3個月分化性微笑

7——8個月關心鏡中形象

10個月主動看鏡中自己並與之玩耍

2歲確定鏡中的形象是自己

2)有關自我詞的掌握:①6——8個月對直接身體有了連續感覺

1歲半聽到別人叫自己名字知道是誰

2歲左右會使用自己的名字知道是在叫自己

3歲時會用第一人稱「我」稱呼自己(自我意識的建立)

社會心理學複習

1 社會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是研究社會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會行為及其心理根據的學科。2 產生階段 霍蘭德四階段說 哲學思辨 孕育階段 經驗描述 形成階段 實證分析 確定階段 迅速發展 3 形成標誌 1908年,羅斯與麥獨孤 社會心理學 4 實驗社會心理學的建立 1924,奧爾波特 5 認知失調理論 費...

社會心理學複習

社會心理學在確立時期的發展特點 學術中心從歐洲轉移到北美 從經驗描述研究轉變為實證研究 從定性研究轉變為定量研究 從理論研究轉變為應用研究 從大群體研究轉變為小群體和個體研究 學者們對社會心理學研究物件的理解形成的共識 1.社會心理學既要研究社會心理,也要研究社會行為。2.社會心理學既要研究個體,也...

社會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讀後感 社會心理學 是研究行為背後的社會心理過程及其規則性,具體地說,它研究社會心理現象是怎樣產生的,怎麼可能產生,它的變化過程是怎樣的,它的作用又是怎樣的。社會心理學現代心理學的支柱之一,它與人格心理學 實驗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一起構成了心理學的基本框架。其研究領域設計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