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考試總結

2021-10-15 18:51:50 字數 4450 閱讀 4565

一、 名詞解釋

1、 社會認知(社會知覺):社會認知就是指個人在社會環境中對他人(某個個體或某個群體)的心理狀態、行為動機和意向(社會特徵和社會現象)做出推測與判斷的過程。

2、 自我概念:又叫自我認識,是指個體對自己所有特徵的認識的集合,它包括個體對自己的社會角色、性格、能力、身體等方面的認識。

3、 自尊:是個體對自己的整體評價,它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級的、它反映了個體對自己是否滿意。

4、 刻板印象:人們對某一群體中的人形成的一種概括而具體的看法。

5、 動機:就是引起和維持、促進個體行動的內在力量。

6、 態度:是指人們對一定物件相對穩定、內部制約化的心理反應傾向。

7、 人格:人格被界定為在自然與社會因素的互動作用下所形成的個體特有模式,這一模式是乙個人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統一體,它包含了乙個人區別於他人的穩定心理品質。

8、 社會行為:社會行為是人對社會因素引起的並對社會產生影響的反應系統。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將人的社會行為分為三類:

(1)外界因素影響後,由個人所體現出來的社會行為:感覺,思維等;(2)由個人所體現而屬於群體性的社會行為:從眾,社會態度等;(3)由群體體現的社會行為:

合作,競爭等。社會化是乙個過程,人們形成了為其生存環境所認可的社會行為模式,對其生存於其間的社會文化環境中的各種簡單與複雜的刺激能夠給予合適、穩定的反應。社會化就是人的社會行為的模塑過程。

二、 簡答題

1、 社會化的基本途徑:①社會教化:指社會通過社會化的機構及其執行者實施社會化的過程。

②個體內化:觀察學習,認知加工,角色扮演,主觀認同,自我強化。指社會化的主體人經過一定方式的社會學習,接受社會教化,將社會目標、價值觀、規範和行為方式等轉化為其自身穩定的人格特質和行為反應模式的過程。

2、 社會角色分類:①先賦性角色:那些不必經過角色扮演者的努力而由先天因素決定或由社會所規定的角色,如血緣關係和社會規定角色等。

②自致性角色:即獲得性角色,是指社會個體通過自己的主觀努力進入某一社會位置後所扮演的角色。

3、 印象形成過程的要素有哪些:外表、言語、面部表情、眼睛、身體姿態和動作。(或:外表;非言語線索如面部表情、目光接觸、身體姿態和言語節奏等;行為)。

4、 印象形成過程中資訊加工整合的一些規律:①中心特質效應:不同特徵最親愛印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那些對印象形成起重要作用的特徵成為中心特徵,不起核心作用的叫做邊緣特徵。②首因效應:是指人們比較重視最先得到的資訊,據此對他人做判斷。

③近因效應:指最新得到的資訊對他人的印象形成起較強作用的印象。④暈輪效應(光環效應):

當我們認為某人具有某種特徵時,就會推斷他也具有其他相似的,或相互關聯的特徵,這種傾向被稱為暈輪效應。⑤刻板印象:人們對某一群體中的人形成的一種概括而具體的看法。

5、 人格的特徵:①獨特性:乙個人的人格是在遺傳、環境、教育等先天、後天因素的互動作用下形成的。

在不同的影響下,形成了人各自獨特的心理特點。因此,人格心理學家關注的是心理功能的差異性。②穩定性:

它是指人們經常表現出來的慣性特點,而不是一時性的表現。一但形成後就相對穩定了,要想改變很困難,且其人格特徵在不同時空下表現出一致的特點。人格心理學家在強調穩定性時也不會忽視人格的可變性。

③統和性:每個人的人格世界裡,並非是由各種特徵簡單堆積起來的,而是依照一定的內容、秩序、規則有機結合起來的乙個動力系統。④功能性:

人格是乙個人生活成敗、喜怒哀樂的根源,決定乙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決定乙個人的命運。

6、 侵犯行為:侵犯行為簡稱侵犯,是一種有意違背社會規範的傷害行動。這種傷害行為可以是實際造成傷害的行動或語言,也可以是旨在傷害而未能實現的行為。

分類:①根據性質、行為結果意義分:親社會行為、***行為和被社會允許的行為;按方式不同分:語言侵犯,身體侵犯。

影響因素:①個人因素:a型人格,敵意歸因偏差,性別差異;②情境因素:高溫,酒精和藥物,喚醒水平;③社會因素:去個性化,**暴力。

三、 論述材料題

1、 另類文化產生的原因及影響:

⑴原因:①巨集觀:社會變遷加劇,新事物層出不窮,人們追求個人的自我選擇和價值實現;②微觀:

個人渴望展現自我,希望得到關注,得到心理上的滿足,獲得認可;③具體:個人在周圍環境、**催染及同齡群體的影響下產生從眾行為。⑵影響:

其影響進入到社會主流文化,但不會取代主流文化;使人們認識到主流之外的另一種聲音,並反思自我在各個方面的選擇;多元化文化氛圍使各種文化得到碰撞和交流,使人們更易於接納新事物,對新事物用平常心去看待,用客觀態度對待。應理解、包容、引導。

2、 根據羅馬醫生蓋倫的氣質學說,結合自身的氣質型別,說一說你的理解。

答:①膽汁質:被形容成「夏天裡的一把火」,有火爆的脾氣。

這種人的情緒爆發快,但又難持久,如同一陣狂風,來去匆匆。他們精力旺盛,爭強好鬥,做事勇敢果斷,為人熱情直率、樸實真誠;但這種人的思維常常是粗枝大葉、不求甚解,遇事常欠思量,魯莽冒失,做事也常常感情用事,剛愎自用,但表裡如一。

②多血質:被形容成像春風一樣「得意洋洋」,富有朝氣。這種人乖巧伶俐,惹人喜愛。

他們情緒豐富而且外露,喜怒哀樂皆形於色,喜歡與人交往,但交情粗淺。語言表達能力強而且富有感染力。活潑、好動、樂觀、靈活是他們的優點。

他們思維靈活,行動敏捷,對各種環境的適應能力強,可塑性也很強。但是他們氣質上的弱點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穩定性差,見異思遷。

③粘液質:這種人無艷麗的色彩裝點,但是也缺乏生氣。這種人安靜穩重,沉默寡言,喜歡沉思,表情平淡,情緒不易外露,但內心的情緒體驗深刻,外表似乎給人以冷的感覺,也被稱為熱水瓶,外涼內熱。

他們自制力很強,不怕困難,忍耐力高,表現出內剛外柔。他們與人交往適度,交情深厚,朋友少但是卻常有知心朋友。他們的思維靈活性略差,但思考問題細緻而周到,這往往彌補了他們思維的不足。

學習接受慢了些,但卻很紮實,踏踏實實。但是他們平時總是四平八穩的,所以有時火燒眉毛也不急。這種人的行為主動性比較差,經常是別人讓他們去做某事時才會去做,而並不是他們不想做。

④抑鬱質:他們給人以秋風落葉般的無奈、憂愁的感覺。這種人情緒體驗深刻、細膩而持久,主導心境消極抑鬱,多愁善感,給人以溫柔怯懦的感覺。

他們聰明而富有想象力,自制力強,注重內心世界,不善交際,孤僻離群,軟弱膽小,萎靡不振,他們的行為舉止緩慢而單調,雖然踏實穩重,但卻優柔寡斷。

(注:氣質無好壞之分,它具有遺傳性和可塑性。我們要注重對氣質的揚長避短。

3、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五個層次。後來他又加入了求知需求和求美需求。

⑴.①生理需求:人們呀哦維持生命最基本的需要,是各種需要的基礎。②安全需要:

人們希望保護自己身體和情感免受外界因素的傷害、威脅,希望自己已滿足的需要、已得到的利益不再喪失,以及盡量保持對今後不確定性的控制,這些都是安全需要。③社交需要:也稱友愛與歸屬需要,包括與人交往、友誼、愛情、歸屬及接納等方面。

④尊重需要:即希望人們承認自己的重要性,對自己的成績、人品、才能給予較高的評價;希望自己享有一定的聲望,發揮一定的影響力。⑤自我實現:

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就是要實現個人的理想和抱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潛能繽紛獲得成就的需要。

⑵.主要論點:①對一般人來說,這些需要由低到高形成乙個階梯,在低層次需要得到相對的滿足之後,就會產生更高一級的需要,只有未滿足的需要才能影響行為。②對特定的人來說,各種需要並非等量齊觀,在不同時期,其重要性、強烈程度不同,形成需要層次結構。

其中最迫切的需要形成主導需要,主導需要是激起人的行為的原因和動力。某一時期內人的主導需要取決於這種需要在需要層次中所處的地位以及比這種需要低的那種需要是否得到滿足。③同一需要對不同人的重要性、迫切性不一樣,任何一種需要得到滿足後並不是自行消失,只是對行為的影響比重減輕而已。

當乙個人的高階、低階需要都能得到滿足時,他往往追求高階需要,也有人可能捨棄其中之一來滿足另一種需要。④馬斯洛還認為,乙個國家的人民對哥哥需要層次的分布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直接相關。

⑶.理論的優缺點:優點:①心理學已經證實了人的意志行動開始於需要以及由需要引起的動機;②如果撇開需要的社會內容,就其心理發展的形式而言,他所指出的需要層次性和需要由低到高發展的趨向,是一般人的共同的心理過程;③其理論為組織管理指出了調動積極性的工作方向和內容。

缺點:①此理論以個人的價值、利益為出發點,強調個人需要;②此理論基本上談的是人的自然需要,儘管有些也賦予一定社會內容;③在國外對馬斯洛需要層次爭論較多;④馬斯洛認為只有滿足了低一級的需要之後,才能進入下一層級的需要,這樣由低到高,逐級遞公升。

4、 親和動機:親社會行為,也稱為利他行為或助人行為,是自發或有意圖地幫助他人的行為。

⑴.①從生物學看,它是人的本能和遺傳;②在社會交換看,人們的交換是以受益最大損失最小作為前提的;③社會規範:人們的行為都是按照社會所讚許、提倡和肯定的規範準則來進行的,社會中的個體面臨必須遵守這些規範的壓力。

人們幫助他人的行為並非為了獲利,二是盡量避免遭受社會排斥或多種多樣的懲罰;④當兒童所作出的行為受到讚揚時,他們會重複這種行為,正強化,反之則負強化。

⑵.影響親社會行為的因素:①利他者個人因素:年齡、性別、個性特徵、助人技能;②被助者的因素:

性別、年齡、外貌;③情境因素:內在情境因素(助人者的情緒狀態;助人者原有的經歷和經驗;當時的時間狀態)和外在情境因素(自然環境、旁觀者效應、社會及文化環境)。

社會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讀後感 社會心理學 是研究行為背後的社會心理過程及其規則性,具體地說,它研究社會心理現象是怎樣產生的,怎麼可能產生,它的變化過程是怎樣的,它的作用又是怎樣的。社會心理學現代心理學的支柱之一,它與人格心理學 實驗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一起構成了心理學的基本框架。其研究領域設計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

社會心理學

一 名詞解釋 1 侵犯 又稱攻擊或攻擊行為,是指有意傷害別人,且不為社會規範所允許的行為。社會心理學複習資料 2 歸因 是指個體根據有關資訊 線索對他人或自己行為原因進行推測和判斷的過程。3 態度 是指個體對所處環境的人物 事情及其他客體比較持久的認知 情感和傾向性。4 親社會行為 是指一切對他人或...

社會心理學總結

1 厄利特拉情結 又稱戀父情結,根據弗洛伊德的觀點,力比多的發展必須經過口唇期 肛期 期,進入 期階段即5 12歲,他們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在 官上,並產生了女孩對父親的戀情。2 再社會化 是指有意改變原有的價值觀念與行為模式,建立新的價值觀念與行為模式的過程。3 自我圖示 個體把自己加以分類和描述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