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總結

2021-12-20 01:21:40 字數 2765 閱讀 4200

1. 厄利特拉情結:又稱戀父情結,根據弗洛伊德的觀點,力比多的發展必須經過口唇期、肛期、***期,進入***期階段即5-12歲,他們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在***官上,並產生了女孩對父親的戀情。

2. 再社會化:是指有意改變原有的價值觀念與行為模式,建立新的價值觀念與行為模式的過程。

3. 自我圖示:個體把自己加以分類和描述的方式。

4. 利他行為:對別人有好處,沒有明顯自私動機的自覺自願的行為。

5. 從眾:個體真實或想象的群體壓力與信念的傾向。

6. 強化:增加行為頻次的過程。

7. 自致角色: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活動而獲得的角色。

8. 近因效應:最後或最新獲得的資訊對印象影響最大。

9. 社會抑制:個體在從事某一活動時,他人在場干擾活動的完成或抑制活動效率的現象。

10.登門檻技巧:先向對方提乙個小的要求,再向對方提乙個大要求,那麼對方接受大要求的可能性會增加。

11.俄狄浦斯情結:又稱戀母情結,根據弗洛伊德的觀點,力比多的發展必須經過口唇期、肛期、***期,進入***期階段即5-12歲,他們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在***器官上,並產生了男孩對母親的戀情。

12.社會化:個體通過與社會的互動作用,適應並吸收社會的文化,成為乙個合格的社會成員的過程。

13.自我表現:個體通過自己社會行為的顯示以形成維持加強或澄清他人對自己印象的過程。

14.基本歸因錯誤:就觀察者而言,過高估計內在因素,把行為者本身看作是其行為的起因,而忽視了外在因素可能性的影響。

15.去個性化:個體在乙個群體中與大家一道從事某種活動時,對群體的認同淹沒了個人的身份使個體失去了通常的個**。

1簡述埃里克森人生發展階段理論

(1) 信任與不信任(2)自主與懷疑和羞怯(3)首創性與內疚性(4)勤奮與自卑(5)統一的角色與混亂的角色(6)親近與孤立(7)創造力感與停滯感(8)自我完美感與悲觀失望感

2簡述影響勸說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1) 傳播者的特性:專家身份、社會身份、吸引性、相似性、可信賴性(2)資訊的傳播:單方面傳播和雙方面傳播、資訊傳播的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資訊傳播的渠道(3)被勸說著因素:

原有態度、人格特點、被勸說者的資訊加工(4)情境因素:資訊繁多的情景、令人分心的情景、資訊重複的情景

3簡述影響從眾的因素有哪些?

(1) 群體因素:群體的一致性、群體規模、群體凝聚力、個體在群體中的地位(2)情境因素:刺激物質的性質、時間因素(3)個體因素:性別和年齡、個體特徵、知識經驗、個人的自我捲入水平

4簡述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的異同

(1) 異:首因效應是人們根據最初獲得的資訊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變,甚至會左右對後來獲得的新資訊的解釋。在認知過程中,個人獲得多種資訊,但最終決定他形成印象的是最初資訊,其餘資訊則被忽略;近因效應是注意對方的「現在」表現,而忘了他在過去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即最後獲得資訊決定他形成印象;對陌生人首因效應起作用;對熟悉人近因效應起作用。

(2) 同:獲得資訊的時間順序,影響印象形成。

5簡述相似性與互補性在人際吸引中的作用

(1) 香型極大影響了喜歡程度,態度越相近,期望的喜歡程度越高:偶們喜歡與我們意見一致的人;個體有強烈的慾望要維持自己對他人或事物態度的協調一致性,而這種一致性可以通過喜歡或不喜歡達到。人們有意選擇在態度和社會歡迎性上和自己相似的人作為夥伴,人們傾向於選擇那些在社會吸引力與他們相似的人。

(2) 人格特徵上的互補性表明了態度和價值觀上相似或相同。相似性、熟悉性和接近性是影響人際吸引的重要因素,相似性可以首先使兩個人在一起,隨著他們關係的繼續發展,他們分享觀點和經驗,由於這種聯絡他們更傾向於越來越相近。

6簡述關於社會促進理論的優勢反應強化說

(1) 有他人在場時,會造成個體的生理喚醒狀態,從而提高其動機水平,使其優勢反應越輕易地表現出來,而較弱的反應則會受到抑制

(2) 優勢反應,是指那些已經學習和掌握的相當熟練的不假思索的就可以表現出來的習慣動作

(3) 科特雷爾研究證明了他人在場會促進熟練工作的成績,而干擾非熟練工作的成熟

(4) 查榮克觀點認為只要他人在場就會影響人們的動機和活動的成績。

7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的主要觀點

(1) 意識分層:意識仍夠感知的心理部分,是人類理智作用的表現;潛意識,不認感知的心理部分,由原始衝動本能、慾望以及不被法律、道德習俗認可的過去經驗組成的影響人行為心理的深層原因。前意識:

可以召回意識中的潛意識內容

(2) 力比多的發展過程0~18個月的口唇期,18~36個月的**期和12歲以上的生殖期及生殖欲

(3) 人格組織結構理論。本我:潛意識層面,由本能、衝動、慾望構成,心理動力引導。

自我:是本我與現實環境的中介,由感覺、思維、記憶、判斷構成一些理智。超我,是良知與道德規範。

本我奉行快樂原則,超我奉行至善原則。

8簡述認知失調理論並舉例說明

(1) 認知失調是指個體多持有的認知彼此矛盾衝突,處於相互對立狀態,這裡所說認知包括思想態度、新年以及人們認知上的所感知到的行為

(2) 費斯汀格認為這些認知之間首先存在著相關的和不相關的關係,在具有各種相關關係的認知之間存在矛盾的或一致的關係,才會產生協調或失調狀態。

(3) 消除失調狀態的方法:改變認知、改變行為、增加新的認知、改變失調的狀況,使原來認知之間的矛盾得到合理的解決。

9.簡述旁觀者數量對利他行為的影響並分析其原因

(1)旁觀者數量人數增加,會影響利他行為,旁觀者的淡漠是特定社會情境下的社會心理現象。

(2)人們在群體裡比單獨是有較少的利他行為原因之一是責任擴散。責任擴散是指當發生了某種緊急事件時,如果他人在場,那麼在場者提供幫助的責任會減少,即提供幫助的責任擴散到其他人身上。

(3)從眾心理影響利他行為的實施,人們對評價的焦慮既怕被別人評價、議論的心理也會影響利他行為。

社會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讀後感 社會心理學 是研究行為背後的社會心理過程及其規則性,具體地說,它研究社會心理現象是怎樣產生的,怎麼可能產生,它的變化過程是怎樣的,它的作用又是怎樣的。社會心理學現代心理學的支柱之一,它與人格心理學 實驗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一起構成了心理學的基本框架。其研究領域設計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

社會心理學

一 名詞解釋 1 侵犯 又稱攻擊或攻擊行為,是指有意傷害別人,且不為社會規範所允許的行為。社會心理學複習資料 2 歸因 是指個體根據有關資訊 線索對他人或自己行為原因進行推測和判斷的過程。3 態度 是指個體對所處環境的人物 事情及其他客體比較持久的認知 情感和傾向性。4 親社會行為 是指一切對他人或...

社會心理學複習

1 社會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是研究社會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會行為及其心理根據的學科。2 產生階段 霍蘭德四階段說 哲學思辨 孕育階段 經驗描述 形成階段 實證分析 確定階段 迅速發展 3 形成標誌 1908年,羅斯與麥獨孤 社會心理學 4 實驗社會心理學的建立 1924,奧爾波特 5 認知失調理論 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