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文言文常用句式 及句子停頓方法複習

2022-12-07 12:00:03 字數 3309 閱讀 7606

一.初中文言文常用句式

(一).判斷句

古漢語判斷句一般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對主語進行判斷,一般不用判斷詞「是」字。

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種是用「則」「皆」「乃」「為」「即」「非」等判斷詞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斷。還有一種情況是不用判斷詞,要根據上下文判斷。

1.「為」表肯定判斷,可譯為「是」例:中蛾冠兒多髯者為東坡

2.「乃」表肯定判斷,可譯為「是」例: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3.「即」表肯定判斷,可譯為「就是」例:吟鞭東指即天涯。

4.「則」表肯定判斷,可譯為「是」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5.「是」做動詞,表肯定判斷例:斯是陋室,惟吾德;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6.「非」表否定判斷,可譯為「不是」。非天質之卑;兵革非不堅利也

7.「……,……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陳勝者,陽城人也。

9.「……者,……」例: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10.「……,……也」例:夫戰,勇氣也。

11.「……也」例: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二).倒裝句:

倒裝句主要有五種:

1. 主謂倒裝:

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強感嘆或疑問語氣。

示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調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了」。

2. 賓語前置:

否定句中代詞充當賓語、疑問代詞充當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標誌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

示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可譯為「有什麼簡陋呢」,「何」,疑問代詞,「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裡是賓語前置的標誌。

3. 定語後置:

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示例:1.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花之隱逸者」是「隱逸之花」的倒裝。可譯為「具有隱逸氣質的花」2.嘗貽餘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裝,定語「一」後置,可譯為「乙個核舟」。

4.介賓結構後置:

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後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譯作補語外,大都數都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

示例:何有於我哉?全句為「於我有何」的倒裝句,介賓結構「於我」後置。譯為「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

5.狀語後置:

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為強調該狀語而後置於動詞後。在今譯時,一般都前置做狀語。

示例:屠懼,投以骨。全句為「以骨投之」的倒裝,介賓結構「以骨」後置。譯為「把骨頭扔給它」;「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是「以討賊興復之效託臣」的倒裝,介賓結構「以討賊興復之效」後置。

(三).被動句

一是用「於」「為」「為……所……」「見」字表被動句。

示例:「為」表被動:天子為動。

「為……所……」: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於」表被動:管夷吾舉於士,「舉於……」即「在……被舉薦」。

被動句常見的語言標誌是「為……所……」,譯為「被……」。

二是沒有被動詞,意思上隱含被動,要根據上下文語意去推斷。

示例: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

(四).省略句:

1.省略主語:

示例:便捨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桃花源記》)省略主語「漁人」、「小口」,補全應為:(漁人)便捨船,從口入。(小口)初極狹,才通人。

觸草木,盡死。(《捕蛇者說》)補全應為:(蛇)觸草木,(人)盡死。

2.省略謂語:

示例: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再而衰」、「 三而竭」中省略了動詞「鼓」, 應為: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賓語:

示例:問所從來,(《桃花源記》)完整的語序應為:問(漁人)所從來;

使與台齊。(《幼時記趣》)使(之,身)與台齊。

4.省略介詞「於」:

示例:場主集薪其中。(《狼》)場主集薪(於)其中,「於」表方向、處所,譯為「在」。

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完整的語序應為:然足下卜之(於)鬼乎,「於」表物件,譯為「向」。

4. 省略量詞:

古漢語中,數詞可直接修飾名詞,表數量的多少,而省略量詞。

示例:船頭坐三人。 (《核舟記》)

(五).固定句式:

1.「如……何」

「如……何」是由動詞「如」加疑問代詞「何」,組成的固定結構,相當於「把……怎麼樣」。示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2.「以……為……」

「以……為……」是固定結構,「以」是介詞,與後面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作動詞「為」的狀語,相當於「把……當作……」。示例: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幼時記趣》)

3.「此……所以……也」

「此……所以……也」 是固定結構,譯為「這就是……的原因」。示例: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份也。(《出師表》)

4.「然則……」

「然則……」,連詞,用於分句句首,相當於「這樣看來,那麼……」,用以承接上文引出下面的意思。示例: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黃生借書說》)

5.「與其……孰若……」

「與其……孰若……」的句式,用作比較、選擇的複句,相當於「與其……還不如……」

二.停頓方法歸納:

1.句首語助詞、關聯詞後面應有停頓。

文言文中有一些虛詞放在句子的開頭,強調語氣或領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蓋」、「故」、「惟」等,誦讀應稍加停頓,不能和後面的文字連線。

2.古代是兩個單音詞,而現代漢語中是乙個複音詞的,要分開讀。

示例:①故天將大任於/是人也。②可/以一戰。

3.根據語言順序來停頓。

按照「主語—謂語—賓語」、「狀語—謂語」、「動詞—補語」來停頓,也就是說,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動詞和補語之間要作停頓(定語與中心詞之間一般不停頓),以使語意明顯。示例: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永之人/爭/奔走焉。

4.充當狀語的名詞和中心詞之間應連讀。

若分開讀,就錯將狀語當成了主語,改變了句子的意思。示例: 其一犬/坐於前。(應為「其一/犬坐/於前」。)

5.停頓應體現句子結構分原貌。

示例:①望晚/日照/城郭(句中「望晚」是「向晚」意,即接近黃昏之時,原句是主謂結構,如讀成「望/晚日/照城郭」,就讀出了另一種理解。) ②瞻餘馬首/可也。

6.節奏停頓要體現出省略成分。

示例: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7.對古代的國號、年號、官職、爵位、史實、地名要了解否則易導致朗讀停頓錯誤。

示例:虞山/王毅叔遠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遠」,姓王名毅字叔遠,「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8.「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頓,朗讀時在其後停頓。

示例:餘聞之也/久矣。

中考語文文言文句式總結

1.判斷句。古漢語判斷句一般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對主語進行判斷,一般不用判斷詞 是 字。其基本形式是 者,也 者 也 另一種是用 則 皆 乃 為 即 非 等判斷詞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斷。還有一種情況是不用判斷詞,要根據上下文判斷。1 為 表肯定判斷,可譯為 是 例 中蛾冠兒多髯者為東坡 2 乃 表肯定判斷...

高考語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一.判斷句 判斷句是對人或事物表示斷定,斷定人或事物是什麼 屬於什麼的句式。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者,也 2.此帝王之資也。也 3.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者,4.劉備天下梟雄。這四種是由 者 也 表判斷的型別 5.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者也 6.當立者乃公子扶蘇。乃 7.馬超 韓遂尚在關西,為...

中考語文文言文翻譯技巧

句子翻譯是文言文考查的重點,翻譯時要落實到字詞和句式上。文言文翻譯有兩種形式 一是直譯,即用現代漢語對原文進行機械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 一是意譯,即不採取實詞虛詞字字都落實的辦法,僅是根據文章的意思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的意思。但無論是採取直譯還是意譯都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 認真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