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神經系統

2022-12-04 15:00:03 字數 4994 閱讀 9208

一、神經系統的基本功能

神經系統將人體內、外環境的各種刺激轉變為神經衝動,經周圍神經傳入,在腦和脊髓的各級中樞整合後,再經周圍神經傳出,產生各種反射活動。

感覺分析的功能;

軀體運動的調節;

對內臟活動的調節;

高階功能:學習、記憶、言語、思維等。

二、神經系統的區分

神經系統是乙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為了學習上的方便可從不同角度將其區分。

神經系統

中樞部(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

周圍部(周圍神經系統)腦神經:脊神經、內臟神經

中樞神經

由腦和脊髓組成。腦位於顱腔內;脊髓位於椎管內,兩者在枕骨大孔處相連續。

周圍神經系統

是指中樞神經系統以外的神經成分而言,根據其與中樞相連的部位和分布區域不同,通常分為三個部分即腦神經、脊神經和內臟神經。

與腦相連的稱腦神經,主要分布在頭面部;

與脊髓相連的稱脊神經,主要分布在軀幹和四肢;

與腦和脊髓相連,主要分布在內臟、心血管和腺體的稱內臟神經。

腦神經、脊神經和內臟神經中各自都有感覺和運動成分。在周圍神經中,感覺神經是將神經衝動自感受器傳向中樞部,故又稱傳人神經;運動神經則是將神經衝動自中樞部傳向周圍的效應器,故又稱傳出神經。

內臟神經中的傳出部分專門支配不受人的主觀意志所控制的平滑肌、心肌和腺體的運動,故又稱為自主神經系統或植物神經系統,它們又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 。

從周圍神經系統在各器官、系統中的不同分布物件考慮,我們又可把周圍神經分為軀體神經和內臟神經。

軀體神經

主要分布於**和運動器(骨、骨鏈結、骨骼肌),管理**的感覺和運動器的運動及感覺。可分為軀體運動神經和軀體感覺神經。

a: 軀體運動(傳出)神經:由中樞發出神經分布於骨骼肌,管理骨骼肌的隨意運動。骨骼肌為效應器。

b: 軀體感覺(傳入)神經:分布於**和運動器的感受器,管理它們的感覺。感受器接受周圍的感覺衝動後沿傳入神經由周圍傳至中樞。

內臟神經

又稱自主神經,主要分布於內臟、心血管和腺體,管理它們的感覺和運動,可分為內臟運動神經和內臟感覺神經。

a: 內臟運動神經: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體的內臟運動神經,根據功能不同又可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

b: 內臟感覺神經:分布於內臟,管理內臟的感覺。

神經系統的區分

三、神經系統的組成

神經纖維傳導的特性

完整性:要求纖維結構和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經纖維被切斷或者被麻醉功能就喪失。

絕緣性:每條纖維在傳遞資訊時相互不干擾。

雙向性:衝動可以向纖維的兩端傳導。

相對不疲勞性:衝動傳導耗能少

神經 多個神經元伸出的神經纖維所組成,由結締組織包裹,外面再圍以結締組織的鞘。

神經內膜:每條神經纖維表面的薄層結締組織。

神經束膜:位於神經纖維束表面,由幾層扁平細胞圍成。細胞間有緊密連線,對進出神經纖維束的物質起屏障作用

神經外膜:是指包裹在一條神經表面的結締組織

突觸(一)經典概念:乙個神經元的衝動傳導到另外乙個神經元或效應器細胞的結構。

(二)組成型別

軸-胞體

軸-樹突

軸-軸突

但是現代意義上認為只要任何兩種間可以傳導都可以稱為突觸。如樹-樹型,樹-胞型,樹-軸型等等。有些屬於電突觸,較複雜。

(三)突觸的分類:

化學性突觸、電突觸

電突觸:連線的部位有通道,帶電離子可以通過傳遞電訊號。一般是雙向的,與經典的化學突觸不一樣,一般存在於樹樹,樹胞,軸胞等之間。

(四)突觸的結構:

化學性突觸:

突觸前成分:突觸小泡:內含神經遞質、突觸前膜

突觸間隙

突觸後成分:突觸後膜、受體

神經系統的常用術語

在中樞部

灰質: 指神經元胞體包括大部分樹突的聚集部位,在新鮮標本中呈粉灰色。

白質: 泛指神經元纖維在中樞部的聚集,在標本呈亮白色。

神經核: 在中樞系統的其他地方,神經元胞體聚集的灰質團塊

纖維束: 在白質中起止行程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經纖維聚合在一起為纖維束

皮質: 大腦半球和小腦半球內胞體及樹突形成的灰質集中於表層特稱皮質

髓質: 大腦半球和小腦半球內白質被皮質包繞而位於深層,特稱髓質

在周圍部

神經節 :神經元胞體聚集

神經 :神經纖維聚集的條索狀結構

灰質(胞體的聚集)——白質(纖維的聚集)

灰質——神經節

白質——神經

中樞部 :

神經元胞體集聚 :灰質、皮質、神經核

神經纖維集聚 :白質、髓質、纖維束

周圍部 :

神經元胞體集聚 ——神經節

神經纖維集聚 ———神經

四、各論

中樞神經系統——脊髓

位置和外形

脊髓呈前後略扁的細長圓柱狀,長約40-45cm。主要外形可歸結為六縱溝、二膨大、一圓錐、一終絲。

1.六縱溝

前正中裂1、後正中溝1、前外側溝2、後外側溝2。

2.二膨大

頸膨大和腰骶膨大。

3.一圓錐

脊髓末端變細呈圓錐狀,稱為脊髓圓錐。

4.一終絲

脊髓圓錐下續為終絲,周圍被馬尾包繞。

脊髓圓錐:末端變細

終絲:無神經組織

馬尾脊神經 (31對)

前根 (運動)

後根 (感覺)

脊髓節段與椎骨的對應關係

每一對脊神經及其前、後根的根絲出入脊髓時佔據脊髓的寬度即構成乙個脊髓節段。

31個脊髓節段: c8、t12、l5、s5、co1

c1 ~ c4與同序數椎骨相對

c5 ~ t4 (-1) 與同序數的上1節椎體相對

t5 ~ t8 (-2) 與同序數的上2節椎體相對

t9 ~ t12 (-3) 與同序數的上3節椎體相對

l1 ~ -l5 (t10-12)與第10-12胸椎相對

s1 ~ co (l1) 與第一腰椎相對

脊髓側面的前外側溝和後外側溝分別有31對脊神經前根絲和後根絲附著

在脊髓橫切面上中間為「h」形的灰質,為神經胞體的聚集,灰質的四周有白質。

**管前角(前柱)

後角(後柱)

側角(側柱)

中間帶**灰質

灰質後連合

灰質前連合

白質前索

外側索后索

白質前連合

網狀結構

終室 1.灰質

位於**管周圍,整體上呈柱狀,斷面似蝶形,分前角、後角、側角等。

(1)前角:含有前角運動神經元,發出運動纖維,參與前根的組成。

(2)後角:含有聯絡神經元,接受後根的傳入資訊。

(3)側角:含有內臟運動(即自主神經)交感神經元的胞體,此角只存在於胸1~腰3節段。在骶2~4節段相當於側角位置有副交感神經元的胞體。

2. 白質

位於灰質周圍,由上行纖維束和下行纖維束以及固有纖維構成。被表面縱溝分為三部,即前索、外側索、後索。

長的上行纖維:分別投射到丘腦、小腦和腦幹

長的下行纖維:從大腦皮質或者腦幹內的有關核團投射到脊髓

短的脊髓固有纖維:把脊髓內部各節段聯絡起來

(1)前索:上行纖維是脊髓丘腦前束,下行纖維束是皮質脊髓前束。

(2)外側索:上行纖維是脊髓丘腦側束,下行纖維束是皮質脊髓側束。

脊髓丘腦前束和脊髓丘腦側束合為脊髓丘腦束,傳導軀幹和四肢淺感覺。皮質脊髓前束和皮質脊髓側束合為皮質脊髓束,管理軀幹和四肢的隨意運動。

(3)後索:為上行的薄束和楔束,傳導軀幹和四肢深感覺。

薄束和楔束分別向腦部傳導來自下肢和上肢的本體感覺以及精細或辨別性觸覺,即薄束和楔束的脊神經節發出的周圍突是到軀幹和四肢的深部結構的感受器去的,如果脊髓後索病變,就不能傳導到大腦皮質,閉眼(或者黑暗)時,難以確定運動狀況,站立不穩、行動不協調並不能辨別所觸控物體的性狀。

脊髓的功能

1.傳導

腦與感受器、效應器發生聯絡的重要中繼站。

2.反射中樞

中樞神經系統——腦

腦 位於顱腔內,被顱骨保護著。腦分為端腦、間腦、腦幹和小腦四個部分。**腦重量1400g,新生兒455g。

從側面看,只可見到腦的三個部分:

大腦,控制我們的思維;

小腦,協調我們的運動;

腦幹,控制呼吸及心率等基本生命活動。

腦的進化趨勢:大腦日益發達、小腦也越來越重要、中腦則相對變小,重要性降低

腦幹腦幹位於顱後窩,包括延髓、腦橋、中腦三部。中上部較寬大,下端較細,與脊髓表面溝裂相續,。

腹面觀(1)延髓:主要結構有錐體和錐體交叉。

(2)腦橋:借延髓腦橋溝與延髓分界。主要結構有基底溝等。

(3)中腦:主要結構有兩個大腦腳和腳間窩等。

背面觀(1)延髓:主要結構有薄束結節、楔束結節。

(2)腦橋:腦橋和延髓之間是菱形窩。菱形窩兩側有與小腦相連的小腦腳。

(3)中腦:有四疊體,即兩個上丘和兩個下丘。上丘與視覺反射有關,下丘與聽覺反射有關。

腦幹內部結構

類似脊髓,由灰質、白質和網狀結構組成;

縱向看,灰質不再連貫成柱,而形成分散的灰質團塊,機能相同的神經細胞集合成團,稱神經核。包括感覺核、運動核和中繼核。

分布:灰質位於腦幹背側,白質位於腦幹腹側,網狀結構位於腦幹**部。

1.灰質

腦幹灰質不再是連續的灰質柱,而是灰質團塊,稱為神經核。

(1)腦神經核

分為軀體運動核、軀體感覺核、內臟運動核、內臟感覺核。

大多位於相關腦神經的深面。

1)軀體運動核:主要有動眼神經核(構成動眼神經,支配上瞼提肌、下直肌、上直肌、內直肌和下斜肌)、滑車神經核(滑車神經支配上斜肌)、展神經核(展神經支配外直肌)、三叉神經運動核(三叉神經運動根支配咀嚼肌)、面神經核(面神經支配面肌)、舌下神經核(舌下神經支配舌肌)、 疑核(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和副神經支配咽喉肌)和副神經核(副神經支配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

2) 內臟運動核:主要有動眼神經副核(動眼神經支配瞳孔括約肌和睫狀肌)、上泌涎核(面神經支配舌下腺、下頜下腺和淚腺)、下泌涎核(舌咽神經支配腮腺)、迷走神經背核(迷走神經副交感支配胸腹腔器官的運動和腺體分泌)等。

評價神經系統

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設計理論與實踐 精心準備一節課固然重要,課後反思也不容忽視。本節課圍繞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反射 興奮的傳導 高階神經中樞 大腦皮層的調節 及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係 展開,其中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和在細胞間的傳遞為本節的重點。對於難理解的部分 反射弧的結構 興奮的傳遞...

神經系統體查

專案分操作要求得分值 深反射的專案 跟腱 踝反射 肱二頭肌反射 肱三頭肌反射 撓骨膜反射 膝反射 深反射11分 肱二頭肌反射 被檢查者前臂屈曲90度,檢查者以左拇指置於被檢者肘部肱二頭肌腱上,然後右手持叩診錘叩左拇指指甲,可使肱二頭肌收縮,引出屈肘動作。膝反射 坐位檢查時,被檢者小腿完全鬆弛下垂 仰...

9神經系統

一 名詞解釋 1 神經核在中樞神經內,形態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神經元胞體聚集成團塊狀,如面神經核 尾狀核。2 內囊位於尾狀核 背側丘腦與豆狀核之間的上 下行投射纖維密集而成的白質區域,水平切面呈 形。3 蛛網膜下隙蛛網膜與軟膜之間的腔隙,內含腦脊液。4 硬腦膜竇硬腦膜在某些部位內 外兩層分離,形成管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