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四 斷句

2022-12-04 08:42:03 字數 4091 閱讀 1246

題組一語段練

1.(2015·湖南卷,改編)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題目。

《三事忠告》二則(節選)

張養浩治官如治家

治官如治家,古人常有是訓矣。蓋一家之事,無緩急鉅細,皆所當知。有所不知,則有所不治也。

況牧民之長,百責所叢,若庠序,若傳置,若倉廥,若囹圄,若溝洫,若橋障,凡所司者甚眾也。相時度力,敝者葺之,汙者潔之,堙者疏之,缺者補之,舊所無有者經營之。若曰彼之不修何預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為此念一萌則庶務皆隳矣。

前輩謂公家之務,一毫不盡其心,即為苟祿,獲罪於天。

(選自《三事忠告》,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若曰彼之不修/何預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為/此念一萌/則庶務皆隳矣

b.若曰/彼之不修何預/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為/此念一萌/則庶務皆隳矣

c.若曰彼之不修/何預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為此念/一萌則庶務皆隳矣

d.若曰/彼之不修何預/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為此念/一萌則庶務皆隳矣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聯絡前後文,在整體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標誌詞,如「則、也、矣」等。

答案:a

【參考譯文】

治理百官如同治理乙個家庭,古人曾經有過這樣的教導。作為乙個家庭主事的人,不論事情是緩還是急,是大還是小,都應當知道。有不知道的情況,就不能治理好(這個)家庭。

何況治理百姓的行政長官,有很多責任集於一身,像學校,像驛站,像糧倉,像監獄,像農田水利,像橋梁堤壩等各種工程,總共主管的工作太多了。觀察時機,估量能力,破損的要修理它,骯髒的清掃它,堵塞的疏通它,缺失的補上它,以前所沒有的要謀劃它。如果說:

「他們自己不去整治,與我有什麼關係,任期很快過去,自找苦吃幹什麼?」這樣的念頭一旦萌生,那麼各種政務都會懈怠。前輩說公家的事務,有一絲一毫不盡心盡力,就是苟且享受俸祿,要遭到上天的懲罰。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題目。

退讓賈誼

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誇之,故饗客於章華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

楚王曰:「翟國亦有此臺乎?」使者曰否翟窶①國也惡見此台也翟王之自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②採椽弗刮。

且翟王猶以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佚。翟國惡見此台也!」楚王愧。

(選自《賈誼新書》)

注] ①窶(jù):貧而簡陋。②翦:同「剪」,修剪。

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使者曰/否翟窶國也/惡見此台也/翟王之/自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採/椽弗刮

b.使者曰/否/翟/窶國也/惡見此台也/翟王之自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採/椽弗刮

c.使者曰/否翟/窶國也/惡見此台也/翟王之自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採/椽弗刮

d.使者曰/否翟窶國也/惡見/此台也/翟王之自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採椽弗刮

解析:關注常處於句首或句末的詞語,如「也」;注意對話語境中問與答的內容的起訖點;關注上下文語意對句讀的影響。

答案:b

【參考譯文】

翟王派遣使臣到楚國。楚王打算向使者誇耀楚國的豪富,所以在章華台上宴請賓客。登台的人一路休息多次,才到了頂上。

楚王說:「翟國也有這樣的高台嗎?」使者說:

「沒有。翟國是個貧窮的國家,怎麼能看到這樣的高台呢?翟王自己蓋的宮室,堂高三尺,土台階三層,茅草屋頂不剪齊,柞木椽子不削皮。

翟王尚且還認為蓋房者太勞苦,居住者太安樂。翟國怎麼能看到這樣的高台呢?」楚王感到慚愧。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題目。

貽諸弟砥石命(並銘)

〔唐〕舒元輿

!以此益知人之生於代,苟不病盲聾喑啞,則五常之性全;性全則豺狼燕雀亦雲異矣。而或公然忘棄礪名砥行之道,反用狂言放情為事,濛濛外埃,積成垢惡,日不覺寤,以至於戕正性,賊天理,生前為造化剩物,歿復與灰土俱委,此豈不為辜負日月之光景耶!

(選自《唐文粹》,江蘇古籍出版社)

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吾因嘆以為金剛/首五材/及為工人鑄為器/復得首出/利物以剛質鋩利/苟暫不砥礪/尚與鐵無以異/況質柔鋩鈍/而又不能砥礪/當化為糞土耳/又安得與死鐵倫齒耶!

b.吾因嘆以為金剛/首五材及為工人/鑄為器復得首/出利物以剛質鋩利/苟暫不砥礪/尚與鐵無以異況質柔鋩鈍/而又不能砥礪/當化為糞土耳/又安得與死鐵倫齒耶!

c.吾因嘆/以為金剛首五材/及為工人鑄為器/復得首出利物/以剛質鋩利/苟暫不砥礪/尚與鐵無以異/況質柔鋩鈍/而又不能砥礪/當化為糞土耳/又安得與死鐵倫齒耶!

d.吾因嘆/以為金剛首五材/及為工人鑄為器/復得首出利物/以剛質鋩利苟/暫不砥礪尚與鐵無以異/況質柔鋩鈍而又不能砥礪/當化為糞土耳/又安得與死鐵倫齒耶!

解析:根據文意判斷。

答案:c

【參考譯文】

我因而感嘆,認為金屬的堅硬,在金木水火土五材中居首位,等到工人鑄造為劍器,又成為器物中最鋒利的。這把劍依仗著質地的堅硬和鋒口的銳利,如果一時不磨礪,尚且跟一般的鐵沒有區別,何況質地柔軟鋒刃鈍澀的其他東西,並且又得不到磨礪,就會化為糞土,又怎能和爛鐵相比較呢?由此更加明白人生於世間,只要沒有眼瞎、耳聾、聲音啞失等疾病,那麼仁義禮智信等五常的本性就都具備,本性完備,那麼和豺狼燕雀等走獸飛禽也就不同了。

如果有人公然忘掉和捨棄像在磨刀石上磨刀那樣不斷提高名節品德的正道,反而用狂妄的語言和放縱**的方式做事情,模糊不清的外來的髒物,累積成汙垢和醜惡,每天都還不覺悟,以至於殘害天性和天理,那麼活著的時候是天地間的乙個廢物,死了又與塵土一起丟棄,這難道不是白白辜負了日月時光嗎!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的題目。

初,夔州有鎖江為浮梁,上設敵棚三重,夾江列炮具。及師至距鎖江三十里捨舟步進先奪其橋復牽舟而上破州城守將高彥儔**遂進克萬、施、開、忠四州,峽中郡縣悉下。

(節選自《宋史·列傳第十八》)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及師至/距鎖江三十里/捨舟步進/先奪其橋/復牽舟而上/破州城/守將高彥儔**/

b.及師/至距鎖江三十里/捨舟步/進先奪其橋/復牽舟而上破/州城守將高彥儔/**/

c.及師至距/鎖江三十/裡捨舟步/進先奪/其橋復牽/舟而上破/州城守將高彥儔**/

d.及師至/距鎖江三十/裡舍/舟步進先奪/其橋復牽舟/而上破州/城守將高彥儔**/

解析:要注意分析句中的專有名詞、代詞、動詞、形容詞以及句末語氣助詞等。比如「至」,從前文分析,「至」是指軍隊到了夔州,由此判斷「至」的主語是「師」,「至」後要停頓,故排除b、c;再如「奪」,其賓語是「橋」,往前分析,「奪」沒有主語,但有狀語「先」,由此判斷「先」的前面和「橋」的後面要停頓,故排除d。

答案:a

【參考譯文】

當初,夔州有浮橋封鎖長江,岸上設有三道柵欄,江兩岸排列著炮具。等到(劉廷讓的)軍隊到達那裡,距長江封鎖三十里,下船從陸路前進,首先奪下這座橋,然後又牽船而上,攻占了夔州城,守將高彥儔**。於是攻克了萬、施、開、忠四州,峽中的郡縣全部被攻下。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的題目。

已而問婁敬,婁敬說曰:「陛下都洛陽,豈欲與周室比隆哉?」上曰:

「然。」婁敬曰:「陛下取天下與周室異。

週之先自后稷,堯封之邰,積德累善十有餘世。公劉避桀居豳。太王以狄伐故,去豳,杖馬箠居岐,國人爭隨之。

,周公之屬傅相焉,乃營成周洛邑,以此為天下之中也,諸侯四方納貢職,道裡均矣,有德則易以王,無德則易以亡。」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解析:根據大意及提示性詞語「西伯」「伯夷」「武王」「之」斷句。

答案:b

【參考譯文】

等了一會兒,皇帝就問婁敬要談什麼事,婁敬便勸說皇帝道:「陛下建都洛陽,難道是要跟周朝比試一下興隆嗎?」皇帝說:

「是的。」婁敬說:「陛下取得天下跟周朝是不同的。

周朝的先祖從后稷開始,堯封他於邰,積累德政善事十幾代。公劉為避開夏桀的**而到豳居住。太王因為狄族侵擾的緣故,離開豳,驅趕著牲口移居到岐山,國內的人都爭相跟著他去岐山。

到了周文王做了西方諸侯之長時,他曾妥善地解決了虞國和芮國的爭端,從此才成了稟受天命統治天下的人,賢能之士呂望、伯夷自海邊回來歸附於他。周武王討伐殷紂時,不相約而自動到孟津會盟的八百諸侯,大家都說,殷紂可以討伐了,於是就滅掉了殷。周成王即位,周公等人輔佐他,就在洛邑營造成周城,把它作為天下的中心,四方各地的諸侯來交納貢物賦稅,道路都是均等的。

這樣君主有德行就容易靠它稱王統治天下,沒德行就容易因此滅亡。」

文言文斷句

什麼叫斷句?古書無標點,古人讀書都要自己斷句,常常在一句話的末了用 斷開,叫 句 在一句之內語氣停頓的地方用 斷開,叫 讀 d u 現代用的標點符號是 句讀 的發展,所以用標點符號給古書斷句也可以叫斷句讀 學習目標 1.了解斷句的重要性,掌握斷句的基本方法,正確斷句。2.通過練習文言斷句,學會總結歸...

文言文斷句

一 小試身手。1 請為下列語段加上標點。2.請為下列語段加上標點。二 方法指導。斷句是考查文言文的傳統方式,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讀,要綜合運用古漢語字詞句及古代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識,因而斷句能力高低,成了閱讀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乙個重要標誌。對文言文斷句,最基本的在於對通篇文章的領會。所以,斷句...

文言文斷句實用

文言文斷句四步法 古文一般沒有句讀,斷句就是在閱讀時將句子分隔開使之便於理解的過程。古書一般沒有句讀,所以古人很重視句讀的訓練。禮記 學記 1 有 一年視離經辨志 的說法。鄭玄注 離經,斷句絕也。也就是給古書斷句。可見斷句是古代啟蒙教育的第一步,也被看作是讀書人的一項基本功。韓愈在 師說 中說 彼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