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批評的多種聲音

2022-11-30 14:09:03 字數 3205 閱讀 9499

一是激進的、生態主義的文學批評觀。一批風華正茂的學者對生態批評充滿信心。北京大學的趙白生博士不久前發表《生態主義:

人文主義的終結?》一文,這次又提出「文學的生態轉向」的論題。他認為瀰漫世界的「生態焦慮」日益加劇,需要做如下三個方面的大文章:

文明盛衰的生態基礎,文化溝通的生態平台,文學發展的生態轉向。他主張花大力氣做一些「田野工作」,生髮真正的綠色思維。其關鍵在於「擺脫人本主義的思維定勢,實行生態主義的互滋教育」。

生態主義意味著確立一種全新的「思想正規化」,而人本主義將受到全面挑戰。深圳大學的王曉華博士在2023年已發表《中國生態主義宣言》,此後又提出「另一種全球化與中國文藝學的生態主義走向」,他認為生態文藝學是對「現代性」批判與超越而產生的,「能夠在邏輯上真正揚棄主體**藝學的,迄今為止只有生態文藝學乙個流派。」並認為「中國生態文藝學在誕生之初就表現出鮮明的建構品格」,是一種新的「整體主義的文藝學」。

這些年輕的博士們鋒芒畢露地高揚生態主義,對以往文學中的「人類中心主義的成見」進行了尖銳地批判。  二是巨集闊的、開拓建設的生態批評觀。生態批評的主將魯樞元教授較早關注「走進生態學領域的文學藝術」,多年來倡導生態文藝學批評,創辦《精神生態通訊》,出版專著《生態文藝學》,又發起召開「中國首屆生態文藝學學科建設研討會」,推出新作《生態批評的知識空間》等,致力於生態文藝學建設,顯示出廣闊的視野、開拓的精神。

他指出「生態批評與後殖民批評、女性批評一樣,都是現代世界格局中弱勢群體的話語」。當前,生態批評的興起,意味著文學批評已經開始發生「時代性轉移」。這種轉移有可能為文學藝術提供「重建巨集大敘事,再造深度模式」的機遇。

這種巨集闊的生態批評觀還體現在山東大學曾繁仁教授關於「生態美學」的系列**中,他指出「生態美學的提出實現了由實踐美學向以實踐為基礎的存在論美學的轉移」,是對「機械論」與「人類中心主義」的突破。他從「綠色的人生」來定位生態美學,視之為新時代的「人與自然、社會達到動態平衡、和諧一致的處於生態審美狀態的存在觀」。在他主編的《文藝美學》中設有「生態美學」專章。

他認為這一學科尚在發展之中,但其意義不可忽視,它豐富了建設性的美學理論,派生出生態批評方法,促進生態文學的發展,並將推動由西方話語中心向中西平等對話的轉變。  三是溫和的、以人為本的生態批評觀。華中師範大學王先霈教授在2023年代就發表過關於「文學中綠色觀念」的**,倡導「圓形批評」,最近又發表新作《陶淵明的人文生態觀》,他主張以人為本尋求文藝學與生態學的溝通點。

他認為,「生態學還是要以人為出發點。」文學及文藝學從根本上要關注人,一切文學都是對人的生存意義的回答,追求一種審美的生存方式。生態學從根本上關注人的生存環境、地球的生命系統和人的生存質量。

對人的生存的關注應該是二者的相通之處。他指出,「建設生態文藝學,思考的重點要放在推動精神生態與自然生態的良性互動,要放在推動國民健康的生態觀和有利於生態環境改善的消費觀、人生觀的建設上面。」這種人文生態觀體現了中國文化的民族特色,在批評實踐上比較注重對本土生態文化資源的發掘。

《文學評論》編輯部王保生研究員也認為,生態批評包括對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的思考,體現了一種深切的人文關懷。成都大學曾永成教授的專著以《文藝的綠色之思》為題,而以《文藝生態學引論》為副標題,由「人本生態觀」立論展開闡述。與上述兩種生態批評觀相比,這種以人為本的生態觀顯然比較溫和,比較適合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

[!  四是低調的、要求學理化的生態批評觀。武漢大學曾慶元教授較早關注生態問題,但他坦言自己對於生態狀況和生態批評至今並不樂觀。

他認為人和環境的問題是乙個永恆的矛盾,建立真正平衡的生態談何容易?但他表示願意作生態批評的「護花使者」。福建師範大學孫紹振教授指出,「反生態」導致文化倒退,「生態」的根本精神在共生共榮。

他主張各種話語自由競爭,和平共處,在對話中求得生態平衡;不要搞過速轉換,搶奪話語權。有的學者對生態文藝學的學科性質提出質疑,學科的建立要有自己的理論建樹與一定的範疇支撐,現實需要生態批評,但學科不忙建立。有的學者認為生態批評只是文學批評的一種視野,目前談「轉向」估計過高。

華中科技大學何錫章教授指出,文藝生態學這個學科存在的基礎有了,但它的內涵、外延還不很清楚。具體的環保問題並不是它的研究物件。它更該研究文藝自身的發生、發展、存在的生態;各類藝術品種的生態平衡;文藝創作、傳播、接受、批評的生態協調;文藝生態的演變史及規律;文藝與人、與自然的關係等。

這種學理化的要求表明眾多學者對生態批評的關注與期望。  五是寬容的、主張多元化的生態批評觀。學術界中堅力量的一些代表對生態批評持比較謹慎的讚賞的態度,或支援,或寬容,主張生態批評與其他文學批評多元共生。

四川大學馮憲光教授認為,生態主義是全球性的,是對現代化程序的反思;生態主義的文藝學可以百花齊放,有人文主義的生態主義,也有與之對立的生態主義;他主張一種溫和的包容人文主義的生態主義。可以採用「生態主義文學批評」的提法,正如女權主義文學批評一樣。他樂觀地認為,文藝生態學可以成為乙個新的學科,可以成為文藝學的新的生長點,要研究對人的價值關懷,很有前景。

復旦大學朱立元教授也撰文論述為什麼需要生態文藝學,對生態批評予以熱情支援。武漢大學龍泉明教授認為,文學與生態的關係是乙個很有前景的課題,很有現實意義。文藝生態批評主要涉及兩個方面:

對反映生態問題的文藝文字的批評研究,對文藝自身生存狀態的研究。前者可叫生態文藝學,後者可叫文藝生態學。需要認真梳理弄清基本概念。

可以暫不稱學科,先廣泛研究,再逐漸定位。  此外,江漢大學文藝學學科近來推出了國內第一套「文藝生態探索叢書」,包括《中國文藝生態思想研究》《20世紀中國文學生態意識透視》《**因素與文藝生態》《老莊生態智慧型與詩藝》4部。清華大學出版的《新文學史》設有「生態批評」專欄,選載了英美生態批評的譯文。

廈門大學王諾副教授等人積極介紹國外生態批評現狀。南京師範大學韋清琦博士最近發表《方興未艾的綠色文學研究——生態批評》。又有博士生選擇生態批評為題作學位**。

這些不完全一致的聲音擴大了生態批評的影響,形成了生態批評發展的聲勢。  總之,生態批評出現多種聲音十分正常,這表明中國文藝理論界在走向成熟。目前,無論在英、美,還是在中國,生態批評都剛剛起步,如果在研討之初就已有既定的理論模式,那恐怕是先驗的東西。

在實踐中發展,在演進中成熟,在多元中共生,才是合於生態的。因此,生態批評的多種聲音為我們昭示了中國文藝學與時俱進的前景。[!

    相關鏈結  「生態批評」是由生態視野觀察文學藝術的一種文藝理論批評,是文藝生態學批評或生態文學評論的簡稱。目前對於生態批評如何界定,有狹義、廣義兩種看法。狹義的看法特別注意「文學與自然環境之關係」,廣義的看法則主張全面研究自然生態、社會生態、文化生態、精神生態和文學藝術的聯絡。

  「文藝生態學」或稱「生態文藝學」,指借用現代生態學觀點,考察文學藝術與自然、社會以及人的精神狀態的關係,研究生態文藝與文藝生態現象的一種邊緣性的文藝學學科。生態文藝學也可以特別稱為「生態詩學」,是用生態學觀點研究文藝現象的詩學,是探索人的詩化的生存狀態的一種文藝理論。

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教案

年級課題學習目標重點難點 七年級學科生物執筆審核 第三章第一節多種多樣的生 課型新授課日期 態系統第一課時 1 知識目標說出生態系統的組成 型別與特點 2 能力目標開展調查,收集與分析資料,嘗試撰寫調查報告 生態系統的組成 型別與特點 學習過程 學生活動認真觀察老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調查乙個生態系...

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總結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中國共產黨的三大作風,有無認真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是無產階級政黨區別於其它政黨的顯著標誌之一,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從弱小走向強大,從幼稚走向成熟,從挫折和失敗中,不斷振作起來,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重要原因是敢於公開承認錯誤,善於及時糾正錯誤,敢於拿出批評與自我批評的 開展積極健康的黨內鬥爭,作...

花開的聲音

作者 李嵐曦 語文世界 小學版 2015年第05期 一天,媽媽買了一株百合花,白色的花骨朵兒,很漂亮。我每天給它澆水,期待它盛開的那一刻,有時忙得滿臉是汗,我也不在乎。終於,百合花要盛開的時刻到了。我激動極了,不知它在什麼時候會開花,總之,應該不會讓我等太久。這段時間以來,我的心血總算沒白費。那飽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