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孤獨症

2022-11-29 12:27:03 字數 3865 閱讀 4578

【大中小】 【列印】 【關閉】

一、兒童孤獨症的概念

人們對**的心理疾病的研究較多,對孤獨症(autism)而言,很多研究報告都是針對**的,但近年來,人們越來越發現,在一些兒童身上也表現出了這樣的症狀。孤獨症是主要表現為活動和言語較少的人的心理異常,這種心理異常對的人心理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兒童孤獨症主要表現在和他人的交往上。以前對子女的活動有一種不正確的認識,特別是父母,認為孩子出生後給他們良好的物質條件就可以了,認為孩子關注的似乎僅僅是生物行為,因此,父母可能就盡可能地提供孩子好的飲食,舒服的環境,而很忽略家人和孩子的交往,認為孩子不懂事理,領略不到這份關懷。

實際上,從孩子出生之日起,甚至從0歲開始,除了生物的因素對其發生影響之外,心理社會的因素就已經開始對他們發生影響,而且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這種早期的心理社會方面的影響對人們以後的心理機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人們現在的一項研究表明,與非母乳餵養的孩子相比,母乳餵養孩子,其體質較好,且會有較好的心理狀態,這除了母乳的成份優於其它的嬰兒食品外,另外乙個主要原因是,在母親餵養的同時還發生著母親和孩子的心理上相互作用。

但是,隨著這會的發展,婦女的地位越來越高,女人和男人一樣有自己的事業,而且女人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外貌特徵,由此引起乙個特殊的社會問題是:母乳餵養的比例在下降,有的甚至因為工作或其它原因,將自己的孩子交給他人撫養,這必然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心理水平。這樣的孩子會有較大的可能性出現心理問題,特別是交往問題和情緒問題。

另一項研究是針對母親和孩子的交往的,他們將嬰兒分成兩個組,乙個是實驗組,讓孩子的母親更多地和孩子交往,而且出現的多是積極的情感,另一組是實驗組,或對照組,父母用習慣的或日常的方式對待孩子,結果發現,實驗組的孩子表現出較多的樂觀情緒,而對照組孩子的樂觀情緒則明顯較少。人們可能認為**和嬰兒的談話是對牛彈琴,實際上兒童是有感覺的,即使孩子很小,他們對不同的語調、不同的表情也會有不同的反應。兒童的孤獨症和父母與子女有少的交往有一定關係。

最初發現兒童孤獨症的是leo kanner,他於2023年首次報告了這種行為的存在,之後,rutter將孤獨症兒童和其他同性別、同年齡的兒童進行了對照研究。80年代以後,人們報告的孤獨症兒童越來越多,我國也有很多報道,有的地方還成立了專門的孤獨症兒童矯正機構。

人們一般認為,5歲左右可以確診這種行為異常,但在此以前的診斷較困難,因為孩子較小,而且孩子的言語發展很不成熟,因此很難判斷孩子是言語發展遲緩還是孤獨症。wny的研究發現,隨著兒童年齡的增加,孤獨症兒童的行為會發生較大的變變化,在具體的行為表現上也會出現一些差異,如大的孤獨症兒童較少有刻板行為和強迫行為。brask的調查發現,孤獨症兒童的發病率為4-5/10000。

rutter認為,早期的孤獨症患者,其智商一般是正常的。但是,現在很多人的研究發現,70%的孤獨症兒童心理遲鈍(如demyer等人2023年的研究,schopter等人2023年的研究),而且認為,這些患者的智商是恆定的,可以**他們以後的成就。kolvin的研究指出,兒童孤獨症患者存在性別差異,男女孤獨症兒童的比例為3.

4:1。同時,有的人為,孤獨症與社會地位有關,孤獨症兒童多出現於高的社會地位的家庭。

二、孤獨症兒童的症狀表現

1.leo kanner的發現 leo kanner首次發現了兒童孤獨症,他當時發現,這樣的兒童有如下特徵: 語言發展遲緩沉默不能正常和人交往活動刻板缺乏想象這些兒童雖然外表和其他的孩子看不出什麼區別,但其行為方式和其他的孩子有明顯的差別。

2.eisenberg和rutter的比較研究在kanner之後,eisenber和rutter等人對孤獨兒童和同年齡、同性別的其他正常的兒童進行了比較研究,eisenber將孤獨症兒童分為兩類: 極端孤獨:

主要表現為言語和交往異常活動刻板:經常重複單調的活動,如撫摸布娃娃等,活動千篇一律。

rutter在對這些孤獨症兒童作了較全面的比較研究之後,發現了3個典型的症狀:社會機能缺失社會交往方面存在嚴重失敗,即幾乎不能和人進行交往。

言語障礙言語發音不清晰,不準確;理解言語困難,言語發展明顯遲鈍。

有強迫行為如強迫眨眼或搖頭等。 此外還有刻板動作,即反覆地做同乙個單調的行為,特別是手臂和手指的活動,注意集中於一種事情的時間很斷。

3.dsm的標準據《心理混亂的分類和診斷手冊》第三版這一權威性的診斷手冊所提供的標準,孤獨症兒童的表現如下:

發病於30周以前、對他人反應普遍缺少、言語發展不足、言語是斷續的、遲緩的言語模仿,發音偏轉、對環境刺激的反應奇特,如對變換的環境的反應單一,對動物有接觸的興趣。

缺少幻想,嗜睡。

4.孤獨症兒童的生理表現身體活動肌肉的張力減退,身體各部位的協調性較差,這可能與其大腦的一定部位的損傷有關。

腦電活動孤獨症兒童的腦電波有異常表現。demyer將孤獨症兒童和心理遲鈍的兒童的腦電波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65%的孤獨症兒童的腦電波出現異常,而心理遲鈍的兒童出現心理異常的只有37%。gubbay研究也發現有30-30%的孤獨症兒童有腦電活動的異常;而demyer則發現,有異常腦電活動的孤獨症兒童達到60-80%,其腦電波的特徵是:

集中,緩慢,有峰,有陣發的峰波。

發作孤獨症兒童有發作的表現,其發作包括類似於癲癇的發作,也包括其它混亂行為,如**,砸物,打人,打自己,有傷害他人和自己的表現。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發作方式。

三、兒童孤獨症的因素分析

1.孤獨症的理論

(1)神經系統理論人們對兒童孤獨症的最早的解釋是神經系統理論,人們認為這樣的解釋是較合理的。首先提出這種理論的是rinland和huttetal,他們認為,孤獨症是由於神經系統的混亂引起的,具體而言是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水平過高的結果。對一般人來說,大腦必須維持一定的興奮水平或狀態,人們在是這一狀態下從事各種活動的。

但是,如果這種神經系統的活動出現紊亂,就會出現異常的心理表現。這種興奮水平過低,人們就無法順利完成日常活動。但是,如果這種興奮過高,人們便通過減少其它的身體活動來降低總體的興奮水平,因此人們的活動少、睡眠多。

經過進一步的研究,他們發現,兒童孤獨症主要與網狀神經系統的活動有關,這樣的孩子其網狀神經系統的覺醒水平較高,即非特異性傳導通路興奮水平或活動水平的加強抑制了特異性傳導通路的作用,這就促使了兒童活動的減少。同時,網狀神經活動程度提高的同時,大腦的腦電活動水平也相應提高了,這都促使了兒童的喚醒水平的提高。

(2)社會心理理論 ounsted、goldfard和anthony等社會心理學家用社會心理的理論來解釋兒童孤獨症的原因,認為家庭衝突是這種行為異常的主要原因,即兒童孤獨症是由於父母或家庭衝突引起的。ounsted 認為,在父母和孩子的作用過程,父母的氣質對孩子有很關鍵的影響,父母下列的氣質和行為表現與孩子的孤獨症的形成有關: 父母情緒冷漠父母有強迫行為父母性格內向理智性較強有精神**特徵。

goldfard則更注重父母與孩子的之間的關係和作用,他認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病理性關係或作用是造成兒童孤獨症的主要原因,這個病理性關係有下列特點: 父母和孩子缺乏交往父母不太喜歡和孩子交往親情表現不明顯 antony認為,兒童孤獨症與刺激缺乏有關,與父母和孩子接觸少有關,孩子因刺激較少而出現單一的行為,久之形成習慣,從而出現孤獨行為。bettelheim認為,父母分居是造成孩子形成孤獨症的原因。

社會心理學者關注的主要是兒童孤獨形成的家庭原因。

其他人的研究似乎與此相反,如coxetal認為,孤獨症兒童的父母一般受過較好的教育,或其文化水平較高,社會地位和職業都較好;還有的認為,孩子的孤獨行為是父母的情緒問題的遷移。

(3)知覺失調理論知覺失調理論是由orintz等人於六十年代末期提出的。他們認為,孤獨症兒童在控制知覺攝入上的無能是他們的孤獨行為產生的原因,因為,他們不能維持穩定的知覺,這樣就無法形成對現實的連續的、有意義的認識,無法形成對事物的穩定反映。他們是在對這樣的孩子進行了仔細觀察的基礎上提出此理論的,他們發現,孤獨症兒童的行為在低喚醒水平和高喚醒水平波動,因此,這些孩子除了在大多數情況下活動較少或幾乎不活動外,還出現週期性的發作。

知覺失調理論對兒童的孤獨行為有較全面的解釋,既可以說明孩子行為的抑制,也可以解釋孩子的發作,但是,提出這個理論的理論家並沒有具體說明孩子的知覺失調的特徵,以及對孩子的具體作用,對有些孤獨行為,用這個理論無法解釋,因為有的孤獨症兒童並沒有知覺失調的跡象。

兒童孤獨症

又被人們稱為兒童自閉症,是一類以嚴重孤獨,缺乏情感反應,語言發育障礙,刻板重複動作和對環境奇特的反應為特徵的精神疾病。最初稱為嬰兒孤獨症,現今又統稱孤獨性障礙。它屬於普遍性發育障礙。無論在成因 發展方式和 手段和成年人的孤獨症都有很大區別,它是一種嚴重的嬰幼兒發育障礙。以社會相互作用 語言動作和行為...

兒童孤獨症調查後感

不知不覺調查兒童孤獨症已經兩個多月了,調查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我覺得我們團隊的辛苦和努力都沒有白費,調查得到的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兒童孤獨症是一類以嚴重孤獨,缺乏情感反應,語言發育障礙,刻板重複動作和對壞境奇特的反應為特徵的疾病。它的 尚無定論,與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有關。剛開始街道這項工作時覺得很茫然...

兒童孤獨症評定量表

兒童孤獨症評定量表 the childhoocl auti rating scaie,cars e schopler.r.j reichler和b r renner於1980年編制,是目前使用最廣的孤獨症測試量表之一,適用於2歲以上兒童。cars信度 效度較好,不僅能區分弱智和孤獨症,也能對孤獨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