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下冊《面積和面積單位》說課稿

2022-11-29 07:57:05 字數 4005 閱讀 3807

《面積和面積單位》說課稿

授課年級:三年級參賽序號: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上午好!

我是今天的7號參賽者,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面積和面積單位》,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各環節的意圖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本課屬於圖形與幾何領域,被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這一單元具體包括:

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三部分。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

學好本課,不僅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更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然後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麼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公尺、平方分公尺、平方公尺)。

二、說學生

關於面積和面積單位學生知道些什麼呢?據統計表明:

關於面積和面積單位,大部分的學生通過自學課本或其他渠道知道「面積」、「面積單位」這兩個詞,很少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少數的學生對「面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大部分的學生認為「面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面積單位」容易和長度單位混淆等現象。據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說一說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則。

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公尺、平方分公尺和平方公尺,並在活動中獲得關於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並建立正確的表象。

難點: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四、說教學準備

1、教具:1平方厘公尺、1平方分公尺、 1平方公尺的教具。

2、學具:兩人乙份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紙片若干、1平方厘公尺、1平方分公尺的學具。

五、說教法和學法

1、活動教學法:即以直觀體驗活動為主線,結合生活例項,創設數學情景,提出數學問題。

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學習,建立正確的表象,掌握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它遵循著從生活到數學、從具體到抽象的教學原則。

2、直觀演示、動手操作法:圖形與幾何的教學中,提供直觀是認知的起點。教學中,我注重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活動。

讓學生在運用學具、直觀操作、合作**中學習,在真實的感受中獲得實實在在的直接經驗。

3、自學輔導法:面積單位的制定不需要**,教學中我會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學。通過自學,學生能迅速了解面積單位的含義,建立正確的表象,對形成常用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觀念,具有重要的意義。

六、說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景,初步感知。

1、創設掌聲鼓勵學生的情景。引導觀察出老師的掌面和學生的掌面不能重合。從而提煉出比的結果:大小不同。

2、小結:今天我們一起研究有關物體表面的知識。(板書:物體表面)

『《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引出對「物體表面」的研究。』

(二)充分感知,引導建構。

1. 通過物體的表面感知面積:

(1)指一指:在教室裡找一找哪些物體有麵?

(2)摸一摸:摸一摸這些物體的表面,有什麼感覺?

(3)比一比:這些物體的表面,哪個大一些?哪個小一些呢?

指出: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4)說一說:運用「面積」一詞造句: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課桌的表面大,現在還可以怎麼說?

2. 通過封閉圖形認識面積:

(1)認一認:封閉圖形的面積。

(3)比一比:哪個封閉圖形的面積大一些?

『使學生認識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3. 歸納面積的概念: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封閉圖形的大小也是它們的面積。

誰能把這兩方面概括起來,簡單說說什麼是面積?小結: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板書)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建構不是教師傳授的結果,而是通過親身經歷,通過與學習環境的互動作用來實現的。「面」是什麼?

說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動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學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了。在大量直觀、實踐、體驗活動中,學生能實實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麼。』

4. 體驗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1)課件出示:兩個面積接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思考:用什麼方法可以比出哪塊面積小一些?為什麼?學生經過觀察、重疊無法直接比較,激發認知衝突,怎麼辦?

(2)介紹老師自己的方法:用小正形去量它們的面積(課件演示)

用三角形可以嗎?用圓形可以嗎?

用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可以嗎?師:引出在測量物體的面積時,必須要用統一的面積標準,就是面積單位。

小結: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最合適。

『激發認知衝突後,提供學具,引導操作、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經歷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用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的過程。』

5. 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公尺、1平方分公尺、1平方公尺?(量一量)

拿一拿:從學具中分別拿出1平方厘公尺的正方形,1平方分公尺的正方形。(出示面積單位教具)

④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公尺?1平方分公尺?1平方公尺?

⑤試一試:1平方公尺的地面上能站多少個同學?

『「聽過了會忘記,看過了能記住,做過了就理解。」 面積單位的制定不需要學生**。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採用自學輔導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

進而在匯報、拿、畫、找、試等活動中,充分感知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並和身邊的某個面建立聯絡,從而起到幫助表象記憶的作用。』

(三)結合實踐,綜合運用

第一題:敏特數學學習系統基礎練習部分,共12道選擇題

1、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 )

a、體積 b、周長 c、面積

2、課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課桌面的( )

a、面積 b、周長 c、體積

3、教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數學書封面的( )

a、周長 b、面積 c、體積

4、字典封面的大小就是字典封面的( )

a、體積 b、周長 c、面積

5、黑板麵比黑板上的國旗面( )

a、大b、小

6、字典麵比國旗面( )

a、大b、小

7、邊長1厘公尺的正方形,面積是1( )

a、厘公尺 b、 平方厘公尺 c、立方厘公尺

8 、邊長1分公尺的正方形,面積是1( )

a、分公尺 b、 平方分公尺 c、立方分公尺

9、邊長1公尺的正方形,面積是1( )

a、公尺 b、平方公尺 c、立方公尺

10、黑板長約是4( )

a、 公尺 b、 平方公尺 c、厘公尺

11、一枚郵票的面積約是4( )

a、厘公尺 b、平方厘公尺 c、平方公尺

12、一塊黑板的面積約是4( )

a、公尺 b、平方厘公尺 c、平方公尺

[這個題是針對學生已經建立面積概念的表象的基礎上設計的,達到及時鞏固知識的目的。]

第二題:敏特數學學習系統課中討論部分:

1、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是( )個。

2、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是( )個。

『這題難度有所提公升,讓學生辨析,使學生對面積和面積單位的理解更深刻。練習的設計我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

(四)回顧全課,小結延伸: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關於面積和面積單位你還想知道什麼?

『面積和面積單位是概念課教學,全課小結時我採用總結式,在回顧所學知識的同時,也使學生對這節課有完整的認識,並加以延伸。』

三年級下冊《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反思

一 學情分析 面積和面積單位 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和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也是學生在後面學習長方形 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過程,是 由線到面 的一次飛躍。二 教學設計 在本課的設計時,我分成四個步驟進行教...

三年級下冊《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第五單元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例項和實踐活動,使學生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2.使學生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化,豐富自己的經驗。3.使學生通過 摸一摸 比一比 擺一擺 等多種操作活動理解面積的含義,發展學生的空間觀...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說課稿面積和面積單位

一 說教材 本課內容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0 74頁。教材簡析 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 由線到面 的一次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