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5單元《面積》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2021-07-12 13:26:49 字數 4384 閱讀 2199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例項使學生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菜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公尺、平方分公尺、平方公尺、平方千公尺和公頃,建立1平方公尺、1平方分公尺、1平方厘公尺的表象;熟悉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使學生**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獲得**學習的經歷;會應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發揮各種直觀手段的優勢,組織學生開展**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體會幾何知識的樂趣。

三、教學重、難點

1.理解面積的含義,建立正確的常用的面積單位的表象,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的計算。

2.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單位的推導過程。

3.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認真觀察,找出面積與邊長的關係。

四、課時安排 13課時

1、面積和面積單位3課時

2、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4課時

3、面積單位間的進率2課時

4、 解決問題4課時

面積和面積單位

第1課時

教學內容: 面積和面積單位(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公尺、平方分公尺、平方厘公尺。

過程與方法:

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運用觀察、重疊、數面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新-課- 標- 第 -一-網

教具準備:邊長1厘公尺的正方形、等邊三角形和直徑1厘公尺的圓,兩個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引導學生看教材第60頁的圖。

提問:從圖中看到了什麼?

2、引出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剛才觀察到的物體都有麵,而且通過操作我們還發現面是有大小的,今天這節課,我們所學的內容就和面的大小有關。

二、**新知

1、教學面積的意義。出示教材第61頁例1

(1)認識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教師談話引入。說明:黑板面和國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較大,靠觀察就能看出。

(板書:觀察比較)

(2)認識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

出示兩**形,這些是平面封閉圖形,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由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出重疊比較與數方格比較的方法。

板書:重疊比較,數方格比較)

(3)總結面積的意義。

提問: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什麼呢?看看書上是怎麼說的。(板書課題的前半部分:面積)

2、認識面積單位。

(1)出示教材第61頁例2.

引導: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學具來幫忙。

比較三種方式,得出數正方形個數是最合理的方法。解決了設疑中提出的問題,通過數正方形個數得出大小之分。

(2)認識統一比較的重要性。

教師出示乙個正方形,通過重疊確認它的面積比前面出示的兩個長方形大,教師翻開正方形反面的格仔只有9個格,激起學生的疑問。

提問:這是什麼原因呢?你有沒有辦法來證明呢?

(3)帶著問題自學。

提問: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說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是怎麼規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厘公尺。

④同桌兩人互相比畫1平方分公尺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貼出一張1 平方公尺的紙,先估計能放下幾本練習本。翻出反面,數一數,實際能放下幾本練習本。

3、鞏固練習

1、如圖,每乙個方格代表1平方厘公尺,用紅筆塗出8平方厘公尺的乙個圖形,再用綠筆塗出面積為12平方厘公尺的另乙個圖形。

2、在括號裡填上合適的單位。

(1)電視螢幕的面積是25( )。

(2)一塊橡皮上面的面積是9( )。

(3)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500( )。

(4)教室的面積大約是40( )。

3、完成62頁做一做

4、作業:

練習冊同步內容

教學反思:

認識面積的教學要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加強直觀教學,同時應增加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通過手、口、眼、耳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特別是通過動手操作,掌握相關知識,有利於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有效地提高知識攝取的效果。從中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更真實的感受,獲得實實在在的直接經驗,更有利於表象的形成。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面積和面積單位(2)

教學目標:

1、鞏固複習長度單位、面積單位。

2、區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並能正確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教學重點:

通過圖形和直觀演示加深對長度單位與面積單位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

由直觀到抽象地區別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

教具準備:10個1平方厘公尺的正方形,1根1分公尺長的毛線和1個平方分公尺的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請同學們說一說你都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公尺、分公尺、厘公尺)

2、你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板書:平方公尺、平方分公尺、平方厘公尺)

3、引入新課: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有什麼不同。

二、**新知:

一)學習教材第63頁例3.

1、比較1厘公尺和1平方厘公尺。

1)請同學們動筆畫一條1厘公尺的線段和乙個1平方厘公尺的正方形。

2)提問:

什麼樣的圖形為1平方厘公尺?

小組討論說一說你看到的1厘公尺和1平方厘公尺有什麼不同。

你能與用手勢比畫1厘公尺和1平方厘公尺嗎?

2、比較1分公尺和1平方分公尺。

1)請同學們用手勢演示1分公尺和1平方分公尺。

2)教師手裡有一根毛線,它的長大約是1什麼?(展示1分公尺長的毛線)

3)出示正方形請同學們估測這是1什麼?

引導:你們看出1分公尺和1平方分公尺的區別了嗎?

4)請你們在練習本上畫出1分公尺和1平方分公尺。

5)展示學生畫的圖。

3、比較1公尺和1平方公尺。

1)教師的講桌的長是1公尺多,你能到前面指認一下是從**到哪嗎?

2)講桌的面積有多大是指什麼?(表象地區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新課標第一網

同學們有了1厘公尺和1平方厘公尺,1分公尺和1平方分公尺的表象,你能說一說1公尺和1平方公尺的區別嗎?(小組合作到前面演示,雙臂張開大約是1公尺,四個同學把伸開的雙臂手搭手圍成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公尺)

4、通過估算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1)先小組合作估計同學們所用課桌的長度和寬度,教師用皮尺幫助學生驗證。

(2)估計自己課桌面的面積大小,再用同學們準備好的1平方分公尺的正方形量一量。

(3)說一說,你周圍哪些物體的乙個面分別接近1平方厘公尺、1平方分公尺、1平方公尺。

三、鞏固練習:

1、63頁做一做

2、教材第64頁練習十四第5題。

3、畫乙個正方形並標出這個人正方形的邊長和面積。

4、用9個1平方厘公尺的正方形拼擺圖形,算出它們的面積和周長、

4、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一條線段長1平方分公尺

(2)一居室的面積大約是10公尺。 ( )

(3)一根鉛筆長15厘公尺

(4)一座高樓高約100平方公尺

4、作業:

練習冊同步內容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三個面積單位時,我先讓學生自學教材中的介紹,再讓學生通過動手畫、剪1平方厘公尺和1平方分公尺,並用它們分別來比較身邊接近大小的物體的面積,最後我展示課前準備好的1平方公尺的白紙讓學生充分感受其大小。這一過程的教學讓學生經歷了由了解——體驗——理解,充分在頭腦中建立了三個面積單位的表象。

第3課時

教學內容:面積和面積單位練習

教學目標:

1、鞏固複習長度單位、面積單位。

2、區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並能正確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教學重點:

通過圖形和直觀演示加深對長度單位與面積單位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

由直觀到抽象地區別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塗色」比賽。

師:在黑板上隨手畫兩個大小不一的封閉圖形。要求男同學,女同學各派一名代表把黑板上的兩個平面圖形塗滿顏色,比比看誰先塗完?

男女生代表:台前塗色比賽

生質問:不公平

師:為什麼不公平?

生:因為兩個圖形的面不一樣大。

師歸納:封閉圖形有大有小,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就是它們的面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面積的知識。(板書:面積)

(設計意圖:以比賽匯入,以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5單元《面積》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面積單元教學計畫 一 教材分析 1 本單元的內容結構及其地位作用。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包括四部分 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 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這部分內容的結構如下 這些內容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並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進行的。小學生...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5單元《觀察物體》試卷

下學期單元檢測題 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六冊第五單元 考試時間90分鐘 一 看一看,找出從正面看,上面看,側面看到的形狀。正面畫 側面畫 上面畫 14分 1 2 3 4 5 從正面看下面的物體,哪幾個看到的是在物體的括號裡面畫 二 填一填 6分 1 共有 個小正方體。從正面看到 個小正方形。2 小明用同樣...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 平均數 教學設計 大營小學張艷芳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 平均數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豐富的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並通過操作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資料的平均數。2 使學生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 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