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一節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

2022-11-27 17:27:05 字數 3976 閱讀 6797

第八章認識跨省區域

第一節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讓學生了解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並對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簡要評價。

2.了解黃土高原上黃土物質的形成原因。

3.讓學生理解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形地貌特徵。

能力目標

1.通過閱讀地圖說明黃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黃土高原所跨的省級行政區,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

2.通過讀圖分析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

教學重點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

教學難點

黃土高原上黃土物質的形成原因。

教學方法

導學法、談話法、講述法相結合。

教具準備

有關課本插圖和影象資料或多**教學軟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國有960萬 km2的陸地面積。幅員遼闊,各地的自然景觀不同。

下面我們看**,看一看這些地貌是什麼?出現在什麼地方?(黃土塬、黃土峁、黃土梁,出現在黃土高原)引出新課。

板書: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

[講授新課]

教師出示掛圖或投影片——黃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讓學生在圖上找出太行山、烏鞘嶺、秦嶺、長城以及黃土高原所跨的省級行政區有哪些。(在中國北方,它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主要包括山西、陝西、寧夏、甘肅等省部分地區,面積40萬平方公里,為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黃土厚50—180公尺,氣候較乾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礦產豐富,煤、石油、鋁土儲量大。)

板書:一、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承轉過渡: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抵長城。跨越了山西省、陝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

在這片廣闊的區域內黃土的厚度一般超過100公尺。這麼厚的黃土到底是從**來的?為什麼別的地方沒有?

請同學看課本第57頁活動2題,分組討論,尋找答案。學生分析討論後教師通過提問來了解情況,然後幫助學生歸納總結。

關於黃土高原上那麼多的黃土是從**來的呢?科學家曾經提出過很多假說:有「風成說」「水成說」「風水雨相說」。

其中,「風成說」得到廣泛的支援,即認為黃土物質是從中亞、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過來的。其證據是:

1.「黃土的厚度均勻」說明黃土是從上空吹來的,而不是流水衝來的。

2.「從西北向東南顆粒越來越細」說明帶來黃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東南。

3.「黃土高原黃土的礦物質成分與堆積地方的基岩的礦物種類極不相同,卻與中亞、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礦物成分相同。」說明黃土不是本地產生,有可能是從中亞、蒙古一帶而來。

4.「黃土中有隨地形起伏的多層古土壤」說明黃土不是當地岩石風化逐漸形成的,而是外來的。

板書:黃土高原黃土物質的**——「風成說」

承轉過渡:同學們,我們從電視片和課本插圖8.2「黃土高原景觀」中可知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是黃土高原地區典型的地貌,三種不同的型別同時也顯示了黃土地區被流水侵蝕的不同程度。

(黃土塬 :又稱黃土平台、黃土桌狀高地,塬是中國西北地區群眾對頂面平坦寬闊、周邊為溝谷切割的黃土堆積高地的俗稱,已正式引入地貌學文獻。黃土梁:

黃土區長條形的黃土高地。梁主要是黃土覆蓋在梁狀古地貌上,又受到近代流水等作用的侵蝕而形成的。黃土峁:

黃土地區一種孤立的丘陵。在平面圖上呈圓形或橢圓形,其頂部渾圓;面積不大,坡度約3—10°。四周坡均為凸斜形坡,坡度變化於10—35°,整個峁的外形極似饅頭狀。

)為什麼會這樣呢?下面我們來學習:

板書:二、嚴重的水土流失

(一)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板書)

首先學生讀圖8.4「目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進行分組討論,然後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幫助他們進行歸納總結。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徑流流速越快,對地面物質的沖刷侵蝕力就越強。坡面越長,匯集地表徑流量越多,沖刷力也越強。

黃土丘陵區,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以上,有的達30°,坡長一般100公尺~200公尺甚至更長。每年每公頃流失25噸~100噸,甚至225噸以上。

②降雨。產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強度較大的暴雨,降雨強度超過土壤入滲強度才會產生地表徑流,造成對地表的沖刷侵蝕。黃土高原地區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劇了水土流失。

③地面物質組成。黃土高原幾乎為黃土所覆蓋,黃土多為風積物,土體疏鬆、多孔隙,垂直節理發育,乾燥時較堅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蝕後易崩解,抗蝕力很低。

④植被。達到一定鬱閉度的牧草植被有保護土壤不被侵蝕的作用。鬱閉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強。

為了使學生對這個問題認識的更清,可讓學生閱讀圖8.6「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討論水土流失與地表植被的關係。在讀圖時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以下三點:

①三個實驗中植被狀況差異;②燒杯內水量多少;③燒杯內沙土的情況。從而得出:植被覆蓋率越高,涵養水源的能力就越強,水土流失狀況相對就不會特別嚴重。

2.人為因素

讓學生閱讀圖8.7的對話,分組討論認識人類活動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響,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這段對話表面上看起來是矛盾的。因為男孩的意思是「千溝萬壑造成水土流失」,而女孩卻認為「水土流失造成千溝萬壑」。實際上這兩個孩子的話都有道理,只是所處的時間平面不同,女孩站在歷史的角度上,而男孩則是針對目前狀況來講的,同時這也說明了黃土高原已經形成了生態環境的惡性迴圈,這也同時說明人類在這個迴圈當中始終起到了「引發」和「加劇」作用。

具體有哪些讓學生回答,教師幫助他們總結。

①毀林、毀草、陡坡開荒,破壞了地面植被。

②開礦、修路等基本建設,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壞了地面植被和穩定的地形。同時,將大量廢土棄石隨意向河溝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承轉過渡:同學們,我國是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國家,至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水土流失總面積達356萬平方千公尺。為什麼會這樣呢?

請同學們閱讀圖8.8,找出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分布,並根據圖上資訊,分析這些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原因。

首先,引導學生確定我國水土流失嚴重地區除了黃土高原外,還包括哪些地區,請學生描述。

第二,讓學生從地形、地勢著手,看一看這類地區分布在哪些地形區內,又在第幾級階梯上。

第三,讓學生看等降水量線,觀察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其降水量分布情況。

最後歸納出:水土流失嚴重地區一般降水量較大,降水季節差異大,地形一般為山區,地表坡度較大。

[課堂小結]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物質的**有很多假說,其中「風成說」得到廣泛支援。因黃土多為風積物,遇水侵潤後易崩解、抗蝕力很低,加上地形、降雨、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使黃土高原成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如此嚴重,會帶來什麼後果呢?

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板書設計

第一節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

一、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1.位置和範圍:

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抵長城,跨越了晉、陝、寧、甘等四省區。

2.黃土物質成因:「風成說」

二、嚴重的水土流失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等。

2.人為因素

①毀林、毀草開荒破壞了植被;

②開礦、修路等基本建設,不注意水土保持。

活動與**

結合本節所學內容,讓學生了解自己家鄉是否有水土流失現象,並分析其原因,提出解決方法。

[反饋練習]

1.填空

(1)黃土高原東起西至南連北抵跨越等省區。

(2)黃土高原黃土物質是由作用形成的。

2.選擇題

(1)關於黃土高原敘述正確的是( )

a.黃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廣泛的地區

b.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黃土分布最廣泛的地區

c.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d.黃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許多山間小盆地

(2)黃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有( )

a.黃土坡b.黃土塬 c.黃土峁d.黃土梁

3.簡答題

簡述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第一節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 原創學案

3.黃土高原上最豐富的礦產資源是該礦產以儲量最大。三 脆弱的生態環境 1.黃土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是災害。2.黃土高原地區大部分位於帶,農作物耕作制度是主要種植耐旱作物等。四 生態建設 1.生活在黃土高原的人們已經認識到要想使社會 經濟得到必須加強改善 2.黃土高原地區加強生態建設,一方面採取等生物...

第八章第一節班主任自我管理專題

教學目標 通過班主任自我管理使班主任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掌握班主任的自我管理內涵 意義及內容 小學班主任的自我修養目標及修養方法 掌握班主任的自我形象的塑造途徑。教學重點 小學班主任的自我管理 小學班主任的自我修養目標及修養方法 第一節班主任的自我管理及內容 班主任的自我管理是班主任根據班級管理的...

第八章第一節什麼是有機化合物

一 教學設計流程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由生活感受化學。激發學生的興趣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發揮學生的視覺空間智慧型,使一些概念不再枯燥。指對實物進行有效辨識及分類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交流環境。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加有關智慧型培養目標 初步了解有機化合物的特點和性質 了解有機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