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虛詞意義及用法歸類整理

2022-11-25 11:33:08 字數 4890 閱讀 8708

我的百科

我的貢獻

草稿箱  而

1.連詞。可連線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如:

(一)表示並列關係。如:蟹六跪而二螯。

(二)表示遞進關係。如: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勸學》)

(三)表示承接關係。如: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石鐘山記》)

(四)表示轉折關係。如: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五)表示假設關係。如: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六)表示修飾關係。如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

2.代詞。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如: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記王忠肅公翱事》)

3.複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乎1.語氣助詞。

(一)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嗎""呢"。

兒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

(二)表測度語氣,可譯為"吧"。

(三)用於感嘆句,可譯為"啊""呀"等。

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說》)

(四)用在句中的停頓處。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辭》)

2.介詞。

相當於"於"。

生乎吾前……(《師說》)

此外,可作詞尾。

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皰丁解牛》)

乃1. 副詞。可譯為"就""這才"等;可譯為"卻""竟(然)""反而""才"等

2.  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曹劌論戰》)

2.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例如: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3.在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例如:

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

其1.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一)第三人稱代詞。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詞之前,領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複數)。例如:

(二)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如:

(三)活用為第一人稱。可用作定語或小主語,視句意譯為"我的""或""我(自己)的"。如:

(四)指示代詞,表遠指。作定語,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裡"。如:

(五)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後面多為數詞。如:

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

2.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測度、反詰、婉商、期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視情況可譯為"大概""難道""還要"等或省去。例如:

3.連詞。作連詞用時,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設,可譯為"如果";表選擇,可譯為"還是"。例如:

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這專耳,豈他人之過哉?(《送東陽馬生序》表假設)

然1.連詞。主要表示轉折,可譯為"可是""但是"。例如:

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赤壁之戰》)

"然"有時和"而"連用,"然"代指上文所說情況,"而"表示轉折,等於說"如此(這樣),可是……"。例如: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是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然"還常和"則"結合,"然"是承接上文事實,"則"是由此進行闡述或論斷,可譯為"既然如此,那麼(那就)",也可單譯為"那麼"。例如: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2.代詞。相當於口語中"這樣""如此。"例如:

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

3.助詞,又分兩種情況。

(一)用在形容詞之後,作為詞尾,相當於口語的"……地"。例如: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說》)

(二)用在名詞或名詞短語之後,前面有"若""如""猶"等詞與之照應的,可譯為"的樣子""一般""那樣"。例如:

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而半山居霧若帶然。(《登泰山記》)

"然"還常作應對之辭,同口語中"是的""對的"相似。或者表示贊成、同意,即"認為是""認為對"的意思。例如:

袁曰:然,固有所聞。(《譚嗣同》)

成然之。(《促織》)

若  1.代詞。

(一)表對稱,相當於"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的"。例如:

若毒之乎?(《捕蛇者說》你)

更若役,復若賦……(《捕蛇者說》你的)

(二)表近指,"這"、"這樣"、"如此"。如:

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論語o憲問》)

2.連詞。

(一)表假設,"如果"、"假如"。如: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

(二)表選擇,"或"、"或者"。如:

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o高帝紀》)

與"夫"、"至"結合,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層意思的開頭,表示他轉。如: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陽樓記》)

為  1.動詞:(1)做。

"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為學》)

(2)成為。

(3)擔任。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陳涉世家》)

(4)是,算是。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活板》)

(5)通"謂"。可譯為"說"。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2.介詞:(1)表被動。

"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屈原列傳》)

(2)給,替。

"皰丁為文惠君解牛。"(《皰丁解牛》)

(3)向,對。

(4)因為。

3.語氣詞:位於句尾,表疑問、感嘆、反詰,可譯為"呢"。

"何辭為?"(《鴻門宴》)

焉  1.語氣助詞。

(一)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譯出。

(二)有時用於反詰語氣,可譯為"呢"。

萬鍾於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三)"焉"在句中,作形容詞、副詞詞尾,表示語氣上的停頓。

硿硿焉,餘固笑而不信也。(《石鐘山記》)

2.代詞。相當於"之"。如:

3.疑問代詞。譯為"什麼"、"**"等。如: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4.兼詞。相當於"於是"、"於之"等。如:

以  1.介詞。(一)表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譯?quot;用、拿、憑、依據、按照、用(憑)……身份"等,如:

乃入見。問:"何以戰?"(《曹劌論戰》)

(二)起提賓作用,"把",如:

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三)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於"。如:

時操軍兼以飢疫,死者大半。(《赤壁之戰》)

(四)引進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於"。可譯為"在""從",例如:

今以長沙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漢書西南夷傳》)

(五)表示動作、行為的物件,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例如: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信陵君竊符救趙》)

2.用作連詞。用法和"而"有較多的相同點,只是不能用於轉折關係。

(一)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常用來連線動詞、形容詞(包括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短語),可譯?quot;而""又""而且""並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二)表示承接關係,"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

餘與四人擁火以入。(《遊褒禪山記》)

(三)表示目的關係,"以"後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果。可譯為"而""來""用來""以致"等。例如:

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四)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quot;因為"。例如:

(五)表示修飾關係,連線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淵明《歸去來辭》)

3.複音虛詞"以是""是以",相當於"因此",引出事理發展或推斷的結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送東陽馬生序》)

於1.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範圍、物件、方面、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從""跟""同""對""對""對於""給""由於"等。例如: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出師表》在……中)

2.放在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例如:

良曰:"長於臣"。(《鴻門宴》)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勸學》)

有時則只是表示物件的性質和狀態,可不譯。例如:

非常之謀難於猝發……(《五人墓碑記》)

3.放在動詞之後,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

"受"等字和它相應。例如: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赤壁之戰》)

4.複音虛詞"於是",用法與現代漢語的"於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開頭,表前後的承接或因果關係,與現在的承接連詞或因果連詞相同。現代漢語也這樣用。

於是秦王不悅,為擊缻。(《廉頗藺相如列傳》)

(二)放在謂語之前或謂語之後,"於是"屬介賓短語作狀語或補語。可根據"於"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於"在這""從這"等。

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捕蛇者說》在這職業上)

與(歟)

"與"可作動詞。譯為"給予"、"授予"、"結交"、"親附"、"對付"、"參與"等。

"與"作文言虛詞,主要有下面幾種用法:

1.作連詞。相當於"和"、"跟"、"同"。如:

蜩與學鳩笑之。(《莊子·逍遙遊》)

2.助詞。通常寫作"歟"。

文言虛詞用法

1 而 本義闡析 而 的意思很抽象,但它本來是個實詞,指整個鬍鬚,它的甲骨文就是鬍鬚的形象。後來,而 字用作虛字,那是屬於假借。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漢字六義 1 連詞 形容詞 定語主 名詞或代詞 副詞 狀語謂 動詞 賓 名詞或代詞 1 表並列,今譯為 而且 又。例釋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

文言文虛詞用法

初中階段六個文言虛詞常用用法 一 之 1 動 往,到 去 吾欲之南海,何如?子將安之?2 代 他,她,它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願陛下親之信之 3 助 的 有時可不譯 恢弘志士之氣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4 助 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起舒緩語氣的作用。不譯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

常見文言虛詞用法練習

一 解釋下面各句中加點的虛詞的意義或用法。1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2 願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3 驢一鳴,虎大駭,遠遁 以為且噬己也,甚恐。4 大王來何操?5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6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7 樊 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8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9 冰,水為之,而寒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