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問題即課題

2022-11-21 06:12:04 字數 1051 閱讀 4670

怎樣理解「問題即課題」?

就是把「問題」當作「課題」。微型課題強調解決教師自己的問題、真實的問題和實際的問題。所以常常從尋找問題出發去找課題,比如,你到底對什麼不滿意?

你想改變什麼?如果不改變他有什麼壞處?改變了有什麼好處?

我們有能力去改變嗎?問題的核心是什麼?

可以說,問題是現狀與理想之間的差距,善於提出「問題」是一種高階研究能力,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問題意識就是自我反思意識,提出問題就是研究的開始。

不過,課題一定是問題,但問題未必都是課題。比如,今天有多少位教師沒有參加培訓呢?——此乃問題,但非課題。

今天為什麼有15位教師沒有參加培訓呢?——此問題就可以上公升為課題,如「教師培訓出勤情況給中小學校本培訓帶來的思考」,就可以研究。是培訓通知沒有到位?

還是教師學習意識淡薄?是會議制度不夠健全?還是培訓內容不受歡迎?

是培訓者水平太低?還是培訓時間不夠合理?是教師工作量太重,還是什麼特殊原因?

等等,值得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

再比如「某一類數學題有幾種解法」,雖然在數學教學中我們經常碰到,但它只是乙個數學問題,而不是乙個教育科研課題。又如「怎樣幫助某某同學提高語文成績」,同樣需要我們老師了解情況、分析原因,並解決這個問題,但這是班主任或者說是語文老師的一項工作任務,也不是乙個教育科研課題。那麼,怎樣的教育問題才是教育科研課題?

這裡舉例的兩個教育問題,第乙個是數學問題,第二個是屬於個別現象。這些問題雖然是教育問題,只能說這道數學題有這麼多的解法,換另外一道數學題能否還有這麼多的解法?張三語文成績提高了,李四成績又如何?

也就是說你研究的現象沒有「普適性」。你能用,他不能用的問題就不是課題。

所以,微型課題並不等於小問題,小問題能不能轉化為微型課題,取決於小問題本身的研究價值,沒有研究價值的小問題是不能轉化為微型課題的。

那麼課題與微型課題的關係如何把握呢?如果說課題源於問題,問題則源於教學困惑與煩惱,而微型課題則要求我們研究教學當中的小問題,無需太長時間,無需太深的理**底,我們往往可以通過加上適當的限定詞以縮小研究的範圍來實現。比如:

在實踐中,課題選定一般採取「先發現積累篩選小問題,再評估研究價值,最後轉化為微型課題研究」的思路。

《怎樣自主解決問題》課題階段總結

其次關注課堂實施,落實目標。在課堂教學實施中,努力做到 引導學生經歷實際問題的分析 解決過程。引導學生,充分經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過程,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同時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過程中充分展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時的思維過程,通過展示思維過程,讓學生...

怎樣理解績效管理

績效管理是乙個完整的大系統,它的體系涉及管理組織 機制 績效管理迴圈,即績效計畫制定 績效實施執行 監控與評價及績效調整,每個環節會涉及大量的工作。績效管理是乙個外延比較完整的概念,績效考核只是績效管理的乙個環節 績效管理的目的是將績效搞上去,如果不需要考核績效也可以提高的話,那麼就不需要考核環節了...

怎樣理解句子的意義

句子的意義以詞和短語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語法關係為基礎。但是,詞和短語所表示的意義只是語言中的固定的意義,一旦組織成句子,成為語言的使用單位,它們的意義就要受到相互組合的語法關係的制約,受到語言環境的制約,從而產生特定的意義。句子的意義大多數只是句子字面上的意義,也就是由構成它的詞或短語的意義所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