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談判 從衝突走向合作的勞動關係博弈機制

2022-11-10 08:48:04 字數 5160 閱讀 3881

集體談判:

◎高愛娣

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工會是集體談判制度的首創者和推進者,在開展集體談判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

集體談判是西方市場經濟國家勞資雙方確定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國家對勞資關係採取自由雇員勞動條件的博弈機制,通常由工會代表工放任的政策,勞資關係是一種利益根本對立的關人,與雇主或雇主組織就雇員的工資、工時、福系,表現為尖銳的階級對抗和激烈的階級衝突。利、權益等問題,通過平等協商達成一致,具有

工會正是這種社會經濟矛盾的產物。這一時期,調解勞資衝突、促使勞資關係趨於緩和與穩定的

工會維護勞工利益、捍衛勞工權利,與資方抗爭作用。集體談判是西方市場經濟國家工會的基本的主要形式是罷工。隨著資本主義進入壟斷和國權利之一,是工會維護工人權益的主要手段,是

家壟斷時期,國家逐步介入經濟社會,加強對勞

國家處理勞資關係問題、特別是對利益糾紛進行資關係的干預,大量勞動立法的出現,使勞資關經常性調整的一項重要制度。

系開始發生變化。勞資關係的本質依然,但勞資矛盾開始趨於緩和,在鬥爭中尋求制衡與合作成一、

集體談判的起源和發展

為勞資關係演變的一種趨勢。工會以集體談判作

為維護勞工權益的基本形式,就是在這種歷史條

世界上最早的集體談判出現在18世紀末、

件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l9世紀初的英國,但是在集體談判出現後的近百年間,西方各國大多對集體談判採取禁止態

二、西方國家工會集體談判的特點

度,集體談判並沒有成為工會運動的主要形式。直到19世紀末、2o世紀初,隨著工人運動高

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工會是集體談判制度的漲,集體談判才有了一定的發展,西方各國才開首創者和推進者,在開展集體談判方面創造了很始承認並支援集體合同立法。從1904年到1919多經驗。主要特點有:

年,紐西蘭、奧地利、荷蘭、瑞士、德國、法國

第一,把集體談判納入法制化軌道。爭取工

等國家先後頒布了集體談判的相關法律。集體談會集體談判的權利,將集體談判納入法制化軌道判的大規模發展是在二戰以後,歷經上百年歷史

並依法執行,從而形成市場經濟國家規範勞資關演進的集體談判,不僅在西方國家勞資關係協調

系的規則,是當今西方市場經濟國家工會普遍採機制的更迭羶變中,成為勞資雙方解決衝突的主

取的方式。現在,除了少數市場經濟國家,如集

要手段,而且逐步成為工人參與企業民主和社會

體談判缺乏法律保障的英國、集體談判起步較晚決策的主要形式。西方國家集體談判發展演進的

的義大利,絕大多數市場經濟國家在工會的促動

過程,實質上是雇員通過工會維護勞工權益、形下,都頒布了較為完善的集體談判法律法規,對成規範勞資關係規則和參與企業與社會事務管理集體談判的代表、期限、內容,和集體協議籤的過程。

訂、終止和解除的程式、實施的範圍、監督實施集體談判的起源和演進,是與工業革命所帶的機構以及爭議處理的措施等作出了一系列規來的經濟社會與產業關係的變化分不開的。在資

定,為勞資雙方平等集體談判和簽訂集體協議提

工會博監20121中旬嗣53

判的質量,謀求勞動者更多的權益,談判代表的高素質是個關鍵。現在各市場經濟國家的工會所派出的談判代表一般

不再是臨時湊合的人員所組成,而是在工會內部專門組建的專門負責集體談判的人員,

如瑞典工會**組織與全國雇主組織的集體談判往往由職業化的談判專家——談判卡特爾出任,除了工會的主要負責人和負責勞工事務的人員,其中不乏律師、經濟學家、

統計學家和財務人員,他們不

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據和保障。特別重要的是,由於集體談判的法律和制度是在勞資雙方的博弈中建立起來的,勞資雙方在集體談判中或在

履行集體協議中、或在勞資爭議的處理中,都

能自覺嚴格依據法定程式運作。

第二,集體談判的內容範圍不斷擴大。早

僅懂法懂行,熟悉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和員工生活實際,而且精明能幹,能言善辯,為提高集體

談判質量奠定了基礎。

第五,集體談判的執行機制大多注重從本

國實際出發,體現出一定的靈活性。儘管國際勞工公約和建議書對集體談判的程式、內容等都有一定的指導性的規範,但是,西方國家工會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既不隨意違背,又不拘泥於某一具體規定,善於從本國實際出發,審時度勢,靈活把握。在集體談判的層次結構

上,日本、美國等國的工會不搞多級談判並存,而主要在企業級中進行。因為在這些國家中,企業工會是工會的主要形式,而且企業級

期集體談判的內容大多集中在工資工時、咻息

休假、福利待遇、職業培訓、勞動保護、社會

保險、聘用解雇等工作條件和就業條件方面。現在,工會經過努力,將一直被看作雇主特權的一些問題,如採用新技術、引進先進裝置,

變更管理組織,工廠的遷移變賣、合併、分包

以及生產計畫等直接或間接涉及員工切身利益

的一切問題,也納入集體談判的範疇。集體談判不僅是雇員通過工會維護勞工權益的形式,而且成為雇員參與企業與社會事務管理的形式。

』集體談判無需複雜的談判機構,談判的內容均

為本企業的問題,可就某些問題當場做出決定,對勞資雙方均有利。在聯邦德國、澳大利亞和西歐國家,集體談判則主要是在產業一級

中進行,因為這些國家的產業工會相對強大,

第三,集體談判成果分享的覆蓋面擴大。以往集體談判所獲得的成果,如:工資的增

如在聯邦德國沒有企業工會,工會都是按產業

原則建立的。

加、福利待遇的擴大等,只有參加該集體談判的工會的成員才能享受。現在這一界限正在逐

漸消失,有的工會在集體談判中拋棄原來「非工會會員不得僱傭」的理念和主張;有的國家如美國在乙個企業內並存多個工會的情況下,

由各工會進行協商,推舉出乙個公認的工會作

在瑞典、挪威等國家,工會則選擇**級的集體談判。這是因為:其一,這些國家存在統一而又強大的全國性工會組織和雇主聯盟;

其二,這些國家法律明確規定,集體談判的決定權控制在勞資雙方**一級組織手中。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集體談判也出現了國際化

趨勢。在歐洲,出現了以歐盟為基礎的全歐

為代表參加集體談判使集體談判韻成果享受面擴大;有的國家如德國甚至連非會員也能受集體協議的保護。

第四,參與集體談判的勞方代表素質日益提

性、.跨國集體談判制度。歐工聯在「工會歐洲

化」的口號下,與歐盟及其雇主組織舉行了洲

高。集體談判制度是勞資雙方利益矛盾的產物,際集體談判,簽訂了洲際性集體公約,在全歐集體談判過程是勞資博弈的過程。提高集體談範圍內調節勞動關係和社會利益關係。

54工會博監20121中旬刊

出於經濟方面的考慮,工會一般不輕易使用罷工手段;即使動用罷工手段也不輕易擴大其範圍,

三、集體談判協調勞資關係的作用

而是選擇那些關鍵企業重點突破。在罷工期間,雙方的談判和調解工作並不中斷,而是並行不悖。

當代西方工會運動的實踐證明,集體談判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協調勞動關係和社會利益關係的重要制度,它不僅有利於協調雇主與雇員之間的利益衝突,而且能夠規範勞資雙方行為,在相

其次,從西方工會在集體談判方面應迎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挑戰策略來看,集體談判正向著勞資雙方建立「社會夥伴關係」的方向發展。

面對世界經濟的衰退和西方國家**大幅當程度上防止勞資矛盾的激化。正因為如此,西方市場經濟國家視集體談判為「民主社會的必要組成部分」和「處理公共部門中勞資關係的正常手段」。二戰以來,西方國家社會經濟發展較為穩定,沒有發生過較大的社會政治動盪,可以說,

集體談判起了很大作用。

首先,從集體談判的過程看,正常的集體談

判的運作過程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和>中突。

集體談判的第乙個階段是提出邀約,無論勞

方還是資方,在一方提出談判建議後,另一方應在規定的期限內接受該建議並開始接觸。如果無故拒絕、拖延或逃避談判,將受到法律處罰。

集體談判的過程是勞資雙方為爭取各自利益而討價還價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有鬥爭,

有妥協,有衝突,有合作。經過籌備、接觸、正式

談判、達成協議、合同簽訂、履行合同等若干階段

的運作,勞資之間的利益矛盾在平等協商中得以

解決,從而實現「雙贏」。談判如果陷入僵局,勞

資雙方都可以宣布其失敗,進入爭議處理階段。

爭議處理是通過和解或裁決來解決集體談判爭議的重要機制。和解可根據集體談判規定的

程式,由工會代表與雇主代表直接交涉,尋求解決的途徑,也可訴諸第三方進行調解、斡旋和仲

裁。和解是雙方自願的,它並不排除雙方在和解無效時最終選擇關廠或罷工行為。裁決是強制性

的,禁止罷工或出現其他過激行為。在瑞典,勞資雙方如對協議發生爭執,雙方必須按照法律程式來處理——或通過仲裁,或通過勞工法庭。在

日本,解決勞資雙方衝突的原則是當事雙方盡量

自主調整,求同存異。如雙方努力無效,勞資雙方就會借助於第三方的幫助。

在談判未能達成協議,調解也未奏效的情況

下,法律規定談判雙方可採取閉廠或罷工手段,向對方施加壓力,推動談判程序。工會在舉行罷工前,根據法律程式要由全體會員無記名投票過半數通過,並且有義務事先通告公司。而且

度削減社會福利開支,西方各國工人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威脅,工會組建率大幅度下降的嚴峻形勢,西方工會,敢於面對現實、審時度勢,

及時調整各自的對策,有的國家工會提出了「戰略工聯主義」的主張,加強在「三方機制」

活動中的地位,努力建立「社會夥伴關係」。所謂「戰略工聯主義」,是強調擺脫只關心工人日

常利益的傳統工聯主義,主張在維護工人權益

的同時關注社會問題和經濟發展,積極為解決這些問題提出自己的主張和意見。為此,工會

主張減少對抗,加強與雇主的合作,建立「社

會夥伴關係」,做到以保障就業代替提高工資,以擴大合作夥伴代替根據政治傾向選擇合作夥伴的做法,從而為工會爭取滿足最低要求創造

良好條件。

在集體談判的內容上,工資問題是集體談判的永恆主題。但是,在建立「社會夥伴關係」的今天,西方工會以更加積極合作的姿態,與**和雇主加強協作,以實現「雙贏」。t ̄l:an,

以「春鬥」而出名的日本工會,在石油危機波及本國,裁員與就業矛盾突出的情況下,為確保工人的工作崗位,決定在集體談判中暫時放

棄工資要求,強調「僱傭優先」,最終實現平穩的經濟過渡。上世紀70年代末,為了克服經濟

困難,美國產聯一勞聯與美國當局簽訂了全國

性協議,明確表示勞工方面願意在經濟要求方面主動實行「克制」。義大利、法國的不少工會也先

後與雇主達成凍結工資、公司壓縮裁員或創造新工作崗位的協議。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法律規定

工會在集體談判陷入僵局後有罷工的權利,然而

各國工會往往都非常謹慎,並不輕易行使。為避免勞資雙方衝突加劇,瑞典工會還主動與雇主簽訂了「工業和平協議」,約定在集體協議生效

期間雙方不使用閉廠和罷工手段。口

(作者單位系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工會學系)

工會博煎20121中旬刊55

從職業走向事業

第一 時間的價值,中講到乙個人如果有80年的壽齡,除去正常衣食住行的時間 剩下的只有很少的時間是用來讀書的,尤其是參加工作以後,花在讀書上的時間就少之又少了,但是我們不能就此放棄,畢竟人的一生是需要不斷的學習的,那樣才能不斷的進步,所以我們只能把有限的短時間的零散的的空餘時間整合起來,積少成多的道理...

從技術走向管理

課程介紹 課程背景 管理大師彼得 德魯克說 技術和資本必須通過有能力的管理者才能發揮作用和功效。企業發展的核心問題,是要培養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卓有成效是可以學到的,也是必須學到的。然而,眾多技術或專業背景的管理者,由於其知識與工作背景的侷限性,在走上管理崗位時卻面臨著諸多困惑和難題,這說明他們需...

從「經歷」走向「經驗」

例談數學教學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江蘇省靖江市生祠鎮中心小學蔣焱 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誌。2011版 數學課程標準 將數學活動經驗列入 四基 其重要意義已彰顯無疑。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經歷參與數學活動,在 做 的過程和 思考 的過程中積澱數學活動經驗,讓學生獲得不同階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