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奢侈與現代性社會關係探析

2022-11-09 16:00:04 字數 4276 閱讀 4788

**摘要:現代性社會起源於近現代反封建、反**教的鬥爭,它以追求物質財富的豐富和物質慾望的蔫足為終極目的從世俗化的向度上看,工業文明的起源與人們追求奢侈的生活密切相關。奢侈是現代性社會產生和發展的基本動力,也是現代性社會的本質特徵之一現代性社會是奢侈浪費型社會,是消費社會:

**關鍵詞:現代性社會;奢侈;浪費;消費主義

現代性社會起源於文藝夏興確立於17世紀,成型於18世紀.發展於20世紀.它以資本主義的機器大生產為標誌,以商品的大量生產和廣泛交換為特徵.以追求物質財富的豐富和物質慾望的滿足為終極目的從世俗化這一向度上看,工業文明的起源與人們追求奢侈的生活有密切的關聯。維爾納?桑巴特認為,奢侈的生活原則和生活方式直接促進了商品生產,導致資本豐義經濟形態的出現。

一、現代性和現代性社會

目前學界認為現代性是乙個動忿的過程,是「未完成的謀劃」(哈貝馬斯語)。有學者從哲學的角度認為現代性應包括兩個因素:真理的觀念和解放的觀念。

福柯把現代性理解為「一種態度」,而不是乙個歷史時期,是時間概念按照他的這種理解.現代性主要指的是一種與現實相聯絡的思想態度與行為方式高宣揚認為,現代性是指自啟蒙運動以來的資本主義歷史時代所建構的各種社會文化制度及其基本精神,它實際上包括資本主義社會形成和建立以來所建構、傳播、維護和進行正當化並貫徹實行的一系列思想、理論、知識、技術、社會制度、文化、生活方式及精神狀態等。可見,現代性是乙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卡林內斯庫說:

「只有在一種特定的時間意識,即線性不可逆的、無法阻止的流逝的歷史性時間意識的框架中,現代性這個概念才能被構想出來」

現代性表徵的是自啟蒙運動以來昕形成的現代社會整體結構的特和件質。社會整體結構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即社會秩序(外在的社會結構)和心性秩序(內在的文化心理)。相應地,現代性概念也就指稱兩個廳而:

社會秩序的現代性質和心性秩序的現代性質。社會秩序的現代性質,主要是指現代社會中的經濟、政治、科學技術和人的發展等因素的現代特徵。在這種意義上.現代性的內容包括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和科學理性,它的基本觀念是一種進步。

從預定價值判斷看,現代比前現代要好,將來比現存要好。從歷史目的論看,社會必向某個終極目標逐漸接近。從價值工具化看,信仰不冉是對絕對價值的追求,而是現實慾望的滿足所以,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性不應是乙個簡單的時問概念,而應是乙個合理性慨念,即不儀是現存的還應是理想的。

近現代以來形成的現代性社會.起源於近現代反封建、反**教的鬥

爭.伴隨著經濟補會的發展而小斷推進,它的本質就是丁業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

二、現代性社會是奢侈浪費型社會

維爾納-桑巴特在《奢侈與資本主義》一書中,對資本主義的起源做了獨到的分析他認,資本主義甲期發展的動力,是由於當時宮廷和貴族階層崇尚奢侈的生活風氣刺激了商業和技術的發展.16世紀上半葉,在法國弗朗兩斯一世的宮廷生活中,女人們佔據著優越的地位,擁有與眾小同的格調以及對奢侈品的欲畢。桑巴特將宮廷消費場域、社會新貴們用公尺獲取地位的奢侈以及兩忭關係變化所產生的女性欲單作為對資本主義起源的解釋。他指出,所有的個人箐侈

都是從感官快樂中生髮的。任何使五官感到愉悅的東西,邵傾向於日常用品中發現更加完關的表現形式,正是這些物品構成了奢侈;而推動任何型別奢侈發展的根本原因,幾乎都可存何意無意起作用的性衝動中找到。兇此住財富開始而月民的性要求自由表達的地方,我們都可以發現突出的奢侈象。

桑巴特存對奢侈與**、農業和工業發展的歷史考察中發現了管侈的革命性力量,得到了乙個與前人認識相對的觀點:「含侈.它本身是非法情愛的乙個嫡的孩於,是它生出了資木主義。」』桑巴特還通過貴族的奢侈、城市的魯侈、宮廷的箸侈、騎士和暴發戶的奢侈等大量的實證材料證明,奢侈產生了發展經濟的強大動力.造就了大批的業並形成了工業社會如果我們不計較西方現代性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概念上的差別.那麼我們可以說,桑巴特對資本主義起源的揭示,就是對脫代性社會起源的揭示。

桑巴特提資本主義起源於奢侈,是針對韋伯的。他不同意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的觀點。韋伯對資本豐義起源的內在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認為資本主義不是起源於奢侈.而是起源於宗教改革後新敦徒積極創造財富而義克制消費慾望的具有宗教倫理性質的資本主義精神。

他在《新數倫理與資本豐義精神》一書中,強調以節儉甚至是禁慾的方式積累財富,把節儉甚至禁慾作為一種「精神」。追求和積累財富並理性地使用財富,對新教徒來說是隨職業降臨人身的一種神聖義務或職責,是聽從上帝召喚從而獲得上帝恩寵的證明。韋伯所要回答的問題是「為什麼在歐洲而不是別的地方現了資本主義」。

這一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述為「資本主義發展的動力是什麼」。他通過對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宗教構成、職業統計、產業地域分布、教育型別等因素的考察,論證了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發展的背後的心理內驕力(資本主義精神)之間的關聯。韋伯認為,**教禁欲主義具有某種明確的合理特質.存新教倫理中.禁欲主義更是發展為一種系統的合理行為方式。

這種禁欲主義反對的就是一件事情:聽任本能地追求生活享受和這種享受所帶來的一切。禁欲主義最緊迫的任務是通過使其信徒的行為規律化,消除白髮的、於衝動的享樂,讓他們過一種睿智的生活。

通過天職觀念和禁欲主義,把限制消費的行為和謀利行為結合起來,促進財富的增長,完成卜天交付的世俗使命,這可以說是韋伯思想的基本內容。

桑巴特認為資本主義起源於奢侈,韋伯則認為資本主義起源於精打細算的資本主義節約精神。丹尼爾?貝爾在《資本主義文化矛盾》中則向我們證明,韋伯所謂的禁欲主義精神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已經煙消雲散了。

貝爾指出,韋伯所說的新教倫理對慾望的抑制力量已被科技和經濟的迅猛發展耗盡了能量,

「經濟衝動力的任意行事」和「貪婪攫取性」從此占有了人的本質。貝爾認為,晚期資本主義社會已經演變為後工業社會,在這種社會裡,資本主義精神已失落了早期「新教倫理」的價值理性的維度,只剩下資本無盡擴張「貪婪攫取性」的一面.結果導致整個豐十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的**。所以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貪婪攫取慾望徹底戰勝了苦行禁慾,使苦行禁慾的倫理因素對資本主義行為的道德監護權徹底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則是享樂主義、物質主義、快樂主義和消費主義。

「當新教倫理被資產階級社會拋棄之後,剩下的便只是享樂主義了。」

三、現代性社會是消費社會

隨著資本主義進入「消費社會」,奢侈便不再屬於上流社會的專利,而成為社會大眾的普通消費行為。物品的極大豐裕使整個西方現代性社會都處於癲

狂的奢侈消費狀態之中。消費主義是19世紀中葉隨著近代工業經濟的迅猛發展應運而生的,它把消費看作是人生的最高目的。消費主義認為,消費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滿足實際需要,而是為了滿足不斷被刺激起來的消費慾望。

波德里亞認為,隨著消費社會的產生,消費取代了生產的地位,成為支配著整個社會結構的存在之光。在消費社會中,我們消費的並不是物的有用性。消費體現著自己的社會地位與身份,因此消費是符號意義體系結構,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合法性的根據。

他在《消費社會》中指出:「今天,在我們的周圍,存在著一種由不斷增長的物、服務和物質財富所構成的驚人的消費和豐盛現象,它構成了人類自然環境中的一種根本變化。恰當的說,富裕的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受到人的包圍,而是受到物的包圍。

」在這種消費社會中,「正如狼孩因為跟狼生活在一起而變成了狼一樣,我們自己也慢慢地變成了官能性的人了」。從經濟學意義上分析.消費的目的是為了再生產和利潤的獲得。通過消費來促進資本快速周轉,加速從生產到消費的週期迴圈,推動擴大再生產。

由於生產具有無限擴大性,生產者對利潤的追求無止境,因而只有消費具有無限性,才能順利地完成再生產和利潤的獲取。現代性社會也就由生產型社會進入到消費型社會,並用消費拉動生產。

波德里亞進一步指出,消費社會的消費目的並不是單純的為了享有物品,而是為了浪費物品。特別是豪華的浪費,時尚的浪費,如電影明星僅穿乙個晚上就將奢華連衣裙扔掉,從而被大眾媒介反覆向社會推廣,並被人們普遍接受。結果胡亂丟棄財富,不斷地且又迅速地更換財富成為個人乃至國家的時尚行為。

因為只有不斷地浪費才能維持生產秩序的存在。「今天,生產的東西,並不是根據其使用價值或其可能的使用時間而存在,而是恰恰相反,――根據其死亡。」「消費社會需要商品來存在,但更確切地說,需要摧毀它們。

商品只有在破壞中才顯得過多,而且在消失中才證明財富。無論是以強烈的象徵形式,還是以系統的、慣例的破壞形式,破壞都注定要成為後工業社會決定性的功能之一。」實際上浪費就是奢侈,奢侈就是浪費,只有大量地浪費物品才能顯現出奢侈。

只有奢侈使物品被大量浪費掉.才能使企業把這些被浪費的物品又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因此.奢侈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基本動力。奧地利著名經濟學家路德維希?

馮?公尺瑟斯也指出:「今天的奢侈品就是明天的必需品.這就是經濟歷史的發展規律。

人類生活的一切改善和進步都首先以少數富人奢侈的形式進入人們的生活領域,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奢侈品就變成了所有人生活的必需品。奢侈鼓勵了消費水平的提高.刺激了工業的發展,促進工業新產品的發明創造並投人大批量生產。它是我們經濟生活的動力源之一。

工業的革新與進步、所有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都應該歸功於奢侈。」

由此可見,奢侈是現代性社會產生和發展的基本動力。也是現代性社會的本質特徵之一。現代性社會不能沒有奢侈,工業生產和經濟執行、商品豐裕和市場繁榮,完全依靠奢侈為其注入活力。

奢侈就像心臟一樣,源源不斷地為現代性社會的機體造血、供血,一旦它停止了跳動,現代性社會便會立即死亡。

教育技術的現代性與後現代性

作者 覃志強 教學與管理 理論版 2012年第12期 追求教育現代化目前已經是世界性的潮流,教育現代化程序離不開教育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後現代性是現代社會中與現代性相生相伴甚至對立的另一大思想觀念,它同樣影響著教育技術的應用與發展。理解並把握好現代性 後現代性與教育技術的關係對現代社會教育技術的發展具...

論陶瓷藝術現代性轉變

作者 馮云婷 大觀 2015年第03期 現代陶瓷藝術有著鮮明的現代藝術特徵,與傳統陶瓷藝術相比,它更重視作者的創作個性 審美認知和思想觀念,具有更多現代文化的精本文從現代陶藝材質的運用及發展 個性與內涵 形式美追求 多元化創作風格這四個方面談論了從傳統中求變 求新的中國現代陶瓷藝。世界上恐怕還沒有哪...

我國近代企業制度的生成及其現代性

作者 張偉東 商業經濟研究 2015年第09期 內容摘要 我國的企業理論研究雖引進了各種經典理論工具,但對於企業發展史的考察略顯不足,對中國現代企業制度生成和演進的特殊性考察較少,難以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企業研究。近代企業由於其所處中國特殊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處於古典企業向現代企業過渡的重要歷史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