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性制度變遷下農村金融的供需矛盾與化解策略

2022-11-09 14:27:05 字數 4672 閱讀 4616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財會月刊□·

強制性制度變遷下

農村金融的供需矛盾與化解策略

柳松(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廣州510642)

【摘要】本文在剖析我國農村金融制度改革中的強制性變遷邏輯的基礎上,深入地**了農村金融市場存在的金融產品供需錯位、農業保險發展滯後以及農村非正規金融得不到法律承認等六大供需矛盾,並從深化產權改革、引入競爭機制以及引導和規範農村非正規金融發展等方面提出了化解農村金融供需矛盾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金融供需矛盾強制性制度變遷制度變遷依主體和誘因可分為誘致性制度變遷和強制性制度變遷。誘致性制度變遷是由微觀主體在尋求獲利機會時自發倡導、組織和實行的變遷,強制性制度變遷是國家或**在追求租金最大化和產出最大化目標下通過政策法令實施的變遷。**主導的農村金融制度的強制性變遷雖然節省了制度變遷的時間和摩擦成本,但由於微觀主體在整個制度變遷過程中始終都是被動接受者,制度安排難以反映和滿足微觀主體的需求,導致我國農村金融制度長期低效,使得農村金融供給與需求之間不匹配並產生了一系列的矛盾。

這些矛盾已成為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和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巨大障礙。本文擬在深入**農村金融供需矛盾的基礎上,提出化解這些矛盾的具體對策,以期為深化農村金融改革提供參考。

一、我國農村金融存在的主要供需矛盾

1.金融創新不足,農村金融產品供需錯位。目前農村金融產品主要是存款、貸款和傳統的中間業務,產品結構單

一、同質化現象嚴重,金融創新嚴重不足,不能適應農村企業和農民的金融需求。農村金融產品供需錯位,已成為農村金融供需的突出矛盾之一,主要表現在:①貸款程式和擔保抵押與農村金融需求不相符。

②貸款期限一般採用自然年度,與農業生產週期不相符。③對於農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農村金融機構或者缺乏能力,或者沒有意願來提供相關的金融服務。④對於適應農村金融需求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由於員工素質不高和缺乏創新激勵,提供的金融服務與傳統無異,不能適應農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2.農村資金流失嚴重,商業金融在農村金融領域內的功能弱化。農村資金流失主要有兩個渠道,一是財政渠道,二是金融市場渠道。

出於規避風險、提高資金執行效率的考慮,最近幾年國有商業金融機構大大削減了在農村地區的金融業從2023年開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大規模撤併了31000多務。

家地縣級以下的基層機構,目前仍在農村開展業務的國有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寥寥無幾,對農村金融的支援極為有限。尤其是作為主要服務於農村的農業銀行,鑑於農業的弱質產業

收益率低、風險大等現象,其特徵導致的貸款資金**期長、

市場定位和經營策略已發生了重大變化,企業化行為日益突出。目前農業銀行的資金投放已從以服務農業為主轉為與工商業並舉,競爭的視角也從農村轉向城市。

3.農業保險發展嚴重滯後,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農業災害已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而災害損要。

失目前僅依靠兩種方式進行救助:由民政部門實施的**農業災害救濟、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以商業化方式推進的農業保險救助。就實際執行效果而言,對於**農業災害救濟這種補償性質的救濟,一是受國家財力限制補償不足,二是不適應農業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對農業保險的要求,三是不利於激發農戶參與保險的積極性,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業保險事業的發展。

對於以商業化方式推進的農業保險,雖然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於2023年就開始承辦農業保險業務,但農業保險事業推進緩慢,遠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需要。

4.農村信用社產權模糊,難以提供適應農村需要的金融服務。由於歷史與現實的多方面原因,農村信用社產權模糊,在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支援的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突出表現為:

①農村信用社是在****擔保下進行運作,依靠的是國家信用,存在道德風險。②農村信用社的所謂民主管理形同虛設,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與監事會不能發揮應有作用,存在著嚴重的內部人控制問題。③農村金融改革客觀上導致了農村信用社在當前農村金融市場上處於壟斷地位的局面。

④農村信用社的商業化經營傾向嚴重,信貸資金大量投向收益率相對較高的城鎮或非農業部門,真正需要農村信用社提供金融支援的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常常難以得到貸款。

5.農村政策性金融功能不全,難以有效提供農村政策性金融服務。我國農村地區政策性金融服務主要是由農業發展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提供的。

就農業發展銀行而言,其業務範圍狹窄,功能單一,目前僅是在農產品收購方面發揮著政策性金融組織的作用,業務功能單一地退化成「糧棉油銀行」;資金**不穩定,財政撥補資金常常不能及時到位;資金運用效率

2010.1下旬□··33

□財會月刊·

全國優秀經濟期刊不高,糧食企業獲得貸款後,還貸動力不足,產生了較高比例的不良貸款率。國家開發銀行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也極為有限,主要表現為:農業貸款的比重低,對發展農村經濟的作用較小;貸款投放比例不均,主要投放於效益比較好的專案;職能定位不清,導致業務範圍不斷擴大,與商業性金融競爭的態勢日益明顯;資金補充渠道單一,主要靠發行金融債券;業務覆蓋面太窄,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

6.農村非正規金融組織得不到法律承認,亟待引導和規範。

隨著我國正規金融組織從農村紛紛撤走,非正規金融組織在農村地區迅速發展壯大,並為農村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援。在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農村金融的主力軍已不是農村信用社,而是農村非正規金融組織。農村非正規金融組織的出現,一方面反映了市場體系的內在執行邏輯,是市場改造和引導資金的流向約束與流量約束功能的一種表現;另一方面,因為農村非正規金融組織得不到法律的承認,未被納入巨集觀管理範疇,所以它具有一些內在缺陷。

因此,我國應加強對農村非正規金融組織的制度建設,尤其是對其合法地位應予以確認,從而揚長避短、因勢利導,逐步引導農村非正規金融組織從「地下」走向「地上」,向規範化和合法化轉變。

二、化解農村金融供需矛盾的政策建議

1.深化產權改革、引入競爭機制,建立開放型的農村金融體系。新制度經濟學認為經濟發展的每一步都包含著制度創新,而成功的制度創新必然以產權清晰為前提。

農村金融的各種供需矛盾究其根源是由農村金融機構的產權主體模糊引致的,由此所決定的治理結構必定低效。農村金融機構必須進行產權改革,以降低**費用並改善治理結構,從而有效提高農村金融效率。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拉迪認為,引入競爭機制可以提高金融效率。

農村金融壟斷嚴重、效率低下,為了提高農村金融效率,必須引入競爭機制。農村金融服務不能僅依靠現有的農村金融機構提供,要激勵和促進更多的金融機構提供農村金融服務,同時扶持其他形式的農村金融組織的發展,以逐步培育和形成有效率的競爭型、多樣化與開放型的農村金融體系。

2.科學利用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引導資金回流。對不同地區的農村金融機構實行差別稅率政策,並將稅收優惠與支農貸款比例掛鉤,引導資金回流。

對每年的新增存款,規定農村金融機構在扣除準備金和備付金後,要留存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當地農業發展。

加強對縣域資金流動的監測,限制縣域金融機構在系統內的上存資金比例。可採用差額準備金制度,對上存資金比例過高的縣域金融機構,提高其超額準備金的比例並下調利率。

3.大力發展農業保險,逐步建立適應農村需求和發展的農業保險體系。發展農業保險是分散和降低農村金融風險的有效手段。

作為化解農村金融供需矛盾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我國亟須發展農業保險。發展農業保險的基本原則是將自願保險與強制保險相結合。各地區應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適合的農業保險組織體系,通過政策支援引導商業保險公司發展農業保險業務,逐步形成以政策性農業保險為主、商業性農業保險□·34

·2010.1下旬為輔的適應農村需求和發展的農業保險體系。

4.創新擔保方式,擴大擔保和抵押範圍。引發農村金融供需矛盾的根本原因之一是農村地區缺乏有效的抵押擔保,因此積極探索符合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實際情況的信用擔保制度是化解農村金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徑。

在擔保形式上,應探索動產抵押、倉單質押、存單質押、糧油銷售還款委託書等多種擔保形式。在擔保機構上,一要鼓勵**出資的各類擔保機構應積極拓展符合農村特點的擔保業務;二要鼓勵商業性擔保機構拓展農村擔保業務;三要積極探索市場化途徑,吸引民間資本進入農村擔保領域。同時,應擴大有效抵押品的範圍,增加農作物收益權的權益質押。

5.創新金融服務工具,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效率。面對農村城鎮化和工業化程序不斷加快的現實環境,各類農村金融機構首先應及時開發和提供適合農村金融特點的多樣化的匯兌、結算、票據、**、保險、理財、諮詢、銀行卡等初、中級中間業務,以及科技含量較高的atm機、pos機、家庭銀行、網上銀行等計算機服務,通過實行差異化策略來占領和擴大各自的市場份額。

應大力推廣非現金支付工具的使用,減少農村地區的現金使用,引導和鼓勵農村金融機構開發和推廣適合農村金融需求的支付結算工具。推動區域性票據交換中心建設,擴大票據使用和流通的範圍。完善農村信用社的業務處理系統,協調解決網路建設問題,提高業務自動化處理水平。

總之,應積極探索適應農村特點的金融服務工具,確保農村金融服務產品供需匹配。

6.引導和規範發展農村非正規金融。金融中介存在的理由不在於其形式而在於節約交易成本的功能,農村非正規金融不是對正規金融的拾遺補缺,而是與正規金融並存的必要制度安排。

因此,**的作用應當是建立乙個公開、有效的秩序框架,在加強監管的過程中引導其健康發展。

三、結語

在強制性制度變遷下,農村金融市場產生了一系列供需矛盾,本文提出了化解對策。筆者認為,在推動農村金融制度變遷的過程中,要關注農村各類經濟主體的具體金融需求和農村金融市場競爭機制的建立,把強制性農村金融制度變遷改為誘致性制度變遷。唯有這樣,才能徹底打破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舊格局,建立真正基於農村金融需求之上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體系的新格局。

令人欣慰的是,這種現象正逐步顯現出來,。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需求導向、

競爭適度與功能互補:農村金融體系完善與服務強化研究」專案(編號:07ja790107)的研究成果。

主要參考文獻

1.張杰.中國農村金融制度調整的績效:金融需求視角.北

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柳松,程昆.中國農村非正規金融:績效、缺陷與治理.農

業經濟問題,2005;8

制度變遷下的婚嫁消費

財管081朱思琦 學號摘要 新時代的消費觀,起主導作用的是觀念的影響,觀念指導行動,行動引領消費。同樣地,在婚嫁消費領域,也是一以貫之的概念。本文主要 的制度變遷有兩個,乙個是婚嫁消費本身的程式制度變遷,另乙個是隨著時代變遷的制度變化。關鍵字婚嫁消費制度變遷 正文根據2008年的婚慶市場調查,其中僅...

土建強制性規範

單選題 1 外窗窗台距樓面 地面的淨高低於 時,應有防護措施。a 0.5m b 0.6m c 0.7m d 0.9m d 2 樓梯水平段欄杆長度大於 0.5m 時,其扶手高度不應小於 a 0.9m b 1.0m c 1.05m d 1.10m c 3 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結構,其縱向受力鋼筋的強度...

強制性條文 施工

建築工程施工強制性條文實施指南 第一章總論 一 強制性條文的概念 指直接涉及工程質量 安全 衛生及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且為現行標準中的條文,採用 必須 嚴禁 和 應 不應 不得 等用詞。二 施工標準體系層次的劃分 第一層次 強制性條文 第二層次 建築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 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