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現狀研究

2022-11-02 22:30:10 字數 3489 閱讀 9344

摘要: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新調查統計,今年我國將有610萬大學畢業生走出校園,加入就業大軍,比2023年多出了整整52萬。同時,2023年9月份以來我國受到了世界金融危機的衝擊,經濟增長進入緩慢增長階段,勞動需求減少,這使得原本就很緊張的大學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大學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的呢?

關鍵詞:就業;勞動力市場;勞動供給

1勞動力市場上的供求數量不平衡

1. 1勞動力市場上,勞動供給數量的變化

我們都知道,乙個國家就業狀況的好壞直接與勞動力市場上勞動供給數量的多少有關。

(1)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了2023年將有610萬大學畢業生參加就業,比2023年多出了52萬,也就是說單從應屆畢業大學生這乙個群體來說,勞動供給數量增加了。

(2)隨著國有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進一步增加,下

崗職工經過培訓以後將要參加再就業,龐大的下崗職工再就業群體將要與我們的應屆畢業大學生爭奪就業崗位。據統計2023年下崗待業人員將達到800萬。

(3)。

(4)我們剛才所說的610萬大學生,並不包括高中,技校,中專這些院校畢業後選擇不再繼續深造而選擇參加就業的這部分新增的勞動者,他們也都將會與應屆畢業大學生爭奪工作機會。

(5)截止到2023年底,尚未就業或者說正處於失業狀態的往屆畢業大學生

將超過100萬,以及由於受到金融危機影響企業破產或者停產而產生的失業勞動者,他們都將會在2023年積極的尋找工作機會。

這五個方面的勞動者供給數量的增加,都導致了勞動力市場上勞動供給總量的增加,據人保部統計2023年我國將有2400萬勞動者需要安置就業,龐大的勞動供給數量使得大學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1.2勞動力市場上,勞動需求數量的變化

2023年九月份以來,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對我國乃至世界經濟造成了巨大的衝擊,給我國實體經濟帶來的衝擊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就是海外市場業務的縮減,第二呢就是國內市場需求的低迷。

(1)海外市場的勞動需求變化。

由於受到金融海晡的影響,海外市場需求減少,出口外貿行業,跨國公司,以及對外進行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加工的製造業業務銷售量縮減,沿海地區的依賴出口業務的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多數處於消化庫存狀態,由於產品銷售環節遇到障礙,使得企業流動資金流轉不暢,生產無法正常進行,企業不得

不縮小生產規模,進而採取裁員的措施來保證企業的生命力,使得短時期內出現了大量的失業人員。

(2)國內市場的勞動需求變化。

同樣由於受到了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居民消費需求減少,老百姓都不敢亂花錢,企業經營陷入了困境甚至破產,另外呢,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消費需求不旺,一些資本密集型的房地產、汽車業、鋼鐵煤炭行業經營困難,也採取了裁員的措施,來節約開支。

我們都知道,勞動需求是一種派生需求,就是說企業對勞動者的需求是從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中派生出來的,現在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減少,因此企業對勞動者的需求也就隨之減少。另外,由於「剛性工資」這種特殊性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企業勞動需求的減少,使得就業空間的相對縮小,就業崗位減少,失業人員增多。

(3)勞動力市場上,勞動供求數量矛盾突出。

目前由於金融危機導致出現的這種大規模的失業屬於「週期性失業」。週期性失業是指乙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失業率直接與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相關,當經濟增長處丁快速增長時期時,失業人員減少,失業率降低,當經濟增長處於衰退或者停滯時期的時候,失業人員增多,失業率公升高。解決週期性失業的根本措施就是刺激經濟的增長,通過經濟增長來拉動就業。

這就需要我們的**採取一系列的巨集觀調控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發展公共事業建設來拉動經濟的增長。一般情況下,經濟增長乙個百分點,可以創造一百萬個就業崗位。2023年我國的gdp增長目標是「保八」,也就是說2023年我國將依靠經濟增長為社會創造800萬個就業崗位,相對丁2400萬勞動供給數量來說,勞動力市場上出現了嚴重的供大於求的現象。

另外,此次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造成的不利影響還有乙個「滯後期」,而且將會進一步擴大,由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由外向型企業向各類企業,由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向規模以上企業,由農民工向城鎮勞動力特別是高校畢業生蔓延,也就是說2023年我國的經濟增長短時期內不會出現明顯的經濟復甦,勞動供給數量與勞動需求數量上嚴重不平衡將進一步擴大,大學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2勞動力市場上的供求結構矛盾問題突出

自2023年高校擴招。民辦院校辦學條件的放寬,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我國高等教育開始步入大眾化階段,但是我國的高等教育與發達國家相比,無論從發展規模還是培養質量來看,還存在較大差距,大學生仍然是我國勞動力資源中的可貴部分。然而在我國大學生就業卻出現了很嚴峻的局面,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生失業,勞動力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崗位空缺與大量尋找工作的失業者並存的「結構性失業」5見象。

最典型的大學生「就業難」與「技工荒」並存的現象,反映了大學生就業結構性矛盾,當前的教育目標和市場需求的不適應和脫節。2. 1大學生就業結構性矛盾的現狀

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大致集中在三個方面:層次結構、專業結構和地區結構。在層次上,研究生的就業率可以達到98%,而專科生的就業率為75%左右。

在地區上,畢業生往大城市擁擠的現象突出,而西部不發達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和一些區縣需求人才的數量大,但沒有人願意去。而最突出的還是專業

結構矛盾。

由於專業結構性矛盾的原因不能就業,其具體表現為許多畢業生所學專業陳舊,社會沒有相應的需求或需求量較小,而畢業生數量過大,供大於求,有的則表現為高校在短期內對一些熱門專業急劇擴招,相應專業畢業生激增,出現熱門專業不熱,供大於求的現象。同時社會上一些新興行業急需大量的人才,但相應專業的畢業生卻**不足。這種冷門專業,過熱專業畢業生滯銷,而一些新興行業所需專業人才卻**不足而呈現出的專業結構性矛盾,是制約當前大學生就業的較為突出的問題之一。

所以從這種專業結構性矛盾存在角度來看,我國的大學生出現就業難的態勢不是因為大學生的數量過剩了,而是由於大量的畢業生難以適應社會需求所致。比如:目前全國高校在專業設定上都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計算機、法律等熱門,學校都希望開設這些專業,而沒有考慮到培養特色、辦學條件和市場的需求變化。

盲目的擴大這類專業的招生規模和人數,使得這些原本很熱的專業,由於人才培養的過剩和質量不高,導致了大量的法學,計算機人才不能在本行業就業,而被迫轉行。

2. 2解決大學生就業結構性矛盾的有效措施(1)推動高校培養人才模式的改革。中國高校普遍把研究型院校作為發展戰略,培養出來的人才更加側重於學術理論研究而動手能力差,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適應勞動力市場大量需要應用型人才的要求。

因此,應該推動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社會培養應用型的高素質人才。

(2)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種種跡象表明,就業意願和就業現實的矛盾非常突出,如果大學生就業意願不發生改變,只是指望勞動力市場的改變來實現就業將是不現實的。鼓勵大學生去人才稀缺的地區和非國有制企業就業,採用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

(3)發展終身的教育培訓制度和職業教育。

3勞動力市場發展尚不完善

由於我國的勞動裡市場建立時間還比較短,求職渠道不暢通,求職資訊不完全,導致勞動力市場上摩擦性失業現象比較嚴重。在一段時間內存在著職業空缺和尋找工作的人同時存在,也就是有崗無人和有人無崗的現象,用人單位在尋找適合自己的勞動者,勞動者也在尋找適合自己的用人單位,雙方都處於尋找狀態的摩擦性失業。

解決摩擦性失業的根本途徑只能是進一步完善勞動力市場,建立健全各項政策和制度,保證職場資訊的完全共享,將摩擦性失業降到最低程度。

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全球經濟急落的今天,大學生就業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大學擴招留下的後遺症,在近幾年裡越來越明顯地呈現出來,其中最直觀的就是大學生畢業後的去向問題。一般情況下,大學生畢業走向有三 就業 自主創業 繼續深造 考研 出國 而理清嚴峻的原因方能為大學生就業找到良好的對策,本人認為大學生就業嚴峻的原因有以下...

大學生就業環境現狀分析

就業環境是指在時間和空間上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對就業起激勵 約束 導向作用的主客觀和社會發展因素的總和。大學生就業總是受到社會客觀環境 個體長大環境 社會心理環境 社會發展環境的影響。一 社會客觀環境 社會客觀環境是指由政策設定 經濟狀況所形成的就業社會氛圍。1政策環境 大學生就業政策是國家為實現一定...

大學生就業環境現狀調研

原因四 學生仍然期望過高 大學生就業理念也存在一些誤區,如 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幹 創業不如就業 就業難不如再考研 等。此外,據2006年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六成大學生月薪期望值低於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單位卻認為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 地域 個人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