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對策

2021-03-04 04:15:47 字數 2832 閱讀 6640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乙個不爭的事實,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問題一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勢近3年來連遭打擊,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另一方面也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針對這一社會普遍現象,我們小組此次調查範圍覆蓋湖南大學17個院系,包括所有在校的本科學生。

共發放調查問卷603份,實際556份,**率為92.2%。調查檔案採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

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自己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就業前景、薪金要求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為第一選擇。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36.

96%、20.68%、42.36%。

調查顯示,在面對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42.36%,有過五分之二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

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

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階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見圖1所示。

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裡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72.88%。

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乙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幹

作為綜合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他們的選擇趨於多元化,選擇技術型、管理型、公務員、教師的同學都佔了不少比例。

二、影響學生擇業就業的因素突出。

(1)多數學生對職業價值標準上,把「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自我價值」和「公升職情況」作為重點考慮。這三項佔的比例分別為32.38%、28.20%和25.41%。

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為重點考慮因素。調查顯示,學生的就業除了受薪酬的影響外,人生價值觀中個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考慮個人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實現時也折射出主要強調的是「自我」而非「社會」的需要。

對於這現象的利弊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

(2)在就業過程中,約有56%的學生認為「經驗及實踐能力」為最重要的因素。而「學歷」、「畢業院校或專業」、「應聘技巧」則各佔10.22%、30.

33%、12.69%。這可能與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要求有關。

三、多數學生對就業素質的評價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明確自身的優勢與劣勢。

(1)多數學生的優勢為「理論基礎」、「技術能力」。

(2)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實踐能力」、「競爭與風險意識」處於劣勢狀態,它們分別達到了28.13%和32.45%;在學生認為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方面中,「創新能力」、「實踐操作能力」、「與人交往能力」被納入了前三項選擇。

其總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識更新迅速,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廣,職業素質越來越綜合,並且涉世不深,對人的交往方面未形成較深刻地認識;另—方面,學校教育滯後,教育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時普遍有壓力感和不適應感,對自己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還沒形成;在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說得多卻做得少,培養的覆蓋範圍也相對狹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養的環境。除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外,如何提高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兩大課題。

四、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與學生的需求處於不平衡狀態。

(1)有過半數的學生反映:「不太滿意」學生就業的指導工作。

(2)學生「希望學校在大學生就業成才方面著重給予哪些指導和幫助」時, 學生們有52.33%選擇「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而「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導」也佔據一定的分量。從國家政策和從現實需要上出發,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

在調查中,學生認為「培養自主創業精神」是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的關鍵(佔43.12%);而「加強高校就業指導」與「其他因素」也佔很大的份量。針對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基本上還是侷限於資訊發布、政策宣傳、技巧培訓、協議辦理等服務性工作。

調研建議,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覆蓋大學教育全過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仍然主要面對畢業班,但此時他們大多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就業指導工作亟待從畢業班向低年級學生輻射,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

具體來說,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該涵蓋專業知識技能導航,如學習方法指導、新思想新觀念介紹、個人完善知識結構幫助等;健康成才導航,通過實施結對服務、心理指南、交流討論,對大學生在就業求知和個人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困擾排憂解惑;法律導航,普及法律知識,加強法治意識、引導誠信意識。

從調查所反映出的問題來看,進一步實現我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管理規範化,特別是如何把就業指導工作切實納入學校教書育人的整體工作軌道,還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進的地方。

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對策建議

近年,隨著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公升,畢業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而事實上,在畢業生和企業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企業的用人標準沒有在有效的時間傳遞給大學生,大學生的培養缺乏市場導向,這使大學生就業時缺乏足夠資訊,從而產生就業盲目性。在大學生畢業時可以多了解企業...

當代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及對策

眾所周知,我國的人才供需所存在的不平衡問題。其中遍地都是大學生,所造成的就業難度增加,熱門專業人才過剩,就業崗位與畢業生人數結構性差距太大,大學生畢業生待遇過低,用人單位的不合理錄用制度等等一系列衍生問題便是首當其衝。那麼,究竟會出現如此窘境的癥結又何在呢?據國家教育部統計,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

大學生就業現狀及解決辦法

一 大學生就業背景 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乙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據統計,201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超過640萬,這些高校學子的就業問題成為社會和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