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學生就業現狀

2022-07-03 17:15:03 字數 3726 閱讀 5677

一、大學生就業背景:

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乙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據統計,202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超過640萬,這些高校學子的就業問題成為社會和學校關注的焦點。

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雲的求職大軍中,如何脫穎而出,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職業道路,是每個畢業生都在思考的問題。在能力結構上,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能力並不是基於職業路徑的需要進行建構與培養,難以滿足人力資源市場的需求。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變化,用人單位的需求模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用人單位的勞動力需求行為基於「職位分析下的任職資格模型」在勞動力市場上通過**機制選用合適的人才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真正原因:

3. 當經濟危機到來的時候,企業普遍實行的保守的發展戰略和緊縮財政戰略,一方面人力資源的補給大幅減少,另一方面用於培養與培訓的費用也大幅減少,在招聘的時候會對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優中選優。經濟危機造成的結果是,無論是從結構看,還是從總量上看,大學生的數量都是供過於求。

現在高校培養的大學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實踐非常缺乏,即便是對實踐要求極高的技工類,很多學校因為種種原因取消和減少了實踐的課程。大量理論的課程讓學生在專業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實踐能力的大學生成了紙上談兵的高手。

企業是非常現實經濟實體,需要的人就是能夠給企業直接帶來績效的人,而紙上談兵的大學生並不能馬上給企業帶來績效,還要搭上老員工給為其輔導,從而影響了企業的整體績效。現在很多企業都停止了招聘新員工,尤其是大學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實力的公司進行的優中選優的戰略性人才儲備;而有些有實力的公司,在進行人才的戰略性調整,希望通過現在的經濟危機帶來的變化,招募和儲備一批中高階人才和優秀的技術骨幹,從而迎接經濟危機過去後的新的發展。

由此可見,一些企業認為經濟危機也是轉機,在這個轉機的過程中,良莠不齊的企業進行了自然而然的優勝劣汰,使得企業乃至整個行業以後的發展會更加規範。而大學生沒能在這一轉機中受到青睞,其根本原因是大學生畢業後,不具備相關工作的勝任力。

4. 畢業生的就業觀念並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就業期望值較高,理想與現實存在較大差距。表現在畢業生對自己估計過高,眼高手低,這山望著那山高;對薪水、福利待遇要求過高,不顧自身的條件,導致用人單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不願去一些小城市發展;對單位選擇過高,「學而優則仕」非要去當官,看重國家機關、大單位等,對一些小企業不感興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二、大學生就業難如何解決待遇定位、地區定位和職業定位

很多培訓機構認為11年將是就業培訓的又乙個轉機,毫無疑問,對於找不著工作的大學生,培訓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很多機構還承諾負責就業。但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是,就業形勢不好的情況下,很多培訓機構的承諾並不能兌現,而很多認證培訓除了一紙證書外,並沒有為參訓者帶來更高的附加值,連參加培訓的人自己都知道,這是自欺欺人的沒有辦法但又不得不試試的辦法。

而一些真正關心培訓內涵,注重技能提公升的培訓機構,如果沒有承諾

就業出口,如果沒有相關的證書,吸引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承諾就業但不能兌現,無疑是飲鴆止渴,還是自取滅亡。因為大學生真正關心的是能不能找到工作,能學到真正的本領如果找不到工作,和沒本領沒有什麼差別。

首先是待遇定位。專家稱:「我們不是用錢來衡量自己,而是要把自己的期望值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相結合,避免好高騖遠,眼高手低。

其實這一點上,學生也在逐漸適應,降低自己的就業底線,這是很正確的。很簡單的乙個道理,如果畢業後我們沒有工作,生存都出問題的情況下,還如何談發展、談未來?在當前受金融危機等經濟因素的影響,包括像很多建築行業公務員等職位都有相對的削減,部分企業的薪酬、待遇等都會有所下降,我們應認識到當前的形勢,給自己乙個合理、合適的待遇定位。

」其次是地區定位。「客觀上講,北京的就業機會確實很多,但同樣就業的人數也很多。高學歷的人才躋身激烈的就業市場,所謂萬軍難過獨木橋。

因此我們不妨拓寬自己的眼界,著眼一些其他城市的就業崗位。沒有必要非留在北京,很多地方都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等我們去開拓。國家的政策對這些工作崗位的扶持也是很大的。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職業定位。專家說:「大學生想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求職方向和求職目標。

「田忌賽馬」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大學生要善於用自己的優勢去和別人競爭。現在我們組織的招聘會中,經常會看到一些學生拿著簡歷投很多家單位的多個崗位,這看起來相對增加了我們的就業成功機率,但很多時候這些簡歷的投放都是無效的。我們應擺脫這種盲目的狀態,了解自己的優勢何在,自己適合哪類工作,哪些崗位。

投放簡歷前,我們應問問自己,我期望找到乙份什麼樣的工作?我為什麼要找這份工作?我的能力、性格等是否勝任這項工作?

明白了這些問題,很自然的就會有目的、有選擇地去應聘,也會大大地提公升我們的競爭力,因為是有明確方向的,去應聘的是自己最期望得到,且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當然,想弄清楚這些問題可能要花些心思,還需要對所應聘的工作崗位本身做些了解。在畢業前的最後一年,就是大學生最好的實踐年,選擇的實習和兼職要和自己未來的就業相結合,效果事半功倍。

這之前的幾年,就是大學生做職業選擇的時間,如果乙個學生能在入學時就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那麼他肯定會有明確的努力方向。課餘時間看什麼書、社會實踐參加哪些類別都會很清楚。我認識一位北語的學生,大二時就通過實習獲得了兩家用人單位的認可,他也稱就是自己入學時就期望能做翻譯,兩年多一直在這方面下功夫,效果很明顯,大三時就有單位對他有接收的意向了。

因此,職業的定位是大學生找到自己優勢和興趣愛好最直接的方式的,也是提高競爭力的手段之一。」

再有就是大學生初入社會,很多社會需要的與人交流溝通、與人和諧相處等能力與素質還是很欠缺。對企業的忠誠度、努力程度等企業注重的能力與素質還是有很多的不足之處。這對大學生就業帶來了許多困難。

問題在於能不能找到工作上了,這是企業的事情。但是目前情況下,保守和收縮策略的大絕多數企業,不可能招聘大批沒有經驗的新員工,因為企業首要解決的問題是生存,為新員工支付的薪水是企業直接成本,這可能會影響到企業的生存。

於是**出面了,出台了一些財政政策,企業接納大學生可以得到補貼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要求半年後企業必須接收該員工,而大多數企業不能保證半年後經濟形勢會好轉,因此不願承擔這樣的用人風險,因此對於這一政策也並不敢嘗試。

是不是可以將這些綜合起來考慮呢?大學生要解決的是工作的問題,很多人只要是有個工作不賺錢也可以,企業也要考慮如果經濟形勢好轉人才補給如何解決,**考慮的是大學生有工作幹可以解決一些突出的社會問題。那麼在此階段,大學畢業後可以視為見習期,由企業接收並進行實際工作的訓練,當經濟好轉的時候,企業就會儲備了一定的補給人才,而大學生無論選擇是否留在該企業,都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求職也不再是一件難事了。

而**的補貼可以一部分用於補貼企業實訓的人力成本和場地裝置成本,一部分用於補貼大學生的見習期間的生活費用,這就解決了企業的一部分問題,也解決了大學生家庭負擔的一部分問題。同時一部分培訓機構也將發揮一定的作用,對於培訓機構來說,真正要考慮的應該是究竟能夠給受訓者帶來什麼樣的價值,帶來多大的價值,作為補充教育形式的優勢是什麼,考慮的不僅僅是就業難帶來的收益機會,更應該是對教育本身的思考。

總而言之,目前既要解決大學生掌握實際工作技能的問題,又要解決企業的後顧之憂問題。因此,**的補貼的錢要花在刀刃上,避免錢花了,大學生只是延期幾個月失業的情況發生。大學生自己花錢參加培訓,更要花在刀刃上,要真正考慮能否學到真實的本領。

這是解決目前問題的途徑之一,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還是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實踐。問題一直都存在,經濟危機只不過是讓問題體得的更加尖銳,如果能借助這次經濟問題,加快對教育的探索,加快**職能的探索,加強企業和高校的更深層次銜接,對於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於未來中國的發展,也許是件好事。問題的產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決問題的過程也不會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從各個角度,不同的時間段有不同的側重點,逐步來解決這一問題。

2023年大學生就業現狀

1.供過於求 在沒有出現經濟危機的時候,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是比較突出的問題,從整個就業情況看,大學生的供給明顯大於實際需求。不是總量的供過於求,而是結構性的供過於求,主要是培養的大學生的方向及大學生所應該學習的內容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是脫節的。企業用人的時候,首選是相關專業,其次是高潛質的人,因為企業在...

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全球經濟急落的今天,大學生就業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大學擴招留下的後遺症,在近幾年裡越來越明顯地呈現出來,其中最直觀的就是大學生畢業後的去向問題。一般情況下,大學生畢業走向有三 就業 自主創業 繼續深造 考研 出國 而理清嚴峻的原因方能為大學生就業找到良好的對策,本人認為大學生就業嚴峻的原因有以下...

大學生就業現狀研究

摘要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新調查統計,今年我國將有610萬大學畢業生走出校園,加入就業大軍,比2008年多出了整整52萬。同時,2008年9月份以來我國受到了世界金融危機的衝擊,經濟增長進入緩慢增長階段,勞動需求減少,這使得原本就很緊張的大學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大學生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