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三歷史小測

2022-11-01 08:45:06 字數 3744 閱讀 5530

1.(2015·湖北八市高三3月聯考·25)天寶二年(713)韋堅為唐玄宗從南方採辦的貨物中大多是來自民間作坊的傑作:「若廣陵君(楊州市)船,即於栿背上堆積廣陵所出錦、鏡、銅器、海味;丹陽郡(江蘇鎮江)船,即京口綾衫緞;晉陵郡(江蘇常州)船……;會計郡(浙江紹興)船……;南海郡(廣州)船,……」(《舊唐書·韋堅傳》)材料表明唐代(  )

a.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b.私營手工業佔據主導地位

c.形成專業性生產區域d.家庭手工業得到較大發展

2.(2015·山東濟寧一模·15)2023年成都錦院建立,主要出產四種蜀錦:上貢錦、官誥錦、臣僚襖子錦和廣西錦。由此可以推斷(  )

a.成都是宋代織錦業最發達的地區b.成都錦院屬典型的官辦手工業

c.宋代**對地方的控制空前加強d.宋代已出現新型生產關係萌芽

3.(2015·山東濰坊一模單科·4)「鄉村紡織,尤尚精敏,農日毆之時,所出布匹,日以萬計。以織助耕,女紅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  )

a.家庭手工業有了較大發展b.自然經濟受到了明顯衝擊

c.重農抑商的觀念有所淡化d.社會生產**現僱傭關係

4.(2015·江西六校高三3月聯考·27)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特別是我國的古代陶瓷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注和研究中國古代陶瓷歷史文化是當前挖掘和弘揚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任務。據《明史》記載「隆慶時,詔江西燒造瓷器十餘萬。萬曆十九年命造十五萬九千,繼而復增八萬,至三十八年未畢工。

」這個記載表明(  )

a.官窯瓷器明朝時大量投放市場b.官府對瓷器的需求量不斷增加

c.官府控制了全國的民窯生產d.**對官窯的工藝水平要求日益提高

5.(2015·雲南昆明一模·28)明正德《松江府志》記載:松江「俗務紡織,不止鄉幕,雖城中亦然,裡妲晨抱紗入市,易木棉以歸。明旦復抱紗以出,無頃刻閒。

織者率日成一匹,有通霄不寐者,田家收穫,輸官償息外,未卒歲,室廬已空,其衣食全賴此。」材料反映了(  )

a.私營手工業佔主導地位b.小農經濟走向衰落

c.家庭手工業面向市場 d.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6.(2015·廣東湛江二模·13)西漢武帝接受桑弘羊的建議:「置大農部丞數十人,分部主郡國,各往往置均輸鹽鐵官。」這一措施(  )

a.旨在推行郡國並行制b.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c.抑制了地方經濟獨立d.不利於官營手工業發展

7.(2015·廣東揭陽二模·13)《晚明社會變遷》一書說「綜合粗估結果,1570—2023年美洲**總共大約有12620噸流入了中國」。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  )

a.中國控制海外**b.明朝**推行重商主義政策

c.中國手工業發達d.中國參與西方的殖民掠奪

8.(2015·河南高考適應性考試·27)《中國經濟制度史論》中說:「中國傳統手工業各大部門都曾有過工場雇傭工人操作生產的記載,唯獨棉紡織業沒有任何手工工場的確切報道」。古代社會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  )

a.歷代**都禁止棉花的私營b.家庭作坊對規模生產的阻礙

c.棉花傳入中國的時間比較晚d.外來棉紡織品的強有力競爭

9.(2015·浙江湖州高三期末·6)《史記·貨殖列傳》記載:「(西)漢興,海內為一,開關梁,弛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由此可見西漢初期(  )

a.並不採取嚴格的重農抑商政策b.在政治上採取了歧視商人的政策

c.國家的統一促進了商業的發展d.我國對外**有一定程度的發展

10.(2015·河南濮陽一模·11)《古代經濟史》中有這樣的描述:「(明中期)揚州是中國食鹽的集散中心,大批的商人來到這裡,命靠著食鹽**發家,他們同時帶來的還有各自家鄉的廚師、食材、口味。」這反映出明中期揚州地區(  )

a.成為飲食文化中心b.重農抑商政策鬆動

c.商品經濟較為發達d.私商成為商人主體

11.(2015·貴州黔東南州高三模擬·26)在中國古代,「自大街及諸坊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即無虛空之屋,每日侵晨,兩街巷門,浮鋪上行,百市買賣,熱鬧至飯前,市罷而收。」這種情形最早應該出現於(  )

a.漢朝b.唐朝c.宋朝d.清朝

12.(2015·湖南懷化一模·27)中國古代文人重義輕利,但到了明清以後卻發生了變化,如:鄭板橋本人曾明確制定了自己的潤格「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條幅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他的《板橋潤格》說得很乾脆:

「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為妙」。這一現象最能反映(  )

a.清代文人重商意識增強b.經濟發展衝擊傳統觀念

c.清代社會逐利風氣盛行d.明清時期文化產業興盛

13.(2015·福建廈門一模·15)據《新全球史》記載,早在12世紀福建就進口稻公尺,而專門種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銷往北方,儘管**要求福建人種植稻公尺以減少對進口稻公尺的依賴,卻收效甚微。這一現象突出反映當地(  )

a.農業經濟結構較合理b.農業生產受市場主導

c.不適宜種植糧食作物d.**放棄重農抑商政策

14.(2015·福建寧德一模·9)唐長安城中設有東、西兩市,市下設行,如肉行、絹行、藥行、鼓行、鐵行等。可見,唐都長安(  )

a.商業活動不再受官府監管b.商品交易打破了空間限制

c.城市的政治功能日益減弱d.商品交易市場專業化明顯

15.(2015·貴州貴陽一模·25)南宋時徽州人均耕地15畝,元代降至4畝,明萬曆年間為2.2畝,清康熙年間為1.5畝。儘管明清時期人均耕地面積大量減少,很多徽州村落卻走向鼎盛。出現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耕作方式改進,土地利用率提高b.商品經濟發展,地域性商幫興盛

c.資本主義萌芽出現,手工業繁榮d.經濟重心南移,徽州成為交通樞紐

16.(2015·雲南一模·26)明初**招商人把糧食實物代為輸送到北方邊防衛所,換取販鹽執照,然後到指定鹽場支鹽,並在指定地區銷售,晉商以此為契機崛起。這表明(  )

a.商幫的活動是官營商業的新形態b.鹽業官營制度己正式廢除

c.**通過經濟手段將商人組織化d.**改變對商人歧視政策

17.(2015·遼寧大連高三雙基測試·12)明英宗時期開始規定,南方直隸、浙江、江西、湖廣、福建、廣東廣西六布政賦稅中,一部分公尺麥實行納銀徵收的方式。成、弘年間,**已是江南地區的通用貨幣了。明末錢莊已成為獨立的經營組織,不僅經營兌換還辦理放款。

此外,若干小規模兌錢鋪和錢公尺鋪在農村相當活躍。上述材料表明(  )

a.貨幣經濟已佔據主要地位b.**財政收入大大增加

c.**已成為主要流通貨幣d.國家的稅收以貨幣為主

18.(2015·河北石家莊一模·26)蘇東坡認為:「且平時大商所苦以鹽遲而無人買,小民之病以僻遠而難得鹽。今小商人不出稅錢則所在爭來分買,大商既不積滯,則輪流販賣,收稅必多。

」可見其(  )

a.主張抑制大商人勢力b.強調稅收要用之於民

c.關注商業流通d.提出農商皆本

19.(2015·河南商丘二模·26)北宋時期,四川出現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後,南宋、元朝、明朝**都曾大力推行紙幣。可是都迅速貶值,明中期基本放棄紙幣,取而代之的則是從民間**發展起來的、最終獲得**認可的**作為主要支付手段。這一時期紙幣的興衰表明(  )

a.**對市場的控制遇挫b.明朝中期商品經濟停滯

c.民間**突破官府限制d.重農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20.(2015·河南洛陽二模·28)有學者在研究我國古代城市發展時發現,明清兩代的幾個大都市,從人口到城區規模都比兩宋和元代時縮小許多。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經濟重心的南移b.閉關鎖國政策的推行

c.重農抑商政策的強化d.工商業市鎮大量興起

21.(2015·江西贛州十二縣市高三第二學期期中·27)宋初「衣服遞有等級,不敢略相陵躐」,從《清明上河圖》看,上層人物多穿齊整的袍衫,長可掩足;平民大眾則捋袖敞襟,繫帶裹腿,以便活動。但在南宋,已是「衣服之章,上下混淆」了。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2023年高三歷史備考計畫

1 學生現狀分析 今年我校共有12個文科班,其中六個文化班,六個藝術班,共計1000餘人。文班人數多,但學生普遍基礎差,家長及學生高考意識日益資薄,再加上藝術生2014年高考文化成績相對大幅度提高,教學形勢嚴峻。2 總體思路 運用文明史觀 現代史觀 全球史觀等新史觀,依據課程標準,考試說明和教學要求...

2023年高三歷史總複習的思考

邢台五中嚴偉 一 教師要定位好角色 高三歷史教師要定位好三個角色。一是做歷史與學生的 紅娘 不一定是讓所有學生喜歡上歷史,但起碼是願意親近歷史,能夠認識歷史學科的價值所在。好比 你五音不全唱不好歌,也願意哼哼歌。二是做學生求知的打火機。歷史學習困難的學生共同之處就是處在 說不清楚 狀態 不會?怎麼不...

2023年高三歷史組教研工作總結

2 認真備課。認真備課充分體現了我們高度的質量意識,在教學實際中,備課時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以學生為主體,針對教材及班級學生的特點,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在教材方面力爭每乙個知識點背全背細,在一輪複習時就分析到位,全面。可以說 不過分的強調 是重點,但力求把每乙個知識點講到位了,而那些複雜的則將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