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有德與有才無德

2022-10-27 13:54:06 字數 1494 閱讀 6919

有德有才是**,有德無才是半成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無德無才是廢品

在美國,一所私立學校開學的第一天,全體教師都收到了校長的一封信,信的內容如下:

親愛的教師們:

我是集中營裡的倖存者。我親眼目睹了一般人看不到的事情:

毒氣室由有學識的工程師建造;孩子被受過教育的醫生毒死;嬰兒被訓練有素的****;婦女和孩童被受過高中或大學教育的畢業生射殺;所以我懷疑教育。

我的請求是:希望你們幫助學生做乙個有人性的人。永遠不要用你們的辛勤勞動,去栽培孕育出學識淵博的怪獸,身懷絕技的瘋子,或者是受過教育的納粹。

閱讀、寫作、數學等學科,只有在用來把我們的孩子教育的更有人性時,才顯得重要。

讀著這封讓人恐怖的信,我不禁想起許多學者經常說的一句話,大意是:有德有才是**,有德無才是半成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把德育和「人性」聯絡起來,我們會發現,「人性」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內容。

對於什麼是「人性」?我國古代學者有許多著名的論述。孔子曰性相近,承認有人性,但未說人性是什麼;孟子說人性善,荀子說人性惡,告子說無所謂善惡,又說食色性也,等等。

中國的聖哲前賢們大都從社會倫理角度闡發人性。文藝復興後的歐洲資產階級則把人性看作感性慾望、理性、自由、平等、博愛等等,他們大都從人的本質存在、天然權利等角度來闡發人性,起因則在於反對封建制度對個性的束縛。

其實,人性就是人「向善」的本性。當代人學家張榮寰2023年4月對人性作了全新的詮釋:「人性是真理性在人身上的自由表達。

當人理智的釋放人性的自由時,自我的良心就給予意志上的平等,自我的慾望就回歸到美善的表達,愛的情感隨之產生,人就會在人格上得到某種滿足,身體上的滿足是快樂,心靈上的滿足是歡喜,這種人格(身心)上滿足就是幸福。人性就是愛的滿全,當真理在人身上的具體表現愛時,愛是法律精神的源泉,愛是人良心的機能,愛是人對真、善、美的嚮往、回應和給予。」透過這一詮釋,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

人性就是人在堅持人類普適真理的前提下,通過行動表現出來的對真、善、美的愛的回歸和表達。無視生命的尊嚴,對人或者動物嗜殺成性,無絲毫憐憫之心,儘管他的所作所為可能符合某一集團的利益,但卻違背了人類的普適真理和公共道德,不僅不人道,也沒有人性。

學校道德教育是引領學生「向善」的教育,也是人性的教育,教育絕不能培養「有才無德的危險品」,德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向善」的本性,使整個教育過程處處閃耀人性的光輝。在平時教學中,有些教師只知道向學生傳授客觀真理,卻很少透過真理的表述讓學生體驗其中包含的「人性」要素,於是德育往往就與學科教學割裂開來,或者單獨設科,或者通過舉辦活動進行空洞的說教,從而使學生求知的過程失去了人性的照耀,這是造成學校德育針對性不強、實效性不高的直接原因。

幫助學生做乙個有人性的人,就是通過知識的教學,喚醒學生內心深處對真、善、美真誠的愛和追求,就是要讓學生具備人道的品性,懂得愛,懂得憐憫,學會尊老愛幼,學會尊重他人,學會尊重不同意見和不同地區的文化,具有人文情懷和全球意識等;幫助學生做乙個有人性的人,實際就是讓學生成為乙個善良的人,乙個有良心的人,乙個胸懷坦蕩的人,乙個有知識和智慧型的人,乙個堅強正直、敢於面對困難和挑戰的人。唯其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才能真正做到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

有規矩,才有卓越

東坑麗晶小學熊仁偉 孟子說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學校更是如此,學生要懂規矩,教師要守規矩,而校長不僅要懂規矩 守規矩 還要要會用規矩!懂規矩,就是讓制度入腦入心。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校長來講,規矩既包括規章制度,又包括道德規範 標準禮儀。一定要牢記自己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整個師生乃至於社會的表...

有健康才有希望

莎士比亞在 無事生非 一劇中,曾借神父之口,道出人性中的矛盾與愚昧 我們往往在享有某樣東西時,一點都不看中他的好處 等到失掉他以後,卻格外誇張他的價值,發現他還在我們的手裡時所看不出的優點。為什麼當我們擁有某些可貴的東西時,絲毫不知珍惜,不覺可貴?非要等到失去以後,方始發現他的重要。視為當然 或許是...

有做才有為

2008年工作總結 回首過去,是為了更好地面向未來。盤點自己在這一年裡的收穫,無疑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就像農民手捧著糧食,心裡充滿了欣喜 盤點自己在這一年裡工作,同時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想想當初自己的雄心壯志和種種計畫,有的沒能付諸於實施,或者雖然實施了,卻效果不那麼理想,也不得不讓自己遺憾。好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