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的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畫清單及進度表

2022-10-21 22:45:34 字數 5114 閱讀 5694

《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畫及進度表

(2016-2017學年度第二學期)

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教材,在承接三年級上冊教材內容和特點的基礎上,將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啟蒙教育作為基本出發點,以學生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為主線,在教育內容上將愛的教育與人際交往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以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現對三下教材作一基本分析。

一、教材特點

教材在對學生的道德教育方面,強調了讓學生在對社會基本關係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形成學生待人處事基本觀念和與之相對應的道德意識,通過讓兒童對社會三對關係認識的逐步深化和發展,來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並將兒童道德意識和道德價值觀念的形成作為教科書的著力點,三年級下期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積極有益的探索。

(一)幫助兒童初步學習對人的理解。

對人的理解是人與人之間建立和諧關係的基礎,在兒童時期培養學生對人的理解能力,不但有利於兒童人際關係的和諧發展,更為他們學會做人打下紮實的基礎。三年級下冊《在愛的陽光下》、《我們共歡樂》、《生活不能沒他們》三個單元,從幫助學生理解父母長輩在培育自己時的良苦用心及其辛勞,到對同伴的理解,學校裡和社群裡為自己服務的人的理解。讓他們通過對身邊人的理解產生尊重和愛。

在引導學生對家人、同學和其他人理解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學習從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斷、理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如第二單元的《換個角度想一想》一課,就是讓學生懂得當自己與別人想法不一致,發生矛盾和衝突時,換個角度想一想,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二)幫助兒童認識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共生共成的關係,促進兒童合作意識的形成。

在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依賴,共生共存的關係,這種共生共存的關係要求我們認識問題時應具備基本的生態意識和合作觀念。第三單元《生活不能沒有他們》中的課文,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第二單元中的第三課《我們共歡樂》一課,讓學生通過體會與他人分享的快樂和參與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並形成合作的觀念。

(三)進一步突顯教材對活動的引導性。

三年級下冊教材在引導學生的活動方面得到了進一步加強,通過教材提供的範例引導學生活動,促進學生在活動中去進行體驗和感悟。在全書四個單元的13個主題中,設計了16個活動,如在《家人的愛》一課中,通過讓學生開展乙個保護生雞蛋的活動,體驗父母培育自己的艱辛。《不一樣的你我他》讓學生通過「我的自畫像」和「在圓上作畫」的活動,讓學生認識人與人之間有著不同,存在著差異。

《我們的生活需要誰》中的「活動天地」欄目,讓學生開展「社群裡的一天」的模擬活動,體驗社群裡人們之間相互依存和信賴的關係。

(四)通過典型故事讓學生受到啟迪和感悟。

乙個好的故事可以達到啟迪兒童思維,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在三年級下冊的部分課文中,適量地配以了相關的故事,以達到促進兒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如在《家人的愛》後面,配以了乙個美國經典的家庭教育小故事。

讓兒童通過讀彼兒和媽媽乙個關於賬單的故事,認識到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是不要任何回報的。如《分享的快樂》一課後附了乙個「盲人點燈的故事」,讓兒童認識到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間的援助。沒說出的話尤為精彩「既為別人照亮了路,也讓別人看到了我而不會碰撞我了」。

(五)注意從小處著手來促進學生的養成教育。

對學生的養成教育體現在一件件細小的事上,從小事入手對學生進行教育是三年級下期教材的乙個特點。如《說聲「謝謝」》、通過謝謝乙個簡單的禮貌用語,讓學生學會感謝、學會尊重。如《家人的愛》中「我們就堅持為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開始」等,這些都是從小處入手,對學生進行教育。

(六)重視引導學生的**性學習,為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奠定基礎。

三年級下冊教科書突出了引導學生進行**性學習,以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教科書中有許多引導學生實地觀察、訪問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調查訪問的社會研究能力。如《我們的生活需要誰》一課,開課便設計引導學生觀察一天生活的活動,看看都有哪些人在為我們服務。

《阿姨叔叔辛苦了》,設計了讓學生去看看叔叔阿姨是怎樣工作的,然後讓學生寫出調查後的感想等。

二、教材簡析及教學建議

三下教材共四個單元,第一單元「在愛的陽光下」。將這一單元安排在前面主要是以兒童的生活圈為序逐步展開教育,先由家庭中的人際關係入手,到學校中同伴之間的人際關係,再到社會中的人際關係。

第一單元《在愛的陽光下》

(一) 設計思路和主題思想

本單元以愛作為主線,引導學生通過一些具體的生活情景,去感受、體驗理解家人對自己成長付出的深切而厚重的愛;學校老師對自己成長付出的無私的愛;社會對少年兒童成長給予的關愛。由於現階段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只知道受愛,不知道愛人,在家不知道愛父母,在學校不知道愛老師和同學,在社會上不知道愛他人。因此,本單元努力引導學生通過一些具體的活動,獲得對父母內心世界的理解,讓他們從小懂得自己不應當只會接受父母的愛,他人的愛,還應當學會愛父母,愛他人。

針對上述情況,本單元確定的主題思想是:讓學生感受家庭中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懂得父母為培育自己付出了許多的辛勞,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理解父母,學會與父母溝通,以恰當的方式表示對父母長輩的感激、尊敬和關心,孝敬父母長輩。

體會學校裡老師和其他工作人員對少年兒童成長所給予的關愛,學會尊敬學校的一切工作人員。感受黨和**對少年兒童的關愛,知道國家採取了許多的措施保證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同時還制定了一系列保護少年兒童的法律條文和法規。

(二)單元結構和教學建議

本單元由四個主題構成,主題一:家人的愛。主題二:讀懂爸爸媽媽的心。主題三:來自社會的愛。

主題一:《家人的愛》

本主題強調了三個重點: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人的哺育。讓學生聯絡自己的家庭生活實際,感受家人給予自己的關愛。懂得正是由於有了家人的愛,才使得自己能健康成長。

教師在教學時可組織這樣幾個活動。

第乙個活動是「呵護小雞蛋」的活動。

讓學生帶著乙個生雞蛋,精心呵護一天,讓雞蛋完好無損。

第二個活動是「聽爸爸媽媽講故事」。

請學生回家向爸爸、媽媽了解自己名字的意義,請他們講一講自己成長中的故事,把家人培育自己的最感人的故事記錄下來。

第三是「難忘的經歷」活動。

請學生匯報自己呵護小雞蛋的情況,講自己呵護雞蛋的感受,再請學生談自己養小動物的體會。讓學生體會,呵護雞蛋和養小動物那麼的艱辛,爸爸、媽媽哺育我們容易嗎。

第四個活動「名字的故事」。

請每個學生講一講父母給自己起名字的意義。

第五個活動「家人哺育我成長」。

請學生看一段「成長的**」錄影,錄相的內容可根據各班情況而定。請學生談看錄相後的感受。學生根據自己的調查講家人關心,培養教育自己的故事。

一也可請一位學生的家長到課堂講自己哺育孩子成長的動人故事。

第六個活動「無私的愛」。

老師用課件出示彼兒和媽媽的兩份賬單,問學生看了這兩份賬單之後想說什麼?請學生也來列個兩個清單,一是家人一天中給我做了些什麼?二是我為家人做了些什麼?

請學生比較自己列的兩個清單,從這清單中知道了什麼?

主題二:《讀懂爸爸媽媽的心》

本主題教學重點有三點:第一是懂得爸爸媽媽對自己成長的關心,知道爸爸媽媽關愛兒女有各種不同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是初步懂得理解父母,與父母溝通,了解爸爸媽媽的喜怒哀樂。

第三是知道用自己的行為為爸爸媽媽分憂,從小學會體諒父母,學會用自己愛的行動回報家人的愛。

教學時可組織開展三個活動。

第乙個活動是「悄悄話信箱」活動。

讓學生通過悄悄話信箱,提出自己對爸爸媽媽某些行為的困惑和不理解,說出自己的心中真實的話。老師抽出學生說的悄悄話為案例,引導學生討論和分析煩惱,為什麼爸爸、媽媽要這樣想,這樣做。

第二個活動是「假如我來做父母」。

可以設定一些情境讓學生來演一演,如父母等孩子回家。通過轉換角色,讓學生理解父母的心。

第三個活動「爸爸媽媽的心聲」。

教師將在課前訪問一位同學的爸爸或媽媽,錄下他們的話,上課時讓全班同學聽錄音後談感想。也可讓家長到課堂和孩子對話,就同一件事,各自談自己的想法,以達到相互理解。

第四個活動「給爸爸媽媽獻愛心的活動」。

引導學生回家後,從生活各個方面關心父母,給爸爸媽媽獻愛心,堅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主題三:《來自社會的愛》

本主題有三個重點:一是讓學生認識學校各類工作人員為自己的成長付出的心血,使學生感受到他們對自己的愛,並懂得自己應該怎樣尊敬他們。二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了解,讓學生知道社會各界對少年兒童的關心和愛護。

三是使學生了解國家所制定的一些保護少年兒童權益的法律條款,從中體會到這也是國家對少年兒童成長的關愛。

教學時可組織這樣幾個活動。

第乙個活動「採訪學校工作人員」。

教師根據課文內容,給學生提出調查採訪的內容及要求:「①調查學校各類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②採訪2~3位學校工作人員,聽聽他們自己介紹平時的工作情況。

③重點跟蹤1名工作人員,看看他們是怎樣工作的。」學生自由組成調查小組,開展調查採訪活動。教師對學生進行具體的活動指導:

教給學生調查的方法:第一步,各組擬訂出調查提綱,確定調查的物件、調查的具體內容(如擔任的職務、年齡、工作時間、工作職責等);第二步,認真作好調查記錄。

指導學生採訪的技巧:第一,最好是選定學校較有代表性的工作人員(如老師、校長、伙食團的師傅等)進行採訪。第二,採訪前準備好將要提出的問題(如「您每天幾點上班?

幾點下班?每天工作多長時間?」「工作中最愉快的事情和最煩心的事情是什麼?

」等)第三,採訪中要注意文明禮儀,尊敬師長,並認真作好記錄。

第二個活動是「學校裡為我們服務的人」。

先請學生分小組做匯報準備。各組將調查採訪的記錄進行整理,作好全班交流匯報的準備。注意:

各組要選擇最有特色的匯報形式,如用作文的形式寫一篇簡單的採訪稿;用圖畫的形式畫出受到的啟發和感受;用小報的形式綜合反映調查情況;還可以用唱歌的形式傾吐自己的心聲等。

各組學生分別上台匯報調查採訪的情況。學生談談聽了各組匯報後的感想。重點啟發學生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尊重為我們辛苦工作的老師?同學之間應怎樣相處?」

第三個活動「社會對我們的關愛」。

學生課前自由觀察、蒐集一些為保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而設立的警示語、標誌牌,了解它們的具體作用。同時,可以用**、圖畫的形式將標誌牌、警示語記錄下來。上課時讓學生展示蒐集的標誌牌、警示語的**、圖畫、文字等。

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情況,課件補充幾個有代表性的警示牌:如此處學校、車輛慢行;校內嚴禁吸菸;公共汽車上的「請給老弱病殘幼讓座」的標語;網咖、遊戲廳、卡廳裡「禁止未成年人入內」等警示語,同時,啟發學生想想:「這些警示語、標誌牌有什麼作用?

使學生形象地感知全社會對自己的愛。課件出示國家制訂的一些保護少年兒童合法權益的法律條文,引導學生談看到這些法律條文的感想,由此激發學生討論、思考,懂得這也是國家對我們的愛。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計畫

品德與社會 三年級下冊教學計畫 山東人民出版社 一 學情分析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 能力 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 他人 家庭 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 活動性 實踐性較...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材分析

一 教學內容 本學期共教學三個單元 第一單元 在集體中成長 第二單元 我們生活的地方 第三單元 大家都是好朋友 二 教材分析 本學期小學三年級 品德與社會 課試用的是山東人民版的教科書,是新教材。本教材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的心理特點,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整合兒童與自我...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畫

一 學生分析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 能力 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 他人 家庭 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 活動性 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會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