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材分析

2022-10-04 23:18:05 字數 4445 閱讀 6865

一、 教學內容

本學期共教學三個單元

第一單元:在集體中成長

第二單元:我們生活的地方

第三單元:大家都是好朋友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課試用的是山東人民版的教科書,是新教材。本教材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的心理特點,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整合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的關係,精選有教育價值和生活典型意義的案例作為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積極的生活,負責任,有愛心的生活,動腦筋,有創意的生活。

第一單元在集體中成長,共分為我們是乙個集體、快樂的集體生活、大家都是好朋友三個主題。

本單元設計思路:

1、以學校生活為基礎構建學習主題延伸到社會生活,體現綜合性,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

2、學習主題呈現的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充分體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3、注意強化教科書的文化底蘊,增加名言警句等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資訊量。

第二單元我們生活地方,共分為歡迎到我家鄉來、家鄉的故事二個主題。

本單元設計思路:

1、以學生的社會生活經驗為基礎構建活動主題。家鄉是學生生長的地方,對學生而言是熟悉、親切的。

2、學習過程活動化。活動以**為核心。

3、注重活動過程完整化。

第三單元愛護我們的生活環境,共分為垃圾帶來的煩惱,節約用水,環境好我快樂三個主題。

本單元設計思路:

1、以學生生活為基礎構建學習主題,體現綜合性,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

2、以**性學習和問題解決學習為主,倡導個人研究和小組分工合作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3、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注重感悟和體驗,使學生各方面得到綜合性和諧發展。

三、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熱愛集體,培養集體責任感。

2、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問題、壓力、衝突與挫折。

3、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情感,樹立為家鄉建設和發展服務的志向。

4、珍愛生命,熱愛生活。

5、熱愛大自然,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行為與習慣:

1、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2、面對困難不退縮,主動解決困難,善於自我調節。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怎樣做才能建立同學間真摯的友誼。

2、培養學生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

3、在家鄉地圖上查詢本地、本省及省會城市的位置,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

4、了解識圖常識,能辯認簡單的圖例、方向、比例尺,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5、了解家鄉的自然環境和經濟特點,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6、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7、了解家鄉生態環境的有關問題,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

8、知道解決生活中的環境問題有不同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和體驗調查、討論**的完整過程。

2、創設思辯情境,引發辯論。

3、培養學生嘗試不同的方法,如調查、訪問、蒐集與整理、分析資料等進行**活動。

4、學習從不同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和解決生活中的環境問題。

5、培養學生蒐集、分析資料的能力,並嘗試運用一定的方法解決問題。

一、 教學重、難點

1、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關心集體,維護集體集體榮譽,對自己承擔的任務負責。

2、讓學生了解識圖常識,能辨認簡單的圖例、方向、比例尺,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3、讓學生知道解決生活中的環境問題有不同的方法。

二、 教學進度

本學期上課21周,每週上課3課時,共計63課時,3課時為機動。

教學進度表

內容周次

《我們的班集體第一周

《集體有紀律第二週

《我為班級急榮譽第三週

《我喜歡集體活動第四周

第五周《集體的力量第六周

《同學之間第七周

《有了矛盾怎麼辦第八周

《交更多的朋友第九周

《看地圖找家鄉第十周

《我做小導遊第十一周

《家鄉的變化可真大第十二周

《家鄉山水美如畫第十三周

《家鄉風情更迷人第十四周

《可愛的家鄉人第十五周

《家鄉的歷史名人第十六周

《垃圾**來第十七周

《垃圾的危害第十八周

《垃圾的處理第十九周

《生活中的水第二十周

《水被汙染了第二十一周

《科學用水第二十二周

《其他環境問題第二十三周

三、 教學措施

1、從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教材的知識結構注意由近及遠,由具體到抽象,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性認識。

2、重視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

3、從學生年齡出發,教學力求生動活潑,趣味性強。

4、注意與思想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5、加強與其它學科的聯絡,培養學生運用多種知識的能力。

6、經常與班主任聯絡,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動態,以便採取相應教學手段,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第一單元

單元設計思路及特點:

(一) 單元設計思路

1、以學生生活為基礎構建學習主題,延伸到社會生活,體現綜合性,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

2、學習主題呈現的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充分體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3、注意強化教科書的文化底蘊,增加名言警句等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資訊量。

4、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和體驗,使學生各方面得到綜合性和諧發展。

(二) 單元特點

1、以學生的集體生活為主線,引導學生關心集體,維護集體榮譽,以品德教育顯性化,使學生的良好品德在研究活動和體驗感悟中得以形成和發展。

2、設定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從學生的經驗、興趣、愛好出發,設定問題情境,通過辯論會的形式,使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中,感受集體生活的快樂,提公升了自己的認識。

3、注重了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變「教材」為「學材」。

課題一:我們的班集體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班集體,了解班集體的組成。

2、使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群體觀念,培養學生積極的參與意識。

二、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我們的班集體這一主題活動。

師讓學生知道什麼是集體(許多人合起來的有組織的整體)。

師讓學生什麼是班集體(班集體由班主任和幾十名同學組成。老師們關心我們的成長,指導我們的學習。)

師:通過同學們的討論學習,知道什麼是班集體。下面就請同學們聽一段小故事:登山。

師引導學生思考:「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員,在登山的過程遇到困難了,你會怎麼做呢」?讓學生體會同學之間應該互幫互助,友好相處。

師:「如果你們小組要搞一次外出遊玩的活動,你有何打算?

師引導學生,讓學生制定以小組為單位的外出遊玩目標?

讓學生在小組內展開討論,制訂出本組的目標。

師總結: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集體之中。個人離不開集體,就像魚兒離不開水一樣。個人是集體的一員,集體的力量由個人的力量匯聚而成。

四、 教後記: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主要讓學生知道。我們是集體中的一員,有責任和義務為集體做事情,讓學生知道,個人是離不開集體的。

課題二:集體有紀律

一、教學目標:

認識集體有紀律的重要性,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二、教學過程:

活動一模擬體驗:他怎麼還沒來?

設定活動情境:同學們自願組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可以假定有乙個重要的參觀活動,但其中乙個同學到了固定的時間還沒有來,這時,你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呢?最後,小組達成協議,總結出最好的解決辦法。

活動二故事會:「遵守紀律的楷模,我學習的榜樣」

課前,布置學生蒐集一些遵守紀律的人物故事。課上,召開「遵守紀律的楷模,我學習的榜樣故事會」,並引導學生談談自己今後的打算,使紀律教育落到實處。

師總結:在社會生活中,紀律是非常重要的。小到乙個班集體,大到乙個國家,都是有紀律的,我們必須遵守。乙個人應該從小養成遵守紀律的好習慣,長大後成為奉公守法的好公民。

三、教後記:

課題三:我為班級爭榮譽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明白集體的成功必須依靠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

2、教育學生具有樂於為集體做貢獻的態度,激發熱愛集體,珍惜集體榮譽的情感。

3、使學生認識到要用誠實、正直的行為贏得和維護集體榮譽。

二、教學過程:

1、激趣誘思,匯入新課。

教師創設情境,營造特定的氛圍,構建教育的「情緒場」:出示一面衛生流動紅旗,問:「你們知道這面流動紅旗是怎樣得來的?

它是乙個人努力的結果嗎?那它是怎樣流動到我們班的呢?」使學生對「集體榮譽的取得需要大家的努力」這一道理有了粗淺的認識。

2、互動交流,提高認識。

讓學生將課前調查的情況進行匯報:「咱們班獲得過哪些集體榮譽,你為集體做了哪些貢獻?」通過匯報,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集體的榮譽必須依靠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

3、體驗感悟,昇華情感。

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兩人三足走」遊戲,讓學生融入情境,自我實踐,自我感悟,自我實現。用情境的氛圍感染和薰陶學生,激發他們在認識事物的基礎上產生一種內心體驗。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計畫

品德與社會 三年級下冊教學計畫 山東人民出版社 一 學情分析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 能力 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 他人 家庭 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 活動性 實踐性較...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畫

一 學生分析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 能力 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 他人 家庭 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 活動性 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會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畫

三年級下冊道德與法制教學計畫 一 基本情況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 能力 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 他人 家庭 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良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 活動性 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