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消費觀調查報告

2022-10-18 18:33:11 字數 1767 閱讀 2826

我分析了他們交上來的調查報告,主要有以下幾支出伙食費、上網費、買服飾、手機費、戀愛等。

綜合分析了一下,我感覺大學生的消費存在下面幾個特點

一、當代大學生消費新概念,追求時尚和名牌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齡限制之後,20歲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學校園的絕對多數,我們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惟恐落後於潮流,這是我們的共同特點。

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

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手機的消費專案。

本次調查中發現學生手機擁有率已達到每班不低於60。

再次是髮型、服裝、飾物、生活用品,大學校園中都不乏追新族。

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儲蓄觀念淡薄據調查,高達99的被訪同學的主要生活資金**於父母,說明了絕大多數的大學生暫時不具備獨立的經濟**。

其主要原因是,我們還處於求學階段,受到自身時間及能力的限制。

另外,中國傳統教育或觀念也不像西方那樣較早提倡並培養學生的經濟獨立能力,生活費主要由父母支付有其一定的客觀原因。

但這樣的另一方面是我們無法真切體會到這些錢的來之不易,容易輕率的消費,也不擔心沒錢用,因為總有父母擔著。

大學生的普遍年齡在19歲以上,大部分是第一次走出家門,大學也是走向獨立自主的生活過程,據調查,70的大學生存在著生活費勉強或剛好的情況,有10的人表明自己的生活費根本不夠。

這從乙個側面反映出當前大學生消費是較為衝動和盲目的。

那麼是家裡給的錢少嗎?回答是否定的,他們大都有同樣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錢往那裡用了。

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畫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

可見,當前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強。

三、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在調查中,一些同學指出,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四、戀愛支出過度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達到1000元比如送名貴禮物給對方。

他們大多承認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

這是讓人感到憂慮的方面。

有趣的是,傳統意義上談戀愛的費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擔的局面已經完全被打破,而出現三種情況,即男方全部承擔、男女方共同承擔和女方主動全部承擔,女生的戀愛支出甚至有超過男方的情況。

這也許就是傳統的戀愛與現代的戀愛的區別。

以上可以看出,目前大學生的消費結構還存在著不足,這些不足應當引起我們的深思。

這從乙個側面反映出當代大學生消費是較為衝動和盲目的。

不少同學表示自己不善於理財或者根本就沒有理財的概念。

很多同學糊里糊塗花錢,對自己乙個月用多少錢沒有乙個明確的概念,反正就是這樣花,不夠了就向家裡要。

比較少的同學會每個月給自己攢點錢,以備不時之需,倒是不少同學到了月底要急急忙忙向同學借錢。

在此,我建議大學生要控制慾望,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能攀比;多把心思放在學習上;購物時不要急於出手,多參考別人的意見。

另外要學會理財,制定每月的開銷計畫,進行消費記帳也是大有幫助的。

理財其實也是一種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財富,進而提高財富效能,如何去規劃、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我們關注消費和理財,希望可以**到我們大學生自身的一些消費特點,以使我們今後可以更理性的消費,更明白的消費。

大學生消費觀調查報告

一 問題的提出 從表面上看,消費是個人行為,但從更深層的意義上說,消費心理 消費意向 消費意識 消費嗜好是一種精神文化現象。大學生作為特殊的消費群,他們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所以了解他們目前...

大學生消費觀的調查報告

大學生消費誤區的存在,造成了消費慾望的惡性膨脹與經濟能力不堪重負的對立,顯現出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薄弱環節。大學生的消費,應當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家庭的承受能力協調一致。在塑造大學生的消費觀時,首先要從大學生的修養出發,把消費觀教育視為大學生修養的重要內容。把消費觀念納入校風教育與 兩課 教學的範...

大學生的消費觀調查報告

大學生作為社會消費的乙個特殊群體,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大學生沒有經濟 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 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