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消費觀調查報告

2022-05-09 12:48:02 字數 3651 閱讀 6483

一、 問題的提出

從表面上看,消費是個人行為,但從更深層的意義上說,消費心理、消費意向、消費意識、消費嗜好是一種精神文化現象。大學生作為特殊的消費群,他們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

所以了解他們目前的消費情況,刻不容緩。而現在,校園裡出現的不良消費所造成的消極影響更是不容忽視。

為了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我們對周邊的同學進行一次深入的調查。了解他們的消費結構、消費方式和消費心理。

二、 物件與方法

1, 物件:大學生進行隨機性匿名問卷調查和訪談。接受調查共200人,男女各一半,平均年齡20.6歲,平均年級為2.4年級。

2, 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

三、調查與分析

1,月消費總額貧富差距大

大學生總體的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500元~800元和1000元~1500元這一幅度,少於350元或多於1500元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少。而貧困生的消費額基本是少於400元。貧困生的生活標準與消費能力與普通學生差距相當大。

2,男女生間的消費異同。

在調查中高達70%的大學生在談戀愛,而男生佔戀愛消費的80%左右,他們每月用於戀愛的費用都是250元~400元之高,在加上一些社交方面的開銷都以男生為主,男生在這兩方面花費了大量的錢財。而在對形象的包裝上面,男生的消費又遠遠低於女生,調查表明,對衣物及化妝品保養品的消費佔女生總消費的20%~30%之多,甚至有個別女生達到50%以上。在對於是否會計畫月生活費的這一項調查中,男生與女生並沒明顯的區分,選擇有計畫的女同學僅為32%,男同學則為30%。

3,飲食方面開銷佔到總體消費的一半。

對於貧困生,飲食開支消費總額中佔了絕大部分,但總體的達到總體消費的一半。而對於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而言,日常的飲食不比平困的同學多多少,而外出聚餐和請同學吃飯,使他們的消費大大增加,這也是造成大學生消費高的乙個原因。

4,通訊網路費用過高。

被調查人群中,對手機的擁有率為97%,其中90%的貧困生也擁有手機。調查發現,大部分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集中在40元~80元,有25%的同學手機費用一般能控制在30元以下。也有12%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高達150元以上。

特別是通訊公司推出的一些優惠政策以及大學生戀愛的普遍更促進了同學們對手機的消費。

5,學生的經濟**大多靠家庭。

學生的經濟**無非是兩方面,來自家庭的**以及自我勤工儉學。調查顯示,絕大部分學生的經濟**全部來自家裡提供。雖然有高達70%的學生有過打工發傳單的經歷,但都是出於對這種新鮮事物的好奇,這樣偶爾的一次鍛鍊並沒有給自己的經濟生活帶來多大的影響。

而真正堅持在課餘的時間勤工儉學的大多是貧困生,甚至有2%的學生已經完全不需要家庭**生活費了。相對於那些貧困生想盡早走入社會,為家庭減輕負擔的思想,那些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還沒有這用自立自足的思想。

6,新型消費的快速增長。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成為人們生活消費的一部分,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追逐者,外出旅遊自然也成為大學生的消費之一。據了解,大學生平均一年內會出遊三次,有班集體組織的出遊也有與學校好友同遊。特別是五一,十一**周,大部分學生不會選擇回家而是去離學校較為接近的景區或者一些高中同學的大學所在地區。

現在的網路已經走進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據調查顯示,已經有40%的學生已經帶電腦來學校了,其中大部分是大二及以上的學生。其中只有20%的學生認為網路的學習幫助自己提高了成績,大部分同學只是用電腦消遣娛樂,特別是對一些男生甚至投入了大量金錢在虛擬的網路遊戲裡。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顯示所有的學生都已經有屬於自己的銀行卡了,有70%的學生用銀行卡只是為了領取生活費,而其他的學生或多或少卡消費過。雖然大部分的學生還是習慣用現金消費,但也有8%左右的同學已經喜歡銀行卡信用卡消費方式。而現在各種各樣的校園卡、銀行卡,打折卡成為大學生錢包裡的必備品,就連喝水也已經有了水卡。

可見,一些比較先進的消費方式已經進入了大學生的生活中。

7.大學生對自身消費現狀的看法。

在對自身消費的看法中,9%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消費偏低沒有滿足自己基本生活的需要,大部分的學生都認為自己的消費適中,還有一些學生雖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在一些方面偏高,但也都在家庭能夠承受的範圍內。值得注意的是不管事普通學生還是貧困生幾乎都反應自己曾今有過毫無計畫大量花錢的經歷。有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自己是「月光族」,有12%的學生在每個月的月底幾天生活便會過得比較拮据,而有能力控制自己消費的、家庭給多少便用多少、可以在為自己攢下「小金庫」的學生還不到4%。

四、結論

1,便宜仍然是大家的首選

因為沒有自身穩定的經濟**,大學生在消費時都會注重**和質量,盡量精挑細選,思索再三。對沒有多少消費經驗的大學生來說,並不能完全識別物有所值,往往一些**低廉的物品更受大家的青睞,雖然有時可以保證**並不能保證質量。對於一些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學生品牌無疑是他們消費的首選。

2,對電子產品的消費普遍

手機、***在校園中可謂人手一部,而電腦、數位相機也已經迅速在校園風行。在某種程度上電腦的使用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使學生了解社會動態、熱點,而網路課程的學習則表現出大學生的社會引導力。在使用手機方面,大學生更傾向於用簡訊的形式,這也加重了學生在通訊方面的消費。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一些對學習有關的資料書籍則正好與電子產品呈相反的趨勢,

3,大學生開始學會社會交流

在大學生的消費中用手機發簡訊打**、在qq裡聊天、時不時的聚餐都成了每個學生日常消費的一部分。這都說明大學生正在慢慢走向社會,融入社會活動,學會社會交流,這對當代大學生是必不可少,但這一方面的消費卻在不斷地公升高。

4,戀愛費用支出過高。

在大學階段大部分學生開始戀愛,而有時為了營造一種浪漫的氛圍卻不得不花費大量的錢財,這是大學生消費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對有些學生而言,戀愛的消費便傾其所有。這種不合理的消費也會導致一種錯誤價值觀的形成。

5,理財意識、理性消費缺乏。

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消費不很合理,只有極少數的大學生會對自己的消費進行規劃。大多數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追隨流行在校園中的消費熱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斷和自主意識。

總體來說: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整體上是客觀的。但個體差異大,一些不良的消費正在不斷壯大,因此培養大學生得合理適度消費事在必行。

這也應當作為一項重要學習內容被提到各大學的日常教程上來,正確的引導大學生建立合理的消費觀。

五、建議

1,調整消費結構不合理因素

在消費結構不合理這一點在女生尤其突出,學生的消費最主要的應該在飲食方面,而有些女生為了保持身材以及為購買一些昂貴的保養品而減少飲食方面的開支,這對大學生來說是極不合理的消費方式。我們應該注意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合理規劃自身消費構成,自覺抵制不良消費風氣影響。

2, 將物質上的攀比轉化為學習上的攀比

學生之間的攀比是不可能消除的,物質之間的攀比不僅會使學生的消費更加不合理二千會打擊到那些家境不好的學生,使他們缺乏自信。學校便可以加大對學習的獎賞力度,對於一些學生榮譽,獎學金之類的獎賞,學校可以大加讚揚,使學生從家庭的攀比、衣服的攀比轉化成對學習榮譽的攀比。同時可以讓一些家境較差的學生認識到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矮人一截,知識才能使你更強大,能力才是衡量乙個人的標準。

3, 增強自立自強的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

自立自強是每個人進入社會的必要條件,而遠離家庭的大學生活正可以培養這種意識。然而大學生活又是一種集體生活,我們往往會不自覺地放棄自己的意見而採取與大多數人一致的行為,所以我們要學會理性思考,有自己的見解。現在的大學生由於父母的寵愛及晾好的生活條件,並沒有認識到他的重要性。

做為乙個即將踏入社會的青年,我們所要具備的不僅僅是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還要有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大學生消費觀調查報告

我分析了他們交上來的調查報告,主要有以下幾支出伙食費 上網費 買服飾 手機費 戀愛等。綜合分析了一下,我感覺大學生的消費存在下面幾個特點 一 當代大學生消費新概念,追求時尚和名牌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齡限制之後,20歲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學校園的絕對多數,我們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惟恐落後於潮流,這是我們的...

大學生消費觀的調查報告

大學生消費誤區的存在,造成了消費慾望的惡性膨脹與經濟能力不堪重負的對立,顯現出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薄弱環節。大學生的消費,應當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家庭的承受能力協調一致。在塑造大學生的消費觀時,首先要從大學生的修養出發,把消費觀教育視為大學生修養的重要內容。把消費觀念納入校風教育與 兩課 教學的範...

大學生的消費觀調查報告

大學生作為社會消費的乙個特殊群體,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大學生沒有經濟 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 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