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文言文虛實詞彙總

2022-10-18 12:18:07 字數 3517 閱讀 3565

一、通假字集錄表

二、古今異義詞集錄表

三、詞類活用集錄表

四、一詞多義集錄表

二、常用文言虛詞闡釋

《大學語文》大綱在「漢語基本知識」中提出的第二項要求為:「掌握常用文言虛詞之、其、者、所、諸、焉、則、而、於、以、且、乃等的用法,識別同乙個文言虛詞在不同語言環境中的不同含義。」此項要求側重於對課文**現的常見文言虛詞意義或用法的掌握,下面分別作些介紹。

 之代詞 可指代人、事、物等,通常充當句中的賓語。例如:

(1) 君子疾夫捨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季氏將伐顓臾》之:指代所行之事,可譯作「這樣做」,分別充當「欲」和「為」的賓語)

(2)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於國也》之:提到動詞「有」之前的賓語,指代前面所說的情況。)

(3) 野語有之曰。(《莊子·秋水》之:指代「野語」的內容,可譯為「這樣的話」,充當「有」的賓語。)

(4) 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馮諼客孟嘗君》之:指代馮諼,充當「見」的賓語)

(5) 公賜之食,食舍肉。(《鄭伯克段於鄢》之:指代潁考叔,充當「賜」的近賓語。)

用於賓語前置的結構中,復指提到動詞之前的賓語。此時原有的代詞詞彙意義消隱,

只起提賓的語法作用。例如:

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莊子·秋水》我之謂:謂我。)

《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鄭伯克段於鄢》其是之謂乎:大概說的就是這吧。)

其李將軍之謂乎?(《李將軍列傳》其李將軍之謂乎:也許說的就是李將軍這類人吧。)

惟陳言之務去。(《答李翊書》陳言之務去:務去陳言。)

連詞(結構助詞)

1. 置於名詞性偏正結構(定中結構)的修飾語和中心語之間,表示多種修飾關係,通常

可譯為「的」。例如:

(1) 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代為?(《季氏將伐顓臾》)

(2)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可以食肉矣。(《寡人之於國也》)

(3)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諫逐客書》)

2. 置於主謂短句的主語後、謂語前,取消原有的句子獨立性,使之變成名詞性偏正結

構,在更複雜的句式中充當主語、賓語、狀語、定語等。此時根據上下文,通常可譯作「的」、「……的時候」、「……的樣子」、「……的情況(條件)下」等,也可不譯出。例如:

(1) 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寡人之於國也》寡人之於國也:寡人對於國家的治理。充當全句的主語。)

(2) 李伶之為嚴相國至矣。(《馬伶傳》李伶之為嚴相國:李伶扮演的嚴相國。充當句中主語。)

(3) 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莊子·秋水》爾向之自多於水:你以往因為河水滿溢而自我炫耀的樣子。充當「似」的賓語。)

(4) 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前赤壁賦》東方之既白:東方已亮。充當「知」的賓語。)

(5) 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李將軍列傳》廣之將兵:李廣帶兵的時候。充當狀語。)

(6) 南霽雲之乞救於賀蘭也,賀蘭嫉巡、遠之聲威、功績出己上,不肯出師救。(《張中丞傳後敘》南霽雲之乞救於賀蘭也:南霽雲向賀蘭進明求救的時候。在全句中充當狀語。)

(7) 此吾之所為師也。(《馬伶傳》吾之所為:我師從的,充當「師」的定語。)

動詞 表示「去」、「往」、「到……去」、「到達」等意思。如:

驅而之薛,使吏民如諸民當償者,悉來合捲。(《馮諼客孟嘗君》之薛:到達薛地)

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李將軍列傳》所之:去的地方、去處)     其

(一) 代詞

可指代人、事、物等。與「之」不同的是,上古漢語中「其」時常隱含結構助詞「之」的

意思,與後續詞語組成名詞性結構,因此通常只用作定語。魏晉以後,「其」的適用範圍有所擴大,也可用作主語。例如:

(1) 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寡人之於國也》前一「其」指河內,可譯為「那裡的」;後一「其」指河東,可譯為「河東的」)

(2) 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莊子·秋水》其:指代河伯,可譯為「他的」)

(3) 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五代史伶官傳序》其:指代前事,可譯為「此」、「這」。)

(4) 愈嘗從事於汴、徐二府,屢道於兩府間,親祭於其所謂雙廟者。(《張中丞傳後敘》其:指代當地百姓,充當主謂結構中的主語。)

(5) 夫其以李伶為絕技,無所幹求。(《馬伶傳》其:指代馬伶,可譯為「他」,充當句中主語。)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古漢語中「其」的指代物件可以靈活多樣,作為指示代詞,可用作特

指、遠指、近指;指代人物時,不僅可指代第三人稱,也可指代第

一、第二人稱,這都需要根據上下文確定。例如:

(1) 長者聞之,得無厭其為迂乎?(《報劉一丈書》其:此為作者自指,可譯為「我」)

(2) 李生足下:生之書辭甚高,而其問何下而恭也!(《答李翊書》其:指李生,這裡可譯為「你」)

(二) 語氣詞

作為語氣詞,「其」通常置於句首或句中,可表示多種語氣。

1. 表揣測語氣,可譯為「大概」、「恐怕」、「也許」、「可能」等。例如:

(1) 雖然,待用於人者,其肖於器邪?(《答李翊書》)

(2) 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馮諼客孟嘗君》)

(3) 若是,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種樹郭橐駝傳》)

2. 表叮囑、勸勉、期望、命令等語氣,通常用於祈使句中,可譯為「一定」、「千萬」等。例如:

(1)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傳序》其無忘:可譯作「千萬不要忘記」)

3. 表反問語氣。可譯作「豈」、「難道」、「**」等。例如:

雖如是,其敢自謂幾於成乎?(《答李翊書》)

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鄭伯克段於鄢》

4. 強調語氣,可譯為「究竟」。例如:

(1)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張中丞傳後敘》)

(三) 連詞

鏈結並列的句式表示選擇關係,可譯作「是……還是」或「……還是……」等。例如:

如是者,其亦足樂乎?其無足樂也?(《答李翊書》)   者

起輔助作用的代詞。與一般代詞不同的是,「者」不能獨立充當句子成分,必須附著於其他詞或短語之後,共同構成名詞性結構,以指代一定的人、事、物,可在句中充當主語、定語、賓語、中心語等。可以與「者」組合的詞類較多,意義或作用也各不相同,主要有:

與名詞組合:

主要可分兩類:

復指名詞或名詞性主語,引出謂語。此時「者」通常可以不譯,也可視需要譯為

「……此人」、「……這個人」、「……的情況」等。例如:

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李將軍列傳》)

馬伶者,金陵梨園部也。(《馬伶傳》)

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書》)

2.復指名詞或名詞結構,充當動詞賓語。此時「者」通常可以不譯,也可視需要譯為「……此人」、「……的人(情況)」等。例如:

(1)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馮諼客孟嘗君》)

與數量詞組合:

表示數量的種類。可譯為「種」、「樣」、「類」、「方面」等,也可不譯。例如:

(1)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將伐顓臾》)

(2) 此三者,吾遺恨也。(《五代史伶官傳序》)

狀元筆記語文 文言文實詞彙總 中

1.乘犢車,從吏卒 駕車,坐車,騎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著,憑藉 3.自京師乘風雪 冒著,動詞 4.比至陳,車六七百乘,sh ng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顧兮 登上 6.以乘韋先,牛二十犒師 sh ng四,數詞 1.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 言詞,言語 2.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文...

七年級下文言文練習

三十二 一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七年級上冊期末文言文複習

七年級上期末考試複習集錦 文言文部分 童趣 第一部分 基礎知識 1 本文選自作者是代文學家。2 給加點字注音並解釋 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 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以土礫凸者為丘 凹者為壑 3 解釋下列成語的意思 明察秋毫 鶴唳雲端 怡然自得 龐然大物 4 文章所記閒情之趣有多種,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