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階段商業銀行海外併購策略研究

2022-10-18 11:48:13 字數 4646 閱讀 4226

摘要:2023年12月以後,外資銀行通過在中國設立資銀行,在服務地區和內容上與中國的銀行沒有多大的區別,這使得我國過的商業銀行面臨很大的壓力。本文通過對商業銀行的海外併購動因,條件的理論分析,並結合我國商業銀行海外併購的績效現狀的分析,對我國現階段的商業銀行海外併購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海外併購銀行決策

一、背景

(一)我國商業銀行海外併購的現狀

企業的跨國併購早在上個世紀就開始流行而且規模較大,而且主要集中在歐洲和美洲。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企業的跨國併購也有了較大的進步,數量明顯上公升。當然銀行間的跨國併購發展的也很快。

銀行間的跨國併購數量佔總的跨國併購數的比重也隨之上公升,從七八十年代的8.38%上公升到九十年代的17.65%。

然而我國的商業銀行的海外併購起步較晚。最早的海外併購是2023年9月13日,中國銀行併購澳門大豐銀行,持股比例50%。而多數的海外併購則發生在21世紀初。

具體收購情況見表1

表1 2023年到2023年我國商業銀行海外併購情況①

由上表可知,我國的商業銀行海外併購發展迅速,併購數量大幅度增加。但是從績效上來看,效果不好,存在很大的問題。區庭昆(2011)通過對我國商業銀行海外併購的績效分析認為我國銀行的海外併購並沒有給我國銀行和股東帶來好處,但這並非理論上的問題,而是我國商業銀行的自身的問題。

我國商業銀行海外併購到底遇到了那些問題呢?

1.對目標企業資訊了解不完全。

一般而言,被併購的金融機構都存在各方面複雜的不良情況。商業銀行在併購初期對目標企業做出調查時受語言、文化、地理空間和資金的限制很難對目標企業的管理能力、企業文化、員工牴觸、工會制度等問題準確評估。對相關國家的政策和法規也缺乏全面的了解,這既可能致因過於謹慎而錯過投資機遇,也可能導致因資訊不完全而錯誤評估目標企業的價值,從而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

2.併購之後缺乏整合管理能力

研究表明,大部分的併購失敗直接或間接源於併購之後的整合。我國商業銀行與外國金融機構相比在企業文化和管理理念上存在相當大的差異,商業銀行在實現目標企業管理層的信任和支援、維護與目標企業**商和客戶的良好關係、處理原有員工問題、面對目標企業所在國的法律制度問題等方面都缺乏成熟的整合和管理經驗。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就會使得商業銀行不能達到預先的目標甚至帶來新的危機,最終付出慘痛的代價。

3.融資方式單一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海外併購時,融資方式主要採用合資植入資產或是現金支付,融資渠道主要是依賴國內市場,資金**多為銀行間同業拆借或者發放**。國外併購常用的定向發放,**支付等方式國內運用較少。這種單一的融資方式必然限制了融資金額的多少和融資時機的把握,使得企業錯失併購的良好時機。

(二)現有關於我國商業銀行海外併購的研究

韓繼雲(1998)談到了中國商業銀行併購的問題,提出了發展中國家應該全面正確的分析本國國情和商業銀行的發展特點的基礎上,積極展開商業銀行併購,從而迅速提高銀行的資本實力,經營管理水平和資產質量,並建議有關部門重視對銀行併購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郭研(2010)綜合運用各種會計指標,對我國商業銀行海外併購的績效進行分析,作者認為銀行的海外併購並不是一定帶來績效的提高,從而帶來財富效應。通過對併購前後會計指標的比較,作者認為相對於大的銀行,中小銀行更易於通過併購帶來績效的提高。

楊麗(2010)在《中國對外金融發展戰略調整與優化》書中,結合目前國際,國內經濟金融發展的實際情況,針對金融危機後中國對外發展戰略應如何調整與優化,中國的商業銀行如何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並順利實現海外併購,中資銀行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有何利弊等問題給予全面細緻的解答。現在我國商業銀行的海外併購績效並不好,但是為什麼我國的商業銀行還是熱衷於海外併購呢?

二商業銀行海外併購的優缺點

(一)商業銀行海外併購所帶來的優勢

1.商業銀行海外併購具有效益理論的優勢

在研究大多數商業銀行併購的例子後,我們發現在大多數情況下,大型商業銀行實施併購後,併購銀行與目標銀行通過地區性互補,業務互補和產品交叉,銷售等方法來實現優勢互補,併購後銀行所產生的效能遠超過併購前各銀行單獨經營是所產生的效能之和,及長生了協同效應,從而大大的曾強了銀行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2.商業銀行併購價值被低估的銀行獲利

目標銀行的市值由於某種原因而未能放映出其真實價值或者潛在價值,兼併者就發起了併購活動。這樣一來商業銀行就能以較低的**獲得較高的收益,獲得一家有潛在價值的銀行。

3.商業銀行間併購會使銀行的交易成本降低

實際上併購後的新銀行增大了期交易範圍,變原來的小規模銀行的外部市場交易為合併後的大銀行的內部交易,即銀行規模的最佳點位於降低交易成本費用和合併後的大銀行規模而增加的銀行內部監督和管理成本費用。這樣一來銀行可以盡最大的力量來節約交易成本,提高銀行的績效。

4.商業銀行併購的市場勢力

銀行的規模越大,可能籌措的貨幣資金就越多,貸放貨幣資金的物件選擇就越廣泛,所含獲得的利益就越大。同時,銀行的經營具有獨特的派生效應,即銀行在經營過程中以原始存款為基礎,通過發放貸款,購買**等資產業務引起了多倍存款擴大的現象,這種派生效應的存在是單個銀行規模越來越大,就可能達到銀行制度所能創造的多倍存款的極限。所以,銀行經營的規模大,就可以取得規模效應,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提高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從而增強銀行的競爭力。

(二)商業銀行海外併購的風險

商業銀行海外併購為併購銀行帶來很多的好處,我們已經了解了。那併購會給我們帶來哪些風險呢?商業銀行海外併購之前一定要了解併購的各種風險,仔細分析現實情況,以免得不嘗試。

1.在併購準備階段的風險

⑴對自身國際化的條件缺乏客觀正確的認識,或者說國際化銀行未能正確識別自身的優勢資源,虛擬出一些客觀上並不存在的轉移價值,只是整合後產生的收益低於預期收益,難以彌補並構成本,甚至產生負效應。

⑵未能制定正確的收購標準, 因而未能正確地選擇收購物件, 併購後未能產生預期效應。

⑶過高估計協同效應, 或者過低估計整合難度及整合後由於規模過大導致的「 x 非效率」,致使併購失敗。

⑷未能正確預見併購後從事的金融服務範圍的未來發展方向或趨勢, 在沒有生命力的銀行業務領域尋求規模的擴充套件, 隨著該業務生命力的衰退, 國際化的價值或者說國際併購的效益將迅

速下降。

2. 併購談判與實施階段的風險

⑴資訊不對稱風險

在銀行的跨國併購活動中, 找到國際化銀行與併購物件都可接受的價位, 是銀行通過跨國併購順利實現國際化的科學與藝術的精華之所在, 也是併購活動成敗的關鍵所在。在銀行從事的跨國併購過程中, 國際化銀行與目標銀行處於資訊不對稱地位, 國際化銀行對目標行的資產價值和盈利能力的判斷往往難於做得非常準確, 從而使其難以找到合適的價位, 或者難以以合理的交

易成本得到目標銀行。

⑵融資風險

一般而言, 併購行為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援, 即便是承債併購, 也不過是把資金支出後移一定時期而已。雖然在短期內併購者在選擇金融支付工具時, 既可選用現金或**去併購, 也可選用債務支付工具如賣方融資等形式, 通過舉債來完成併購。但無論哪種融資途徑, 均存在一定的融資風險。

⑶體制風險

由於歷史和制度方面的原因, 在我國國有銀行的重大問題的決策, 包括通過何種形式進行國際化, 與國外的哪家銀行合作等等, 不是按照市場經濟原則來進行, 而是由有關領導指示, 或者**部門授意或直接撮合下實現的。國際化銀行本身對目標銀行沒有進行系統完善的評估, 對併購活動缺乏全面設計和整體規劃, 對併購活動能否產生相應的競爭優勢缺乏應有的理解,對整合後銀行的經營管理和發展戰略更是心中無數。銀行併購完成後的整合過程中關注的核心問題不是如何創造競爭優勢, 而是銀行國際化後規模擴張產生的滿足與職位的分配等利益問題。

這種現象使得許多跨國併購活動難以達到預期的通過併購實現國際化的目標, 甚至產生許多負面應。

銀行的跨國併購是銀行參與國際金融服務市場的競爭活動, 完全是一種市場行為, 必須按照市場規律辦事。國有銀行的投資主體是國家, 國家可以通過適當的方式參與重大問題的決策, 但是對銀行的具體問題, 不應該過多干預。銀行的跨國併購活動畢竟是實現競爭戰略的一種手段,服從於銀行競爭戰略的目標。

如果沒有國際化銀行對併購戰略的整體設計, 完全由**通過行政手段完成併購過程,必然削弱銀行員工參與併購重組的積極性, 不利於發揮他們的創造力。這不僅背離了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 而且也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甚至給國際化銀行帶來風險。轉軌時期, **、國有銀行的改革還沒有到位, 由於二者任意一方定位不當, 角色不清, 都給銀行跨國併購帶來一定的風險。

3. 併購整合階段的風險分析

銀行國際化通過跨國兼併的形式進行, 成功與否關鍵是其能否實現其對目標銀行的整合。整合實際上是對目標銀行的物質資源、人力資源、銀行的企業文化進行重新調整。也就是說, 銀行跨國併購後的重組不僅包括生產要素即資本、勞動、技術等的重新組合, 還包括銀行運作機制,國家間文化和銀行本身的企業文化的融合, 同時還涉及銀行與外部環境的關係, 如銀行與東道國**的關係, 整合後的銀行與東道國的競爭對手的關係的重新調整和定位。

這些方面如果處理不好, 就會使併購後的銀行難以產生規模經濟效應或範圍經濟效應。該階段的風險有以下幾個方面:

⑴在強強結合的併購中, 銀行的企業文化難以相容、管理機制產生衝突等因素導致的風險

銀行跨國併購的實質是企業文化、管理機制的擴張和融合的過程。每個銀行都有一定的文化傳統。這些文化傳統體現在他的分配制度、激勵制度、對內部與外部變化的反應機制、資源配置、管理理念、技術特性等因素中。

而企業文化一旦形成, 都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慣性, 對外來的文化衝擊, 會很自然地作出抵禦的反應。如果兩個勢均力敵的跨國銀行為了尋求規模經濟優勢或者範圍經濟優勢實現了合併, 但是其文化未能有效整合, 就必然會導致許多矛盾和衝突, 致使合併後的執行低效。客觀地講, 大多數實力雄厚的銀行都有一種很強的化優越感, 對外來文化的排斥感較強, 所以, 兩家不同國家勢均力敵的銀行的重組或併購, 能否進行有效的企業文化整合, 就成為影響重組或併購成功率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國現階段企業併購活動的特點和趨勢

一 從內資併購角度看 由借殼上市轉為產業併購。綜觀前幾年的併購交易,由於我國 市場的進入門檻比較高,所以企業併購主要是為了獲得上市公司的殼資源,在全流通時代,隨著退市機制和發行制度的完善,企業併購的目標也逐漸由獲得二級市場融資資格逐漸向獲得被併購企業的主營業務,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的轉變,在2007年...

商業銀行併購重組的動因與績效分析

2.積極響應國家 對銀行業發展的政策要求 國家金融行業發展的 管理部門也是大力提倡金融行業中的企業單位要具有 意識,面對複雜動盪的經營環境,積極實施改革創新公升級 提高合作意識。所以,不管是為了更好地響應國家 管理部門的發展政策要求,還是為了企業本身未來更好地可持續良好經營發展前景,中國平安公司與深...

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現狀

我國在1995年頒布的 商業銀行法 中確立了嚴格的分業經營原則。分業經營本意是在商業銀行和 公司之間立起一道金融 防火牆 防止風險的跨業傳染,從而降低系統性風險。但從1998年以來我國金融執行狀況來看,我國的分業經營制度,把商業銀行 投資銀行 業 保險業的業務範圍分別限制在乙個狹窄的範圍內,在效益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