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模式選擇

2022-10-06 10:51:06 字數 1316 閱讀 7414

摘要公司治理起因於產權的分離治理的功能是權、責、利的分配治理模式有效率的前提是剩餘索取權與剩餘控制權的對稱分布「股東至上主義」、「最後的索取權」;控制權主要表現為「投票權」即契約中沒有說明的事情的決策權(張維迎1995)(corporategovernance)是有關各方(合約當事人包括股東、債權人、經理人員、工人、**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劉漢民、劉錦2001)大多數學者認為公司治理起因於產權的分離治理的功能是權、責、、監事會、經理層之間的權利分配及相互制衡關係;在廣義上我們可以將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理解為關於銀行組織方式、控制機制、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機構、文化的制度安排這些安排決定了商業銀行的目標、行為以及在眾多的利益相關者如股東、債權人、經營者、員工、客戶等當中由誰來實施控制如何控制以及風險與收益如何在不同主體之間分配等

二、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的兩種代表模式「股東至上主義」(一)股東單邊治理模式傳統的公司治理理論大多遵循「股東至上主義」邏輯認為企業的「所有者」就是那些投資於企業專用性資產並享有「剩餘索取權」「股東至上主義」(二)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模式傳統的股東單邊治理模式在現實中不斷受到挑戰和修正公司治理模式正在突破「股東至上主義」「契約聯結體」(楊瑞龍、周業安1997)根據利益相關者理論商業銀行的雇員、(三)兩種模式的比較「股東至上主義」(股東相對於債權人總是傾向於冒險行為)從而可能會帶來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受損諸多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股東至上主義」「股東至上主義」邏輯的反叛它塑造了一種新的「所有權觀」在這裡「所有權」是可以不斷分解和重組的「權利束」;(楊瑞龍、周業安1997)三、、市場發育程度、制度環境、文化背景等多種因素的制約我國商業銀行股權過於集中且市場發育程度遠低於英、  (一)股東並不必然是銀行的所有者傳統上所說的「股東是企業所有者」並不是一種準確的說法事實上企業所有權只是一種「狀態依存所有權」(state-contingentownership)股東不過是「正常狀態下的企業所有者」對乙個企業而言如果其收入在支付員工工資和債權人本息後尚有餘額此時股東是企業的所有者;如果其收入只能用於支付員工工資但不足於對債權人還本付息此時債權人是企業的所有者;(二)(企業利益相關者)(如工會、**的法律)「多公尺諾骨牌」效應危及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因而銀行要承擔比一般企業更多的社會責任外部性的存在決定了商業銀行必須重視「利益相關者管理」(三)「用腳投票」「用腳投票」對股東和債權人都更為有利(四)——契約理論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2楊瑞龍、周業安論轉軌時期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創新戰略的選擇閉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1997(6)3楊瑞龍、周業安論利益相關者合作邏輯下的企業共同治理機制j.中國工業經濟1998(1)4劉漢民劉錦資本結構、公司治理與國企改革——資本結構與公司治理研討會綜述j.

經濟研究2001(10)5李揚穩步推進銀行公司治理結構改革j.中國城市金.2003(1)6宋瑋國有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的理論分析及政策含義j金融論壇2003(3)

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現狀

我國在1995年頒布的 商業銀行法 中確立了嚴格的分業經營原則。分業經營本意是在商業銀行和 公司之間立起一道金融 防火牆 防止風險的跨業傳染,從而降低系統性風險。但從1998年以來我國金融執行狀況來看,我國的分業經營制度,把商業銀行 投資銀行 業 保險業的業務範圍分別限制在乙個狹窄的範圍內,在效益普...

我國商業銀行財務績效評價

摘要 文章根據我國14家商業銀行2002 2008年的財務與經營資料,利用面板資料模型對我國商業銀行財務績效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影響商業銀行財務績效的因素各有側重,資源配置能力和創新能力對商業銀行財務績效的影響較為顯著,風險控制能力對財務績效的影響一般,而巨集觀經濟變數對財務績效幾乎沒影響...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

摘要 我國商業銀行上市之後,積極進行戰略轉型,收入結構正逐步優化,非利息收入在營業淨收入中的佔比穩步上公升。但由於國內金融環境的某些限制,以及其自身經營環境的侷限性導致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主要這對這些問題,對促進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提出了一些個人見解。關鍵詞 商業銀行,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