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素食在唐代的發展

2022-10-17 17:45:16 字數 1080 閱讀 2200

keywords: tang dynasty 、buddhist vegetarian、fasting system、

佛教在唐代盛行,受到統治階級到市民百姓的推崇,因此唐代文化中帶有明顯的佛教色彩。梁武帝於公元511年寫下《斷酒肉文》後,我國的佛教正式形成食素的飲食規範,並在發展中得到穩固。至唐朝,吃齋念佛已然是佛教信徒的外在表現形式,戒葷食素也幾乎成為佛教信徒的標誌。

眾多茹素的信徒對佛教素食的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宗教飲食依託於宗教發展,佛教的傳播無疑就是佛教素食發展的最大推動力。因此,佛教發展是其飲食規範被接受的必要條件,二者在發展過程中互相促進。

在唐朝,由於茹素者增多,為滿足人們食素中的飲食需求,佛教素食自身也取得了一定發展,並在此時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託葷菜的出現,使佛教素食更加多元化。因此,佛教素食在唐代的發展即佛教素食被不同階級所接納的過程,本文將從佛教發展導致食素群體擴大、佛教素食的普及以及佛教素食在唐代形成的特色兩部分對佛教素食發展進行敘述。

一、 佛教素食在不同階級中的發展

(一)佛教素食受統治階級推崇

佛教齋戒與中國傳統的禮制齋戒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到了唐朝,由於統治者崇佛,這兩個概念逐步趨同,二者在統一的過程中,統治階級在禮制齋戒的基礎上將佛教齋戒納入國家齋戒中。李唐王朝大力推廣齋戒活動時,齋戒期間的飲食規定——佛教素食,依託在齋戒上也得到了空前發展。

佛教中的「齋戒」是佛教的基本儀範。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印度佛教中的齋法也跟隨而來。最初的「齋」是指清靜反思,在飲食上僅要求過午不食,不能吃蒜、蔥、韭、姜之類的有辛臭刺激性氣味的菜蔬。

後來,佛教在發展過程中逐漸中國化、本土化,佛教徒之間興起素食。簡而言之,佛教齋戒的內涵就是清靜反思,慎防身心懈怠的儀範規定,並在飲食上堅持食素。在佛教的發展中,僧侶逐漸將齋月、齋日的齋戒規定演變為日常行為規範。

而我國的禮治齋戒則是自先秦以來,為表示對即將進行的祭祀或大禮的敬重進行的整潔身心,以示虔誠莊重的活動。需要注意的是,禮治齋戒中若逢吉祭、吉齋戒就不用素食。但在唐朝,二者統一,食素成為齋戒共同的飲食規定。

在佛教齋戒和禮制齋戒融合中,最具有代表意義的就是齋月和齋日這種宗教的規定被納入國家節日,成為國家的齋戒日,統治者利用國家政治力量對其進行推廣。在唐代影響力較大的主要是三長月和十齋日。

個性發展檔案在德育中的運用

作者 李宗華 廣西教育 a版 2014年第03期 關鍵詞 個性發展檔案德育運用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450 9889 2014 03a 0008 02 個性發展檔案 匯集了學生的個人作品,記錄了學生在學習 生活等方面的成長故事,凸顯了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為學生提供了乙個展示自我...

教育在個人發展中的作用

再次,教育讓我們能夠成為 個人 即教育可以讓我為成為自己,過自己的生活。這包括個人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和個性特徵等等。教育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到我們的興趣愛好在 依據這些興趣愛好發揮我們的潛力,成為自己的特長。教育也可以為我們能力特長的培養和發展提供條件和空間,在我們進入職場以後,我們可以根據這些愛...

執行力在公司發展中的作用

執行力是實現企業發展目標的根本保證。企業發展要靠全體員工的努力來實現,要靠企業的整體合力 企業執行力來保證。因此,無論從企業的領導班子到職能部門,還是從管理層面到員工隊伍,其精神狀態及工作能力都直接關係到企業的整體利益,並對其產生一定的以至於重大的影響。由此可得出這樣的結論 即執行力作為企業的主體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