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教材的特點及追求

2022-10-17 17:15:28 字數 4112 閱讀 5228

三里畈中學何琳

一、教材特點

1、更加科學的單元結構體例

部編教材的結構是分單元組織教學。全套教材6冊,每冊6單元,由若干內容不同的板塊穿插安排在各個單元之中。

閱讀與寫作構成教材的主體。閱讀部分著重培養閱讀一般文章的能力和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寫作部分相對獨立同時又與閱讀教學相互配合,培養寫作一般性文章和應用類文章的能力。

各單元相機安排內容還有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名著導讀、古詩詞誦讀、語文知識(補白)等內容,確保了語文學習內容的完整性和豐富性。(「識字寫字」內容隨文以「讀讀寫寫」方式安排)

編寫框架及體例結構

◎顯著特點:「雙線」組織單元結構

「雙線」指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兩條線索。

「人文主題」是指課文選擇大致按照內容型別進行單元組合,形成以人文教育為抓手的單元學習核心。如「四季美景」「摯愛親情」「修身正己」「人生之舟」等。人文主題強調語文與生活的聯絡,重視主流文化、傳統文化的滲透,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語文要素」即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要素,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等。

新教材力求構建以語文能力培養為主線、層級序列清晰的教科書體系。

新教材注重閱讀方法和閱讀能力兩個方面的訓練,在不同年級有不同的要求。

如七年級,閱讀方法方面強調朗讀和默讀,精讀和略讀;閱讀能力方面,著眼於一般閱讀能力的養成,如品味語句、梳理內容、概括中心等,大致按照先易後難順序排布,並注意與閱讀方法的配合。

八、九年級則以文體閱讀為核心,繼續堅持「雙線」構建單元。

八年級以實用性文體為主,如新聞、傳記、演講詞、遊記等,交叉安排說明性文章和**、散文等文學作品的閱讀;九年級集中學習詩歌、**、戲劇等文學作品,交叉安排議論性文章的閱讀。八、九年級旨在培養學生閱讀說明性、議論性文章以及實用類文字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2. 「三位一體」的閱讀「路徑」設計

新教材特別重視閱讀教學,設計了從教讀到自讀,再到課外閱讀的「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

每單元都安排有教讀課文、自讀課文

每冊教材都安排有課外閱讀(名著導讀、課外古詩詞誦讀)

教材進行這樣的設計,力圖改變以下三種狀況:

強調由教師引導到學生自主閱讀的轉變,改變現在普遍存在的精讀、略讀不分,幾乎全都講成精讀課的狀況;強調由單篇文章閱讀到更多同類文章或整部作品閱讀的拓展,改變過於強調單篇閱讀的狀況,更好地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強調由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改變現在普遍讀書太少的狀況。

(1)兩類課文:教讀和自讀

閱讀部分,每單元一般4篇課文,分為教讀和自讀(以前為「精讀」和「略讀」,「講讀」和「自讀」)兩種型別,強調由教師引導到由學生自主閱讀的轉變。

◎兩類課文設定不同的助讀系統,加大了教學的區分力度,顯示教學差異。

教讀課文的助讀系統由「預習」「注釋」「思考**」「積累拓展」「讀讀寫寫」等構成。助讀的「指令性」強,便於學生把握重點,學習目的性更明確。

「預習」兼有助讀和作業雙重功能,或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或調動閱讀期待,或與學生的經驗、以前所學進行勾連,或提供必要的文字解讀需要的背景知識,或照應單元重點提示必要的閱讀方法,或指出閱讀中需要思考的問題等,目的在於引導、鋪墊,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

兩個層次練習,體現思維的漸進性,由課內到課外延伸拓展,由理解把握文字到積累梳理語言材料、擴大拓展學習資源,舉一反三,內化為語文素養。

自讀課文的助讀系統由「注釋」「旁批(不是所有的自讀課文都有旁批)」「閱讀提示」「讀讀寫寫」等組成。

自讀課文的「助讀」重在「提示」,體現課標要求的獨立閱讀、自主閱讀理念,並將教讀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應用於自主閱讀實踐。

旁批隨文設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或針對課文的關鍵之處、文筆精華以及寫作技法做精要點評,或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啟發學生思考。

力避結論的直接呈現,強調啟發性和引導性。

配合單元重點或選取文章的獨到之處進行指導,指向學生的自主閱讀、獨立閱讀,並盡可能向課外閱讀和學生的課外語文生活延伸,增加閱讀量,培養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2)名著導讀

根據課標的要求,每冊安排閱讀2部名著,推薦閱讀4部名著,全套教材共設定名著閱讀36部。

名著閱讀旨在培養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能力。所選名著以課程標準推薦書目為主,並盡量與課內閱讀課文配合。

與現行教材相比,新教材名著閱讀注重閱讀方法的引導,意在解決如何讀好一本書或某一類書的問題,不斷增強學生讀書的興趣,促進學生養成讀書的習慣。

名著簡介

讀書方法指導

專題**(選擇自己喜歡的專題,或自己另設專題,以小組為單元進行**)

精彩選篇

自主閱讀推薦

3、選文有講究,刪增有方略

第一,選文有講究(四個標準)

經典性:所選課文大部分是文學史、文化史上有定評的作品,包括哪些沉澱下來、得到廣泛認可的作品。

多樣性:以現代文為主,精選古代詩文;國內為主,外國作品也佔一定比例;三大類(敘述類、說明類、議論類)作品為主,選入一些科普文、新聞報道、應用文以及非連續性文字等。

適合教學:能發揮作為載體功能,適合學生「這階段」的語文學習。

兼顧時代性:呼應時代熱點(鄧稼先、聞一多、《植樹的牧羊人》)

呼應閱讀需求(《動物笑談》《帶上你的眼睛》《基地》《哈姆雷特與死亡聖器》等)

第二,刪增有方

◎課文總量減少(顯性的)

(課文由原來的每冊30篇減到24篇,每單元4篇)

◎閱讀總量增加(隱性的)

(以七上冊為例,課後要求或推薦閱讀的有:《泰戈爾詩選》《繁星》《春水》《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憶讀書》(冰心)《書癖》(馮亦代)《書的抒情》(柯靈)《論語》(找成語)(課外閱讀一組紀念白求恩的文章)(課外閱讀夏丏尊、靳以的一組有關貓的文章)《所羅門王的指環》;指定閱讀名著有《朝花夕拾》《西遊記》,推薦的有《城南舊事》《湘西散記》《獵人筆記》《鏡花緣》)

(2006版人教七上冊課後要求閱讀文章三篇;推薦閱讀名著三部:《愛的教育》《伊索寓言》《繁星春水》)

◎傳統文化教育篇目增加(古詩文)

教材加大古詩文的比重。七至九年級全套教材共安排古詩84首,古文41篇,約佔總篇目的52.5%;選文涉及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題材、不同體裁的經典作品。

七年級採用文白混編的形式;八年級以後,增加閱讀量,每冊集中安排兩個單元。

每冊安排2次課外古詩詞誦讀,每次4首。

除此之外,全套教材共推薦閱讀古典名著7部,其中指定閱讀3部(《西遊記》《水滸傳》《儒林外史》),自主閱讀4部(《鏡花緣》《世說新語》《唐詩三百首》《聊齋志異》)。

◎革命傳統教育篇目增加

革命教育課文選文有所增加,新增了《紀念白求恩》《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最後一次演講》《我愛這土地》等;

名著推薦有《紅星照耀中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岩》《創業史》《長征》

(思考:一減三增為哪般?)

4、「寫作」更貼近學生

新教材的寫作專題,盡量與各單元閱讀的學習重點配合,又盡可能自成體系,從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良好的寫作習慣開始,逐步培養記敘文、說明文、議**等各類文體及遊記、書信、小傳等實用類文字的寫作能力。

七年級重點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良好的寫作習慣,在此基礎上初步培養寫人記事的能力。八、九年級寫作主要有三方面內容:一是文體寫作,如怎樣寫訊息、撰寫演講稿;二是改編式寫作,如仿寫、改寫、擴寫、縮寫;三是作文程式學習,如審題立意、布局謀篇等。

第一:各單元寫作學習內容力求使學生能一課一得,避免籠統和大而無當

第二: 寫作指導從學生實際出發,重「激趣」,重「體驗」

一是設計一些激發學生興趣的專題,比如七上「熱愛生活,熱愛寫作」,本身就是一節「激趣」課;

二是寫作指導中穿插一些小活動,激發寫作的靈感。如七上第六單元引導學生進行「傘」的聯想;

三是注意與課文的照應和配合,讀寫結合,學以致用,讓學生在閱讀與寫作之間架起橋梁。

第三:寫作實踐注重給學生「搭梯子」「墊底子」

每個單元的「寫作實踐」均設計有3個實踐活動,第乙個活動無一例外都是「實踐小活動」,類似寫作熱身,利於學生進入寫作狀態。

(七上冊:第

一、三單元「片段寫作」;第二單元「給一小段話添枝加葉」;第四單元「列提綱」;第五單元「依據素材找角度」;第六單元「故事接龍」。)

每課的「寫作實踐」都設計有「提示」,旨在幫助學生開啟寫作思路,並提出寫作建議。

5、「綜合性學習」內容要求平實,過程設計真實,活動形式有創新

第一,內容要求平實

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新教材包含三個序列:

部編教材心得

部編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常莊小學張晉萍 為了讓我們二年級的教師能準確把握新修訂版教材的精神實質 體系結構,2017年10月15日,我參加了部編本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材培訓。雖然只有一天的時間,但培訓所給予我的啟發和經驗卻是一筆永久的財富。聆聽了張沛 李潔玲兩位專家老師對教材的分析及具體的指導...

2019部編教材網路培訓小學語文培訓心得體會

2016年部編教材網路培訓會小學語文 學習心得 成縣索池學區臺佔青 2016.10.15 10月13日,我參加了2016年部編教材網路培訓會,小學語文的培訓。本次為全國網路直播培訓會,培訓會由雷蕾老師主持,首先由人教社副社長羅先友和人教社編輯部徐軼兩位專家發表講話。其次專家講座 專題一由部編小學 語...

部編版語文教材解析觀後感

我是一名新任的小學一年級語文老師。當我翻開新教材的一剎那,思緒十分的茫然,對於新教材的講授毫無頭緒。而這次李月紅研究員的語文教材解析直播就是及時雨,不僅讓我對新教材的結構體系 視角 文字選擇等有了深刻的認識,而且為使用教材完成語文教學指明了方向。下面,我就談談 直播後的幾點收穫。一 關於結構體系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