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獲取的一般過程教學設計

2022-10-13 14:48:07 字數 3534 閱讀 3490

第一部分:教材思路分析 1

一、教材內容分析 1

1、本節的作用和地位 2

2、本節主要內容介紹 2

二、學生情況分析 3

1、學生認知特徵 3

2、學生知識基礎 3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3

教學重點: 3

教學難點: 4

四、教學設計重點 4

五、教學準備 4

1、課前準備 4

2、教學策略 4

第二部分:教學方案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5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6

三、教學方法 6

四、教學過程 6

第一部分教材思路分析

1、教材分析

1、本節的作用和地位

本節對學生獲取資訊的要求體現在:當學生遇到問題時,先要從問題開始,分析資訊需求,從而確定資訊**,這是資訊獲取的前提和基礎,然後才是選擇適當的方法來獲取資訊。這表明:

對資訊文化的追求應當最終以流暢地內化為個體自然意識為最高境界。在資訊獲取的問題上,就是需要能夠產生自然而然的資訊意識和資訊需求,繼而引發自覺的資訊行為。

本節將這種自然意識轉化為線索:「定位資訊需求」→「選擇資訊**」→「確定資訊獲取方法」→「評價資訊」,並圍繞這四部分內容展開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體驗資訊獲取的一般過程。

2、本節主要內容介紹

《資訊科技基礎(必修)》(教育科學出版社)主要圍繞普通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總目標——提公升學生的資訊素養,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層面對學生進行了全面的引導與培養。本節內容是本教材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是整本書的基礎理論知識部分,為以後更好的學習本冊書奠定了基礎。同時這一節的內容知識性較強,介紹的是資訊獲取一般過程及其對它的深入剖析,內容的重點在於如何讓學生靈活掌握資訊獲取的各個環節,學會如何收集有價值的資訊為自己所用以及解決生活中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計畫授課課時為1學時。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教學物件是高一平行班的學生,學生大多處在15、16歲,根據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他們已經普遍具備了抽象思維的能力,可以進行較高階的抽象與概括,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較強的成就慾望,動手操作能力也較強。發現這些有利因素,創造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加強過程與方法的培養,促進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授課物件為高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大多數在上初中的時候已經學過《資訊科技基礎》,並且很多同學家裡也都有電腦,對於計算機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還是可以的。並且本書的第一章已經介紹過了關於資訊的相關知識,為本章節的學習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加上同學們對本章節內容又十分感興趣,基礎知識掌握的也很紮實。

教學重點:

(1)知道資訊**的多樣性及其實際意義。資訊**的多樣性決定了資訊獲取方法的多樣性。要讓學生對資訊**的多樣有乙個徹底的認知,並能夠明確可從多種資訊源獲取同一類資訊,這樣可增加資訊的可信度。

(2)能根據資訊需求選擇資訊**,採用適合的方法獲取資訊。要求學生能親歷、體驗獲取資訊的過程,並理解獲取資訊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生之前的學習通常關注如何獲取到資訊,而對於前期工作中的如何分析資訊需求的方法及後期將資訊進行有效組織的方法,學生的意識是相對薄弱的,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關注這些方法的應用,通過讓學生列「資訊需求清單」及「資訊**分類表」,使他們能將資訊需求分析及資訊整理這些工作**化,從而養成規範分析問題及對資訊進行有效組織的良好素養。

四、教學設計重點

1、情景教學:通過創設情境,模擬校園電視台新聞的策劃過程,使學生轉換角色,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根據自身特長,參與到校園新聞的製作中來,進而感知獲取資訊的一般過程。使得知識內容情境化,學習場景愉悅化,鍛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

最終達到引起學生健康向上的情感體驗的目的。

2、自主探索: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策劃一期校園新聞,感受校園新聞的策劃過程,進而理解獲取資訊的一般過程,鼓勵每一位學生,能親自動手,感受模擬實踐的樂趣並掌握**過程中的方法。

3、小組討論:通過小組組內合作製作一期校園新聞,啟用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每個學生都能融入課堂,積極參與,主動思考,動口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與觀點,在討論中順理成章的獲取新的知識,優化了學習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強學生小組合作與競爭意識,發展學生表達、交往、傾聽的能力,提高學生社交能力。

五、教學準備

1、課前準備

材料準備: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錄製相關的**,在網上蒐集其他資訊。

學生分組:8-10人一組。

課件準備:多**課件ppt。

2、教學策略

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明確:為了解決問題,一般必須遵循如下的過程模式:獲取資訊、對資訊分類和評價、創造並交流思想作為問題求解的結果。

獲取資訊,其工作流程可歸納為:「定位資訊需求」→「選擇資訊**」→「確定獲取方法」→「評價資訊」。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教師可以採用交流與合作的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

為了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不斷地鼓勵學生要朝著成為一名資訊的有效使用者而努力,即能夠對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在對問題有了基本理解的基礎上,把一些更加廣泛的相關觀念整合進來,在參考別人提供的資訊的基礎上,確定並利用合適的工具和方法來查詢相關的資訊。而這些技能的優化和發展依賴於以下活動:不斷限定主題範圍,提出具體問題和論題,計畫好要使用的搜尋策略。

這一節要求學生能經歷廣泛意義上的資訊獲取的過程,因而在教學設計時要將學生的視野引向開闊的社會生活當中去。

第二部分:教學方案設計

【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資訊獲取的一般過程;

(2)學會根據問題確定資訊需求和資訊**,並選擇恰當的方法獲取資訊;

(3)能夠正確合理的評價資訊。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學生分組討論、親身體驗校園電視台的新聞策劃過程,感受資訊獲取的過程;

(2)能夠剖析資訊獲取過程的各個環節,掌握資訊獲取的途徑和方法並進行選擇,提高資訊獲取的效率,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規劃和總結歸納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創設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2)能利用資訊科技交流思想,開展小組合作,解決日常生活、學習中的實際問題,嘗試規劃資訊獲取的具體方案,並進行評價,體驗資訊科技蘊含的文化內涵,形成和保持對資訊科技的求知慾,養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資訊科技、參與資訊活動的態度。

(3)通過體驗校園新聞的策劃過程,深入理解獲取資訊的相關內容,感知資訊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做到「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確立依據:基於對教材、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的分析,制定相應的三維目標。教學是通過思想方法的滲透以及思維品質的鍛鍊,從而讓學生在能力上得到發展。

而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得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相處,最終學會做人」。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1)知道資訊**的多樣性及其實際意義;

(2)能根據資訊需求選擇資訊**,採用適合的方法獲取資訊;

(3)能利用資訊採集卡進行資訊的有效組織和整理。

教學難點:

(1)能從包含的問題中分析資訊需求,能將獲取到的資訊進行有效組織和整理。

三、教學方法

採用講解、**、任務驅動和協作討論相結合的學習方法。

四、教學過程

資訊獲取的一般過程

資訊獲取的一般過程 教學設計 課標要求 課標中 資訊科技基礎 必修課的要求是 以資訊處理與交流為主線,圍繞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需求,強調資訊科技與社會實踐的相互作用。學生應該掌握資訊的獲取 加工 管理 表達與交流的基本方法 其中對資訊獲取的要求是 知道資訊 的多樣性及其實際意義 學會根據問題確定資訊需求...

教學設計簡介 教學設計過程的一般模式

關於教學設計過程,目前有許多不同型別的理論模式。但是,可以從各種理論模式中抽取出一些基本組成部分,見下表,如 學習需要分析 學習內容分析 學習目標的闡明 學習者分析 教學策略的制定 教學 的選擇和利用以及教學設計成果的評價。這七個基本組成部分可以構成教學設計過程的一般模式,如圖所示。從這七個基本組成...

資訊的獲取 獲取資訊的過程與方法教學設計

計算機學院葉妙芬 一 教學目標 1 對應課標要求 知道資訊 的多樣性及其實際意義 學會根據問題確定資訊需要和資訊 並選擇適當的方法獲取資訊。2 本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要求學生在理解並掌握獲取資訊的過程與方法,具體到資訊是如何確定資訊源,如何採集 如何評估。能力目標 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要求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