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茲身體美學研究讀書筆記

2022-10-13 11:51:02 字數 1653 閱讀 6266

飢餓與世界關聯得最為密切。

飢餓不是生命的邊界,飢餓是生命的起點。如果說死亡無法逾越,死亡卻是可以超越的,當人做出返歸自己有限性並作出本己的選擇時,就是對死亡的超越。然而這種返歸勢必要出賣人的生存可能,我們繞不開死亡,更繞不開飢餓。

死亡是一生的結束,飢餓卻是每一天的開始。杜甫最後醉飽而死,似乎冥冥中也預示這這一點。另外,飢餓作為一種每天都會經驗的事實,有它和人本己之間相伴和抗爭的故事,應該得到重視。

布朗肖:「死亡並不是自我的最高肯定,或者說最關己的可能性,而是正相反,真正的死亡恰恰是最為『非個性化』的,恰恰是自我失去了其最根本的基礎,屬我性和同一性的狀態」

● 它所關注的是人類的感性和肉體層次活生生的體驗。《理想國》這個領域只是作為理念世界的影子與模仿才有其合法性,但美學的提出讓我們關注這個領域自身的獨立性,讓我們關注人類的肉體性和感性活動層次內在的邏輯。

● 尼采:「根本點:從身體出發,並且把身體用作指導線索。身體是更為豐富,豐富得多的現象,它可以得到更為清晰的觀察,確定對身體的信仰,勝過確定對精神的信仰。」

什麼東西是清楚的,什麼是被解釋的?只有可以被看和被觸控的東西——任何問題都必須從這一點上得到思索。相反的,柏拉圖的思索方式的魅力就恰恰在於拒斥明顯的感覺的證據,借助一些蒼白的、冷酷的、單調的概念之網,他們把這些網撒在雜駁的感性的漩渦之上,然而如此撒網收穫的只能是空網本身,卻漏掉了最為重要的身體本身的「雜多」的經驗。

● 更為重要的不是從現有的哲學的「概念」和生理學-解剖學的「結構」的角度來理解「身體意象」,而是要把這種「身體意象」的爆發和衍生狀態作為擺脫了種種身體模式的一種生成性運動,一種身體自身的能動力的表現。它是游離在深層的身體和高層的精神觀念之間的表層,它擾亂了現有的種種身體的觀念。

● 語言通過自身的意義的增殖來拓展身體的意象?

杜甫詩歌中寫飢餓,寫的是他自己的飢餓,但是這種意象藉由語言得以拓展。從一種身體上的飢餓上公升到心理的。

● 羅蘭巴特:「作為增補,身體是敘事布設在作品的情節內的侵越的處所:正是在身體的層面上,對立的柵欄將要被一躍而過,對照之兩不相容(裡外,暖寒,生死)纏結為一體,於復合(非凝合)體狀態,產生接觸,混成最令人驚愕的形象。

」不是凝合,就是說這不是身體和語言的機械的相加而成的雜合體,而是一種積極的雙向的運動所產生出來的極具「表現力」的藝術的「意象」。

此段適用於杜甫寫飢餓時總是形成一種意象群來寫,形成對比來寫。

● 精神能夠忍受最高的矛盾,而那軟弱的肉體便不能忍受矛盾,只要有乙個個別的東西(對方)接觸它,它便消逝了。

● 從本體論上說,自為正是一種「欠缺」,而此種「欠缺」正是存在的「慾望」自身,所以「慾望」不可能是心裡實在。這種「欠缺」所揭示的正是慾望的虛無化本性,因而從這個角度來說,不能說這種「欠缺」是存在的一種消極和被動的狀態,相反,作為欠缺的慾望正是人的最根本性的自由。

作為「欠缺」,這種根本性的存在的慾望之所欲者正是「可能性」,而非某種具體的實在的物件。這並不是說慾望是一種抽象的、超越的精神活動,相反,存在的慾望並不存在於種種具體的慾望活動之外,因而「可能性」作為「所欠缺者」所強調的正是所有慾望活動在存在論上的根源,即每一種慾望都是根本性的、總體性的生存還湊乎啊的實現。

● 慾望是存在自身固有的缺乏,而這種缺乏就使得它始終需要在對自在的超越的過程中趨向自身理想價值,因而慾望總是表現著自為和世界之間的一種根本性的關聯,而語言正是這種關聯的本質性的手段。即,語言不僅僅是一種自在的符號系統,而更重要的是,它是自為的內在化的一種根本途徑。

【薩特:為什麼寫作】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讀書筆記

1.書名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 2.主要內容 在管理森嚴的阿茲卡班監牢裡關著一位伏地魔的忠實走狗 小天狼星布萊克 也是哈利的教父 哈利滿以為這位伏地魔會在他面前永遠消失。但是,布萊克天天晚上念叨著哈利 他在霍格沃茨,他在霍格沃茨。那一天終於到來了 布萊克真的來到了哈利面前。通過一系列的風風雨雨 通...

體育讀書筆記 體育哲學研究

體育哲學研究。于濤等著,北京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9.4p1 2 總序 科學家預言,21世紀是多學科合作研究的世紀,多維化拓展和創造性思維已成為新世紀的精神旗幟。社會科學家herb ginti教授在對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或得者daniel 把經濟學帶進實驗室 表示祝賀時曾經這樣感慨,如果說...

《心理與教育研究方法》讀書筆記

心理與教育研究方法 讀書筆記 1 贛榆縣外國語學校尚修柱 從教22年,第一次做課題。一直埋頭於教學與班級管理,從不知教科研還是普通教師可以做的。晉級時對課題要求不高,憑藉日常的積累和幾篇 順利通過,始終以為 教科研 該是科研人員或者專家的事。當身邊的年輕人 課題 結題 獲獎,甚至因此成為 名師 帶頭...